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5.net,北方的雪狼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
我曾经在烟雨论坛发过几篇有关散文创作的贴子,是我喜欢的几位散文优秀写手。半年前我做编辑的时候,也曾经写过一些对散文的看法。不过现在看来,那些都是浅薄的。对于散文的定义,每一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这一点像流行音乐,每个人的品味不一样,因而有人捧有人骂,正常不过的事。
前一段时间,注意到“大散文”这个概念,然后特别在网上搜索一番。“大散文”是由美文杂志提出的,这“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散文的内涵要有时代性,要有生活实感,境界要大;二是要拓开散文的题材路子。这个观点在1992年提出,曾经遭到许多人的非议。但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过头发现“大散文”具有前瞻性,因为只有这样的散文才是我们所喜欢的。
二
因为文友的强烈推荐,我硬着头皮看完一些古代优秀散文,(切切,谁叫我的古文底子薄呢)然后给我的感觉:简洁,形容词、动词用到恰当好处,就像古代山水画,几笔构画一幅境界高的山水人物形象生动呈现在眼前。
我看的散文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上个世纪五四以后至四十年代的散文;二是上世纪90年代末到世纪初。五四以后的作家,喜欢周氏兄弟、朱自清、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看多了这些散文名家的作品,发现一个规律,即他们写到一定程度之后,文章进入了一种漫谈和杂说,随心所欲,无章无法,一会东一会西,一会儿天一会儿地,可读后却觉得每一句都是他们自己的生命体验,深刻生动而具有启发性,这大概就是巴金说的:“无技巧是最高技巧。”而到了90年代,喜欢贾平凹、余秋雨、王剑冰、周国平、史铁生等散文,常常因为他们的一些文字而使灵魂得到升华。这一类散文,就像喝茶一样慢慢细品才有味道,在当今散文泥沙俱下的情况是一朵奇葩。在走过“文化大革命”的一段曲折之后,政治概念性的文章少了,但抒情的文字却充斥我们的眼球,这被余光中称之为“花花公子的散文”这些看似用华丽的词语堆积的文字,实际内容并没有多少,有无病呻吟把痛苦扩大的感觉,或者如书剑浪子说的“日记体的散文”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走过这样的路,如今回过头来看,发现那些文字只能个人自娱。真正好的散文,我觉得不在乎整体的优美,不在乎它写了什么,告诉了读者什么,而在于让读者想到了什么,有多少唤醒,这里在烟雨写手里的美丽的马蹄声、雪孩子的夏天、西苏等特别令人佩服。
三
传统的语言学里,强调语言的朴素,准确,生动。但现代散文似乎走入了一个极端“散文的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于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充满女人气,男不男女不女的二异子气,小、巧、甜腻。”因而贾平凹强调要散文要有现代意识。这现代意识也就是说我们要关怀的是大部分人类都在想什么,都在干什么?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得了解它的背景、寻找生命,精神里的因素,改变思维,在继承传统的东西的同时,把眼光放到全球上来。
西方人写的散文,其出发点关注民主、自由、人性、灵魂,他们的笔锋常常指向人类的丑恶,如贪婪、狠毒、嫉妒、卑怯等等,这类作品的境界高,属于人类的意识,因而读者里的外国散文是我特别喜欢的。所以我们不妨借鉴一些外国的东西,扩大我们的思路,使我们作品的格局不至于越来越小,越写越单薄,越俗套化。正如贾平凹说的那样:“散文之所以是散文,只有这么开放,才能坚实地独立文坛,也才能在目前诗的散化、小说的散化的趋势下,保持自己的纯洁。”
四
几天前,在图书馆借了一本毕淑敏的散文集风不能被阳光打败。刚开始还能看下去,但久读之,却发现要再读下去十分困难。我喜欢的散文是“有意思的散文”说教太浓重的东西并非我喜欢的,因为这一点,我特别喜欢轻轻走来的散文。她的文字,都是从日常生活出发,写出的东西都是自己亲身的生命感悟,语言富有张力,在不知不觉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生命的真谛。
我这里说的“有意思”其实是一种无法说出的感觉,但却使我们在真情和趣味之中得到一种启示或者愉悦。而趣味的表现,有形式方面的,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比如一个形容词,一个动词的选择,放在恰当的位置,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翻开以前写的散文,发现自己在很多时候追求表面诗意浮华的散文,内涵是缺乏的。这也许和我以前更多是模仿别人的写作有关。那些看似自己的看法,其实都是别人有过的看法,并非自己人生中的觉悟。而到了后来的作品,给人一种粗糙,但积累的却是生活的智慧,这样作品有了质感,相对来说也就较深刻。
五
贾平凹说,散文界目前缺少的是激情。“因为缺少了激情,读者在作品中不能感受时代和生活的气息。”这一点,在烟雨也可以明显地感受出来。缺少激情的原因在于,我们的生活是平淡的,当我们习惯麻木的时候,我们很难指望眼睛能够发现什么,感悟什么。我觉得一个人应该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充满热情,这样我们的感觉才能敏锐,文字才能有浑然之气,新鲜之气。
由此可见,散文的写作并不是一件轻松事,虽然我在中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初学者可以从散文做起。学会了四千多个常用汉字,把一些词语组合起来谁都会,但真正要写出“大品”的散文就需要对语言的不断学习和掌握。
一
我曾经在烟雨论坛发过几篇有关散文创作的贴子,是我喜欢的几位散文优秀写手。半年前我做编辑的时候,也曾经写过一些对散文的看法。不过现在看来,那些都是浅薄的。对于散文的定义,每一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这一点像流行音乐,每个人的品味不一样,因而有人捧有人骂,正常不过的事。
前一段时间,注意到“大散文”这个概念,然后特别在网上搜索一番。“大散文”是由美文杂志提出的,这“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散文的内涵要有时代性,要有生活实感,境界要大;二是要拓开散文的题材路子。这个观点在1992年提出,曾经遭到许多人的非议。但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过头发现“大散文”具有前瞻性,因为只有这样的散文才是我们所喜欢的。
二
因为文友的强烈推荐,我硬着头皮看完一些古代优秀散文,(切切,谁叫我的古文底子薄呢)然后给我的感觉:简洁,形容词、动词用到恰当好处,就像古代山水画,几笔构画一幅境界高的山水人物形象生动呈现在眼前。
我看的散文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上个世纪五四以后至四十年代的散文;二是上世纪90年代末到世纪初。五四以后的作家,喜欢周氏兄弟、朱自清、沈从文、张爱玲、钱钟书,看多了这些散文名家的作品,发现一个规律,即他们写到一定程度之后,文章进入了一种漫谈和杂说,随心所欲,无章无法,一会东一会西,一会儿天一会儿地,可读后却觉得每一句都是他们自己的生命体验,深刻生动而具有启发性,这大概就是巴金说的:“无技巧是最高技巧。”而到了90年代,喜欢贾平凹、余秋雨、王剑冰、周国平、史铁生等散文,常常因为他们的一些文字而使灵魂得到升华。这一类散文,就像喝茶一样慢慢细品才有味道,在当今散文泥沙俱下的情况是一朵奇葩。在走过“文化大革命”的一段曲折之后,政治概念性的文章少了,但抒情的文字却充斥我们的眼球,这被余光中称之为“花花公子的散文”这些看似用华丽的词语堆积的文字,实际内容并没有多少,有无病呻吟把痛苦扩大的感觉,或者如书剑浪子说的“日记体的散文”我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走过这样的路,如今回过头来看,发现那些文字只能个人自娱。真正好的散文,我觉得不在乎整体的优美,不在乎它写了什么,告诉了读者什么,而在于让读者想到了什么,有多少唤醒,这里在烟雨写手里的美丽的马蹄声、雪孩子的夏天、西苏等特别令人佩服。
三
传统的语言学里,强调语言的朴素,准确,生动。但现代散文似乎走入了一个极端“散文的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于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充满女人气,男不男女不女的二异子气,小、巧、甜腻。”因而贾平凹强调要散文要有现代意识。这现代意识也就是说我们要关怀的是大部分人类都在想什么,都在干什么?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得了解它的背景、寻找生命,精神里的因素,改变思维,在继承传统的东西的同时,把眼光放到全球上来。
西方人写的散文,其出发点关注民主、自由、人性、灵魂,他们的笔锋常常指向人类的丑恶,如贪婪、狠毒、嫉妒、卑怯等等,这类作品的境界高,属于人类的意识,因而读者里的外国散文是我特别喜欢的。所以我们不妨借鉴一些外国的东西,扩大我们的思路,使我们作品的格局不至于越来越小,越写越单薄,越俗套化。正如贾平凹说的那样:“散文之所以是散文,只有这么开放,才能坚实地独立文坛,也才能在目前诗的散化、小说的散化的趋势下,保持自己的纯洁。”
四
几天前,在图书馆借了一本毕淑敏的散文集风不能被阳光打败。刚开始还能看下去,但久读之,却发现要再读下去十分困难。我喜欢的散文是“有意思的散文”说教太浓重的东西并非我喜欢的,因为这一点,我特别喜欢轻轻走来的散文。她的文字,都是从日常生活出发,写出的东西都是自己亲身的生命感悟,语言富有张力,在不知不觉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生命的真谛。
我这里说的“有意思”其实是一种无法说出的感觉,但却使我们在真情和趣味之中得到一种启示或者愉悦。而趣味的表现,有形式方面的,语言方面的,节奏方面的。比如一个形容词,一个动词的选择,放在恰当的位置,给人一种独特的感觉。翻开以前写的散文,发现自己在很多时候追求表面诗意浮华的散文,内涵是缺乏的。这也许和我以前更多是模仿别人的写作有关。那些看似自己的看法,其实都是别人有过的看法,并非自己人生中的觉悟。而到了后来的作品,给人一种粗糙,但积累的却是生活的智慧,这样作品有了质感,相对来说也就较深刻。
五
贾平凹说,散文界目前缺少的是激情。“因为缺少了激情,读者在作品中不能感受时代和生活的气息。”这一点,在烟雨也可以明显地感受出来。缺少激情的原因在于,我们的生活是平淡的,当我们习惯麻木的时候,我们很难指望眼睛能够发现什么,感悟什么。我觉得一个人应该深入生活,在生活中充满热情,这样我们的感觉才能敏锐,文字才能有浑然之气,新鲜之气。
由此可见,散文的写作并不是一件轻松事,虽然我在中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初学者可以从散文做起。学会了四千多个常用汉字,把一些词语组合起来谁都会,但真正要写出“大品”的散文就需要对语言的不断学习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