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新世界的科举之路10 (2/2)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综穿本本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想着爹娘顶着太阳赶路,挤着卖蚕茧。三叔、大伯娘跟着爷爷奶奶也都顶着太阳在桑地里拔草。回想了一下曾经蹲在桑树林里拔草的闷热,觉得还是坐在书房读书舒服,又干净,又清爽。
唉,为什么爹和三叔不愿意读书参加科考呢?三叔想当游侠,林野还能够稍微理解一些,可爹,咋会更喜欢当农民呢?
这段时间,林元和与林充和兄弟俩已经明确地表示不参加科考。因此,他们于早上的早习时间读不读书就随便了,太爷爷和大爷爷都没有再对他们做硬性规定。
只是,八月初,林元和求着林老爷子花了十二两银子给家里买了一本新出版的刚到达县城书坊的新农书,《齐民要术》,然后,早上那一个小时的早习时间,他就专心致志地读农书。
林老爷子虽然肉痛,但翻了一下此书,觉得很有用,便忍痛割肉一般地买下了。对此,林野对林老爷子的态度又有了一些改观。觉得老爷子的思想比较开明,进步。
林充和则早习时间用来到村里的晒场处练武,砍了一根合适的毛竹,削尖两头暂当长枪。耍一套林家的长辈不知道他从山里陷阱处得到的枪法。
那枪法是林野见三叔实在是爱习武,便用在地球时得到的高玲的钢笔墨水,用一本小巧的记事簿抄写的沧澜大陆林家的那套十八式扫堂枪法。不仅仅有招式,还有内功心法。
林充和得了林家枪法,心里暗自狂喜,没有追究为什么自己挖掘的熟悉的陷阱里会突然出现没见过的材料包裹的秘籍,就算他怀疑秘籍的真假,却也聪明的没有拿出来询问告诉任何人,包括家人。
他觉得是祖宗保佑且支持他当游侠的想法,于是,在认真地细读过几遍他认为的秘籍过后,断定为真。于是,他晚上睡前练一个时辰的心法,早上又很认真地练一个小时的一招一式。风雨不辍。而且,他在练功之余,也很清楚地知道并不能够耽误完成家里安排给他做的事务。
林老爷子等一干人见他只是在早上的时间练武,也不耽误干活,便任他练的起劲,并没有多在意,都以为他在瞎练呢,反正,他从小到大都爱舞枪弄棒的。
林野经过二个多月以来的细心观察,觉得林家人都算是比较内秀的人才,各个都是能保守心中秘密的姣姣者,且各有各的生活智慧。
就是看着最不起眼的娘亲何氏与大伯娘陶氏都很有心眼子,也很有格局。她们能够拢络住丈夫与自己一条心,且在林氏一族的名声很不错,是出了名的贤惠乖巧的两个媳妇。
~~~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林伯清完成他今日上午的任务,便又将注意力转向儿子,“靖和,你能否背下卫风篇了?”
“背下了。”林靖和原来就已经能够背下的,只是,遭灾这段时间以来疏忽了读书,又忘记了一些。如今,重新复习,多读几遍,便又能重新背下。
林伯清站起来走到儿子的身边,敲敲书案,“那你背。”
林靖和关上手抄的书册,眼睛不看他爹,视线望向前方又略下移一些,只看着他爹使用的书桌开始背诵,“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林靖和顺畅地背了下来,林伯清又让他背释文。林靖和也背下来了。他与被泥石流带走的弟弟,天姿都不算差,只是,作为林老爷子的嫡长孙,嫡次孙,在老爷子的经营有方之下,不曾饿过肚子,更不曾经历过苦难的情况下,性子便比较懒散。
林伯清对长子如今知道勤奋读书了,还是感到比较欣慰的,见儿子能背诵,且背诵的算熟练,便又将注意力转向侄孙,“柱子呢?”
林野站起来答道:“回大爷爷的话,我也已经能够背诵了。”
林伯清见侄孙的礼仪也没有问题,便面带微笑地点头,“背诵一遍。连带释文一起。”
“是。”林野答完,便字正腔圆,抑扬顿措,带着自我理解的韵律背诵,童声清脆,似泉水叮咚。
“好。你们叔侄二人都背的很好。今儿上午的功课到此,下午,靖和多练字,写十篇大字明儿交上来。柱子下午就随意,可以复习功课,可以去玩,也可以休息。你年纪还很小,捉笔不稳,力度亦不够,且担心手骨发育,待有了五岁以后再开始学写字不迟。”
“是。”林野口头答应了,心里却颇不以为然。反正,大爷爷现在不许他学写字,他可以在空间里练字。高玲的书柜里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齐全,还有楷书字贴。
用完了,他可以自己偷偷上县城买。繁体字,隶书,小篆,对他而言,这些都没有一点问题。他只不大识得草书而已。
他在这二个月里努力在空间中调养身体,外面,太爷爷,爷爷奶奶,爹娘又都愿意给他补养,他如今的脸上,身上都已经有了点小肉肉,气色好了许多。手上的力气起码相当于六七岁的孩子了。
大爷爷不知道是不是怕他影响大伯的读书兴趣,还是真的是关心他年少,用脑过度不好。总之,对他的管束不严。
特别是在进了这八月,他跟着大伯一起读书以后,只让他背书,背释文,却并不再单独地为他讲解了。也不管他的学习能不能跟上大伯复习的进度,或者,超过了大伯的进度。一切,大爷爷都在以大伯为重。
林野也不去管大爷爷有什么样的心思,反正,自己并不是三岁的孩童,自己知道努力就行。有现实的资料与自己收存的资料作对照,即便没有先生教学,自己揣磨着做文章,也能考个秀才功名。
成为了秀才,自己便可以去县学读书,更可以出去游学了。可以去长安,去洛阳,总之,多拜访一些著名学院的先生,多与人交流,切磋,还能没有进步?
想着爹娘顶着太阳赶路,挤着卖蚕茧。三叔、大伯娘跟着爷爷奶奶也都顶着太阳在桑地里拔草。回想了一下曾经蹲在桑树林里拔草的闷热,觉得还是坐在书房读书舒服,又干净,又清爽。
唉,为什么爹和三叔不愿意读书参加科考呢?三叔想当游侠,林野还能够稍微理解一些,可爹,咋会更喜欢当农民呢?
这段时间,林元和与林充和兄弟俩已经明确地表示不参加科考。因此,他们于早上的早习时间读不读书就随便了,太爷爷和大爷爷都没有再对他们做硬性规定。
只是,八月初,林元和求着林老爷子花了十二两银子给家里买了一本新出版的刚到达县城书坊的新农书,《齐民要术》,然后,早上那一个小时的早习时间,他就专心致志地读农书。
林老爷子虽然肉痛,但翻了一下此书,觉得很有用,便忍痛割肉一般地买下了。对此,林野对林老爷子的态度又有了一些改观。觉得老爷子的思想比较开明,进步。
林充和则早习时间用来到村里的晒场处练武,砍了一根合适的毛竹,削尖两头暂当长枪。耍一套林家的长辈不知道他从山里陷阱处得到的枪法。
那枪法是林野见三叔实在是爱习武,便用在地球时得到的高玲的钢笔墨水,用一本小巧的记事簿抄写的沧澜大陆林家的那套十八式扫堂枪法。不仅仅有招式,还有内功心法。
林充和得了林家枪法,心里暗自狂喜,没有追究为什么自己挖掘的熟悉的陷阱里会突然出现没见过的材料包裹的秘籍,就算他怀疑秘籍的真假,却也聪明的没有拿出来询问告诉任何人,包括家人。
他觉得是祖宗保佑且支持他当游侠的想法,于是,在认真地细读过几遍他认为的秘籍过后,断定为真。于是,他晚上睡前练一个时辰的心法,早上又很认真地练一个小时的一招一式。风雨不辍。而且,他在练功之余,也很清楚地知道并不能够耽误完成家里安排给他做的事务。
林老爷子等一干人见他只是在早上的时间练武,也不耽误干活,便任他练的起劲,并没有多在意,都以为他在瞎练呢,反正,他从小到大都爱舞枪弄棒的。
林野经过二个多月以来的细心观察,觉得林家人都算是比较内秀的人才,各个都是能保守心中秘密的姣姣者,且各有各的生活智慧。
就是看着最不起眼的娘亲何氏与大伯娘陶氏都很有心眼子,也很有格局。她们能够拢络住丈夫与自己一条心,且在林氏一族的名声很不错,是出了名的贤惠乖巧的两个媳妇。
~~~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林伯清完成他今日上午的任务,便又将注意力转向儿子,“靖和,你能否背下卫风篇了?”
“背下了。”林靖和原来就已经能够背下的,只是,遭灾这段时间以来疏忽了读书,又忘记了一些。如今,重新复习,多读几遍,便又能重新背下。
林伯清站起来走到儿子的身边,敲敲书案,“那你背。”
林靖和关上手抄的书册,眼睛不看他爹,视线望向前方又略下移一些,只看着他爹使用的书桌开始背诵,“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林靖和顺畅地背了下来,林伯清又让他背释文。林靖和也背下来了。他与被泥石流带走的弟弟,天姿都不算差,只是,作为林老爷子的嫡长孙,嫡次孙,在老爷子的经营有方之下,不曾饿过肚子,更不曾经历过苦难的情况下,性子便比较懒散。
林伯清对长子如今知道勤奋读书了,还是感到比较欣慰的,见儿子能背诵,且背诵的算熟练,便又将注意力转向侄孙,“柱子呢?”
林野站起来答道:“回大爷爷的话,我也已经能够背诵了。”
林伯清见侄孙的礼仪也没有问题,便面带微笑地点头,“背诵一遍。连带释文一起。”
“是。”林野答完,便字正腔圆,抑扬顿措,带着自我理解的韵律背诵,童声清脆,似泉水叮咚。
“好。你们叔侄二人都背的很好。今儿上午的功课到此,下午,靖和多练字,写十篇大字明儿交上来。柱子下午就随意,可以复习功课,可以去玩,也可以休息。你年纪还很小,捉笔不稳,力度亦不够,且担心手骨发育,待有了五岁以后再开始学写字不迟。”
“是。”林野口头答应了,心里却颇不以为然。反正,大爷爷现在不许他学写字,他可以在空间里练字。高玲的书柜里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齐全,还有楷书字贴。
用完了,他可以自己偷偷上县城买。繁体字,隶书,小篆,对他而言,这些都没有一点问题。他只不大识得草书而已。
他在这二个月里努力在空间中调养身体,外面,太爷爷,爷爷奶奶,爹娘又都愿意给他补养,他如今的脸上,身上都已经有了点小肉肉,气色好了许多。手上的力气起码相当于六七岁的孩子了。
大爷爷不知道是不是怕他影响大伯的读书兴趣,还是真的是关心他年少,用脑过度不好。总之,对他的管束不严。
特别是在进了这八月,他跟着大伯一起读书以后,只让他背书,背释文,却并不再单独地为他讲解了。也不管他的学习能不能跟上大伯复习的进度,或者,超过了大伯的进度。一切,大爷爷都在以大伯为重。
林野也不去管大爷爷有什么样的心思,反正,自己并不是三岁的孩童,自己知道努力就行。有现实的资料与自己收存的资料作对照,即便没有先生教学,自己揣磨着做文章,也能考个秀才功名。
成为了秀才,自己便可以去县学读书,更可以出去游学了。可以去长安,去洛阳,总之,多拜访一些著名学院的先生,多与人交流,切磋,还能没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