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跳墙下 (1/2)
800小说网 quanben5.net,大宋帝国征服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三十三章 跳墙(下)
板桥镇。
板桥之名古已有之。在大宋也是多有重名之处。如位于京东密州今青岛的北方第三大海港——在天津和旅顺建立前是第一大——便是名为板桥。在南京建邺府外,扬子江上一处渡口也名为板桥。近水的港口,便是这些以板桥为名的镇子共同的特点。而汴京之西,汴河之畔的要驿板桥镇,也是如此。
千里汴河正从镇中穿过,向西流淌百里之后便会汇入黄河。镇内屋舍重重,在汴河两岸连绵数里,足足有近万间。镇中户口数千家,客栈、旅店百余,四方商旅、游人中,因财力不济住不起京城的,往往选择在板桥落脚。因而住在镇中的人口常有六七万之多。就算今天是正月元旦,商客往往回乡,镇中之人也有两三万。
这么多人口,放在京畿以外任何一路,这都是一个上等县治或是小一点的府城的规模。不过在神京之侧,百万人口的帝都附近,便只能屈居一个镇子的编制。
镇中的民居主要集中在汴河南侧,北侧则是港区和仓库区,转运码头以及军用的草料场和粮库林立。去年女真南侵时,完颜宗翰领军从板桥经过。板桥镇北的各大仓囤连着积存的粮秣一起被烧得一干二净。不过板桥毕竟是水陆要冲,地理优势明显,不过一年之后,被烧毁的料场粮仓已经被修复了大部。新修好的库区紧靠着汴河河岸,当野战军团北上河东后,就成了两万大军的后勤中心,粮草物资的转运点和集散地。
野战二营的辎重指挥就驻扎在这里,他们要负责从东京经太行陉直至泽州晋城,长约两百二十里的运输线。并在晋城与野战一营的辎重指挥交接。四个野战营的辎重指挥,总计三千两百人,以他们为主体,又配属了京畿路的一万州郡兵和两万多马骡。这支临时归属于朱聪管理的队伍,在长达近千里的补给线上展开了一程接一程的接力,将数以万石计的粮草物资运抵前线的将士们手中。
后勤转运是件很重要但也很枯燥的工作,虽然安全性很高——在境内输送物资本不需担心敌军拦截——不过对于从上到下连一个四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没有的野战二营辎重指挥全体八百名将士来说,锐气正盛的他们更希望的是能在战场上一展自己辛辛苦苦而锻炼出来的身手。所以当昨日,关西骑兵来袭东京的消息传达到,八百官兵绝大多是都是你拍我、我拍你,兴奋得难以名状。而当今天上午,从中牟县的方向传来的时候,仓囤大营中立刻掀起一片欢呼声。
“终于能上阵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兵兴奋得大叫着。
“当了见鬼的辎重兵,一辈子的不三不四!这下终于可以翻身了!”在他身旁,另一个三十岁的士兵也是欣喜万分。
“是不是三,就是四!”少年兵更正道。
“那还不是一样!回到家里都没脸跟儿子说!”
在继承了东海军传统的洪武朝军队中,后勤转运之功,在战功列表里始终都是排在第三或是第四位,无论其他的部队在战阵上立下多少功劳。当战后记功时,除了荣立殊勋的头功和次功,接下来便是后勤部队上前领功。
赵瑜所建立的这支军队对后勤的重视,远远超过过往的任何一支军队。但在求战心切的官兵们眼里,与其在后方被人嘲笑为靠着扛大包来捡功劳,还不如战阵上搏个封妻荫子,让人无话可说——自然,这完全是因为在历年战事中,各营伤亡都极低的缘故。
“当真要出战?”指挥使苗锦还保持了一点冷静。
枢密院对各级部队三位主官们的配置,一般都是老成持重的配一个锐气旺盛的,再加一个能调和人际关系的军官。这样形成的三角关系,方才是一个敢战而不失稳重的指挥铁三角,所以副指挥使胡成的脾气也就理所当然的好战。
“我们可有八百人啊!”胡成为了强调人数,猛地提高了嗓门。不过他却忘了将现在同样驻扎在大营中的三千州郡兵算进去当作战力——另外的七千人,都分布在这段补给线的沿线城镇,并仍在输送着粮草物资。
但苗锦却考虑到了同在仓囤大营中的三千人,不过不是作为战力:“但若是我们出战时,这些州郡兵中有人做反怎么办?有人临阵脱逃又怎么办?这里的粮草物资你能放心交给他们吗?”
胡成满不在意:“不过就是三千石军粮,一千四百石豆饼,还有五千捆苜蓿干草再加上炮弹、火药、飞火雷什么的。留一个都下来戍守就够了。其他仓囤都没有存粮,烧了也不妨事。”
汴河自板桥上溯至黄河。由于是运河的缘故,水流缓慢容易结冻。进入十一月后,汴河与黄河的交汇处的水闸便会关上。自泗州以上,汴河水位便由此而低落,不能继续通航而需要等到开春后汴口放水之时。故而赵瑜月前北上,也是在泗州弃舟登陆,换车而行。
不过供给给北上大军的粮草却没有受到汴河封航的困扰。这些粮草虽都是从江南运来,但早在汴河封河前,赵瑜就已经按照预定计划将两百万石粮秣运抵东京城。只是这些粮食,多半是供应开封府百姓,仅有三成是军粮。存放地点也是集中在汴京城东水关内外的各个仓库中。
至于板桥镇,仅仅是个转运点。粮草刍豆加起来从没有超过两万石——赵瑜和他的参谋们,都不可能将关系到两万大军安危的后勤物资放在一个连城墙都没有的镇子上——这也是为什么赵瑜没有将板桥镇的安危太过放在心上的原因,若是板桥镇的存粮超过十万石,他早丢下东京城带兵赶来驻防了。
现在经过一天一夜的抢运,原本还留在板桥镇上的大部分物资已经提前北上,剩下的物资就算全数损失,对赵瑜这边的影响也不算很大。只要能在十天内重新恢复起运输线,便不会对前方的大军造成实质性的损伤。
“所以我们需要主动迎战!用最快的速度将敌军歼灭!”胡成明白时间才是这次战事的关键,他也清楚苗锦同样也明白这一点。
苗锦看向另一位主官,年轻的教导官刚刚结束军学毕业后为期一年的实习,来辎重指挥走马上任,年轻气盛,并不甘心永远处理后勤事务“副指说得有道理!不能让逆贼们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
“好罢”苗锦声音低沉下去,突然又仰起头,坚定的眼神已经透露了他心中的决断。只听他一声狂吼:“那就出战!”
秦禄领着他的五百骑兵正在通往板桥镇的官道上奔行。中牟距离板桥很近,淌过金水河,再行上数里便是板桥。离着板桥越近。官道边的屋舍就越多,一间间宅院密布于官道左右,京畿之地,寸土寸金,但凡交通便利一点地方无一例外的都建上了房屋。对于骑兵来说,这样的地形实在有些施展不开。不过曾随老姚太尉去过东京面圣的秦禄,却清楚他的目标周围却不会有太多的屋舍阻隔。
五百骑兵迎风飞驰,两侧的屋舍越来越密集。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进入了板桥镇的范围。这样的镇子并没有栅栏,更不会有城墙,很难分辨出镇子的界限。只是在镇中的屋舍间,有几十处高高搭起的角楼作为城镇的标志。这些角楼看上去有点像望楼,不过秦禄却知道那仅仅是些防备镇内火灾的潜火铺。当镇中起火时,站在潜火铺上的士兵便可以及时报警,并指挥救援——管勾镇内烟火事,便是监镇官的正式职称,有潜火铺的厢坊才是一个被官府承认城镇。否则仅仅只能被称为草市或者墟市。
蹄声奔烈,声如雷,疾如风。沿途的家家户户都紧闭屋门,住户只从门缝中向外偷窥。秦禄并无兴趣打扰他们,熟门熟路的领着麾下兵将,淌过水深不及一尺的汴河,直奔汴河之北的粮囤大营所在。
大营的栅栏... -->>
第三十三章 跳墙(下)
板桥镇。
板桥之名古已有之。在大宋也是多有重名之处。如位于京东密州今青岛的北方第三大海港——在天津和旅顺建立前是第一大——便是名为板桥。在南京建邺府外,扬子江上一处渡口也名为板桥。近水的港口,便是这些以板桥为名的镇子共同的特点。而汴京之西,汴河之畔的要驿板桥镇,也是如此。
千里汴河正从镇中穿过,向西流淌百里之后便会汇入黄河。镇内屋舍重重,在汴河两岸连绵数里,足足有近万间。镇中户口数千家,客栈、旅店百余,四方商旅、游人中,因财力不济住不起京城的,往往选择在板桥落脚。因而住在镇中的人口常有六七万之多。就算今天是正月元旦,商客往往回乡,镇中之人也有两三万。
这么多人口,放在京畿以外任何一路,这都是一个上等县治或是小一点的府城的规模。不过在神京之侧,百万人口的帝都附近,便只能屈居一个镇子的编制。
镇中的民居主要集中在汴河南侧,北侧则是港区和仓库区,转运码头以及军用的草料场和粮库林立。去年女真南侵时,完颜宗翰领军从板桥经过。板桥镇北的各大仓囤连着积存的粮秣一起被烧得一干二净。不过板桥毕竟是水陆要冲,地理优势明显,不过一年之后,被烧毁的料场粮仓已经被修复了大部。新修好的库区紧靠着汴河河岸,当野战军团北上河东后,就成了两万大军的后勤中心,粮草物资的转运点和集散地。
野战二营的辎重指挥就驻扎在这里,他们要负责从东京经太行陉直至泽州晋城,长约两百二十里的运输线。并在晋城与野战一营的辎重指挥交接。四个野战营的辎重指挥,总计三千两百人,以他们为主体,又配属了京畿路的一万州郡兵和两万多马骡。这支临时归属于朱聪管理的队伍,在长达近千里的补给线上展开了一程接一程的接力,将数以万石计的粮草物资运抵前线的将士们手中。
后勤转运是件很重要但也很枯燥的工作,虽然安全性很高——在境内输送物资本不需担心敌军拦截——不过对于从上到下连一个四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没有的野战二营辎重指挥全体八百名将士来说,锐气正盛的他们更希望的是能在战场上一展自己辛辛苦苦而锻炼出来的身手。所以当昨日,关西骑兵来袭东京的消息传达到,八百官兵绝大多是都是你拍我、我拍你,兴奋得难以名状。而当今天上午,从中牟县的方向传来的时候,仓囤大营中立刻掀起一片欢呼声。
“终于能上阵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兵兴奋得大叫着。
“当了见鬼的辎重兵,一辈子的不三不四!这下终于可以翻身了!”在他身旁,另一个三十岁的士兵也是欣喜万分。
“是不是三,就是四!”少年兵更正道。
“那还不是一样!回到家里都没脸跟儿子说!”
在继承了东海军传统的洪武朝军队中,后勤转运之功,在战功列表里始终都是排在第三或是第四位,无论其他的部队在战阵上立下多少功劳。当战后记功时,除了荣立殊勋的头功和次功,接下来便是后勤部队上前领功。
赵瑜所建立的这支军队对后勤的重视,远远超过过往的任何一支军队。但在求战心切的官兵们眼里,与其在后方被人嘲笑为靠着扛大包来捡功劳,还不如战阵上搏个封妻荫子,让人无话可说——自然,这完全是因为在历年战事中,各营伤亡都极低的缘故。
“当真要出战?”指挥使苗锦还保持了一点冷静。
枢密院对各级部队三位主官们的配置,一般都是老成持重的配一个锐气旺盛的,再加一个能调和人际关系的军官。这样形成的三角关系,方才是一个敢战而不失稳重的指挥铁三角,所以副指挥使胡成的脾气也就理所当然的好战。
“我们可有八百人啊!”胡成为了强调人数,猛地提高了嗓门。不过他却忘了将现在同样驻扎在大营中的三千州郡兵算进去当作战力——另外的七千人,都分布在这段补给线的沿线城镇,并仍在输送着粮草物资。
但苗锦却考虑到了同在仓囤大营中的三千人,不过不是作为战力:“但若是我们出战时,这些州郡兵中有人做反怎么办?有人临阵脱逃又怎么办?这里的粮草物资你能放心交给他们吗?”
胡成满不在意:“不过就是三千石军粮,一千四百石豆饼,还有五千捆苜蓿干草再加上炮弹、火药、飞火雷什么的。留一个都下来戍守就够了。其他仓囤都没有存粮,烧了也不妨事。”
汴河自板桥上溯至黄河。由于是运河的缘故,水流缓慢容易结冻。进入十一月后,汴河与黄河的交汇处的水闸便会关上。自泗州以上,汴河水位便由此而低落,不能继续通航而需要等到开春后汴口放水之时。故而赵瑜月前北上,也是在泗州弃舟登陆,换车而行。
不过供给给北上大军的粮草却没有受到汴河封航的困扰。这些粮草虽都是从江南运来,但早在汴河封河前,赵瑜就已经按照预定计划将两百万石粮秣运抵东京城。只是这些粮食,多半是供应开封府百姓,仅有三成是军粮。存放地点也是集中在汴京城东水关内外的各个仓库中。
至于板桥镇,仅仅是个转运点。粮草刍豆加起来从没有超过两万石——赵瑜和他的参谋们,都不可能将关系到两万大军安危的后勤物资放在一个连城墙都没有的镇子上——这也是为什么赵瑜没有将板桥镇的安危太过放在心上的原因,若是板桥镇的存粮超过十万石,他早丢下东京城带兵赶来驻防了。
现在经过一天一夜的抢运,原本还留在板桥镇上的大部分物资已经提前北上,剩下的物资就算全数损失,对赵瑜这边的影响也不算很大。只要能在十天内重新恢复起运输线,便不会对前方的大军造成实质性的损伤。
“所以我们需要主动迎战!用最快的速度将敌军歼灭!”胡成明白时间才是这次战事的关键,他也清楚苗锦同样也明白这一点。
苗锦看向另一位主官,年轻的教导官刚刚结束军学毕业后为期一年的实习,来辎重指挥走马上任,年轻气盛,并不甘心永远处理后勤事务“副指说得有道理!不能让逆贼们在我们面前耀武扬威!”
“好罢”苗锦声音低沉下去,突然又仰起头,坚定的眼神已经透露了他心中的决断。只听他一声狂吼:“那就出战!”
秦禄领着他的五百骑兵正在通往板桥镇的官道上奔行。中牟距离板桥很近,淌过金水河,再行上数里便是板桥。离着板桥越近。官道边的屋舍就越多,一间间宅院密布于官道左右,京畿之地,寸土寸金,但凡交通便利一点地方无一例外的都建上了房屋。对于骑兵来说,这样的地形实在有些施展不开。不过曾随老姚太尉去过东京面圣的秦禄,却清楚他的目标周围却不会有太多的屋舍阻隔。
五百骑兵迎风飞驰,两侧的屋舍越来越密集。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进入了板桥镇的范围。这样的镇子并没有栅栏,更不会有城墙,很难分辨出镇子的界限。只是在镇中的屋舍间,有几十处高高搭起的角楼作为城镇的标志。这些角楼看上去有点像望楼,不过秦禄却知道那仅仅是些防备镇内火灾的潜火铺。当镇中起火时,站在潜火铺上的士兵便可以及时报警,并指挥救援——管勾镇内烟火事,便是监镇官的正式职称,有潜火铺的厢坊才是一个被官府承认城镇。否则仅仅只能被称为草市或者墟市。
蹄声奔烈,声如雷,疾如风。沿途的家家户户都紧闭屋门,住户只从门缝中向外偷窥。秦禄并无兴趣打扰他们,熟门熟路的领着麾下兵将,淌过水深不及一尺的汴河,直奔汴河之北的粮囤大营所在。
大营的栅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