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果然,这大臣一开口,便是再一次恳请老皇帝设立新太子。
算起来,韩彻穿越过来十年,这官也做了十年,还是第一次站到这朝上来议事。结果就瞧见了一出,朝臣们为太子之位争斗激烈的场景。
哪怕老皇帝已经表露出明显的不高兴,可依旧还是又站出来好几位大臣,都做这般的恳求。
这些大臣们为逼迫老皇帝尽快设立出新的太子,那口齿可比刚才对韩彻提出的政令表达反对意见时,要来得厉害多了。
说到底,就棉花推广一事来说,朝廷其实早就已经商议完毕,问题就只在于推广时的具体操作。再者这事也早就商议好交由韩彻负责,他所提出来的政令也确实不错,朝臣们也就没必要多争议。
但太子之位不同,这干系到整个家族将来的利益荣辱,还有朝堂将来的政/治/局面,必然是凶残又激烈的。
这些朝臣们可谓是从传承礼法,再到朝堂和百姓,逐一列举了设立新太子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双方为各自拥护的对象,是全力以赴的在举荐。对另一党派所提议的人选,也是极力提出反对意见。
昌王一党秉持着“贱妨贵”的观点,认为出生低贱的妨害出生高贵的是会发生祸乱。因为若是“唯才是举”,那么岂非是在鼓励子嗣争夺相残?(1)
尤其是在一国之君的择选上,一旦出现争夺便会更为凶残。
时下一直便很是讲究子以母贵,昌王生母身份比颖王生母高贵,所以就应该立昌王。
颖王一党便从“长子论”去反驳,在二人都不是嫡子的情况下,作为长子的颖王在继承制度上,排列本就是在昌王的前面。
太子亡故这么久,还迟迟不肯立新太子的老皇帝,就注定要一直被朝臣们折腾烦扰。
最后这场朝会,还是以老皇帝身体不适为由才解散。
相比较老皇帝和这些为着巨大利益在激烈争执的朝臣们,韩彻就整得好似一个看客一般。毕竟太子一党基本已经没了希望,对于颖王和昌王这两党,韩彻跟哪派又都未曾交往过。
为了让来年棉花推广不出意外,韩彻接下来也投入到忙碌的公务当中去。
好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和参与农业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本就是韩彻作为曾经的农科技术人员最擅长的部分。这几年安南和柏州的任职,也让韩彻对时下的政府管理和民生状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期间,韩彻还把棉花种植技术做成劝农种棉的书籍。书籍里面还针对棉花的各个生长周期还有相关技术要点,附上相对应的图画描述。
这本劝棉书一出来,就在户部司这边共同参与棉花推广一事的官员里面,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因为书里面的图画描述之详细,哪怕是不识字的农户,参考上面的图画,再借助自己多年的种地经验,基本就能按部就班的独自完成整个棉花的种植。
除了劝棉书,韩彻还就棉花的整个加工步骤,做了一本相关技术的书籍。里面从最开始的轧棉,再到纺纱,以及织造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并且还附赠上了相对应的机器详细制作图。
比如说轧棉,也就是给棉花脱籽。书中就有小家庭可用的搅车,在轧棉时,可一人手足并用完成整个操作,适合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独立生产时使用。(2)
柏州目前家家户户用得最多的,便是这种三足搅车。
这下子户部司众人皆都欢喜起来,争相抢着传阅。要知晓只需把这两本书籍扩印,再交由当地官府去对百姓做教导,便等于棉花推广一事中最为艰难的部分得以解决大半。
棉花最终推广的越成功,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有利的事,于是相对的,众人对韩彻的态度也变得热情多了。
在农历的十一月初,北直隶各地的官府,最先下发出朝廷推广棉花种植的政令。
不消数日,消息便彻底传播了出去。
“官府当真要给我们发棉花种子?”
听闻到这一消息的京郊百姓们,俱是为之欢喜,又只觉得难以置信。
因为靠近京城,对于棉花这种新型的织物原料,附近这一片的百姓早就有所听闻,更是有不少人曾动心。奈何棉花作价昂贵,使得棉籽价钱也不便宜,又哪里是他们这种寻常百姓想种植,就能轻易种植得起的作物。
“是呢!听说这事就是那位韩状元郎在负责的。官府还言道若是栽种不成,就付给我们田租和劳酬。若是栽种成功,我们还能选择按葛麻去缴纳赋税。”
这十年里,韩彻虽然一直被朝廷外放。中途更是只有四年前刚从安南调回时,在京城短暂的待过一段时间。
但因着白糖,藕粉,棉花等作物在全国的广泛推广,使得他的名声也被传播了出去。
“还有那什么轧棉机,纺纱车就跟之前的飞梭织布机一样,都会一并教授于我们。对了,这两样机子也是那位韩状元郎找工匠研制出来的,听说柏州那边的百姓家家户户都有在用。那纺纱机速度也可快了,纺出来的丝线还能更结实紧密……”
布匹织物关系到民生大事和重要的战略物资,朝廷当初对于飞梭织布机可谓是全力做的推广。现如今不说家家户户必有,也已经达到了大范围的普及。
所以哪怕对于轧棉机,京郊这边的百姓因为还从未种植过棉花,全然不曾了解过,也一点都不妨碍他们对这两样机子一视同仁的认可和向往。
可以说,官府这一次的政令也实在是诱人的很。因为就像韩彻之前在朝堂上言道的那样,时下普通百姓家底薄,有些甚至根本无力去承担任何的风险,对于新作物的栽种必然就会产生诸多顾虑。
但有官府来兜底,哪怕是未曾听闻过棉花的百姓,对这事也不会生出忧患,从而产生排斥心理。
那些对棉花有所了解的百姓就更不用说,在消息传出来之后,他们现在只要一想到自家地里马上也能栽种棉花,心就开始激动的期待起来……
注1:出自《春秋左氏》六逆:“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六者,乱之本也。”
注2:《农书》木棉搅车,是在辗轴即铁杖或铁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轧棉机械。
第105章
危害
户部司掌管全国的户口增减和农田政令,事务历来众多。
韩彻又是才刚接任户部司郎中,还要负责棉花推广一事,自回京后便一直忙得脚不沾地,每日带着韩老三早出晚归的,弄得柳氏想给他安排相看一事,迟迟找寻不到合适的机会。
三娘和四娘最近倒是随柳氏没少出去,韩彻这一回京任职京官,还被朝廷重用,两姐妹自然也就跟着受欢迎了起来。
比如再过两日,两姐妹便又要随柳氏和大娘一起,参加一场比较重要的宴会。
“听闻圣上前几日又病重了,朝会都连着罢免了好几日了。”柳氏见... -->>
果然,这大臣一开口,便是再一次恳请老皇帝设立新太子。
算起来,韩彻穿越过来十年,这官也做了十年,还是第一次站到这朝上来议事。结果就瞧见了一出,朝臣们为太子之位争斗激烈的场景。
哪怕老皇帝已经表露出明显的不高兴,可依旧还是又站出来好几位大臣,都做这般的恳求。
这些大臣们为逼迫老皇帝尽快设立出新的太子,那口齿可比刚才对韩彻提出的政令表达反对意见时,要来得厉害多了。
说到底,就棉花推广一事来说,朝廷其实早就已经商议完毕,问题就只在于推广时的具体操作。再者这事也早就商议好交由韩彻负责,他所提出来的政令也确实不错,朝臣们也就没必要多争议。
但太子之位不同,这干系到整个家族将来的利益荣辱,还有朝堂将来的政/治/局面,必然是凶残又激烈的。
这些朝臣们可谓是从传承礼法,再到朝堂和百姓,逐一列举了设立新太子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双方为各自拥护的对象,是全力以赴的在举荐。对另一党派所提议的人选,也是极力提出反对意见。
昌王一党秉持着“贱妨贵”的观点,认为出生低贱的妨害出生高贵的是会发生祸乱。因为若是“唯才是举”,那么岂非是在鼓励子嗣争夺相残?(1)
尤其是在一国之君的择选上,一旦出现争夺便会更为凶残。
时下一直便很是讲究子以母贵,昌王生母身份比颖王生母高贵,所以就应该立昌王。
颖王一党便从“长子论”去反驳,在二人都不是嫡子的情况下,作为长子的颖王在继承制度上,排列本就是在昌王的前面。
太子亡故这么久,还迟迟不肯立新太子的老皇帝,就注定要一直被朝臣们折腾烦扰。
最后这场朝会,还是以老皇帝身体不适为由才解散。
相比较老皇帝和这些为着巨大利益在激烈争执的朝臣们,韩彻就整得好似一个看客一般。毕竟太子一党基本已经没了希望,对于颖王和昌王这两党,韩彻跟哪派又都未曾交往过。
为了让来年棉花推广不出意外,韩彻接下来也投入到忙碌的公务当中去。
好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和参与农业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本就是韩彻作为曾经的农科技术人员最擅长的部分。这几年安南和柏州的任职,也让韩彻对时下的政府管理和民生状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期间,韩彻还把棉花种植技术做成劝农种棉的书籍。书籍里面还针对棉花的各个生长周期还有相关技术要点,附上相对应的图画描述。
这本劝棉书一出来,就在户部司这边共同参与棉花推广一事的官员里面,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因为书里面的图画描述之详细,哪怕是不识字的农户,参考上面的图画,再借助自己多年的种地经验,基本就能按部就班的独自完成整个棉花的种植。
除了劝棉书,韩彻还就棉花的整个加工步骤,做了一本相关技术的书籍。里面从最开始的轧棉,再到纺纱,以及织造都做了详细的讲解,并且还附赠上了相对应的机器详细制作图。
比如说轧棉,也就是给棉花脱籽。书中就有小家庭可用的搅车,在轧棉时,可一人手足并用完成整个操作,适合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独立生产时使用。(2)
柏州目前家家户户用得最多的,便是这种三足搅车。
这下子户部司众人皆都欢喜起来,争相抢着传阅。要知晓只需把这两本书籍扩印,再交由当地官府去对百姓做教导,便等于棉花推广一事中最为艰难的部分得以解决大半。
棉花最终推广的越成功,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有利的事,于是相对的,众人对韩彻的态度也变得热情多了。
在农历的十一月初,北直隶各地的官府,最先下发出朝廷推广棉花种植的政令。
不消数日,消息便彻底传播了出去。
“官府当真要给我们发棉花种子?”
听闻到这一消息的京郊百姓们,俱是为之欢喜,又只觉得难以置信。
因为靠近京城,对于棉花这种新型的织物原料,附近这一片的百姓早就有所听闻,更是有不少人曾动心。奈何棉花作价昂贵,使得棉籽价钱也不便宜,又哪里是他们这种寻常百姓想种植,就能轻易种植得起的作物。
“是呢!听说这事就是那位韩状元郎在负责的。官府还言道若是栽种不成,就付给我们田租和劳酬。若是栽种成功,我们还能选择按葛麻去缴纳赋税。”
这十年里,韩彻虽然一直被朝廷外放。中途更是只有四年前刚从安南调回时,在京城短暂的待过一段时间。
但因着白糖,藕粉,棉花等作物在全国的广泛推广,使得他的名声也被传播了出去。
“还有那什么轧棉机,纺纱车就跟之前的飞梭织布机一样,都会一并教授于我们。对了,这两样机子也是那位韩状元郎找工匠研制出来的,听说柏州那边的百姓家家户户都有在用。那纺纱机速度也可快了,纺出来的丝线还能更结实紧密……”
布匹织物关系到民生大事和重要的战略物资,朝廷当初对于飞梭织布机可谓是全力做的推广。现如今不说家家户户必有,也已经达到了大范围的普及。
所以哪怕对于轧棉机,京郊这边的百姓因为还从未种植过棉花,全然不曾了解过,也一点都不妨碍他们对这两样机子一视同仁的认可和向往。
可以说,官府这一次的政令也实在是诱人的很。因为就像韩彻之前在朝堂上言道的那样,时下普通百姓家底薄,有些甚至根本无力去承担任何的风险,对于新作物的栽种必然就会产生诸多顾虑。
但有官府来兜底,哪怕是未曾听闻过棉花的百姓,对这事也不会生出忧患,从而产生排斥心理。
那些对棉花有所了解的百姓就更不用说,在消息传出来之后,他们现在只要一想到自家地里马上也能栽种棉花,心就开始激动的期待起来……
注1:出自《春秋左氏》六逆:“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六者,乱之本也。”
注2:《农书》木棉搅车,是在辗轴即铁杖或铁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轧棉机械。
第105章
危害
户部司掌管全国的户口增减和农田政令,事务历来众多。
韩彻又是才刚接任户部司郎中,还要负责棉花推广一事,自回京后便一直忙得脚不沾地,每日带着韩老三早出晚归的,弄得柳氏想给他安排相看一事,迟迟找寻不到合适的机会。
三娘和四娘最近倒是随柳氏没少出去,韩彻这一回京任职京官,还被朝廷重用,两姐妹自然也就跟着受欢迎了起来。
比如再过两日,两姐妹便又要随柳氏和大娘一起,参加一场比较重要的宴会。
“听闻圣上前几日又病重了,朝会都连着罢免了好几日了。”柳氏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