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因着在安南和柏州任职期间,韩彻带动百姓发展当地民生经济,引来过许多的商户,使得他的名声在各地商户们之间也非常的不错。
于是这么一番思索后,那些商户们便都争抢着去购置棉布。
官府这次果然也很照规矩在办事,一点吃拿卡要类的事情都未曾出现过。
出乎预料的以一个比他们预期要优惠些许的价钱购置到了棉布,本来已经很让商户们感到高兴的。接着这些商户们将棉布运输到其他地区售卖,立马又赚取了一大笔银钱。
一直到官府当初大量给松州购置棉花地的一家姓陈的商户,在家中仔细核算着这次的生意账册时,忽地意识到了一件事。
“大兄,你这是怎的了?”陈七郎做完手中这本账册的清点核算,一抬头就见着自家兄长呆愣在那里。
“我适才想到了一件事。”陈大郎一脸严肃的说道。
“何事?”陈七郎问道。
“咱们这次在松州购置的棉布,所用棉花乃是咱们这地生产的。”陈大郎说道。
“这事咱们不是早就知晓么?”陈七郎仍旧满脸疑惑。
棉花在纺织原料上所呈现出来的各种优越性,已经使得大部分适宜种植棉花的,都将它作为了纺织原料上的最主要栽种作物。
而陈家所在的州郡,因为地理气候适合,棉花产量这两年飞速增长,更是成为了时下的主要产棉区之一。
但棉花产量高,并不能意味着棉布的产量也能增长。
都知道棉花需要经过轧棉,纺纱,再到织造,最终才能变成布帛。而前面几项暂且先不提,单只是织造这块,就不是说短时间就能达成规模。
本地商户们若雇工织布,不仅需要好的织造机械,还需要有一大批熟练懂织布技巧的百姓。专门去培养,时间和成本都太高,技艺和质量也远不如松州所产布帛。
陈家就是在几经思考后,最终还是放弃了。
“然此次,韩大人将棉花先运输去松州,雇佣百姓织造成布匹,再售卖给各地商户。”陈大郎意识到了一个大商机,此刻面色都激动得有些发红了起来。
“所以呢?”陈七郎坐在那,也还是没有听明白。
陈大郎耐心开始耗尽,急道:“官府既能这般去做,自然是有利润可赚取。咱们身为商户,纵使未能及时想出这等好的挣钱法子,总不至于有样学样还学不来吧?”
“大兄,你的意思是!”陈七郎这会终于领悟过来了。
“没错!”陈大郎兴奋道:“咱们自己就可以先在本地收购棉花,再将它运输到松州,雇人纺织成棉布……”
“我来算下。”陈七郎也激动的拿起算盘,噼里啪啦的就是一阵敲打。
很快,陈七郎那里就得到了官府这次棉布一匹赚取的大致利润。
这下子,哪怕是早有心理准备的陈大郎也难掩震惊道:“竟能有这么多?”
“织造贵在织布。”彻底反应过来的陈七郎,经商头脑显然也是不差的:“大兄,咱们还可以在本地收购棉花,先雇人纺纱,再将纱线运输至松州……”
如此一来,光是在运输成本上,他们就能比官府控制得更少。最终所赚取到的利润,自然就能比官府还要多。
“这法子好!”陈大郎顿时非常欢喜的直接拍板定下。
另一边,韩彻这时候也已经把裕州其他县城的土特产和手工制品,利用自己手中操控的漕运队伍,售卖去了有需求的地方。
随着这些举措的逐一完成,于是在做完最后那部分灾后工作后,韩彻就开始安排回京述职的事。
这次受到启发的显然也不止陈家这支商队,在看懂这里面所隐藏的巨大商机后,一些行动力超强的商户,已经开始从别的产棉主区,百姓却不善织造之地,运输大量的棉花或半成品棉线来松州。
对于这些商户们的到来,于松州百姓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在韩彻这边所登记的账册数据里,确实也如陈七郎说的那样,棉花纺纱的利润一日算下来的话,只能占据到棉花价值的十分之一。
当然,这个十分之一是针对于目前棉花已经成为了时下主要的夏税征收农作物,下滑之后的作价。
织布这块,利润却能达到纺纱的七至八倍。
于是相对应的,百姓的劳动报酬也基本就是这个比例。
最后这些数据算下来,官府这次能从一匹棉布中,得到约为八十五文的毛利润。
这还是韩彻直接就在松州码头进行抛售的利润,若是将这些棉布利用他手中掌控的漕运,运输到其他地方去售卖的话,最终赚取到的银钱是绝对能比眼下这八十五文的毛利润更多的。
没人会嫌弃钱多的。
尤其是他们本来就要运输一批土特产和手工制品去其他地方售卖,完全可以一并把棉布加上去就是。
这一日,韩老三也终于忍不住来问韩彻:“大人,咱们为何不把棉布一起运输至其他地方啊?”
“这些事情,有商户做就行!”韩彻笑道。
棉布是能做实物货币的,还属于民生必需品。
土特产和手工制品则不同,这些货品在当地价格特别低廉,而对于信息不足,又没有专业运输队的一些商户来说,这些货品所能带来的利润,有些甚至少到抵不过他们向外运输的费用。
在这一块,就只有还借助快骑,能对各州郡的物价还有各项物品需求,做到了近乎全面掌控的韩彻,才能利用这些货品从中获取到大利润。
“可咱们明明能赚取更多的银钱的。”韩老三还是觉得有些可惜。
“阿三,官府要做的是引导百姓创造出新的价值,而非去跟商户争利。像这种专项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韩彻就如此说道。
作为如今掌控着全国税收的使职官,韩彻不能只看眼前的这一点利益,他需要做的是让朝廷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实现相辅相成式的增长。
第132章
吏部
p; 因着在安南和柏州任职期间,韩彻带动百姓发展当地民生经济,引来过许多的商户,使得他的名声在各地商户们之间也非常的不错。
于是这么一番思索后,那些商户们便都争抢着去购置棉布。
官府这次果然也很照规矩在办事,一点吃拿卡要类的事情都未曾出现过。
出乎预料的以一个比他们预期要优惠些许的价钱购置到了棉布,本来已经很让商户们感到高兴的。接着这些商户们将棉布运输到其他地区售卖,立马又赚取了一大笔银钱。
一直到官府当初大量给松州购置棉花地的一家姓陈的商户,在家中仔细核算着这次的生意账册时,忽地意识到了一件事。
“大兄,你这是怎的了?”陈七郎做完手中这本账册的清点核算,一抬头就见着自家兄长呆愣在那里。
“我适才想到了一件事。”陈大郎一脸严肃的说道。
“何事?”陈七郎问道。
“咱们这次在松州购置的棉布,所用棉花乃是咱们这地生产的。”陈大郎说道。
“这事咱们不是早就知晓么?”陈七郎仍旧满脸疑惑。
棉花在纺织原料上所呈现出来的各种优越性,已经使得大部分适宜种植棉花的,都将它作为了纺织原料上的最主要栽种作物。
而陈家所在的州郡,因为地理气候适合,棉花产量这两年飞速增长,更是成为了时下的主要产棉区之一。
但棉花产量高,并不能意味着棉布的产量也能增长。
都知道棉花需要经过轧棉,纺纱,再到织造,最终才能变成布帛。而前面几项暂且先不提,单只是织造这块,就不是说短时间就能达成规模。
本地商户们若雇工织布,不仅需要好的织造机械,还需要有一大批熟练懂织布技巧的百姓。专门去培养,时间和成本都太高,技艺和质量也远不如松州所产布帛。
陈家就是在几经思考后,最终还是放弃了。
“然此次,韩大人将棉花先运输去松州,雇佣百姓织造成布匹,再售卖给各地商户。”陈大郎意识到了一个大商机,此刻面色都激动得有些发红了起来。
“所以呢?”陈七郎坐在那,也还是没有听明白。
陈大郎耐心开始耗尽,急道:“官府既能这般去做,自然是有利润可赚取。咱们身为商户,纵使未能及时想出这等好的挣钱法子,总不至于有样学样还学不来吧?”
“大兄,你的意思是!”陈七郎这会终于领悟过来了。
“没错!”陈大郎兴奋道:“咱们自己就可以先在本地收购棉花,再将它运输到松州,雇人纺织成棉布……”
“我来算下。”陈七郎也激动的拿起算盘,噼里啪啦的就是一阵敲打。
很快,陈七郎那里就得到了官府这次棉布一匹赚取的大致利润。
这下子,哪怕是早有心理准备的陈大郎也难掩震惊道:“竟能有这么多?”
“织造贵在织布。”彻底反应过来的陈七郎,经商头脑显然也是不差的:“大兄,咱们还可以在本地收购棉花,先雇人纺纱,再将纱线运输至松州……”
如此一来,光是在运输成本上,他们就能比官府控制得更少。最终所赚取到的利润,自然就能比官府还要多。
“这法子好!”陈大郎顿时非常欢喜的直接拍板定下。
另一边,韩彻这时候也已经把裕州其他县城的土特产和手工制品,利用自己手中操控的漕运队伍,售卖去了有需求的地方。
随着这些举措的逐一完成,于是在做完最后那部分灾后工作后,韩彻就开始安排回京述职的事。
这次受到启发的显然也不止陈家这支商队,在看懂这里面所隐藏的巨大商机后,一些行动力超强的商户,已经开始从别的产棉主区,百姓却不善织造之地,运输大量的棉花或半成品棉线来松州。
对于这些商户们的到来,于松州百姓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在韩彻这边所登记的账册数据里,确实也如陈七郎说的那样,棉花纺纱的利润一日算下来的话,只能占据到棉花价值的十分之一。
当然,这个十分之一是针对于目前棉花已经成为了时下主要的夏税征收农作物,下滑之后的作价。
织布这块,利润却能达到纺纱的七至八倍。
于是相对应的,百姓的劳动报酬也基本就是这个比例。
最后这些数据算下来,官府这次能从一匹棉布中,得到约为八十五文的毛利润。
这还是韩彻直接就在松州码头进行抛售的利润,若是将这些棉布利用他手中掌控的漕运,运输到其他地方去售卖的话,最终赚取到的银钱是绝对能比眼下这八十五文的毛利润更多的。
没人会嫌弃钱多的。
尤其是他们本来就要运输一批土特产和手工制品去其他地方售卖,完全可以一并把棉布加上去就是。
这一日,韩老三也终于忍不住来问韩彻:“大人,咱们为何不把棉布一起运输至其他地方啊?”
“这些事情,有商户做就行!”韩彻笑道。
棉布是能做实物货币的,还属于民生必需品。
土特产和手工制品则不同,这些货品在当地价格特别低廉,而对于信息不足,又没有专业运输队的一些商户来说,这些货品所能带来的利润,有些甚至少到抵不过他们向外运输的费用。
在这一块,就只有还借助快骑,能对各州郡的物价还有各项物品需求,做到了近乎全面掌控的韩彻,才能利用这些货品从中获取到大利润。
“可咱们明明能赚取更多的银钱的。”韩老三还是觉得有些可惜。
“阿三,官府要做的是引导百姓创造出新的价值,而非去跟商户争利。像这种专项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韩彻就如此说道。
作为如今掌控着全国税收的使职官,韩彻不能只看眼前的这一点利益,他需要做的是让朝廷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实现相辅相成式的增长。
第132章
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