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5.net,大明·徐后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万不可怠慢,徐妙仪能救则救,若实在不能——”
朱元璋迟疑片刻,说道:“无论国事家事,定当以大局为重,不得徇私。朕一直以此为戒,魏国公是忠臣,他知道该如何取舍。”
言下之意,就是以保住买的里八刺为主要任务,徐妙仪的安危并不重要。朱棣心中很震惊,暗想倘若去年买的里八刺成功绑架了弟弟,恐怕父皇也会选择牺牲朱橚……
朱棣只觉得心中凉透,说道:“魏国公每日几次派人到燕王府和锦衣卫问消息,徐增寿干脆住在燕王府不肯走了,徐家父子对徐妙仪十分牵挂,倘若她真出事了,徐家恐怕不好安抚,儿臣觉得徐大小姐的安危也很重要——”
朱元璋打断道:“这个徐妙仪确实有几分本事,可是她固执己见,冥顽不灵,执意干涉谢再兴案,堂堂千金大小姐,居然半夜私会北元世子,她到底要做什么?我看她混迹市井多年,早已不知什么是规矩、什么是女子本分。希望这一次她能吃一堑,长一智,莫要再给家族和国家添乱了。”
徐妙仪在酒楼私会买的里八刺,是毛骧告诉朱元璋的。无论两人见面的目的是什么,孤男寡女半夜相见,毕竟不光彩。
朱棣忍不住为徐妙仪解释道:“北元世子十分狡诈,他定利用徐大小姐急着寻找谢再兴案的弱点,将她引出家门,说起来错还是在买的里八刺居心不良。”
朱元璋不满的说道:“女子未嫁从父,她是徐家的女儿,为何总是和谢家往事纠缠不清?谢再兴案虽然迷雾重重,但是当年谢再兴叛变之后,亲自带着张士诚的军队来攻打我们!战场上人人都看见了,这还能有假?”
“不管栾凤夫妻之死有多少疑问,包括有人暗中拦截她查案的线索,甚至放火烧她,背后之人确实可恶,朕已经命锦衣卫盯着了,绝不会善罢甘休。但是这些难道能够改变谢再兴谋反的事实?朕当年如此信任谢再兴,和他结为儿女亲家。还撮合他女儿和魏国公的婚事,对谢家待遇优厚,可偏偏是谢再兴背叛了朕,谢家死有余辜!”
说道最后朱元璋明显动气了,他想起当年的四面楚歌艰难,不禁感慨道:“朕和陈友谅决一死战的时候,谢再兴在背后捅刀子,若不是朕洪福齐天,绝处逢生,休有今日大明万里江山,国破家亡,覆巢之下焉有安卵?那时候你也才八岁,恐怕难逃一死。这才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就忘记当年的艰难了?”
朱棣忙说道:“儿臣不敢忘,儿臣永远都记得母后带着我们逃亡迁移,舟车劳顿的岁月,五弟在路上生病了,身体如火炭般滚烫,那时候又找不到药物,五弟差点没熬住,那时候儿臣就发誓,要快点强大起来,帮助父亲平定江山,永远不要再过那种颠沛流离的日子。”
朱元璋问道:“既然如此,你为何还帮着徐妙仪查谢再兴案?”
在这种时候,朱棣当然不能说出真相,他解释说道:“因为儿臣觉得徐妙仪是个重情义之人。当年她效仿花木兰替兄从军,在北伐军里当军医,为的是成全义兄一家团圆。回到徐家后,得知当年外祖父和母亲的惨死,她自觉不能白白享受富贵,便决心查清十年前的旧案,儿臣见她一片赤子之心,有情有义,难得可贵,何况查清谢再兴案,对父皇肃清朝纲也有好处,所以儿臣为她提供了一些帮助。”
不知不觉中,对父亲绝对服从的朱棣已经开始说谎了。
朱元璋问道:“锦衣卫已经在查了,难道你觉得朕的心腹军队比不过一个徐妙仪?”
“锦衣卫是父皇挑选的精锐,当然比徐妙仪强多了,但是在谢再兴案上,锦衣卫并不占优势。”朱棣对答如流,说道:
“父皇经常教导儿臣,要多看事实,而非人们的口舌。而现在的事实是谢再兴案关键线索几乎都是徐妙仪找出来的,锦衣卫收效甚微。儿臣对她提供帮助,其实也是一种监督,随时将她知道的消息暗中告诉锦衣卫和父皇。”
朱元璋蹙眉说道:“岂有此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难道徐妙仪要执意瞒着朕不成。”
朱棣说道:“此女幼年经历巨变,性格多疑偏执,不过她确实有过人的才华,立下不少功劳,要掌握一柄剑,最好是顺势而为捏着剑柄,而不是硬碰硬把着锋利的剑刃。”
听儿子的话好像有道理,朱元璋这才改口说道:“好吧,在保住北元世子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徐妙仪的安全。留她的命可以勾出幕后真凶。一想到这些人有本事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做出这些事情,朕就寝食难安啊,这些人八成就是朝中大员,到底是谁呢?朕一定要把他揪出来!”
朱棣从皇宫回到燕王府,他的府邸其实还没竣工,只建了一半,本来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将内宅的房舍、池塘,景观等图纸的样式给徐妙仪看,要她亲自挑选喜欢的,以此来再次表白心迹,心想她一定是欢喜的,可是她却不见了……
徐增寿已经赖在燕王府住下不肯走,见朱棣回来,忙跑过去问道:“怎么样?有消息了没?我妹妹在哪里……”
朱棣置若罔闻,他回想起今日和父皇在御书房的一番问答,不知不觉中,本该父子坦率无间的对话,已经用上了揣摩应变的君臣之计,可是为了徐妙仪的安危,这一切都值得。
万不可怠慢,徐妙仪能救则救,若实在不能——”
朱元璋迟疑片刻,说道:“无论国事家事,定当以大局为重,不得徇私。朕一直以此为戒,魏国公是忠臣,他知道该如何取舍。”
言下之意,就是以保住买的里八刺为主要任务,徐妙仪的安危并不重要。朱棣心中很震惊,暗想倘若去年买的里八刺成功绑架了弟弟,恐怕父皇也会选择牺牲朱橚……
朱棣只觉得心中凉透,说道:“魏国公每日几次派人到燕王府和锦衣卫问消息,徐增寿干脆住在燕王府不肯走了,徐家父子对徐妙仪十分牵挂,倘若她真出事了,徐家恐怕不好安抚,儿臣觉得徐大小姐的安危也很重要——”
朱元璋打断道:“这个徐妙仪确实有几分本事,可是她固执己见,冥顽不灵,执意干涉谢再兴案,堂堂千金大小姐,居然半夜私会北元世子,她到底要做什么?我看她混迹市井多年,早已不知什么是规矩、什么是女子本分。希望这一次她能吃一堑,长一智,莫要再给家族和国家添乱了。”
徐妙仪在酒楼私会买的里八刺,是毛骧告诉朱元璋的。无论两人见面的目的是什么,孤男寡女半夜相见,毕竟不光彩。
朱棣忍不住为徐妙仪解释道:“北元世子十分狡诈,他定利用徐大小姐急着寻找谢再兴案的弱点,将她引出家门,说起来错还是在买的里八刺居心不良。”
朱元璋不满的说道:“女子未嫁从父,她是徐家的女儿,为何总是和谢家往事纠缠不清?谢再兴案虽然迷雾重重,但是当年谢再兴叛变之后,亲自带着张士诚的军队来攻打我们!战场上人人都看见了,这还能有假?”
“不管栾凤夫妻之死有多少疑问,包括有人暗中拦截她查案的线索,甚至放火烧她,背后之人确实可恶,朕已经命锦衣卫盯着了,绝不会善罢甘休。但是这些难道能够改变谢再兴谋反的事实?朕当年如此信任谢再兴,和他结为儿女亲家。还撮合他女儿和魏国公的婚事,对谢家待遇优厚,可偏偏是谢再兴背叛了朕,谢家死有余辜!”
说道最后朱元璋明显动气了,他想起当年的四面楚歌艰难,不禁感慨道:“朕和陈友谅决一死战的时候,谢再兴在背后捅刀子,若不是朕洪福齐天,绝处逢生,休有今日大明万里江山,国破家亡,覆巢之下焉有安卵?那时候你也才八岁,恐怕难逃一死。这才过了几年安稳日子,就忘记当年的艰难了?”
朱棣忙说道:“儿臣不敢忘,儿臣永远都记得母后带着我们逃亡迁移,舟车劳顿的岁月,五弟在路上生病了,身体如火炭般滚烫,那时候又找不到药物,五弟差点没熬住,那时候儿臣就发誓,要快点强大起来,帮助父亲平定江山,永远不要再过那种颠沛流离的日子。”
朱元璋问道:“既然如此,你为何还帮着徐妙仪查谢再兴案?”
在这种时候,朱棣当然不能说出真相,他解释说道:“因为儿臣觉得徐妙仪是个重情义之人。当年她效仿花木兰替兄从军,在北伐军里当军医,为的是成全义兄一家团圆。回到徐家后,得知当年外祖父和母亲的惨死,她自觉不能白白享受富贵,便决心查清十年前的旧案,儿臣见她一片赤子之心,有情有义,难得可贵,何况查清谢再兴案,对父皇肃清朝纲也有好处,所以儿臣为她提供了一些帮助。”
不知不觉中,对父亲绝对服从的朱棣已经开始说谎了。
朱元璋问道:“锦衣卫已经在查了,难道你觉得朕的心腹军队比不过一个徐妙仪?”
“锦衣卫是父皇挑选的精锐,当然比徐妙仪强多了,但是在谢再兴案上,锦衣卫并不占优势。”朱棣对答如流,说道:
“父皇经常教导儿臣,要多看事实,而非人们的口舌。而现在的事实是谢再兴案关键线索几乎都是徐妙仪找出来的,锦衣卫收效甚微。儿臣对她提供帮助,其实也是一种监督,随时将她知道的消息暗中告诉锦衣卫和父皇。”
朱元璋蹙眉说道:“岂有此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难道徐妙仪要执意瞒着朕不成。”
朱棣说道:“此女幼年经历巨变,性格多疑偏执,不过她确实有过人的才华,立下不少功劳,要掌握一柄剑,最好是顺势而为捏着剑柄,而不是硬碰硬把着锋利的剑刃。”
听儿子的话好像有道理,朱元璋这才改口说道:“好吧,在保住北元世子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徐妙仪的安全。留她的命可以勾出幕后真凶。一想到这些人有本事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做出这些事情,朕就寝食难安啊,这些人八成就是朝中大员,到底是谁呢?朕一定要把他揪出来!”
朱棣从皇宫回到燕王府,他的府邸其实还没竣工,只建了一半,本来想找个合适的机会将内宅的房舍、池塘,景观等图纸的样式给徐妙仪看,要她亲自挑选喜欢的,以此来再次表白心迹,心想她一定是欢喜的,可是她却不见了……
徐增寿已经赖在燕王府住下不肯走,见朱棣回来,忙跑过去问道:“怎么样?有消息了没?我妹妹在哪里……”
朱棣置若罔闻,他回想起今日和父皇在御书房的一番问答,不知不觉中,本该父子坦率无间的对话,已经用上了揣摩应变的君臣之计,可是为了徐妙仪的安危,这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