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奇袭上 (2/2)
800小说网 quanben5.net,大宋帝国征服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陈五答后便抿起嘴,不多说一个字。
赵瑜脸上笑意不减,心中却是不快。他长兄赵瑾的这个亲信对着他时总是冷着脸,虽然礼数周全,却也毫无亲善之意。
‘不知他在床上干女人的时候,是不是也这幅表情。不过在瑾哥面前,谅他也不敢板着这张臭脸。’
道了声辛苦,赵瑜也不愿多话,便领众顺路东行。半盏茶的功夫,就下到半山腰。千百点星火在下方聚成两里方圆的一团,昌国县城正在眼前。
这昌国县旧称翁山。至唐大历元年西元766年,因袁晁海上起义而被废县。直至神宗熙宁时,因王安石奏请方恢复,同时‘以昌壮国势’为由,改名为昌国。昌国县城即是在翁山城旧址上重建。
由于地处海岛,昌国城并不甚大,不过两里方圆。城墙高仅两丈,长止六里,而环城壕河在冬天也仅有三五丈宽,最深处只能淹到胸前。最重要的是,昌国城依山而建,以镇鳌山为西北屏障,故此城墙和壕河都仅止于山麓,并没有封口。绕着镇鳌山脚的仅仅只是一道木栅注2。
昌国县本属下县,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县城中只有纵横交叉成十字的两条大路,总计不到五百户人家,所以镇守县城的兵丁少得可怜。守四方城门和山口的土兵加起来只有五十多,县衙中隶属县尉的弓手更仅有二十人。而且今夜是除夕,会坚守岗位的一只手就能数完。凭赵瑜手中百名精锐,斩首夺城当是不费吹灰之力。
不过,要是惊动了驻守在县城不远处的三姑寨,昌国巡检司的两百土兵注3,那就不一样了。大宋定制,‘弓手为县之巡徼,土兵为乡之控扼。’也就是说,弓手管辖范围只限于县城内,骚扰百姓是能手,动刀动枪就不必考虑他们了。而巡检司的土兵平日里却在山野乡村中捕盗剿匪,在昌国,那是连海盗都敢斗上一斗的主。论人数、论战力都不在赵瑜一众之下。所以,此次奇袭务求一击必中,他们并没有与官军缠斗的本钱。
看到县城,赵瑜一行就停了下来,而赵文赵武却径自前行。好半晌,赵武才先领着两人回来,他们是赵瑜一早派出哨探。
“下面的情况如何?”等两名哨探见过礼,赵瑜问道。
一名哨探上前禀道:“小的方才顺着木栅向北走了一圈,探得分明。这出山路口已被两道鹿角封住。鹿角只比栅栏矮上两尺,也有六尺多,还下得铁链挂锁,有手腕粗细,急切间打不开。路口旁边就有一间院子,亮着灯,有人居住,应该是守门的土兵,如是要搬开鹿角,肯定会被惊动。栅栏靠山这边,有十丈宽的地都插了竹签,露在外的有两寸长,煞是尖利。小的走了半里地,都是如此。”
赵瑜满意点头,这哨探说话条理分明,口才便利,‘是个人才。’
另一名哨探也跟着上前,道:“小的是向南走。地上的竹签也是一般无二,削得极是尖利。小的还拔了两根,就在这里。”说罢,就从怀中掏出两个竹签,递了上来。
赵瑜摩挲着两根竹签。这竹签大约八九寸长,两头皆尖,而且极有韧性。这东西插在地上,如果不小心踩上去,脚底板立马一个血窟窿——这个时代可没有镶了钢片的鞋底。
听到哨探的禀报,除了早知详情的陈五、赵武二人,赵瑜周围的其他人呼吸都粗重起来,显是紧张的缘故。山脚下如此防备,对他们这一队百人来说,却也不比攻打城墙容易。
“众家兄弟不必忧心。”赵瑜笑道“这事我早已知晓。若非有万全之策,我又如何会如此行险?且等文兄弟回来便知端的。”
注1:昌国:今舟山市。唐称翁山,宋为昌国,至清时改为定海。宋时隶属两浙路明州。下辖富都(本岛及周围小岛)、安期(六横岛、桃花岛一带)、蓬莱(岱山岛及其东北诸岛一带)、金塘(金塘岛及周围小岛)四乡。
注2:明朝以前,昌国的古城墙都是没有合围的,西北面的镇鳌山是昌国的天然屏障,所以城墙止于山脚下。到了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在镇鳌山上跨山筑城墙,使西北边城墙相连“西北跨镇鳌山,东抱霞山,余皆平陆”形成一个完整的包围圈。城门“东曰丰阜,南曰文明,西曰太和,北曰永安。”
注3:关于昌国巡检司,只查到了宋理宗时的资料“三姑寨,额六百二十人,今五百四十人”不过那时已是南宋,海防严谨,且那时昌国已是拥有两万户人家的望县。而本书中还是北宋末年,自然比不上女真入侵、北人南逃后的时代,所以把巡检司兵力定为两百。其实这已经算多的,一般情况下,东南一带的巡检司,额兵不过一百,实际兵力能有五六十就不错了。
”陈五答后便抿起嘴,不多说一个字。
赵瑜脸上笑意不减,心中却是不快。他长兄赵瑾的这个亲信对着他时总是冷着脸,虽然礼数周全,却也毫无亲善之意。
‘不知他在床上干女人的时候,是不是也这幅表情。不过在瑾哥面前,谅他也不敢板着这张臭脸。’
道了声辛苦,赵瑜也不愿多话,便领众顺路东行。半盏茶的功夫,就下到半山腰。千百点星火在下方聚成两里方圆的一团,昌国县城正在眼前。
这昌国县旧称翁山。至唐大历元年西元766年,因袁晁海上起义而被废县。直至神宗熙宁时,因王安石奏请方恢复,同时‘以昌壮国势’为由,改名为昌国。昌国县城即是在翁山城旧址上重建。
由于地处海岛,昌国城并不甚大,不过两里方圆。城墙高仅两丈,长止六里,而环城壕河在冬天也仅有三五丈宽,最深处只能淹到胸前。最重要的是,昌国城依山而建,以镇鳌山为西北屏障,故此城墙和壕河都仅止于山麓,并没有封口。绕着镇鳌山脚的仅仅只是一道木栅注2。
昌国县本属下县,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县城中只有纵横交叉成十字的两条大路,总计不到五百户人家,所以镇守县城的兵丁少得可怜。守四方城门和山口的土兵加起来只有五十多,县衙中隶属县尉的弓手更仅有二十人。而且今夜是除夕,会坚守岗位的一只手就能数完。凭赵瑜手中百名精锐,斩首夺城当是不费吹灰之力。
不过,要是惊动了驻守在县城不远处的三姑寨,昌国巡检司的两百土兵注3,那就不一样了。大宋定制,‘弓手为县之巡徼,土兵为乡之控扼。’也就是说,弓手管辖范围只限于县城内,骚扰百姓是能手,动刀动枪就不必考虑他们了。而巡检司的土兵平日里却在山野乡村中捕盗剿匪,在昌国,那是连海盗都敢斗上一斗的主。论人数、论战力都不在赵瑜一众之下。所以,此次奇袭务求一击必中,他们并没有与官军缠斗的本钱。
看到县城,赵瑜一行就停了下来,而赵文赵武却径自前行。好半晌,赵武才先领着两人回来,他们是赵瑜一早派出哨探。
“下面的情况如何?”等两名哨探见过礼,赵瑜问道。
一名哨探上前禀道:“小的方才顺着木栅向北走了一圈,探得分明。这出山路口已被两道鹿角封住。鹿角只比栅栏矮上两尺,也有六尺多,还下得铁链挂锁,有手腕粗细,急切间打不开。路口旁边就有一间院子,亮着灯,有人居住,应该是守门的土兵,如是要搬开鹿角,肯定会被惊动。栅栏靠山这边,有十丈宽的地都插了竹签,露在外的有两寸长,煞是尖利。小的走了半里地,都是如此。”
赵瑜满意点头,这哨探说话条理分明,口才便利,‘是个人才。’
另一名哨探也跟着上前,道:“小的是向南走。地上的竹签也是一般无二,削得极是尖利。小的还拔了两根,就在这里。”说罢,就从怀中掏出两个竹签,递了上来。
赵瑜摩挲着两根竹签。这竹签大约八九寸长,两头皆尖,而且极有韧性。这东西插在地上,如果不小心踩上去,脚底板立马一个血窟窿——这个时代可没有镶了钢片的鞋底。
听到哨探的禀报,除了早知详情的陈五、赵武二人,赵瑜周围的其他人呼吸都粗重起来,显是紧张的缘故。山脚下如此防备,对他们这一队百人来说,却也不比攻打城墙容易。
“众家兄弟不必忧心。”赵瑜笑道“这事我早已知晓。若非有万全之策,我又如何会如此行险?且等文兄弟回来便知端的。”
注1:昌国:今舟山市。唐称翁山,宋为昌国,至清时改为定海。宋时隶属两浙路明州。下辖富都(本岛及周围小岛)、安期(六横岛、桃花岛一带)、蓬莱(岱山岛及其东北诸岛一带)、金塘(金塘岛及周围小岛)四乡。
注2:明朝以前,昌国的古城墙都是没有合围的,西北面的镇鳌山是昌国的天然屏障,所以城墙止于山脚下。到了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在镇鳌山上跨山筑城墙,使西北边城墙相连“西北跨镇鳌山,东抱霞山,余皆平陆”形成一个完整的包围圈。城门“东曰丰阜,南曰文明,西曰太和,北曰永安。”
注3:关于昌国巡检司,只查到了宋理宗时的资料“三姑寨,额六百二十人,今五百四十人”不过那时已是南宋,海防严谨,且那时昌国已是拥有两万户人家的望县。而本书中还是北宋末年,自然比不上女真入侵、北人南逃后的时代,所以把巡检司兵力定为两百。其实这已经算多的,一般情况下,东南一带的巡检司,额兵不过一百,实际兵力能有五六十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