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5.net,奸臣之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阿娘,这个是哪里来的啊?比杞国公家的好看。”池春华一颗脑袋左转右转,看着郑琰往她的手臂上套臂钏。这是一对白玉臂钏,各由两块弧形白玉以黄金镶就,接口的地方雕着细腻的花纹。实打实一个“金镶玉”。
快到夏天了,薄薄的纱衣配上各式的臂钏,也是夏天一道不错的风景。因为朝上忙着争吵萧复礼的婚事,郑琰猛然发现自己闺女跟徐欢是同年,在十五及笄算成年的年代,池春华正好是半个成年人,更加着着打扮起女儿来。
“你又知道了?不要总把杞国公家的赠礼挂在嘴边。”杞国公家送来的东西郑琰只在收下之后看了一眼就入库封存了,并没有动用。这礼收得有些膈应,不收又显得像是有意于后位,郑琰不想让女儿被人念叨着些乱七八糟的话题,只得收下了。
池春华吐吐舌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吧?”大眼睛骨碌碌地转着,悄声道,“阿娘,听说,杞国公家想让他们家阿欢做皇后,可是大臣们不答应,这是不是……贿赂您啊?”
“=囗=!你哪里听来的这个话?”郑琰板起了脸。
池春华乖巧地拉着郑琰的袖子:“我在学堂里听说的。”崇道堂的校规虽然非常严厉,但是在学术上的风气却是极自由的。学生皆出身权贵之家,上层消息也很灵通,大家一交流就什么都知道了。更兼皇帝结婚是件大事儿,朝上吵得热闹,旁人犹可,李俊极看不惯死土鳖徐家,上课之余就是痛骂,学生们对于朝堂动态知道得很清楚。
“听说了也不要乱传,知道吗?”
池春华狡猾地道:“这就是阿娘说的――拿人的手短?”
郑琰哭笑不得地给了她后脑勺一巴掌:“背后毋言人是非!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明白吗?”老娘这是不得不收,明白吗?还不是为了你这个小丫头。
池春华若有所思:“也是,”揉揉后脑勺儿,“阿娘,我跟您说,学堂里不少人都说,家里也收到杞国公家的礼物啦。”
郑琰的笑容有些奇怪:“你知道就得啦,咱们家的事儿,不许胡乱往外说。”
池春华的笑容甜甜的:“他们说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咱们家也收礼了,我就照实说了。嘿嘿。”
郑琰只觉手痒!捞过只匣子,把臂钏取下来装了:“拿去,这个给你玩,仔细不要磕坏了。”
池春华抱着匣子拉一拉裙摆,微屈了一下膝:“谢阿娘。阿娘,我去写功课啦。”
郑琰一挥手,池春华就抱着小匣子退了下去,留下郑琰独自叹气。她早已听到风声,莒国夫人正在四下串连,不但是郑、池两家,许多勋贵人家都收到了礼物。而且据她所知,许多人家至少已经表示出了中立的意向。
皇后之位,本来勋贵人家是不敢肖想的。许多人都说,徐莹能做皇后,完全是因为她这个藩王妃走了狗x运,嫁了个最后当皇帝的藩王而已。大家的心里,皇后还应该是从世家里出的,然而,听说徐莹有这个打算之后,又觉得解气。在收到杞国公家的礼物之后,又暧昧地支持徐氏了。
这可真是有得磨了!跳出这件事情来看,这简直就是历史书上分析的“新兴勋贵集团与旧有士族集团的较量,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论“阶级成份”呢,她该站在徐莹一边的,然而论“良心”,她还是认同钱氏的说法,不管徐欢这个女孩子本身如何,看她的出身、看她的姑妈,这门亲事就不那么美妙。
婚姻,从来就不是两个人的事儿!郑琰也看不倒究竟哪一个人更适合萧复礼,说不定徐欢能够与萧复礼处得来,而另择的皇后不一定得萧复礼的喜欢。是以郑琰不肯轻易开口,对钱氏也只是应了把事情拖一拖。
徐莹那里,正与娘家人谋划,一直没有把郑琰宣进宫里商量。正合了郑琰之意,如果是萧复礼自己跟她说了,她还要认真考虑萧复礼的意见,萧复礼不说,她乐得打太极。杞国公家如愿,徐莹也得念着她的好,世家赢了,也凶残不过她。自己有势力就是这么爽!
不理会这事,郑琰开始琢磨起学校的事情来了。高年级生想参加京兆的县考,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两个月时间了,大家功课都还学得不错,平时又各种模拟考,郑琰倒不太担心他们的整体成绩。她现在想的是,如何在学校里另开一门新课,她想引入所谓“实验科学”。
穿越太久,许多前世的知识、常识都记得不太清楚了,她脑海里的“实验科学”这个概念,大约与百度来的概念未必相符。实验科学在她这里就是很简单的一个概念:建立个“科研”的概念,最好能够整理出一个理科的体系出来,哪怕以她这个小半桶水、以她那个刚刚起步的学校只能做个开头,做个雏形,也不枉办了一回学校了!
古人其实都很聪明,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或许是生产力的关系,又或者是没有触到那个节点,科研方面以实用为主。照郑琰看来是“以需要带动科研,而不是以科研带动生产发展”。虽然事实与恩格斯大叔的“大学与社会需要对生产力的推动”不谋而合,郑琰还是觉得至少要把这个想法给公布出来才好。
有这个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只是一直忙,又觉得这是一个“生产力不太发达的封建社会”暂时不需要什么科研,没有环境的土壤,不能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自己感兴趣也是白搭。直到她收到池之的来信。
池之与郑琰之间的书信往来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你好我好大家好,更多的是讨论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有时还有学习上的问题,互相探讨,商量解决之道。
池之最新的一封信写的是春耕开始了,由于司州经历战争,人口减少,有不少土地被抛荒,他一方面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招徕流民耕垦,一方面也在想,是不是能有办法让一个人可以耕更多的地,又或者是让土地亩产更高一点。然而他是个没干过农活的人,所以比较忧愁,虽然也请教了老农,他还是觉得眼下的亩产不够。
这就触动了郑琰的心事,琢磨起至少是农业科研方面的问题来了。只是还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她的学校里,哪怕是技术宅,也对农业科研不精通――没有专业技术人材!而且虽然国家重农事,可让出身贵族的学生们研究种田,会不会被抗议啊?!这跟劳动课种菜还不是一个性质!
郑琰很忧愁,想来想去,或许她爹郑靖业能够给她指一条明路。
――――――――――――――――――――――――――――――――
郑靖业略有些惆怅,虽然是自己决定退休的,但是如同所有老干部一样,退居二线神马的,未免虐心。现在朝上又在争吵,双方都希望他表个态,他哪一边也不想支持,就是想打个太极。有那功夫,他还再仔细安排一下退休事宜呢。
萧复礼的婚事他也考虑过了,狄部已经打过了,作为一个强力主战派,郑靖业的执政生涯也算圆满了,到时候史书里记上一笔,也只有说他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对。他再干个两三年,萧复礼就十三、四了,可以筹划婚礼了,皇帝一结婚,他就退休,同时上表请皇帝亲政,请皇太后还政皇帝离开朝堂颐养天年。更可卖萧复礼一个大大的人情。
郑琰过来的时候,郑靖业正在琢磨着他的退休报告,一定要写得感人肺腑才行!
郑琰熟门熟路地奔到书房,郑靖业从老花镜片儿上放出两道冷光,郑琰被他那幽幽的目光看得一哆嗦――他老人家什么时候这么……呃,多愁善感啦?这不科学!
郑靖业放下笔,慢吞吞地道:“你这急匆匆的,必是有事。”
郑琰干笑两声,说明了来意。郑靖业静坐着,等她说完了,郑靖业才道:“你总有些奇怪的念头,是好事,却又不那么好做。”
郑琰心虚。
“若想做,不拘哪处庄园,找些人,做就是,你的学生们,学一学也好,知道稼穑,方能做一循吏。哪里用他们亲自耕种许多呢?划几亩田,各分农夫,让他们摸索着办法,记下来。我主持这么大的国家,也没有亲自耕田。”
郑琰豁然开朗,农田水利等,官员也是需要懂的,只要不是让他们有“读技校”的感觉,阻力并不是特别大。让学生们一直盯着农田也不现实,还可以雇代练。只要盯着主要步骤,研究人员提供思路,田间管理可以让农夫来做。
郑琰兴冲冲地道:“我回去就列计划去,做这个,还是个方法,要记录,各种条件下……”
郑靖业含笑听着:“不须多少,只要能增产两成,就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了!”
“那就做啦,我也知道,没什么捷径好走,我们都不大懂这些个,总是……一点心事吧。”忧国忧民,光靠嘴上说说,实在是没意思。郑琰也收过不少自荐信,看得多了,自然面然就形成了筛选的经验――看实效。
从娘家出... -->>
“阿娘,这个是哪里来的啊?比杞国公家的好看。”池春华一颗脑袋左转右转,看着郑琰往她的手臂上套臂钏。这是一对白玉臂钏,各由两块弧形白玉以黄金镶就,接口的地方雕着细腻的花纹。实打实一个“金镶玉”。
快到夏天了,薄薄的纱衣配上各式的臂钏,也是夏天一道不错的风景。因为朝上忙着争吵萧复礼的婚事,郑琰猛然发现自己闺女跟徐欢是同年,在十五及笄算成年的年代,池春华正好是半个成年人,更加着着打扮起女儿来。
“你又知道了?不要总把杞国公家的赠礼挂在嘴边。”杞国公家送来的东西郑琰只在收下之后看了一眼就入库封存了,并没有动用。这礼收得有些膈应,不收又显得像是有意于后位,郑琰不想让女儿被人念叨着些乱七八糟的话题,只得收下了。
池春华吐吐舌头:“礼下于人,必有所求吧?”大眼睛骨碌碌地转着,悄声道,“阿娘,听说,杞国公家想让他们家阿欢做皇后,可是大臣们不答应,这是不是……贿赂您啊?”
“=囗=!你哪里听来的这个话?”郑琰板起了脸。
池春华乖巧地拉着郑琰的袖子:“我在学堂里听说的。”崇道堂的校规虽然非常严厉,但是在学术上的风气却是极自由的。学生皆出身权贵之家,上层消息也很灵通,大家一交流就什么都知道了。更兼皇帝结婚是件大事儿,朝上吵得热闹,旁人犹可,李俊极看不惯死土鳖徐家,上课之余就是痛骂,学生们对于朝堂动态知道得很清楚。
“听说了也不要乱传,知道吗?”
池春华狡猾地道:“这就是阿娘说的――拿人的手短?”
郑琰哭笑不得地给了她后脑勺一巴掌:“背后毋言人是非!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明白吗?”老娘这是不得不收,明白吗?还不是为了你这个小丫头。
池春华若有所思:“也是,”揉揉后脑勺儿,“阿娘,我跟您说,学堂里不少人都说,家里也收到杞国公家的礼物啦。”
郑琰的笑容有些奇怪:“你知道就得啦,咱们家的事儿,不许胡乱往外说。”
池春华的笑容甜甜的:“他们说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咱们家也收礼了,我就照实说了。嘿嘿。”
郑琰只觉手痒!捞过只匣子,把臂钏取下来装了:“拿去,这个给你玩,仔细不要磕坏了。”
池春华抱着匣子拉一拉裙摆,微屈了一下膝:“谢阿娘。阿娘,我去写功课啦。”
郑琰一挥手,池春华就抱着小匣子退了下去,留下郑琰独自叹气。她早已听到风声,莒国夫人正在四下串连,不但是郑、池两家,许多勋贵人家都收到了礼物。而且据她所知,许多人家至少已经表示出了中立的意向。
皇后之位,本来勋贵人家是不敢肖想的。许多人都说,徐莹能做皇后,完全是因为她这个藩王妃走了狗x运,嫁了个最后当皇帝的藩王而已。大家的心里,皇后还应该是从世家里出的,然而,听说徐莹有这个打算之后,又觉得解气。在收到杞国公家的礼物之后,又暧昧地支持徐氏了。
这可真是有得磨了!跳出这件事情来看,这简直就是历史书上分析的“新兴勋贵集团与旧有士族集团的较量,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论“阶级成份”呢,她该站在徐莹一边的,然而论“良心”,她还是认同钱氏的说法,不管徐欢这个女孩子本身如何,看她的出身、看她的姑妈,这门亲事就不那么美妙。
婚姻,从来就不是两个人的事儿!郑琰也看不倒究竟哪一个人更适合萧复礼,说不定徐欢能够与萧复礼处得来,而另择的皇后不一定得萧复礼的喜欢。是以郑琰不肯轻易开口,对钱氏也只是应了把事情拖一拖。
徐莹那里,正与娘家人谋划,一直没有把郑琰宣进宫里商量。正合了郑琰之意,如果是萧复礼自己跟她说了,她还要认真考虑萧复礼的意见,萧复礼不说,她乐得打太极。杞国公家如愿,徐莹也得念着她的好,世家赢了,也凶残不过她。自己有势力就是这么爽!
不理会这事,郑琰开始琢磨起学校的事情来了。高年级生想参加京兆的县考,满打满算也就只有两个月时间了,大家功课都还学得不错,平时又各种模拟考,郑琰倒不太担心他们的整体成绩。她现在想的是,如何在学校里另开一门新课,她想引入所谓“实验科学”。
穿越太久,许多前世的知识、常识都记得不太清楚了,她脑海里的“实验科学”这个概念,大约与百度来的概念未必相符。实验科学在她这里就是很简单的一个概念:建立个“科研”的概念,最好能够整理出一个理科的体系出来,哪怕以她这个小半桶水、以她那个刚刚起步的学校只能做个开头,做个雏形,也不枉办了一回学校了!
古人其实都很聪明,只是由于各种原因,或许是生产力的关系,又或者是没有触到那个节点,科研方面以实用为主。照郑琰看来是“以需要带动科研,而不是以科研带动生产发展”。虽然事实与恩格斯大叔的“大学与社会需要对生产力的推动”不谋而合,郑琰还是觉得至少要把这个想法给公布出来才好。
有这个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只是一直忙,又觉得这是一个“生产力不太发达的封建社会”暂时不需要什么科研,没有环境的土壤,不能转化成实际的生产力,自己感兴趣也是白搭。直到她收到池之的来信。
池之与郑琰之间的书信往来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你好我好大家好,更多的是讨论工作生活中的问题,有时还有学习上的问题,互相探讨,商量解决之道。
池之最新的一封信写的是春耕开始了,由于司州经历战争,人口减少,有不少土地被抛荒,他一方面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招徕流民耕垦,一方面也在想,是不是能有办法让一个人可以耕更多的地,又或者是让土地亩产更高一点。然而他是个没干过农活的人,所以比较忧愁,虽然也请教了老农,他还是觉得眼下的亩产不够。
这就触动了郑琰的心事,琢磨起至少是农业科研方面的问题来了。只是还有不足之处,那就是她的学校里,哪怕是技术宅,也对农业科研不精通――没有专业技术人材!而且虽然国家重农事,可让出身贵族的学生们研究种田,会不会被抗议啊?!这跟劳动课种菜还不是一个性质!
郑琰很忧愁,想来想去,或许她爹郑靖业能够给她指一条明路。
――――――――――――――――――――――――――――――――
郑靖业略有些惆怅,虽然是自己决定退休的,但是如同所有老干部一样,退居二线神马的,未免虐心。现在朝上又在争吵,双方都希望他表个态,他哪一边也不想支持,就是想打个太极。有那功夫,他还再仔细安排一下退休事宜呢。
萧复礼的婚事他也考虑过了,狄部已经打过了,作为一个强力主战派,郑靖业的执政生涯也算圆满了,到时候史书里记上一笔,也只有说他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对。他再干个两三年,萧复礼就十三、四了,可以筹划婚礼了,皇帝一结婚,他就退休,同时上表请皇帝亲政,请皇太后还政皇帝离开朝堂颐养天年。更可卖萧复礼一个大大的人情。
郑琰过来的时候,郑靖业正在琢磨着他的退休报告,一定要写得感人肺腑才行!
郑琰熟门熟路地奔到书房,郑靖业从老花镜片儿上放出两道冷光,郑琰被他那幽幽的目光看得一哆嗦――他老人家什么时候这么……呃,多愁善感啦?这不科学!
郑靖业放下笔,慢吞吞地道:“你这急匆匆的,必是有事。”
郑琰干笑两声,说明了来意。郑靖业静坐着,等她说完了,郑靖业才道:“你总有些奇怪的念头,是好事,却又不那么好做。”
郑琰心虚。
“若想做,不拘哪处庄园,找些人,做就是,你的学生们,学一学也好,知道稼穑,方能做一循吏。哪里用他们亲自耕种许多呢?划几亩田,各分农夫,让他们摸索着办法,记下来。我主持这么大的国家,也没有亲自耕田。”
郑琰豁然开朗,农田水利等,官员也是需要懂的,只要不是让他们有“读技校”的感觉,阻力并不是特别大。让学生们一直盯着农田也不现实,还可以雇代练。只要盯着主要步骤,研究人员提供思路,田间管理可以让农夫来做。
郑琰兴冲冲地道:“我回去就列计划去,做这个,还是个方法,要记录,各种条件下……”
郑靖业含笑听着:“不须多少,只要能增产两成,就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了!”
“那就做啦,我也知道,没什么捷径好走,我们都不大懂这些个,总是……一点心事吧。”忧国忧民,光靠嘴上说说,实在是没意思。郑琰也收过不少自荐信,看得多了,自然面然就形成了筛选的经验――看实效。
从娘家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