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旅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塘庄出品的木料不同。塘庄的海船不可能挂着一串木排在大浪翻滚的海峡里走之字形,所以这些木料是装进船舱运来的,而且烘干完毕——扛回家就能用。
木商们很快就发现其中奥妙:早上进的货,中午就能卖出去,这就相当于节省下了大笔的堆场,护院,还有维护防火等等这一系列成本。
窑区基地生产的木料,还有另一桩好处:由于要改装一部分舱室堆木料,所以窑区出品的木料,全是切削好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明代南方地区的房梁,横截面多数是圆型:省工省料。这个趋势要到清代才会慢慢扭转过来。当然了,豪门大户是不会在意那几个银子的。
……
工业木料品种珍贵,品相上等,已经烘干完毕,而且几何形状更加稳定。再加上这些木料整体都是用木杂酚油涂刷过的,防腐防潮,所以第一批货在几天内就销售一空,连苏州都没去,杭州府内自己就消化掉了。
这之后面对蜂拥而至的大小木商,熊老爷自然而然就抖了起来。先是扣下一成货自销,然后是扣下两成自销……总有些老朋友和惹不起的缙绅管家直接跑来塘庄拿货,这都是关系,都是资源,熊老爷自然不会放过。
当塘庄自销的木料比例达到三成后,木行在刁行首的带领下,开始和欺压良善的熊老爷做斗争。是的,现在局面已经倒转过来,木行成了弱势群体:销路已经打开,口碑已经传开,塘庄的船队今后完全可以卸木料到宁波,这边客户交完钱,然后去宁波自提就好,杭州木行毫无办法。
这就是开头一幕,刁老爷一伙人围攻褚茂盛的原因:买方市场的号角虽然已经吹起,但是起码十年八年内,穿越众生产出的工业品,还满足不了市场,所以手中有货的人,依旧那么牛逼。
刁老爷这一伙木商现在档次已经不够了,他们只能和塘庄副总管褚茂盛扯皮要货——熊老爷现在很忙,每天要应付很多行首。
当沙船上层的木料卸完后,中层的水泥和底舱的红砖也会陆续被苦力搬运出来。
水泥会被搬进熊老爷在塘河边新建的红砖大仓库里,至于红砖……露天码放在那里就好,反正很快就会卖掉。
眼下由于没有合适的包装,所以水泥是先装在草包里,然后再放进大樟木箱里运到杭州的……17世纪这样运输,不亏。
窑区出品的香樟木箱,用料要比普通的明代木箱厚半分。这些木箱都是“素器”,也就是没有经过上漆雕花安装铜把手这一系列后续工艺的半成品。
所以眼下在塘庄门前的货场上,还聚集着不少木器店的老板:他们只要把樟木箱买回去,再让自家匠人漂漂亮亮装修一番后,这种用料厚实的香樟木箱就会变成高档家俱,里面装满绸锦,成为大户人家小姐陪嫁的必备器物。
……
至于木箱里的水泥……当初这玩意蒲一出现在杭州,各路本地建筑业大拿就注意到了这种神奇的商品,等到徽商刘耀祖刘大老爷把自家门前的青石板撬开,铺成离地二十公分高,平滑如镜,浑然一体的小道后,那几天跑到刘家门前拖着脚走路的人摩肩擦踵,晚上还有不少在水泥路面上打地铺的……
水泥一下火起来了。
各路建筑业人士蜂拥而来,这就是熊老爷每天要应付很多行首,柜首,大匠的原因。
塘庄为了维护自家商品的信誉,及时推出了水泥施工培训班,按人头收培训费80两银子/人,毕业发证书;并且未来的铺地砖,铺木地板(这些眼下生产不出来)培训班,学员还会凭证书打95折。
不培训是不行的:水泥要想变成合格的混凝土,这中间程序不少:清水和其他骨料的配比要合理,搅拌要均匀,施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而且水泥施工完的养护也很重要,这些技术必须要通过培训和实践才能学会。
80两银子的学费没有吓倒那些柜首和大匠们——中古时代的匠人学技术,那都是从小被师傅压榨打骂倒马桶换来的,现如今交80两银子就能学几组混凝土配方和施工秘法,这个不亏。
塘庄新建的红砖大仓库,就是这样靠着学员们修起来的。这些学员自带干粮,自带小工,任劳任怨,而且记性都很好——很多人不识字,水泥配方这些数据,这帮人都是靠死记硬背搞定的。
当然,塘庄也不会白赚他们银子:来塘庄选购水泥的管家们,都会得到一份学员名册,上面罗列了目前有资格用水泥铺路砌墙的匠人名单。
第168节主次分明
红砖这种商品,在古中国真正是生不逢时,尬活几千年。
按道理红砖比青砖工艺简单,成本低,应该更加普及才对,然而历代帝王却在此处说出:no。
正黄(明黄)和正红(朱砂)这两种颜色,是皇宫大内,皇亲国戚专用色,就像女王的黑色劳斯莱斯一样,都是皇室专属。
明末由于朝廷的控制力下降,山高皇帝远的福建人民曾经玩出了一波民间修筑红砖建筑的风潮,这期间荷兰人还跑到漳州买过不少红砖去修热兰遮城。
除此以外,一直到清末王权崩塌,工业品涌入,整个中古社会才开始大批使用起红砖来。
穿越众在砖头方面也是一波三折。一开始运到杭州的红砖销路并不火爆:并不是所有人都敢用这玩意,墙壁房屋这些一砌就要用很多年,哪天应起景来这就是谋反的证据。
而塘庄出品的木料不同。塘庄的海船不可能挂着一串木排在大浪翻滚的海峡里走之字形,所以这些木料是装进船舱运来的,而且烘干完毕——扛回家就能用。
木商们很快就发现其中奥妙:早上进的货,中午就能卖出去,这就相当于节省下了大笔的堆场,护院,还有维护防火等等这一系列成本。
窑区基地生产的木料,还有另一桩好处:由于要改装一部分舱室堆木料,所以窑区出品的木料,全是切削好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明代南方地区的房梁,横截面多数是圆型:省工省料。这个趋势要到清代才会慢慢扭转过来。当然了,豪门大户是不会在意那几个银子的。
……
工业木料品种珍贵,品相上等,已经烘干完毕,而且几何形状更加稳定。再加上这些木料整体都是用木杂酚油涂刷过的,防腐防潮,所以第一批货在几天内就销售一空,连苏州都没去,杭州府内自己就消化掉了。
这之后面对蜂拥而至的大小木商,熊老爷自然而然就抖了起来。先是扣下一成货自销,然后是扣下两成自销……总有些老朋友和惹不起的缙绅管家直接跑来塘庄拿货,这都是关系,都是资源,熊老爷自然不会放过。
当塘庄自销的木料比例达到三成后,木行在刁行首的带领下,开始和欺压良善的熊老爷做斗争。是的,现在局面已经倒转过来,木行成了弱势群体:销路已经打开,口碑已经传开,塘庄的船队今后完全可以卸木料到宁波,这边客户交完钱,然后去宁波自提就好,杭州木行毫无办法。
这就是开头一幕,刁老爷一伙人围攻褚茂盛的原因:买方市场的号角虽然已经吹起,但是起码十年八年内,穿越众生产出的工业品,还满足不了市场,所以手中有货的人,依旧那么牛逼。
刁老爷这一伙木商现在档次已经不够了,他们只能和塘庄副总管褚茂盛扯皮要货——熊老爷现在很忙,每天要应付很多行首。
当沙船上层的木料卸完后,中层的水泥和底舱的红砖也会陆续被苦力搬运出来。
水泥会被搬进熊老爷在塘河边新建的红砖大仓库里,至于红砖……露天码放在那里就好,反正很快就会卖掉。
眼下由于没有合适的包装,所以水泥是先装在草包里,然后再放进大樟木箱里运到杭州的……17世纪这样运输,不亏。
窑区出品的香樟木箱,用料要比普通的明代木箱厚半分。这些木箱都是“素器”,也就是没有经过上漆雕花安装铜把手这一系列后续工艺的半成品。
所以眼下在塘庄门前的货场上,还聚集着不少木器店的老板:他们只要把樟木箱买回去,再让自家匠人漂漂亮亮装修一番后,这种用料厚实的香樟木箱就会变成高档家俱,里面装满绸锦,成为大户人家小姐陪嫁的必备器物。
……
至于木箱里的水泥……当初这玩意蒲一出现在杭州,各路本地建筑业大拿就注意到了这种神奇的商品,等到徽商刘耀祖刘大老爷把自家门前的青石板撬开,铺成离地二十公分高,平滑如镜,浑然一体的小道后,那几天跑到刘家门前拖着脚走路的人摩肩擦踵,晚上还有不少在水泥路面上打地铺的……
水泥一下火起来了。
各路建筑业人士蜂拥而来,这就是熊老爷每天要应付很多行首,柜首,大匠的原因。
塘庄为了维护自家商品的信誉,及时推出了水泥施工培训班,按人头收培训费80两银子/人,毕业发证书;并且未来的铺地砖,铺木地板(这些眼下生产不出来)培训班,学员还会凭证书打95折。
不培训是不行的:水泥要想变成合格的混凝土,这中间程序不少:清水和其他骨料的配比要合理,搅拌要均匀,施工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很多,而且水泥施工完的养护也很重要,这些技术必须要通过培训和实践才能学会。
80两银子的学费没有吓倒那些柜首和大匠们——中古时代的匠人学技术,那都是从小被师傅压榨打骂倒马桶换来的,现如今交80两银子就能学几组混凝土配方和施工秘法,这个不亏。
塘庄新建的红砖大仓库,就是这样靠着学员们修起来的。这些学员自带干粮,自带小工,任劳任怨,而且记性都很好——很多人不识字,水泥配方这些数据,这帮人都是靠死记硬背搞定的。
当然,塘庄也不会白赚他们银子:来塘庄选购水泥的管家们,都会得到一份学员名册,上面罗列了目前有资格用水泥铺路砌墙的匠人名单。
第168节主次分明
红砖这种商品,在古中国真正是生不逢时,尬活几千年。
按道理红砖比青砖工艺简单,成本低,应该更加普及才对,然而历代帝王却在此处说出:no。
正黄(明黄)和正红(朱砂)这两种颜色,是皇宫大内,皇亲国戚专用色,就像女王的黑色劳斯莱斯一样,都是皇室专属。
明末由于朝廷的控制力下降,山高皇帝远的福建人民曾经玩出了一波民间修筑红砖建筑的风潮,这期间荷兰人还跑到漳州买过不少红砖去修热兰遮城。
除此以外,一直到清末王权崩塌,工业品涌入,整个中古社会才开始大批使用起红砖来。
穿越众在砖头方面也是一波三折。一开始运到杭州的红砖销路并不火爆:并不是所有人都敢用这玩意,墙壁房屋这些一砌就要用很多年,哪天应起景来这就是谋反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