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5.net,极道之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阿浪和琦儿两人,盘膝坐于地面,凝神静听地母的教诲。二人知道,这绝对是大机缘,能聆听人类始祖,六级物种法,比得到任何的天财地宝,任何的修炼的更是,晋级三级,四级,五级物种的基本奥义。这简直不要太激动喽!
二人竖起耳朵,屏息凝神,唯恐听差了一个字,随之地母缓缓轻语起来……
道能遍物,即物是道。物既生灭,道亦生灭。为物是可,道皆是物。为道是常,物皆非常。
十方诸法,并可言得。所言诸法,并是虚妄;其不言之法,亦对此妄。言法既妄,不言亦妄。此等既并是妄,何处是真?即妄等之法,并悉是真,前者何故言妄?为起言故,所以说妄。何故说真?为起言故。所以说真。何故起言,欲达彼耳故。彼何须听?欲通心故。何故通心?令得道故。
万物禀道生,万物有变异,其道无变异。此则动不乖寂。以物禀道故,物异道亦异,此则是道之应物。将印以泥印,泥中无数字,而本印字不减。本字虽不减,复能印多泥,多泥中字与本印字同。故曰:既以与人己愈有。
道无所不在,皆属道应。若以应处为是者,不应不来。其应即死;若以不应处为是者,其应若来,不应处又死;何处是道?若能以至为是者,可与不可俱是道;若以为非者,可与不可俱非道。道在境智中间,是道在有知无知中间。睹缕推之,自得甚正。正之实性,与空合德。空故能生能灭,不生不灭。
境尽行周,名为正道。舒心遍境,出智依他,他若处周,则为大体,大体既就,即隳小身,兼以小身,并同境分。常以心道为能,境身为所能,能所互用;法界圆成,能所各息,而真体常寂。
道与众生,亦同亦异,亦常亦不常。何者?道与众生相因生,所以同;众生有生有灭,其道无生灭,所以异。异法不同处,名亦不相待。难:名既不相待,云何则得名于同,则得名于异,则得言于常,及言于非常。答:其法中各无比故,各无因故,由何得其名?若许有名者,明知一法有两名;若许无名者,明知一法无一名。答:我但强言之,所以有其名。虽强即一时强,是同亦是异,是常是无常。忘即一时忘,非同亦非异,非常非无常。其法真实性,无强无不强,无常无不常。云何于无中,而强立名字?答:入默难。其法若定是于默,天下无强者;若也有强者,其默还非真。又答:只为见默故,所以于中见诸强。其默元来无,明知亦无强。
众生禀道生,众生非是道。以是非道故,所以须修习。难,若众生非是道,而修得道者,乃得身外道。众生元不云,何言修得道?众生无常性,所以因修而得道。其道无常性,所以感应众生修。众生不自名,因道始得名;其道不自名,乃因众生而得名。若因之,始得名。明知道中有众生,众生中有道,所以众生非是道;能修而得道,所以道非是众生。能应众生修,是故即道是众生,即众生是道。
起即一时起,忘即一时忘。其法真实性。非起亦非忘。亦非非起忘。入等存之,行者了之。得理则存,存中带忘则观,观中得通则存。道与众生互相因,若有众生即有道,众生即无道亦无。众生与道而同彼,众生与道而俱顺,云何立法教,独劝众生修。众生若得道,得道离所修。道若应众生,道即离所习。经即不许着,何得有修习?所言修习者,法因妄立名,妄法既非真,教言并糟粕。何故苦执教,而言有所修。是故道与众生教,三皆不可得。三既不可得,亦乃非是空。不合亦不离,真实之如是。众生与道不相离。当在众生时,道隐众生显;当在得道时,道显众生隐。只是隐显异,非是有无别。所以其道未显时,修之欲遣显;众生未隐时,舍三欲遣隐。若得众生隐,大道即圆通,圆通即受乐。
当其道隐时,众生俱烦恼,烦恼即为苦。避苦欲求乐,所以教遣修。修之既也证,离修复离教,所在皆解脱,假号为冥真。
道常随生死,与生死而俱。彼众生虽生道不生,众生虽死道不死。众生若死,其道与死合;众生若生其道与生合。经生离死常与道合,方可方不可。若可与死者生,方则无道;若可与生者死,方则无道。其道无可无不可,所以知道常,生死而非常,生死之外无别道,其道外无别生死。生死与道不相舍离,亦未曾即合。常有生死故,所以不可即;不舍生死故,所以不可离。入等从等入观,观通入存,存若忘复观。观不妨存,存不妨观。观即存于存,存即存于观。存观不一不二,亦一亦二,入等复观而存之。
诸法若起者,无一物而不起。起自众生起,道体何曾起?诸法若忘者,无一物而不忘。忘自众生忘,道体何曾忘?道之真实性,非起亦非忘,起忘因何有?道即不遍于起忘,何由得名道?何由名起忘?还因起忘知实性,复因实性识起忘。成即一时成。灭即一时灭。入等谕明暗,虽生灭未曾舍虚空。虚空虽常住,未曾舍明暗。明暗有生灭,虚空不生灭。虚空有明暗,明暗非虚空。只是明暗空,复是空明暗。明暗与空不曾一不曾二,亦是一亦是二,亦非一非二,入等乃存。
常以所知为己身,以能知为己心,即知见等法为可道,知见性空为真道,知见无边为大身,似见为打眼,似声为大耳。识所知为大心,大心性空为解脱。解脱即心漏尽,心漏尽即身漏尽,身漏尽而非无,此等而即体常空。能观所观,总同属心,亦同属境。心之与境,各处其方实不来往,从何而起?若悟起同不起,即得于心定矣。
“好了,你二人先自行领悟这些,稍后本宫再行讲解。”地母缓缓道。
阿浪和琦儿两人,急忙起身施礼,然后又从新盘膝而坐,闭目静思起来……
良久之后……
阿浪感觉自己置身在一个似梦亦真世界之中:迎面如雨似的狂风沙,焦烈的大地,向天空伸长着手臂呼唤嘶叫的仙人掌,千万年前枯干了的河床,黑色的山峦,深蓝到冻住了的长空,满布乱石的荒野。雪后,青松苍郁,头顶百花;雨后,小溪潺潺,奔腾欢唱;清... -->>
阿浪和琦儿两人,盘膝坐于地面,凝神静听地母的教诲。二人知道,这绝对是大机缘,能聆听人类始祖,六级物种法,比得到任何的天财地宝,任何的修炼的更是,晋级三级,四级,五级物种的基本奥义。这简直不要太激动喽!
二人竖起耳朵,屏息凝神,唯恐听差了一个字,随之地母缓缓轻语起来……
道能遍物,即物是道。物既生灭,道亦生灭。为物是可,道皆是物。为道是常,物皆非常。
十方诸法,并可言得。所言诸法,并是虚妄;其不言之法,亦对此妄。言法既妄,不言亦妄。此等既并是妄,何处是真?即妄等之法,并悉是真,前者何故言妄?为起言故,所以说妄。何故说真?为起言故。所以说真。何故起言,欲达彼耳故。彼何须听?欲通心故。何故通心?令得道故。
万物禀道生,万物有变异,其道无变异。此则动不乖寂。以物禀道故,物异道亦异,此则是道之应物。将印以泥印,泥中无数字,而本印字不减。本字虽不减,复能印多泥,多泥中字与本印字同。故曰:既以与人己愈有。
道无所不在,皆属道应。若以应处为是者,不应不来。其应即死;若以不应处为是者,其应若来,不应处又死;何处是道?若能以至为是者,可与不可俱是道;若以为非者,可与不可俱非道。道在境智中间,是道在有知无知中间。睹缕推之,自得甚正。正之实性,与空合德。空故能生能灭,不生不灭。
境尽行周,名为正道。舒心遍境,出智依他,他若处周,则为大体,大体既就,即隳小身,兼以小身,并同境分。常以心道为能,境身为所能,能所互用;法界圆成,能所各息,而真体常寂。
道与众生,亦同亦异,亦常亦不常。何者?道与众生相因生,所以同;众生有生有灭,其道无生灭,所以异。异法不同处,名亦不相待。难:名既不相待,云何则得名于同,则得名于异,则得言于常,及言于非常。答:其法中各无比故,各无因故,由何得其名?若许有名者,明知一法有两名;若许无名者,明知一法无一名。答:我但强言之,所以有其名。虽强即一时强,是同亦是异,是常是无常。忘即一时忘,非同亦非异,非常非无常。其法真实性,无强无不强,无常无不常。云何于无中,而强立名字?答:入默难。其法若定是于默,天下无强者;若也有强者,其默还非真。又答:只为见默故,所以于中见诸强。其默元来无,明知亦无强。
众生禀道生,众生非是道。以是非道故,所以须修习。难,若众生非是道,而修得道者,乃得身外道。众生元不云,何言修得道?众生无常性,所以因修而得道。其道无常性,所以感应众生修。众生不自名,因道始得名;其道不自名,乃因众生而得名。若因之,始得名。明知道中有众生,众生中有道,所以众生非是道;能修而得道,所以道非是众生。能应众生修,是故即道是众生,即众生是道。
起即一时起,忘即一时忘。其法真实性。非起亦非忘。亦非非起忘。入等存之,行者了之。得理则存,存中带忘则观,观中得通则存。道与众生互相因,若有众生即有道,众生即无道亦无。众生与道而同彼,众生与道而俱顺,云何立法教,独劝众生修。众生若得道,得道离所修。道若应众生,道即离所习。经即不许着,何得有修习?所言修习者,法因妄立名,妄法既非真,教言并糟粕。何故苦执教,而言有所修。是故道与众生教,三皆不可得。三既不可得,亦乃非是空。不合亦不离,真实之如是。众生与道不相离。当在众生时,道隐众生显;当在得道时,道显众生隐。只是隐显异,非是有无别。所以其道未显时,修之欲遣显;众生未隐时,舍三欲遣隐。若得众生隐,大道即圆通,圆通即受乐。
当其道隐时,众生俱烦恼,烦恼即为苦。避苦欲求乐,所以教遣修。修之既也证,离修复离教,所在皆解脱,假号为冥真。
道常随生死,与生死而俱。彼众生虽生道不生,众生虽死道不死。众生若死,其道与死合;众生若生其道与生合。经生离死常与道合,方可方不可。若可与死者生,方则无道;若可与生者死,方则无道。其道无可无不可,所以知道常,生死而非常,生死之外无别道,其道外无别生死。生死与道不相舍离,亦未曾即合。常有生死故,所以不可即;不舍生死故,所以不可离。入等从等入观,观通入存,存若忘复观。观不妨存,存不妨观。观即存于存,存即存于观。存观不一不二,亦一亦二,入等复观而存之。
诸法若起者,无一物而不起。起自众生起,道体何曾起?诸法若忘者,无一物而不忘。忘自众生忘,道体何曾忘?道之真实性,非起亦非忘,起忘因何有?道即不遍于起忘,何由得名道?何由名起忘?还因起忘知实性,复因实性识起忘。成即一时成。灭即一时灭。入等谕明暗,虽生灭未曾舍虚空。虚空虽常住,未曾舍明暗。明暗有生灭,虚空不生灭。虚空有明暗,明暗非虚空。只是明暗空,复是空明暗。明暗与空不曾一不曾二,亦是一亦是二,亦非一非二,入等乃存。
常以所知为己身,以能知为己心,即知见等法为可道,知见性空为真道,知见无边为大身,似见为打眼,似声为大耳。识所知为大心,大心性空为解脱。解脱即心漏尽,心漏尽即身漏尽,身漏尽而非无,此等而即体常空。能观所观,总同属心,亦同属境。心之与境,各处其方实不来往,从何而起?若悟起同不起,即得于心定矣。
“好了,你二人先自行领悟这些,稍后本宫再行讲解。”地母缓缓道。
阿浪和琦儿两人,急忙起身施礼,然后又从新盘膝而坐,闭目静思起来……
良久之后……
阿浪感觉自己置身在一个似梦亦真世界之中:迎面如雨似的狂风沙,焦烈的大地,向天空伸长着手臂呼唤嘶叫的仙人掌,千万年前枯干了的河床,黑色的山峦,深蓝到冻住了的长空,满布乱石的荒野。雪后,青松苍郁,头顶百花;雨后,小溪潺潺,奔腾欢唱;清...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