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金玉仙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说起太上老君,知道的人很多,但概念不一定会很清晰,由于本书大部分人物都是由《封神演义》克隆而来,所以太上老君也是本书中的大神仙,虽然出场的次数极少,但却是对本书主题构思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所以,专门写这篇文章,让大家对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有一个详尽的了解.
一、历史上的老子
神话中的太上老君,历史原型就是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按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老子生活的年代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也有种说法说老子出生于公元前571年。任周王朝藏书室的官吏,掌管史册典籍,孔子到周时曾向他问过礼,并对弟子们称赞说,老子是一条真正的龙。老子在五十多岁时,辞官离开东周西行,走到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请他著书,他就写下了五千字左右的文章,就是人们说的《道德经》,又名《老子》、《老子五千文》。
关于老子出生的传说,有一种最神秘而又流行程度比较高的说法,说其母亲看到天上一颗大流星入怀,从而有孕,而这一怀孕不是十月怀胎,而是整整怀了七十二年,生下来头发胡子都白完了。生而能言。所以称为老子,因为其母生之于李树下,所以指树为姓,所以姓李。又因为他长着一双与众不同的大耳朵。他的名字又与这双大耳朵相关。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宗师,是我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巨擘,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主要流派之一,《老子》一书被称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三玄”之一。在世界思想文库中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受道家哲学影响而发展起来的道教,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宗教。本书以道教为主题,就是为了弘扬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宗教文化。
《老子》一书文约义丰,被誉为哲学诗。博大精深。其思想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美学、历史、文学、宇宙学、人体科学、神秘等多方面,正因为如此,才为后来的道教所用,并奉为经典。而老子本人也理所当然的被奉为道教的开山祖师。
二、被神话的老子
把老子神化,对老子的崇拜,也是一个历史延革的过程。
最除的“道”,称为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一个学派之一,当然,道家是比较有名气和声望的。而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子和庄子。
把老子神化,对老子的崇拜,是从秦朝时就开始了,当是有黄老道。尊崇并被神话的人物就是黄帝轩辕氏和老子。但这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神祗体系。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年,张道陵降生。
张道陵(公元34年—156年),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曾入太学,通达五经,汉明帝时,当过巴郡江州(今重庆)令。后创立道教。张道陵虽然是道教的实际创始人,但却抬出老子做为教祖,并尊之为太上老君。《道德经》从此也成了道教之中最主要的经典。
张道陵为什么抬出老子做为教祖呢?这也是事出有因,因为当时佛教已传入中土很久,影响已经非常之大。如果张道陵自命为祖师的话,则会处于劣势,名气不够大,辈份也会比释迦牟尼低很多,为了与佛教抗衡,抬高道教的身价,张道陵用了一个非常智慧的做法,抬出了一位古代圣贤做为教门祖师。就选中了老子,第一、老子的名气非常大,是道家创始人,修养高,儒家的创始人孔圣人也曾向老子请教礼法。并且事后还极端佩服。第二、老子的辈份也大,与释迦牟尼同代而又稍高。在论资排辈上,决不会输与佛祖如来。第三、老子传记中的含糊说法,他的高寿,他的西行,他的不知所终。都是穿凿附会,发挥想像力的极好材料。第四、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和养生之道,这种道家理论和宗旨,会成为道教信徒们极好的精神装饰。第五、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神秘主义的成分,尤其是“道”的观念,与宗教思想十分接近。道教徒们利用和解释起来,也十分得心应手。所以,张道陵选中老子做为教庭宗师,是有其客观和内在原因的。
如果说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神秘主义的成分,很容易与宗教思想衔接,而庄子的书《庄子》则进一步发挥了道,他在书里大谈一些传说人物得道成仙,长生不死,位列星宿。这些都给张道陵创立道教带来现成的理论基础。
东汉王阜作《老子圣母碑》就将老子与道合而为一,称“老子者,道也”。张道陵所作《老子想尔注》,也将老子作为道的化身:“一者,道也。一,散行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最早见于《魏书》,“老君”之称最早见于《后汉书》。
初期的道教尊崇的神明是不多的。太上老君以外,还有两个弟子,一位是道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被奉为南华真人,另一位则是请老子著书的函谷关关令尹喜,被奉为无上真人。除此之外,还尊崇三官,这三官是天官、地官、水官。太上老君是至尊无上、神变无方的最高神明。而天官、地官、水官是宗教在原始阶段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这三官的功能是为人赐福、赦罪、解厄。也称三元大帝。因为三官与本书无关,这里就不多做介绍。
张道陵创立道教,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初居阳平山上,感太上授以经箓之法”,“居鹤鸣山修道,感老君授以秘录”。等等。自此以后,老子就进入了被人神化得“玄而又玄”的过程。
《云笈七签》记载:“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而且连老子的母亲也不是凡人,是玄妙圣女。“三气混沌凝结,变化五色玄黄,大如弹丸,入玄妙口中,玄妙因吞之,八十一年(又是一种说法)乃从左肋而生,行而白首,故号老子,老子者,老君也,此既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只根本也。”
还有一种说法,说老子是诞于九个八十一万亿零八十一万年的元气之祖,如果换算起来,那时连太阳系还没有产生。
老子即然被神化,形像也变得神乎其神,说法很多,《酉阳杂俎》前集卷二描述老子的说法比较典型:“老子高九尺,或曰二丈九尺,耳三门而无廓,绿眉毛中有紫毛长达五寸,绿眼珠中有紫光,鼻子双柱,浑身绿毛白血,顶有紫气。”但这种说法有失庄重。得不到大众的认可。
直到晋代,葛洪在《抱朴子杂应篇》里对老子的描述才被大众接受,并形成共识,这里的老子已经威是风凛凛,气度非凡的一代道祖宗师:
身长九尺,黄色,鸟啄,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为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铤之剑。
被神化后的老子更是数易姓名,无世不出。灵异非常。如广成子、黄石公、河上公、铁拐李等等,都曾被说成是老子转世,更有《老子八十一化图》,记述老子历代变化的形像。道教信徒们对老子这样的神化,目的是借老子追述其源流,神化其教派。但这种宣传做得多了,反而有了脑白金效应,负面效果很大。有人就质疑,身为一代宗师,怎么就这么热衷于投胎转世,而且转世的很多形像都是卑琐的。随着人们指责、疑问程度的加深,很多教派便取消了这种无谓的宣传。
对老子的崇拜在唐代达到了顶峰,唐代李家皇帝,为给自己脸上贴金,抬高李家门第,便找到道教的大教主太上老君,与其攀叙上家谱,尊其为始族,自称是老君的后代,“神仙之苗裔”。并为此制造了很多神话。
《旧唐书》记载,唐高祖李渊起兵之初,在霍山与敌军对峙,不能取胜,万分焦虑。这时来了个自称“霍山神使”的白衣老人,求见李渊,暗示进攻路线,终于取胜。道书《混元圣纪》直接就把“霍山神使”说成是太上老君派来的。
《唐会要》卷十五《尊崇道教》记载了唐高祖李渊成为太上老君后裔的说法:
武德三年(公元602年)五月,晋州人吉善行于(今山西省浮山县)羊角山(今称龙角山),见一老叟,乘白马朱鬣,仪容甚伟,曰:“谓吾语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贼后,子孙享国千年。”高祖异之,乃立庙于其地。
李渊在羊角山修了老君庙,把浮山县改名为神山县,正式确立了与李聃的“祖孙”关系,并宣布道教为国教,还下诏宣布三教的先后:道先,儒次,释最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再次规定,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唐高宗李治又进一步,封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钦命《道德经》为上经,王公百僚必须会背诵。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把对老子的崇拜推上了顶峰,尊号太上老君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阕玄元天皇大帝”。亲自为《道德经》作注,颁于全国。下令天下各州都要建玄元皇帝庙,并大量绘制玄元皇帝图像,分布天下。
老子的家乡,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在唐时规模最为庞大,此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北五公里的隐山上,唐时占地870亩,楼台亭阁600余间,宫内古木参天,碑刻成林。朝廷派500兵士镇守。太清宫分前宫、后宫两大部分,中间有河名清净河。河上有会仙桥相连,有午门,御道。中央为太极殿,两侧为七元殿、五岳殿、南斗殿、虚无殿。主殿太极殿的塑像与其它地方不同,中央为老子像。而两侧就不是常见的仙真,神将。而是唐高祖、唐太宗等等唐代帝王像列侍左右。可见一斑。
老子在早期道教之中为开山祖师,第一大神明,但是到晋朝后期,因为三清尊神的出现,老子的神位由第一降为第三。这主要是道教产生以来,就面临着一个对手,佛教。“三清”的出现是和佛教传入中土,两教争夺信徒,各吹嘘其教神通无比,相互斗争的结果。我会在以后的作品相关《神仙神仙造神运动》叙述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多说。
因为老子的辈份大,与释迦牟尼同代而又稍高。所以,在后来与佛教争夺信徒的斗争... -->>
说起太上老君,知道的人很多,但概念不一定会很清晰,由于本书大部分人物都是由《封神演义》克隆而来,所以太上老君也是本书中的大神仙,虽然出场的次数极少,但却是对本书主题构思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所以,专门写这篇文章,让大家对太上老君,也就是老子,有一个详尽的了解.
一、历史上的老子
神话中的太上老君,历史原型就是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又称老聃。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按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老子生活的年代是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也有种说法说老子出生于公元前571年。任周王朝藏书室的官吏,掌管史册典籍,孔子到周时曾向他问过礼,并对弟子们称赞说,老子是一条真正的龙。老子在五十多岁时,辞官离开东周西行,走到函谷关时,关令尹喜请他著书,他就写下了五千字左右的文章,就是人们说的《道德经》,又名《老子》、《老子五千文》。
关于老子出生的传说,有一种最神秘而又流行程度比较高的说法,说其母亲看到天上一颗大流星入怀,从而有孕,而这一怀孕不是十月怀胎,而是整整怀了七十二年,生下来头发胡子都白完了。生而能言。所以称为老子,因为其母生之于李树下,所以指树为姓,所以姓李。又因为他长着一双与众不同的大耳朵。他的名字又与这双大耳朵相关。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始祖宗师,是我国哲学史和思想史上的巨擘,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主要流派之一,《老子》一书被称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三玄”之一。在世界思想文库中有着重大的影响,而受道家哲学影响而发展起来的道教,更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宗教。本书以道教为主题,就是为了弘扬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宗教文化。
《老子》一书文约义丰,被誉为哲学诗。博大精深。其思想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美学、历史、文学、宇宙学、人体科学、神秘等多方面,正因为如此,才为后来的道教所用,并奉为经典。而老子本人也理所当然的被奉为道教的开山祖师。
二、被神话的老子
把老子神化,对老子的崇拜,也是一个历史延革的过程。
最除的“道”,称为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一个学派之一,当然,道家是比较有名气和声望的。而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子和庄子。
把老子神化,对老子的崇拜,是从秦朝时就开始了,当是有黄老道。尊崇并被神话的人物就是黄帝轩辕氏和老子。但这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神祗体系。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年,张道陵降生。
张道陵(公元34年—156年),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曾入太学,通达五经,汉明帝时,当过巴郡江州(今重庆)令。后创立道教。张道陵虽然是道教的实际创始人,但却抬出老子做为教祖,并尊之为太上老君。《道德经》从此也成了道教之中最主要的经典。
张道陵为什么抬出老子做为教祖呢?这也是事出有因,因为当时佛教已传入中土很久,影响已经非常之大。如果张道陵自命为祖师的话,则会处于劣势,名气不够大,辈份也会比释迦牟尼低很多,为了与佛教抗衡,抬高道教的身价,张道陵用了一个非常智慧的做法,抬出了一位古代圣贤做为教门祖师。就选中了老子,第一、老子的名气非常大,是道家创始人,修养高,儒家的创始人孔圣人也曾向老子请教礼法。并且事后还极端佩服。第二、老子的辈份也大,与释迦牟尼同代而又稍高。在论资排辈上,决不会输与佛祖如来。第三、老子传记中的含糊说法,他的高寿,他的西行,他的不知所终。都是穿凿附会,发挥想像力的极好材料。第四、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和养生之道,这种道家理论和宗旨,会成为道教信徒们极好的精神装饰。第五、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神秘主义的成分,尤其是“道”的观念,与宗教思想十分接近。道教徒们利用和解释起来,也十分得心应手。所以,张道陵选中老子做为教庭宗师,是有其客观和内在原因的。
如果说老子的《道德经》中的神秘主义的成分,很容易与宗教思想衔接,而庄子的书《庄子》则进一步发挥了道,他在书里大谈一些传说人物得道成仙,长生不死,位列星宿。这些都给张道陵创立道教带来现成的理论基础。
东汉王阜作《老子圣母碑》就将老子与道合而为一,称“老子者,道也”。张道陵所作《老子想尔注》,也将老子作为道的化身:“一者,道也。一,散行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最早见于《魏书》,“老君”之称最早见于《后汉书》。
初期的道教尊崇的神明是不多的。太上老君以外,还有两个弟子,一位是道家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被奉为南华真人,另一位则是请老子著书的函谷关关令尹喜,被奉为无上真人。除此之外,还尊崇三官,这三官是天官、地官、水官。太上老君是至尊无上、神变无方的最高神明。而天官、地官、水官是宗教在原始阶段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这三官的功能是为人赐福、赦罪、解厄。也称三元大帝。因为三官与本书无关,这里就不多做介绍。
张道陵创立道教,自称出于太上老君口授:“初居阳平山上,感太上授以经箓之法”,“居鹤鸣山修道,感老君授以秘录”。等等。自此以后,老子就进入了被人神化得“玄而又玄”的过程。
《云笈七签》记载:“太上老君者,混元皇帝也,乃生于无始,起于无因,万道之先,元气之祖也。”而且连老子的母亲也不是凡人,是玄妙圣女。“三气混沌凝结,变化五色玄黄,大如弹丸,入玄妙口中,玄妙因吞之,八十一年(又是一种说法)乃从左肋而生,行而白首,故号老子,老子者,老君也,此既道之身也,元气之祖宗,天地只根本也。”
还有一种说法,说老子是诞于九个八十一万亿零八十一万年的元气之祖,如果换算起来,那时连太阳系还没有产生。
老子即然被神化,形像也变得神乎其神,说法很多,《酉阳杂俎》前集卷二描述老子的说法比较典型:“老子高九尺,或曰二丈九尺,耳三门而无廓,绿眉毛中有紫毛长达五寸,绿眼珠中有紫光,鼻子双柱,浑身绿毛白血,顶有紫气。”但这种说法有失庄重。得不到大众的认可。
直到晋代,葛洪在《抱朴子杂应篇》里对老子的描述才被大众接受,并形成共识,这里的老子已经威是风凛凛,气度非凡的一代道祖宗师:
身长九尺,黄色,鸟啄,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以神龟为床,金楼为堂,白银为阶,五色云为衣,重叠之冠,锋铤之剑。
被神化后的老子更是数易姓名,无世不出。灵异非常。如广成子、黄石公、河上公、铁拐李等等,都曾被说成是老子转世,更有《老子八十一化图》,记述老子历代变化的形像。道教信徒们对老子这样的神化,目的是借老子追述其源流,神化其教派。但这种宣传做得多了,反而有了脑白金效应,负面效果很大。有人就质疑,身为一代宗师,怎么就这么热衷于投胎转世,而且转世的很多形像都是卑琐的。随着人们指责、疑问程度的加深,很多教派便取消了这种无谓的宣传。
对老子的崇拜在唐代达到了顶峰,唐代李家皇帝,为给自己脸上贴金,抬高李家门第,便找到道教的大教主太上老君,与其攀叙上家谱,尊其为始族,自称是老君的后代,“神仙之苗裔”。并为此制造了很多神话。
《旧唐书》记载,唐高祖李渊起兵之初,在霍山与敌军对峙,不能取胜,万分焦虑。这时来了个自称“霍山神使”的白衣老人,求见李渊,暗示进攻路线,终于取胜。道书《混元圣纪》直接就把“霍山神使”说成是太上老君派来的。
《唐会要》卷十五《尊崇道教》记载了唐高祖李渊成为太上老君后裔的说法:
武德三年(公元602年)五月,晋州人吉善行于(今山西省浮山县)羊角山(今称龙角山),见一老叟,乘白马朱鬣,仪容甚伟,曰:“谓吾语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贼后,子孙享国千年。”高祖异之,乃立庙于其地。
李渊在羊角山修了老君庙,把浮山县改名为神山县,正式确立了与李聃的“祖孙”关系,并宣布道教为国教,还下诏宣布三教的先后:道先,儒次,释最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再次规定,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唐高宗李治又进一步,封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钦命《道德经》为上经,王公百僚必须会背诵。唐玄宗李隆基更是把对老子的崇拜推上了顶峰,尊号太上老君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阕玄元天皇大帝”。亲自为《道德经》作注,颁于全国。下令天下各州都要建玄元皇帝庙,并大量绘制玄元皇帝图像,分布天下。
老子的家乡,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在唐时规模最为庞大,此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北五公里的隐山上,唐时占地870亩,楼台亭阁600余间,宫内古木参天,碑刻成林。朝廷派500兵士镇守。太清宫分前宫、后宫两大部分,中间有河名清净河。河上有会仙桥相连,有午门,御道。中央为太极殿,两侧为七元殿、五岳殿、南斗殿、虚无殿。主殿太极殿的塑像与其它地方不同,中央为老子像。而两侧就不是常见的仙真,神将。而是唐高祖、唐太宗等等唐代帝王像列侍左右。可见一斑。
老子在早期道教之中为开山祖师,第一大神明,但是到晋朝后期,因为三清尊神的出现,老子的神位由第一降为第三。这主要是道教产生以来,就面临着一个对手,佛教。“三清”的出现是和佛教传入中土,两教争夺信徒,各吹嘘其教神通无比,相互斗争的结果。我会在以后的作品相关《神仙神仙造神运动》叙述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多说。
因为老子的辈份大,与释迦牟尼同代而又稍高。所以,在后来与佛教争夺信徒的斗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