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道路在雾中 (1/2)
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被背叛的遗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什么叫嘲讽?
在笑忘书第四章,塔米娜,女主人公,需要她的女友碧碧帮忙,碧是个年轻的有写作癖的人;为赢得她的同情,塔米娜按她的意愿安排了与一个名叫巴纳卡的省地作家的会面。后者向有书写癖的女人说,今日真正的作家已经放弃了小说这种过时的艺术:"您知道,小说是一种人类幻想的果实,幻想理解他人,但是,我们之间相互理解什么呢?人们所能作的一切其实是呈上一份有关自己的报告剩下的全是谎言。"接着是巴纳卡的朋友,一位哲学教授:"自詹姆斯乔伊斯以来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生活的最伟大的冒险在于冒险的不存在荷马的奥德赛已经转移到了内在,它内心化了。"书发表后不久,我发现这些话成了一部法文小说的卷首题词,这使我很为得意,同时也有些尴尬。在我眼里,巴纳卡和他的朋友所言不过是些精巧的混帐话。当年,七十年代,我在周围到处听到这些,补缀着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残渣的大学圈里的扯淡。
笑忘书的这个第四章在捷克斯洛伐克用小册子发表后(被禁廿年后我的那部作品首次发表),有人把一些剪报寄到巴黎给我:批评界对我颇为满意,作为我的聪明的证明,他们引用了这些话,认为它们极为漂亮:"自詹姆斯乔伊斯以来,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生活最伟大的冒险在于冒险的不存在"诸如此类。我体验到一种奇特的淘气的快乐:看见自己骑在一头误解的毛驴上回到故乡。
误解是可以理解的:我没有试图把我的巴纳卡和他的教授变为可笑。我没有表明我对他们的保留。相反,我想尽办法来掩盖这一点,想给他们的观点赋予一种知识分子演说的优雅,大家那个时候都对此予以尊重,并狂热地摹仿。如果那时我把他们这些话变得可笑,渲染它们的过份,我所作的便是人们所说的讽刺。讽刺,是标题艺术;出于对自己的真理确信无疑,于是把自己决意要斗争的东西变得可笑。小说家与他的人物的关系从不是讽刺的,它是嘲讽的。但是,从定义上说包含有小心的意思在内的嘲讽怎么能让人看得出来?通过环境:巴纳卡和他的朋友的话处在一个动作、行为和语言的空间,它把那些话变为相对的。小小的包围塔米娜的外省世界,因一种无辜的自我中心主义而显示其特点:每个人都对她抱有一种真诚的同情,然而,没有人试图理解她,甚至不知道理解意味着什么。如果巴纳卡说小说的艺术已过时,因而对他人的理解只是一种幻想,他不仅表达了一种时髦的美学态度,而且,无意之中,也表达了他自己和他的圈子中的一种苦恼:缺乏理解别人的愿望;一种对真实世界的自我中心式的失明。
嘲讽就是说:人们在小说中找到的任何一种表示都不能被孤立地看,它们的每一个都处在与别的表示、别的境况、别的动作、别的思想、别的事件的复杂与矛盾的对照中。只有慢慢地阅读,两次、多次地重读,才能对小说内部的所有嘲讽的关系得出结论。k被捕时的奇怪行为
k早上醒来,还在床上,按铃叫人给他送来早餐。代替女佣人进来的是一些陌生人,正常人,穿着正常,但是,马上就摆出一种主子的派头,以致k不能不感到他们的力量和他们的权力。尽管忍无可忍,他还是能力赶走他们,反而有礼貌地问那些人:"您们是谁?"
从一开始,k的行为就摇摆于两者之间:脆弱以至于准备向闯入者(他们来向他说明他被捕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厚颜无耻低头让步,和害怕自己显得可笑。比如,他坚决地说:"我既不想呆在这里,也不喜欢你们不作介绍就向我说话。"只消把这些话从它们的嘲讽的关系中拽出来,仅从字面上捉住它们(有如我的读者对待巴纳卡的话那样),k在我们看来[就像对于把审判写入电影的奥尔逊威尔斯(orsonwelles)]便会是个反抗-暴力-的人。然而,只须认真地读一下文章就可知道这个被称为反抗者的人继续服从于闯入者,这些人不仅不屑于自我介绍,甚至吃了k的早餐,并让k在整个时间,穿着睡衣站在那里。
在这场奇怪的羞辱场面的结束的时候(他向他们伸出手去,他们拒绝握手),其中的一个男人对k说:"我想您大概想去您的银行吧?""去我的银行?"k说,"我还以为我被捕了。"
这回是又一次,人-反抗-暴力!他擅长挖苦!他挑逗!
卡夫卡的评论说得更加明确:
"k在他的提问中放进一种挑战,因为尽管别人拒绝与他握手,但他却觉得,尤其是监视人起来之后,自己越来越独立于这些人。他跟他们玩儿。打算在他们要走的时候,一直追他们到楼门口,并建议他们把他逮捕。"
这就是个非常巧妙的嘲讽:k投降了,但是想看到自己是个很强的"跟他们玩儿"的人,嘲笑他们,用玩笑的口气,伪装把自己的被捕当作认真的事。他投降了,但马上把他的投降解释为在他自己看来他能够保持他的尊严。
人们最先读卡夫卡的时候,脸上一副悲剧面孔。然后人们听说,卡夫卡在把审判的第一章读给朋友们听的时候,把朋友全都逗笑了。于是人们也开始强迫自己去笑,却并不知到底为什么。其实,在这一章里,这么好笑的到底是什么?
k的行为。但是这个行为的可笑在何处?
这个问题使我回想起我在布拉格电影学院渡过的岁月。在教员的会议上,我和朋友c,总是以一种调皮的亲切感瞧着我们的同事d,一位50十多岁年纪的作家,狡猾但行为端正,我们始终怀疑他是个十足的不可收拾的胆小鬼。我们梦想有这么一个(可惜!)我们从未实现过的场面:
正在开会时,我们当中一个人将突然对他说:"跪下来!"
他先是会听不明白我们想要干什么;说明白了,在他的清醒的怯懦中,他很快就会懂了,但以为可以装作不懂,来赢取一些时间。
于是我们会提高声音:"跪下!"
这时候,他再也不能装不懂了。他会准备好服从,但只剩一个问题要解决:怎么做?怎么在这里,在同事眼皮底下跪下来,而又不降低身份?他将绝望地寻找一种滑稽的方式,用来配合下跪。
"亲爱的同事,"他终于会说,"你们是否允许我在膝盖下面放一个沙发垫背?"
"跪下,不许说话。"
他将照着去作:两只手交叉在一起,头微微垂向左方:"我的亲爱的同事,如果你们认真研究过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拉斐尔画的圣-弗朗索瓦达西斯就是这种姿式。"
那时候每一天我们为这个使人高兴的场面想象新的场面,发明一些又一些我们的其他同事可能用来尝试挽救其尊严的精神法。对约瑟夫k的第二次审判
与威尔斯相反,卡夫卡的早期诠释者远远不认为k是一个反抗专制的无辜者。对于麦克斯布洛德来说,毫无疑问,约瑟夫k是有罪的。他干了什么?按照布洛德的说法(卡夫卡作品中的绝望与拯救,1959年),他因为自己的lieblosigkeit,他的无能力去爱,而有罪。
"josephkliebtniemand,erliebeltnur,deshalbmussersterben."约瑟夫k不爱任何人,他只是去追追女人,所以,他应当死。(我们要永远记住这句绝对愚蠢的话)布洛德立即指出k的lieblosigkeit的两个证明:按照小说未完成的,之后被摈弃的某一章(一般都发表在小说的附加部分):约瑟夫卡三年以来,没有去看望过自己的母亲;他只是寄钱给她,通过一位表兄了解她的身体情况。(奇怪的相似:小说异乡人中的墨尔索meursault也被指控不爱他的母亲。)第二个证明:是他与布尔斯特纳小姐的关系。
在布洛德看来,那是"最卑下的性"的关系(dieniedrigtesexualitabt),"由于被性纠缠,约瑟夫卡不把女人看做一个人性的存在"。
爱德华格德杜克(edouardgoldstubcker),捷克卡夫卡专家,在审判1964年布拉格版的前言中如此严厉地谴责k,即使他的措词不是像布洛德一样带有神学的印迹,而是马克思主义化的社会学辞令:"约瑟夫卡之有罪,是因为他允许自己的生活走向机械化、自动化、异化,顺从于社会机器的呆板的速度,使之失去所有人道的东西;因而k逾越了,按照卡夫卡的观点,全人类都服从的法律,这个法律说:实行人道吧。"格德杜克在50年代遭受莫须有罪名指控,受到斯大林式审判之后,坐了4年监狱。我问自己:这个审判的受害者怎么能够在10年之后,向另外一个和他一样并无罪过的被告发起又一番审判呢?
亚历山大维亚拉特认为(审判的秘密故事lhistoiresecreteduproces,1947年)卡夫卡小说里的审判是卡夫卡对自己的预审。k只是他的另一个ego(自我):卡夫卡断绝了与费丽丝的订婚,未来的岳父"专程从马尔墨(malmob)赶来审判这个有罪过的人。阿斯加尼酒店房间发生的场面(1914年7月)给卡夫卡一个审判庭的感觉。第二天,他便投入写作教养营和审判。k的罪行,我们无所知,流行的道德宽恕了它。然而,他的无辜是恶魔般的。k以神秘的方式违背具有神秘的公正性的法,这一公正与我们法律的公正性截然不同。法官是卡夫卡博士,被告是卡夫卡博士。他为被告的恶魔般的无辜作辩护。"
在第一次审判(按照卡夫卡在他的小说里所讲述)中,法庭指控k而并未指明何罪。卡夫卡学者对于指控一个人而不说为什么并不感到奇怪,而且也不急于去对这一智慧进行深思和欣赏这个前所未有的发明之美。非但没有这样,他们反而在他们自己发起的对k的新的审判中,扮演起检察官的角色,这一次是试图证明被告的真正的错误。布洛德:他没有能力去爱!格德杜克:他同意让他的生活变得机械化!维亚拉特:他毁了婚约!但是对这些人应该承认他们的功劳:他们对k的审判和前者一样,也是卡夫卡式的。因为如果在第一个审判中k被指罪为莫须有,那么在第二次便是什么都有,这其实是一回事,因为在两种情况下有一点是清楚的:k有罪不是因为他犯了一个错误,而是因为他被指控。他被指控,因而他应当死。产生犯罪感
只有一个唯一的办法去理解卡夫卡的那些小说。像读某些小说那样去读。不要在k的人物中去找作者的画像,也不要在k的对话中去找什么神秘的编码信息,要认真地追从人物的行为,他们的说话,并试着在自己眼前想象他们。如果这样读审判,从一开始,我们就会被k对指控所作的奇怪反应所困惑:从没做任何坏事(或者说不知自己作了什么坏事)的k马上开始像有了罪过一样去行动,他感到自己有罪,人们使他变成有罪。人们使他产生犯罪感。
过去,在"是有罪的"和"感到自己有罪"之间,人们只看到一种简单的关系:有罪的人感到自己有罪。"产生犯罪感"一词,事实上,是比较近期的一个词;在法语里,它在1966年靠了精神分析和它在语汇的发明才第一次被使用;这个动词的名词("产生犯罪感")两年后被创造出来,在1968年。然而,在很长时间以前,直到那时尚未被发掘的"产生犯罪感"的境况,却早已在卡夫卡的小说中,在k这个人物身上被呈现,被描述,被展开。在进化中它有不同的阶段:
阶段一:为了失去的尊严而徒劳斗争。一个人被荒谬地指责,但对自己的无辜并不怀疑的他,看到自己像有罪者一样的行为感到难堪。作为有罪者而并不是有罪者,其中有某种侮辱人的东西,他便努力去掩盖。这个被展现在小说第一场戏中的境况,到了后面一章,被浓缩在一个其大无比的嘲讽玩笑之中。
一个莫名的声音打电话给k:他将在下一个星期日在一个小镇的一所房子里被审讯。毫不犹豫,他决定前往;出于服从?出于害怕?噢不是,自我愚弄自动地运转起来:他只想去赶快结束这些让他讨厌的事,他们的愚蠢的审判让他浪费时间("审判成立了,那就得去应付,好让这个第一堂出庭变成最后一堂")。一个小时以后,他的经理请他在同一个星期日去他家里做客。邀请对于k的事业生涯是重要的。那么他会放弃那个滑稽的传招出庭吗?不会;他谢绝了经理的邀请,因为虽然他并不肯对自己承认,他已经被审判制服。
于是,星期日他去了。他想到电话里那个给他地址的声音忘了指示他时间。没关系:他感到着急并且跑起来(是的,按字面上,德文:erlief),穿过整个城。他跑,为了准时到达,虽然连什么时间也没有被通知。我们可以说他想尽可能早到是有道理的;但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坐去同一条街的有轨电车呢?道理是:他拒绝乘电车,因为"他绝对不想表现出过分的准时从而在委员会那里卑躬屈膝"。他跑向法庭,但是他作为一个永不低头的男人跑去那里。
阶段二:力量的考验。终于他到了一个大厅,人们在里面等他,"那么您就是那个画匠。"法官说。而k则在坐满了大厅的公众面前辞令生动地反驳这种可笑的蔑视:"不,我是一个大银行的首席代理人。"接着,他作了一番长篇报告,抨击法庭的无能。在掌声的鼓励下,他觉得自己颇有力量,按照被告变为主告的那句口头禅(威尔斯,对于卡夫卡式的嘲讽竟然充耳不闻,被这句口头禅给耍了一番),他向法官挑战。第一个打击到来是在他看见所有与会者的领口上的标记,明白他想要去吸引的公众只不过是由"法庭的公务员"组成,"来这里是为了听堂和侦探。"他走了,在门口,预审法官在等他,并告诉他:"一次审讯对于被告所始终代表的好处您却给自己剥夺了。"k叫道:"你们这帮坏蛋!你们所有的审讯,我都白送给你们了!"
如果不把这一场戏放在与紧接在k的咆哮之后所发生的,作为这一章的结尾,嘲讽关系之中,人们便根本不会懂得它。下面是随后一章的开始:"k在后来的星期里一天挨一天等待新的传讯;他不能想象他拒绝受审已被人们当真对待,到了星期六晚上,什么也还没有接到,他便出于默契设想他被在同一幢楼同一时间里召审。所以,星期日他又去了那里。"
阶段三:审判的社会化。k的叔父一天从乡下到来,听说了对他的侄子的审判。一件漂亮的事:审判再秘密不过,大家这么说,然而,却无人不知。另一件事同样出色:没有人怀疑k是有罪这件事,社会已经通过了这一控告,并在上面加上了它的默许(或者它的非-不同意)。人们准备看到愤怒的惊讶:"怎么会指控你?到底是什么罪?"然而叔父并无惊讶。他只是想到审判对于所有亲戚可能带来的后果而害怕。
阶段四:自我批评。法庭拒绝作出正式指控,为了面对法庭保卫自己,k最后便自己来找自己的错误。它藏在哪儿?肯定在履历表的什么地方:"他要重新回忆自己的全部生活,一直到最为隐秘的一切行为和一切事件,然后从各个方面去报告并研究它。"
这种境况远不是非真实的:事实上,一个倒了运的普通女人也会问自己,我做了什么坏事?她会开始搜索她的过去,不仅检查她的行动,而且还要检查她说过的话和她的秘密的思想,为的是理解上帝的愤怒。
共产主义的政治实践为这种态度创造了"自我批评"一词(法语中该词在1930年左右从政治意义上被使用:卡夫卡那个时候不用它)。人们对这一个词的使用并不确切地符合它的词源。不是要批评(从改正错误的意图出发将好与坏诸方面分开),而是找到错误,来帮助主告者,来接受和同意控告。
阶段五:受害者与他的刽子手认同。在最后一章,卡夫卡的嘲讽达到了他的可怕的高峰:两位穿礼服的先生为k而来,带他到街上。他先是拒绝,但是马上对自己说:"我现在唯一能作的事就是保持我的论证的明确一直到最后现在我应不应该表现出在一年的审判中我什么都没有学到?
我应不应该像一个一窍不通的傻瓜一样走开?"
然后他远远看见警察巡逻。其中一个使他觉得可疑的人靠近了他们。这时,k主动地用力拽走两位先生,甚至和他们一起跑了起来,想躲过警察;有谁知道?警察会不会打乱或阻止等待他的执法?
终于,他们到了目的地。两位先生准备着,要把他扼死,这时一个想法(他的最后的自我批评)穿过k的大脑:"他的义务应该是自己拿起这把刀把它插入自己的身体。"他抱怨自己的软弱:"他没能完全地经受考验,他没有能使官方摆脱全部工作;这最后一个错误归咎于向他拒绝使出全部必要力量的人。"
人可以多长时间被认为与自己认同?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人物个性在于他们个人的意识形态,它以或多或少直接的方式,确定他们的行为。奇里洛夫(kirailov)完全被吞没在他自己的、被认为是自由最高表现的自杀哲学中。奇里洛夫:一个变成了思想的人。但是,人在真正的生活中,真是这样的个人意识形态的直接投影吗?在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的人物[特别是皮埃尔别祖柯夫(pierrebezoukhov)和安德烈波尔贡斯基(anadrebolkonsky)]也有他们的很丰富、很发达的理智,但它是在变化中并有多种变化形式,以至于不可能根据他们的思想来给他们下定义,那些思想在他们生活的每一阶段都各为不同。托尔斯泰这样给了我们关于人是什么的另一个观念:一个行程;一条曲折的道路;一次旅行,其每个陆续到来的阶段不仅不同,而且经常代表对前面阶段的全面否定。
我说"道路",这个词有可能使我们误入歧途,因为道路的形象让人想到一个目标。然而,这些只是出乎意料地结束,被偶然死亡所中断的道路,带我们向着什么目标呢?的确,皮埃尔别祖柯夫到了最后,达到了仿佛是理想和最后的阶段:他懂得了生活总是去寻找一种意义,为这个或那个事业去奋斗,是徒劳的;上帝无所不在,在整个生命、在每天的生活之中,因而只需去生活所有要生活的并且带着爱:于是,幸福的他钟情于他的女人和他的家庭。目标达到了?达到顶峰,使得从后来角度看前面旅行的所有阶段成了简单的台阶?如果是这样的话,托尔斯泰的小说便会失去它的根本性的嘲讽,而接近于一种小说化的道德教训。在综述八年之后所发生一切的尾声里,人们看到别祖柯夫离开他的家和妻子一个半月,投身于彼得堡的一个半地下的政治活动。又一次,他要去为他的生命寻找一个意义,为一个事业而奋斗。道路没有结束,而且也不知道目标。
人们可以说一个历程的不同阶段,相互地、处在一种嘲讽的关系里面。在嘲讽的王国里到处是平等;这意味着历程中没有任何一个阶段,从道德而言,高于别的阶段。波尔贡斯基投入工作,为的是使自己有益于他的祖国,他是想因此而赎回他从前的愤世嫉俗的过失吗?不。不要自我批评。在道路上的第一阶段,他都曾集中了他全部的理智与道德力量来选择他的态度,而且他知道这一点;他怎么能谴责自己不曾是他不可能是的样子呢?如果说,人们不能从道德的观点来评判他的生命的不同阶段,那么同样地,人们也不能从真诚性的观点来进行评判。不可能确定哪一个波尔贡斯基最忠实于自己:是那个脱离公众生活的人或是那个投入其中的人。
如果各不同阶段如此矛盾,怎么来确定它们的共同的命名呢?我们能够把无神论的别祖柯夫与有信仰的别祖柯夫看成一个唯一和相同的人物,那么共同本质是什么?一个"自我"的稳定的本质在哪里?波尔贡斯基二号对波尔贡斯基一号在道义上的责任是什么?别祖柯夫,拿破仑的对头是否应该对过去曾是拿破仑的崇拜者的别祖柯夫负责任?在什么样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可以认为一个人与自己相认同?
只有小说可以具体地探察人所经历的这一个最大的神秘;很可能托尔斯泰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细节的策划
托尔斯泰的人物的变化表现为不是一个长期的演进而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感悟。别祖柯夫以令人惊讶的轻而易举从无神论者转变为宗教信仰者。为此只需他因为与他妻子的决裂而被震动,并在一个邮局的驿站遇到了一位是共济会会员的过客跟他讲话。这一轻而易举并不是由于一种肤浅的摇摆不定。它尤其让人猜测这一明显的变化是由一个隐蔽的、无意识的过程所准备,而突然爆发在光天化日之下。
安德烈波尔贡斯基在奥斯特丽茨战争中受了重伤,正在苏醒过来。在这一刻,他这个出类拔萃的年轻人的整个世界动摇了:不是由于一番理性的、逻辑的思索,而是由于简单的与死亡相对照,和对天空的长时间注视,是这些细节(注视天空)在托尔斯泰人物所生活的关键时刻起着重要作用。
过后,安德烈从他的深刻的怀疑主义之中重新浮了上来,再次回到积极的生活之中,这一变化之前,曾与皮埃尔在河中一只小船上有过一场长谈。皮埃尔那时(这是他的演变的一个暂时阶段),积极、乐观、为他人着想,并反对安德烈的愤世的怀疑主义,但是在他们的交谈中,他却表现天真,张口说些老生常谈,安德烈则在理性上光彩照人,比皮埃尔说的话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交谈之后的沉默:"离开湖,他把眼睛转向皮埃尔刚才指给他看的天空,自奥斯特丽茨以来,他又一次再见他曾在场战上注视过的永恒而深邃的天空。在他心里,像是又一番快乐与温柔。"这个感觉是短暂的而且消失在瞬间。但是安德烈知道"这个他没有来得及多想的情感活在他的心里"。很久以后有一天,像是一组星辰的舞蹈,一场细节的策划(对一棵橡树群叶的注视,偶然间听到的少女的快乐话语,意外的回忆)燃起了这番情感(它活在他心里)并使他走火入魔。安德烈,昨天还满足于他隐退在世界之外,突然间决定"秋天去彼得堡,甚至要去找份工作。他背着手,在房间里踱着步,一会儿皱起眉头,一会儿微笑,脑海里重新闪过所有这些非理性的、无法解释的思想,它们像罪恶一样秘密,其中很奇怪,混合着,皮埃尔、光荣、窗口的少女、橡树、美、爱情。它们完全地改变了他的存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进来,他会表现得极为冷淡,严厉,断然,让人讨厌和富有逻辑性。()他好像是想通过这种过份的逻辑性来在某个人身上对于他自己内心正在进行的非逻辑的和秘密的工作,施与报复。(我强调了文中最有意义的话。——米兰昆德拉)(让我们记住:这也是同样的对细节的谋划;所见到的面孔之丑陋,在火车厢里偶然听到的说话,意外的回忆,它们在托尔斯泰的下一部小说里,促动了安娜卡列尼娜的自杀的决定。)
安德烈波尔贡斯基内心世界的又一重要变化:在波罗金诺(borodino)战场受到致命重伤,卧在军营的手术台上,他心里突然充满了和平与重新和好的情感,一种不再离开他的幸福感,这一幸福状态颇为令人奇怪(而且十分美),尤其因为当时的场面甚为残酷,充满了那个还没有使用麻醉药时代的外科手术中可怕的详细细节,而且更有怪中之怪:他被一种意想之外的非逻辑的回忆所刺激:当着护士为他脱下衣服,"安德烈想起了早期童年的遥远日子"。再下面又有这样几句:"在所有这些痛苦之后,安德烈感到一种很久以来没有经历过的安逸。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最早的童年时代,别人给他脱衣服,把他睡进他的小床,奶娘给他唱摇篮曲,他的头埋进枕头里,感到自己在生活并因此而幸福,——这些时刻在他的想象中不是作为过去而出现,而是作为现实。"只是后来,安德烈才看见了隔壁台子上的阿纳托尔(ana-tole),娜达莎的引诱者,他的情敌,医生正在为他截去一条腿。
通常对这一场面的阅读是:"受伤的安德烈看着他的情敌被截去一条腿:这个场景使安德烈对他,对广义而言的人,充满怜悯。"但是托尔斯泰知道这种突然间的顿悟不是出于如此明显如此逻辑的原因。这是一个令人奇怪的转瞬即逝的画面(当他很小的时候家人用和护士一样的方法给他脱去衣服),发动了一切:他的新的变化,他对事情的新的眼光。几秒钟之后,这个奇迹般的细节肯定被安德烈自己忘记了,大概多数读者也立刻忘记了,读者在读小说和"读"他们自己的生活时同样地不专心和不善读。
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这一次是皮埃尔别祖柯夫、他决定杀死拿破仑,这一决定之前有这样一段插曲:他从他的共济会员朋友们那里得知:拿破仑被视为启示录(新约书)第十三章里的ante-christ;聪明的人应该数一下这个怪兽的数字,因为这是关于人的数字,这个数字是666"如果把法文字母翻译成数字,那么拿破仑皇帝这个词恰好得出数目666。"这种预言给皮埃尔打击很大。他经常问自己谁会结束怪兽,换言之拿破仑的强权,借助于数字化,他想尽办法找到一个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先是组合:亚历山大皇帝,然后,俄罗斯民族。但是总数都高于或低于666。有一天,他想记录自己的名字:皮埃尔别祖柯夫伯爵,但是他达不到想要的数字。他把一个z放在s的位置上,加上介词de,冠词le,总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后来他想如果他对问题的答案果真就在他的名字里,那么应该加上他的国籍。于是他写道:俄罗斯人别祖柯夫。数字加起来结果是671,即多了5。5代表着一个e,它与在皇帝一词的冠词中被省略的字母相同。取消这个在他名字前面的e字,况且这是不对的,提供给他一个他费心寻找的答案:俄罗斯人别祖柯夫——666。
这一发现使他为之震动。
托尔斯泰精心描写皮埃尔用他的名字所进行的所有拼字变化绝对是好笑的:lrusse(俄罗斯),这是个极妙的拼写玩意儿。一个毫无疑问聪明而可爱的人的严肃而勇敢的决定有没有可能从根本上来说出自一次愚蠢?
那么您对人怎么想,对您自己怎么想?为符合时代精神改变观点
一天一个女人兴高采烈地向我宣告:"不再有列宁格勒了!咱们又回到正经的圣彼得堡来了!"城市和街道重新命名,这事从没让我有过什么热情。我几乎想这样告诉她,但是最后一刻我按捺了自己:在她的被令人昏眩的历史前进所迷惑的目光里,我预先猜测出我们的不同意见,而且我没有要争论的欲望,况且在同一时刻我想起了一段她肯定已经忘记的插曲。同是这个女人有一次来布拉格我的家,看我和妻子,那是在俄国人入侵之后,1970年或1971年间,我们处在一种艰难的被禁止的境况中。从她来说,这是对我们支持的一种表现,我们尽力使她开心以作为对她的回报。我妻子对她讲起一个美国富翁住在一家莫斯科旅馆的滑稽故事(奇怪的是它是预言性的)。有人问那美国人:"您去墓地看列宁了吗?"他回答:"我花了十美元让人把他带来酒店。"我们的客人绷起了脸。作为左翼(她始终是)她认为俄国人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是对她所珍视的理想的背叛,并认为她要同情的这一背叛的受害者嘲笑这些被背叛的理想是让人不能接受的。"我不觉得这可笑",她冷冷地说,只是由于我们的被迫害的地位使我们之间免于决裂。
我可以讲一大堆这一类的故事。这种观点的转变不仅涉及政治,而且也涉及广义而言的风气,先是上升后为衰落的女权主义,对"新小说"的欣赏以及后来的蔑视,被放纵的色情所接替的革命的清教主义,先是被诬为反革命的和新殖民主义,后又由同样那帮人作为进步旗帜打了出来的关于欧洲的思想,等等。我扪心自问:他们还记得他们过去的态度吗?在记忆中他们还保留着他们转变的历史么?并不是看到人们改变观点而使我愤怒。别祖柯夫,过去是拿破仑的崇拜者,变成了要谋害拿破仑生命的刺客,在前一种和后一种情况下我都觉得他可爱。一个在1971年崇拜列宁的人没有权利在1991年为列宁格勒不再是列宁格勒而高兴吗?她当然有,然而她的改变与别祖柯夫的有所不同。
别祖柯夫或波尔贡斯基正是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生变化时作为个人得到证明,他们给人意外;他们使自己变得不一样;他们的自由燃烧起来;伴随自由的,... -->>
什么叫嘲讽?
在笑忘书第四章,塔米娜,女主人公,需要她的女友碧碧帮忙,碧是个年轻的有写作癖的人;为赢得她的同情,塔米娜按她的意愿安排了与一个名叫巴纳卡的省地作家的会面。后者向有书写癖的女人说,今日真正的作家已经放弃了小说这种过时的艺术:"您知道,小说是一种人类幻想的果实,幻想理解他人,但是,我们之间相互理解什么呢?人们所能作的一切其实是呈上一份有关自己的报告剩下的全是谎言。"接着是巴纳卡的朋友,一位哲学教授:"自詹姆斯乔伊斯以来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生活的最伟大的冒险在于冒险的不存在荷马的奥德赛已经转移到了内在,它内心化了。"书发表后不久,我发现这些话成了一部法文小说的卷首题词,这使我很为得意,同时也有些尴尬。在我眼里,巴纳卡和他的朋友所言不过是些精巧的混帐话。当年,七十年代,我在周围到处听到这些,补缀着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残渣的大学圈里的扯淡。
笑忘书的这个第四章在捷克斯洛伐克用小册子发表后(被禁廿年后我的那部作品首次发表),有人把一些剪报寄到巴黎给我:批评界对我颇为满意,作为我的聪明的证明,他们引用了这些话,认为它们极为漂亮:"自詹姆斯乔伊斯以来,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生活最伟大的冒险在于冒险的不存在"诸如此类。我体验到一种奇特的淘气的快乐:看见自己骑在一头误解的毛驴上回到故乡。
误解是可以理解的:我没有试图把我的巴纳卡和他的教授变为可笑。我没有表明我对他们的保留。相反,我想尽办法来掩盖这一点,想给他们的观点赋予一种知识分子演说的优雅,大家那个时候都对此予以尊重,并狂热地摹仿。如果那时我把他们这些话变得可笑,渲染它们的过份,我所作的便是人们所说的讽刺。讽刺,是标题艺术;出于对自己的真理确信无疑,于是把自己决意要斗争的东西变得可笑。小说家与他的人物的关系从不是讽刺的,它是嘲讽的。但是,从定义上说包含有小心的意思在内的嘲讽怎么能让人看得出来?通过环境:巴纳卡和他的朋友的话处在一个动作、行为和语言的空间,它把那些话变为相对的。小小的包围塔米娜的外省世界,因一种无辜的自我中心主义而显示其特点:每个人都对她抱有一种真诚的同情,然而,没有人试图理解她,甚至不知道理解意味着什么。如果巴纳卡说小说的艺术已过时,因而对他人的理解只是一种幻想,他不仅表达了一种时髦的美学态度,而且,无意之中,也表达了他自己和他的圈子中的一种苦恼:缺乏理解别人的愿望;一种对真实世界的自我中心式的失明。
嘲讽就是说:人们在小说中找到的任何一种表示都不能被孤立地看,它们的每一个都处在与别的表示、别的境况、别的动作、别的思想、别的事件的复杂与矛盾的对照中。只有慢慢地阅读,两次、多次地重读,才能对小说内部的所有嘲讽的关系得出结论。k被捕时的奇怪行为
k早上醒来,还在床上,按铃叫人给他送来早餐。代替女佣人进来的是一些陌生人,正常人,穿着正常,但是,马上就摆出一种主子的派头,以致k不能不感到他们的力量和他们的权力。尽管忍无可忍,他还是能力赶走他们,反而有礼貌地问那些人:"您们是谁?"
从一开始,k的行为就摇摆于两者之间:脆弱以至于准备向闯入者(他们来向他说明他被捕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厚颜无耻低头让步,和害怕自己显得可笑。比如,他坚决地说:"我既不想呆在这里,也不喜欢你们不作介绍就向我说话。"只消把这些话从它们的嘲讽的关系中拽出来,仅从字面上捉住它们(有如我的读者对待巴纳卡的话那样),k在我们看来[就像对于把审判写入电影的奥尔逊威尔斯(orsonwelles)]便会是个反抗-暴力-的人。然而,只须认真地读一下文章就可知道这个被称为反抗者的人继续服从于闯入者,这些人不仅不屑于自我介绍,甚至吃了k的早餐,并让k在整个时间,穿着睡衣站在那里。
在这场奇怪的羞辱场面的结束的时候(他向他们伸出手去,他们拒绝握手),其中的一个男人对k说:"我想您大概想去您的银行吧?""去我的银行?"k说,"我还以为我被捕了。"
这回是又一次,人-反抗-暴力!他擅长挖苦!他挑逗!
卡夫卡的评论说得更加明确:
"k在他的提问中放进一种挑战,因为尽管别人拒绝与他握手,但他却觉得,尤其是监视人起来之后,自己越来越独立于这些人。他跟他们玩儿。打算在他们要走的时候,一直追他们到楼门口,并建议他们把他逮捕。"
这就是个非常巧妙的嘲讽:k投降了,但是想看到自己是个很强的"跟他们玩儿"的人,嘲笑他们,用玩笑的口气,伪装把自己的被捕当作认真的事。他投降了,但马上把他的投降解释为在他自己看来他能够保持他的尊严。
人们最先读卡夫卡的时候,脸上一副悲剧面孔。然后人们听说,卡夫卡在把审判的第一章读给朋友们听的时候,把朋友全都逗笑了。于是人们也开始强迫自己去笑,却并不知到底为什么。其实,在这一章里,这么好笑的到底是什么?
k的行为。但是这个行为的可笑在何处?
这个问题使我回想起我在布拉格电影学院渡过的岁月。在教员的会议上,我和朋友c,总是以一种调皮的亲切感瞧着我们的同事d,一位50十多岁年纪的作家,狡猾但行为端正,我们始终怀疑他是个十足的不可收拾的胆小鬼。我们梦想有这么一个(可惜!)我们从未实现过的场面:
正在开会时,我们当中一个人将突然对他说:"跪下来!"
他先是会听不明白我们想要干什么;说明白了,在他的清醒的怯懦中,他很快就会懂了,但以为可以装作不懂,来赢取一些时间。
于是我们会提高声音:"跪下!"
这时候,他再也不能装不懂了。他会准备好服从,但只剩一个问题要解决:怎么做?怎么在这里,在同事眼皮底下跪下来,而又不降低身份?他将绝望地寻找一种滑稽的方式,用来配合下跪。
"亲爱的同事,"他终于会说,"你们是否允许我在膝盖下面放一个沙发垫背?"
"跪下,不许说话。"
他将照着去作:两只手交叉在一起,头微微垂向左方:"我的亲爱的同事,如果你们认真研究过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拉斐尔画的圣-弗朗索瓦达西斯就是这种姿式。"
那时候每一天我们为这个使人高兴的场面想象新的场面,发明一些又一些我们的其他同事可能用来尝试挽救其尊严的精神法。对约瑟夫k的第二次审判
与威尔斯相反,卡夫卡的早期诠释者远远不认为k是一个反抗专制的无辜者。对于麦克斯布洛德来说,毫无疑问,约瑟夫k是有罪的。他干了什么?按照布洛德的说法(卡夫卡作品中的绝望与拯救,1959年),他因为自己的lieblosigkeit,他的无能力去爱,而有罪。
"josephkliebtniemand,erliebeltnur,deshalbmussersterben."约瑟夫k不爱任何人,他只是去追追女人,所以,他应当死。(我们要永远记住这句绝对愚蠢的话)布洛德立即指出k的lieblosigkeit的两个证明:按照小说未完成的,之后被摈弃的某一章(一般都发表在小说的附加部分):约瑟夫卡三年以来,没有去看望过自己的母亲;他只是寄钱给她,通过一位表兄了解她的身体情况。(奇怪的相似:小说异乡人中的墨尔索meursault也被指控不爱他的母亲。)第二个证明:是他与布尔斯特纳小姐的关系。
在布洛德看来,那是"最卑下的性"的关系(dieniedrigtesexualitabt),"由于被性纠缠,约瑟夫卡不把女人看做一个人性的存在"。
爱德华格德杜克(edouardgoldstubcker),捷克卡夫卡专家,在审判1964年布拉格版的前言中如此严厉地谴责k,即使他的措词不是像布洛德一样带有神学的印迹,而是马克思主义化的社会学辞令:"约瑟夫卡之有罪,是因为他允许自己的生活走向机械化、自动化、异化,顺从于社会机器的呆板的速度,使之失去所有人道的东西;因而k逾越了,按照卡夫卡的观点,全人类都服从的法律,这个法律说:实行人道吧。"格德杜克在50年代遭受莫须有罪名指控,受到斯大林式审判之后,坐了4年监狱。我问自己:这个审判的受害者怎么能够在10年之后,向另外一个和他一样并无罪过的被告发起又一番审判呢?
亚历山大维亚拉特认为(审判的秘密故事lhistoiresecreteduproces,1947年)卡夫卡小说里的审判是卡夫卡对自己的预审。k只是他的另一个ego(自我):卡夫卡断绝了与费丽丝的订婚,未来的岳父"专程从马尔墨(malmob)赶来审判这个有罪过的人。阿斯加尼酒店房间发生的场面(1914年7月)给卡夫卡一个审判庭的感觉。第二天,他便投入写作教养营和审判。k的罪行,我们无所知,流行的道德宽恕了它。然而,他的无辜是恶魔般的。k以神秘的方式违背具有神秘的公正性的法,这一公正与我们法律的公正性截然不同。法官是卡夫卡博士,被告是卡夫卡博士。他为被告的恶魔般的无辜作辩护。"
在第一次审判(按照卡夫卡在他的小说里所讲述)中,法庭指控k而并未指明何罪。卡夫卡学者对于指控一个人而不说为什么并不感到奇怪,而且也不急于去对这一智慧进行深思和欣赏这个前所未有的发明之美。非但没有这样,他们反而在他们自己发起的对k的新的审判中,扮演起检察官的角色,这一次是试图证明被告的真正的错误。布洛德:他没有能力去爱!格德杜克:他同意让他的生活变得机械化!维亚拉特:他毁了婚约!但是对这些人应该承认他们的功劳:他们对k的审判和前者一样,也是卡夫卡式的。因为如果在第一个审判中k被指罪为莫须有,那么在第二次便是什么都有,这其实是一回事,因为在两种情况下有一点是清楚的:k有罪不是因为他犯了一个错误,而是因为他被指控。他被指控,因而他应当死。产生犯罪感
只有一个唯一的办法去理解卡夫卡的那些小说。像读某些小说那样去读。不要在k的人物中去找作者的画像,也不要在k的对话中去找什么神秘的编码信息,要认真地追从人物的行为,他们的说话,并试着在自己眼前想象他们。如果这样读审判,从一开始,我们就会被k对指控所作的奇怪反应所困惑:从没做任何坏事(或者说不知自己作了什么坏事)的k马上开始像有了罪过一样去行动,他感到自己有罪,人们使他变成有罪。人们使他产生犯罪感。
过去,在"是有罪的"和"感到自己有罪"之间,人们只看到一种简单的关系:有罪的人感到自己有罪。"产生犯罪感"一词,事实上,是比较近期的一个词;在法语里,它在1966年靠了精神分析和它在语汇的发明才第一次被使用;这个动词的名词("产生犯罪感")两年后被创造出来,在1968年。然而,在很长时间以前,直到那时尚未被发掘的"产生犯罪感"的境况,却早已在卡夫卡的小说中,在k这个人物身上被呈现,被描述,被展开。在进化中它有不同的阶段:
阶段一:为了失去的尊严而徒劳斗争。一个人被荒谬地指责,但对自己的无辜并不怀疑的他,看到自己像有罪者一样的行为感到难堪。作为有罪者而并不是有罪者,其中有某种侮辱人的东西,他便努力去掩盖。这个被展现在小说第一场戏中的境况,到了后面一章,被浓缩在一个其大无比的嘲讽玩笑之中。
一个莫名的声音打电话给k:他将在下一个星期日在一个小镇的一所房子里被审讯。毫不犹豫,他决定前往;出于服从?出于害怕?噢不是,自我愚弄自动地运转起来:他只想去赶快结束这些让他讨厌的事,他们的愚蠢的审判让他浪费时间("审判成立了,那就得去应付,好让这个第一堂出庭变成最后一堂")。一个小时以后,他的经理请他在同一个星期日去他家里做客。邀请对于k的事业生涯是重要的。那么他会放弃那个滑稽的传招出庭吗?不会;他谢绝了经理的邀请,因为虽然他并不肯对自己承认,他已经被审判制服。
于是,星期日他去了。他想到电话里那个给他地址的声音忘了指示他时间。没关系:他感到着急并且跑起来(是的,按字面上,德文:erlief),穿过整个城。他跑,为了准时到达,虽然连什么时间也没有被通知。我们可以说他想尽可能早到是有道理的;但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坐去同一条街的有轨电车呢?道理是:他拒绝乘电车,因为"他绝对不想表现出过分的准时从而在委员会那里卑躬屈膝"。他跑向法庭,但是他作为一个永不低头的男人跑去那里。
阶段二:力量的考验。终于他到了一个大厅,人们在里面等他,"那么您就是那个画匠。"法官说。而k则在坐满了大厅的公众面前辞令生动地反驳这种可笑的蔑视:"不,我是一个大银行的首席代理人。"接着,他作了一番长篇报告,抨击法庭的无能。在掌声的鼓励下,他觉得自己颇有力量,按照被告变为主告的那句口头禅(威尔斯,对于卡夫卡式的嘲讽竟然充耳不闻,被这句口头禅给耍了一番),他向法官挑战。第一个打击到来是在他看见所有与会者的领口上的标记,明白他想要去吸引的公众只不过是由"法庭的公务员"组成,"来这里是为了听堂和侦探。"他走了,在门口,预审法官在等他,并告诉他:"一次审讯对于被告所始终代表的好处您却给自己剥夺了。"k叫道:"你们这帮坏蛋!你们所有的审讯,我都白送给你们了!"
如果不把这一场戏放在与紧接在k的咆哮之后所发生的,作为这一章的结尾,嘲讽关系之中,人们便根本不会懂得它。下面是随后一章的开始:"k在后来的星期里一天挨一天等待新的传讯;他不能想象他拒绝受审已被人们当真对待,到了星期六晚上,什么也还没有接到,他便出于默契设想他被在同一幢楼同一时间里召审。所以,星期日他又去了那里。"
阶段三:审判的社会化。k的叔父一天从乡下到来,听说了对他的侄子的审判。一件漂亮的事:审判再秘密不过,大家这么说,然而,却无人不知。另一件事同样出色:没有人怀疑k是有罪这件事,社会已经通过了这一控告,并在上面加上了它的默许(或者它的非-不同意)。人们准备看到愤怒的惊讶:"怎么会指控你?到底是什么罪?"然而叔父并无惊讶。他只是想到审判对于所有亲戚可能带来的后果而害怕。
阶段四:自我批评。法庭拒绝作出正式指控,为了面对法庭保卫自己,k最后便自己来找自己的错误。它藏在哪儿?肯定在履历表的什么地方:"他要重新回忆自己的全部生活,一直到最为隐秘的一切行为和一切事件,然后从各个方面去报告并研究它。"
这种境况远不是非真实的:事实上,一个倒了运的普通女人也会问自己,我做了什么坏事?她会开始搜索她的过去,不仅检查她的行动,而且还要检查她说过的话和她的秘密的思想,为的是理解上帝的愤怒。
共产主义的政治实践为这种态度创造了"自我批评"一词(法语中该词在1930年左右从政治意义上被使用:卡夫卡那个时候不用它)。人们对这一个词的使用并不确切地符合它的词源。不是要批评(从改正错误的意图出发将好与坏诸方面分开),而是找到错误,来帮助主告者,来接受和同意控告。
阶段五:受害者与他的刽子手认同。在最后一章,卡夫卡的嘲讽达到了他的可怕的高峰:两位穿礼服的先生为k而来,带他到街上。他先是拒绝,但是马上对自己说:"我现在唯一能作的事就是保持我的论证的明确一直到最后现在我应不应该表现出在一年的审判中我什么都没有学到?
我应不应该像一个一窍不通的傻瓜一样走开?"
然后他远远看见警察巡逻。其中一个使他觉得可疑的人靠近了他们。这时,k主动地用力拽走两位先生,甚至和他们一起跑了起来,想躲过警察;有谁知道?警察会不会打乱或阻止等待他的执法?
终于,他们到了目的地。两位先生准备着,要把他扼死,这时一个想法(他的最后的自我批评)穿过k的大脑:"他的义务应该是自己拿起这把刀把它插入自己的身体。"他抱怨自己的软弱:"他没能完全地经受考验,他没有能使官方摆脱全部工作;这最后一个错误归咎于向他拒绝使出全部必要力量的人。"
人可以多长时间被认为与自己认同?
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人物个性在于他们个人的意识形态,它以或多或少直接的方式,确定他们的行为。奇里洛夫(kirailov)完全被吞没在他自己的、被认为是自由最高表现的自杀哲学中。奇里洛夫:一个变成了思想的人。但是,人在真正的生活中,真是这样的个人意识形态的直接投影吗?在战争与和平中,托尔斯泰的人物[特别是皮埃尔别祖柯夫(pierrebezoukhov)和安德烈波尔贡斯基(anadrebolkonsky)]也有他们的很丰富、很发达的理智,但它是在变化中并有多种变化形式,以至于不可能根据他们的思想来给他们下定义,那些思想在他们生活的每一阶段都各为不同。托尔斯泰这样给了我们关于人是什么的另一个观念:一个行程;一条曲折的道路;一次旅行,其每个陆续到来的阶段不仅不同,而且经常代表对前面阶段的全面否定。
我说"道路",这个词有可能使我们误入歧途,因为道路的形象让人想到一个目标。然而,这些只是出乎意料地结束,被偶然死亡所中断的道路,带我们向着什么目标呢?的确,皮埃尔别祖柯夫到了最后,达到了仿佛是理想和最后的阶段:他懂得了生活总是去寻找一种意义,为这个或那个事业去奋斗,是徒劳的;上帝无所不在,在整个生命、在每天的生活之中,因而只需去生活所有要生活的并且带着爱:于是,幸福的他钟情于他的女人和他的家庭。目标达到了?达到顶峰,使得从后来角度看前面旅行的所有阶段成了简单的台阶?如果是这样的话,托尔斯泰的小说便会失去它的根本性的嘲讽,而接近于一种小说化的道德教训。在综述八年之后所发生一切的尾声里,人们看到别祖柯夫离开他的家和妻子一个半月,投身于彼得堡的一个半地下的政治活动。又一次,他要去为他的生命寻找一个意义,为一个事业而奋斗。道路没有结束,而且也不知道目标。
人们可以说一个历程的不同阶段,相互地、处在一种嘲讽的关系里面。在嘲讽的王国里到处是平等;这意味着历程中没有任何一个阶段,从道德而言,高于别的阶段。波尔贡斯基投入工作,为的是使自己有益于他的祖国,他是想因此而赎回他从前的愤世嫉俗的过失吗?不。不要自我批评。在道路上的第一阶段,他都曾集中了他全部的理智与道德力量来选择他的态度,而且他知道这一点;他怎么能谴责自己不曾是他不可能是的样子呢?如果说,人们不能从道德的观点来评判他的生命的不同阶段,那么同样地,人们也不能从真诚性的观点来进行评判。不可能确定哪一个波尔贡斯基最忠实于自己:是那个脱离公众生活的人或是那个投入其中的人。
如果各不同阶段如此矛盾,怎么来确定它们的共同的命名呢?我们能够把无神论的别祖柯夫与有信仰的别祖柯夫看成一个唯一和相同的人物,那么共同本质是什么?一个"自我"的稳定的本质在哪里?波尔贡斯基二号对波尔贡斯基一号在道义上的责任是什么?别祖柯夫,拿破仑的对头是否应该对过去曾是拿破仑的崇拜者的别祖柯夫负责任?在什么样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可以认为一个人与自己相认同?
只有小说可以具体地探察人所经历的这一个最大的神秘;很可能托尔斯泰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细节的策划
托尔斯泰的人物的变化表现为不是一个长期的演进而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感悟。别祖柯夫以令人惊讶的轻而易举从无神论者转变为宗教信仰者。为此只需他因为与他妻子的决裂而被震动,并在一个邮局的驿站遇到了一位是共济会会员的过客跟他讲话。这一轻而易举并不是由于一种肤浅的摇摆不定。它尤其让人猜测这一明显的变化是由一个隐蔽的、无意识的过程所准备,而突然爆发在光天化日之下。
安德烈波尔贡斯基在奥斯特丽茨战争中受了重伤,正在苏醒过来。在这一刻,他这个出类拔萃的年轻人的整个世界动摇了:不是由于一番理性的、逻辑的思索,而是由于简单的与死亡相对照,和对天空的长时间注视,是这些细节(注视天空)在托尔斯泰人物所生活的关键时刻起着重要作用。
过后,安德烈从他的深刻的怀疑主义之中重新浮了上来,再次回到积极的生活之中,这一变化之前,曾与皮埃尔在河中一只小船上有过一场长谈。皮埃尔那时(这是他的演变的一个暂时阶段),积极、乐观、为他人着想,并反对安德烈的愤世的怀疑主义,但是在他们的交谈中,他却表现天真,张口说些老生常谈,安德烈则在理性上光彩照人,比皮埃尔说的话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交谈之后的沉默:"离开湖,他把眼睛转向皮埃尔刚才指给他看的天空,自奥斯特丽茨以来,他又一次再见他曾在场战上注视过的永恒而深邃的天空。在他心里,像是又一番快乐与温柔。"这个感觉是短暂的而且消失在瞬间。但是安德烈知道"这个他没有来得及多想的情感活在他的心里"。很久以后有一天,像是一组星辰的舞蹈,一场细节的策划(对一棵橡树群叶的注视,偶然间听到的少女的快乐话语,意外的回忆)燃起了这番情感(它活在他心里)并使他走火入魔。安德烈,昨天还满足于他隐退在世界之外,突然间决定"秋天去彼得堡,甚至要去找份工作。他背着手,在房间里踱着步,一会儿皱起眉头,一会儿微笑,脑海里重新闪过所有这些非理性的、无法解释的思想,它们像罪恶一样秘密,其中很奇怪,混合着,皮埃尔、光荣、窗口的少女、橡树、美、爱情。它们完全地改变了他的存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进来,他会表现得极为冷淡,严厉,断然,让人讨厌和富有逻辑性。()他好像是想通过这种过份的逻辑性来在某个人身上对于他自己内心正在进行的非逻辑的和秘密的工作,施与报复。(我强调了文中最有意义的话。——米兰昆德拉)(让我们记住:这也是同样的对细节的谋划;所见到的面孔之丑陋,在火车厢里偶然听到的说话,意外的回忆,它们在托尔斯泰的下一部小说里,促动了安娜卡列尼娜的自杀的决定。)
安德烈波尔贡斯基内心世界的又一重要变化:在波罗金诺(borodino)战场受到致命重伤,卧在军营的手术台上,他心里突然充满了和平与重新和好的情感,一种不再离开他的幸福感,这一幸福状态颇为令人奇怪(而且十分美),尤其因为当时的场面甚为残酷,充满了那个还没有使用麻醉药时代的外科手术中可怕的详细细节,而且更有怪中之怪:他被一种意想之外的非逻辑的回忆所刺激:当着护士为他脱下衣服,"安德烈想起了早期童年的遥远日子"。再下面又有这样几句:"在所有这些痛苦之后,安德烈感到一种很久以来没有经历过的安逸。他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刻,特别是最早的童年时代,别人给他脱衣服,把他睡进他的小床,奶娘给他唱摇篮曲,他的头埋进枕头里,感到自己在生活并因此而幸福,——这些时刻在他的想象中不是作为过去而出现,而是作为现实。"只是后来,安德烈才看见了隔壁台子上的阿纳托尔(ana-tole),娜达莎的引诱者,他的情敌,医生正在为他截去一条腿。
通常对这一场面的阅读是:"受伤的安德烈看着他的情敌被截去一条腿:这个场景使安德烈对他,对广义而言的人,充满怜悯。"但是托尔斯泰知道这种突然间的顿悟不是出于如此明显如此逻辑的原因。这是一个令人奇怪的转瞬即逝的画面(当他很小的时候家人用和护士一样的方法给他脱去衣服),发动了一切:他的新的变化,他对事情的新的眼光。几秒钟之后,这个奇迹般的细节肯定被安德烈自己忘记了,大概多数读者也立刻忘记了,读者在读小说和"读"他们自己的生活时同样地不专心和不善读。
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这一次是皮埃尔别祖柯夫、他决定杀死拿破仑,这一决定之前有这样一段插曲:他从他的共济会员朋友们那里得知:拿破仑被视为启示录(新约书)第十三章里的ante-christ;聪明的人应该数一下这个怪兽的数字,因为这是关于人的数字,这个数字是666"如果把法文字母翻译成数字,那么拿破仑皇帝这个词恰好得出数目666。"这种预言给皮埃尔打击很大。他经常问自己谁会结束怪兽,换言之拿破仑的强权,借助于数字化,他想尽办法找到一个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先是组合:亚历山大皇帝,然后,俄罗斯民族。但是总数都高于或低于666。有一天,他想记录自己的名字:皮埃尔别祖柯夫伯爵,但是他达不到想要的数字。他把一个z放在s的位置上,加上介词de,冠词le,总是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后来他想如果他对问题的答案果真就在他的名字里,那么应该加上他的国籍。于是他写道:俄罗斯人别祖柯夫。数字加起来结果是671,即多了5。5代表着一个e,它与在皇帝一词的冠词中被省略的字母相同。取消这个在他名字前面的e字,况且这是不对的,提供给他一个他费心寻找的答案:俄罗斯人别祖柯夫——666。
这一发现使他为之震动。
托尔斯泰精心描写皮埃尔用他的名字所进行的所有拼字变化绝对是好笑的:lrusse(俄罗斯),这是个极妙的拼写玩意儿。一个毫无疑问聪明而可爱的人的严肃而勇敢的决定有没有可能从根本上来说出自一次愚蠢?
那么您对人怎么想,对您自己怎么想?为符合时代精神改变观点
一天一个女人兴高采烈地向我宣告:"不再有列宁格勒了!咱们又回到正经的圣彼得堡来了!"城市和街道重新命名,这事从没让我有过什么热情。我几乎想这样告诉她,但是最后一刻我按捺了自己:在她的被令人昏眩的历史前进所迷惑的目光里,我预先猜测出我们的不同意见,而且我没有要争论的欲望,况且在同一时刻我想起了一段她肯定已经忘记的插曲。同是这个女人有一次来布拉格我的家,看我和妻子,那是在俄国人入侵之后,1970年或1971年间,我们处在一种艰难的被禁止的境况中。从她来说,这是对我们支持的一种表现,我们尽力使她开心以作为对她的回报。我妻子对她讲起一个美国富翁住在一家莫斯科旅馆的滑稽故事(奇怪的是它是预言性的)。有人问那美国人:"您去墓地看列宁了吗?"他回答:"我花了十美元让人把他带来酒店。"我们的客人绷起了脸。作为左翼(她始终是)她认为俄国人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是对她所珍视的理想的背叛,并认为她要同情的这一背叛的受害者嘲笑这些被背叛的理想是让人不能接受的。"我不觉得这可笑",她冷冷地说,只是由于我们的被迫害的地位使我们之间免于决裂。
我可以讲一大堆这一类的故事。这种观点的转变不仅涉及政治,而且也涉及广义而言的风气,先是上升后为衰落的女权主义,对"新小说"的欣赏以及后来的蔑视,被放纵的色情所接替的革命的清教主义,先是被诬为反革命的和新殖民主义,后又由同样那帮人作为进步旗帜打了出来的关于欧洲的思想,等等。我扪心自问:他们还记得他们过去的态度吗?在记忆中他们还保留着他们转变的历史么?并不是看到人们改变观点而使我愤怒。别祖柯夫,过去是拿破仑的崇拜者,变成了要谋害拿破仑生命的刺客,在前一种和后一种情况下我都觉得他可爱。一个在1971年崇拜列宁的人没有权利在1991年为列宁格勒不再是列宁格勒而高兴吗?她当然有,然而她的改变与别祖柯夫的有所不同。
别祖柯夫或波尔贡斯基正是在他们的内心世界发生变化时作为个人得到证明,他们给人意外;他们使自己变得不一样;他们的自由燃烧起来;伴随自由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