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5.net,贞观政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于死于小人之手。至于突厥颉利,几年来他多次进犯中原,部落成员被战事弄得疲惫不堪,终于也灭亡了。有这些前车之鉴,我怎能轻易出战呢?况且到南方作战,要翻越崇山峻岭,那里又流行瘴疠,如果士兵们被传染上,即使战胜了南蛮,又于事何补呢?何况,南蛮林邑只是在言语之间流露不满,又何必太在意呢?”于是决定不讨伐林邑。
贞观五年,康国请求归顺,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前代的帝王,很多都喜好疆域辽阔,以求为自己博得身后的虚名,这样做既对自己无益,也使百姓劳顿不堪。如果是对自己有益,但对老百姓有害的事情,我决不会做,何况是因为贪虚名而损害百姓的利益呢?康国如果归顺了我朝,他们有难我们就不得不援救。到那里要行军万里之遥,怎么可能不劳师动众呢?如果为求虚名而使士兵劳顿,我是不会情愿的。关于他们归顺的要求,我不接受。”
贞观十四年,兵部尚书侯君集讨伐高昌,把兵士驻扎在柳谷,侦察说:“高昌王麹文泰听说大唐兵临城下,非常害怕,不知所措,不久就病发身亡。过些时候他将被安葬,高昌的国民将齐集在一起,到时候用两千骑兵去袭击,定能一举拿下。”副将薛万均、姜行本都赞同他的计策,侯君集却说:“皇上因为高昌骄傲轻慢,所以派我诛灭他们。如果趁他们国葬期间去偷袭,不足以表现大唐的威武,更不能表明我们是讨伐罪人的正义之师。”于是按兵不动,等他们葬礼结束了才出兵征讨,不久就平定了高昌。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北狄历来凶残,时常制造叛乱,现在薛延陀很不安分,应该早日处置他们。我仔细考虑了两个策略。选派十万精兵,讨伐虏获他们,铲除凶残丑恶之徒,可确保百年没有祸患,这是一策。另外,如果满足他们的请求,与之通婚,又将怎么样呢?我乃百姓的父母,如果可以有利于天下,出嫁一个女儿又何足惜!北狄的风俗,有很多和我们相同的地方,如果有了后代,就是我的外孙,他不会侵犯中原,这是肯定的。由此可确保边境三十年太平无事。这两个计策,哪一个好呢?”司空房玄龄说:“隋末大乱之后,中原百姓死伤过半,还没恢复元气,战争是很危险残酷的,圣明的人对此都很谨慎。和亲的策略,如果能实施,实在是万民之大幸啊。”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侍臣说:“盖苏文杀害了他的主子,夺去政权,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用大唐的兵力去平定他们并不难,如果我按兵不动,命令契丹、靺鞨去搅乱他们,怎么样?”房玄龄说:“我发现古代的国家,无不以强凌弱,以众克寡。现在,陛下含养天下苍生,将士骁勇善战,国力如此强盛却不实行武攻,这是化干戈为玉帛啊。过去汉武帝多次征讨匈奴,隋炀帝三次攻打辽东,国破家亡,由此产生。请陛下详察。”唐太宗说:“你说的不错。”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因为高丽国的莫离支弑杀君主,残暴地对待下属,所以和众大臣商议讨伐,谏议大夫褚遂良进谏说:“陛下神机妙算,平庸的人不能了解您的谋略,过去隋末天下纷争,陛下平定了贼寇,以及北狄对边境的侵犯。西方少数民族对大唐失礼,陛下要出兵打击,臣子们没有谁不苦苦劝阻。只有陛下圣明,远见卓识,一一诛死了异族。现在听说陛下要讨伐高丽,我感到很疑惑。然而陛下英明神勇,是隋代的君主无法相比的。可是,士兵们一旦渡过辽河,必须速战速决,万一有点闪失,不仅无法向远方异族显示朝廷的神威,陛下必定因此更加生气,再次兴师动众。如果到了这种地步,国家的安危就难以预料了。”唐太宗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将出征高丽,开府仪同三司尉迟敬德上奏说:“陛下如果亲征辽东,皇太子现在又在定州监国,东西二京是国库重地,虽然都设有官府、兵库,只有兵士把守,但终归很空虚,辽东又路途遥远,恐怕会出现隋炀帝亲征高丽时,杨玄感趁机起兵围攻东都的变故。并且,高丽乃边远的小国,何劳陛下亲自征讨。如果取胜,也不足以显示大唐的神勇,倘若失败,岂不贻笑世人?我请求陛下委派良将去征讨,自然可将他们摧毁。”唐太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是他的建议赢得了当朝一些有识之士的赞许。
礼部尚书江夏人王道宗跟随唐太宗征伐高丽,唐太宗命王道宗和李为先锋。他们渡过辽水,攻克了盖牟城之后,敌军大举进攻,军中有人建议挖深沟以求保险,等唐太宗到了,再慢慢攻打他们。王道宗坚决反对,说:“不行,敌军远道而来,士兵已经疲惫不堪了,他们倚仗人马多,所以轻视我们。其实,一次战斗就可以摧毁他们。汉时,耿弇不把敌军留给汉光武帝处置。我们既然是先锋,就应当清除敌人,为陛下开路,等待他的到来。”李非常赞同他的意见。于是王道宗率领几百名骁勇善战的骑兵,径向敌人的阵地冲去,加上李的接应,左右出击,大败敌军。唐太宗不久赶来,对他们大加赞赏和犒劳。王道宗在战斗中伤了脚,唐太宗亲自替他针灸治疗,还赐给他御膳。
唐太宗在他作的帝范一书里写道:“武器、铠甲是国家的凶器。即使疆域辽阔,穷兵黩武也会使民生凋敝。中原虽然平静,但忽略战备百姓就会懈怠。民生凋敝不是保全国家的办法,懈怠更不是御敌的策略。武装既不可完全解除,又不可经常使用。因此百姓农闲时,应讲习武艺,以彰显大唐的威仪;三年练兵,以辨别等级位次。所以越王勾践为雪亡国之耻,每次见到青蛙,都要下车跪拜,他说:‘即使是青蛙也有一腔怨气啊。’他礼敬怒蛙,终于成其霸业。徐偃放弃武功,依赖文德,后来周穆命令楚侯将他灭掉。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越王加强武功,徐偃忘记战备。孔子说:‘不教民战事,是自我放弃,将国家拱手让给别人。’因此要知道,练习弓箭是为了安定天下,这就是用兵的作用。”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将征讨高丽,当时大臣房玄龄卧病在家,病情越来越重,他对儿子们说:“当今天下太平无事,每个人都各得其所,而陛下却要讨伐高丽,这是老百姓的隐患,我如果知道它的危害却不指出来,就会抱恨终生的。”于是上疏唐太宗:
我听说兵器不宜常用,而武力贵在消歇。当今,皇上的恩德泽被四方,无所不及。古代不能臣服的异族,陛下都使他们归顺了;古代不能够攻克的国家,陛下无不所向披靡。纵观历史,成为中原祸患的,首推突厥,而陛下却能运筹帷幄,不下朝堂,就使突厥大小可汗俯首称臣。充当宫禁的宿卫,持戟于行伍之间,后来延陀鸱张的乱世枭雄,也败于大唐的神威之下,铁勒讲求信义,于是朝廷在那里设置州县。大漠以北,再也没有战争的尘烟。至于高昌在流沙的叛乱,吐浑在积石进退不定,陛下只派遣了一个偏师,就将他们一一平定。高丽人历代叛乱,没有谁可以征服。陛下怪罪他们谋反作乱,杀死国君,鱼肉百姓,亲自统率六军,进伐辽东,向他们兴师问罪。不过一旬,就攻克辽东,前后俘虏的敌军,达到十万之多,把他们发配到各州充军,都人满为患。洗刷了过去的耻辱,掩埋了阵亡将士的遗骨。与古代帝王的功德相比,陛下胜过他们何止万倍。这是陛下都很清楚的,我不必多说。
陛下仁德散布四方,孝敬之德齐于高天。看到四邻外族将要灭亡,就能估算要几年的时间,因此,即便在万里之遥的边关也能决断军务。陛下决策于万里之外,却能稳操胜券。在士兵中提拔将士,在凡夫中选择俊才。即使是远方异族的一个使者,陛下也能过目不忘,更何况一个小官的名字,陛下只要询问一次就能记牢。陛下一箭可以射穿七札,六钧重的弓可以一下拉满,加之陛下喜欢阅读古代典籍,著述文章,书法超过钟繇、张芝,文笔胜过贾谊、司马相如。陛下文风劲健,作文章自然文采飞扬,下笔如神。陛下对百姓仁慈宽厚,对群臣注重礼数,能倾听逆耳的忠言,好生恶杀,禁止过度捕杀鱼类和牲畜,恩德普及自然万物。陛下不惜屈尊,亲自为被流箭射伤的大将军李思摩吮血,亲自到魏徵的灵堂祭拜,为战争中牺牲的将士痛哭,哀恸之情震动六军。还亲自背柴填充道路,此情足以感动天地。陛下重视黎民的生命,细心审察各种案件。我心智愚钝,有何资格谈论陛下的大恩大德、大仁大义,只是略表自己的无限爱戴崇敬之情罢了。
周易上写道:“知道前进也应知道后退,知道生存也应知道死亡,知道获得也应知道失去。”还写道:“知道前进和后退、生存和死亡的道理,而不失分寸尺度的,只有圣人啊。”因此,前进之中包含着后退的因素,生存之中隐藏着死亡的阴影,获得之中存在着失去的可能,我之所以为陛下担忧的原因,正在于此。老子说:“知道满足就不会耻辱,知道停止就不会困顿。”我认为,陛下的威名功德,已经很高了,开拓的疆域,已经够广阔了。高丽国,乃边远的异族,不可以用仁义对待他们,不可以用常理来要求他们。自古以来,把它当做鱼鳖来畜养,应该对它缓简略些,如果一定要灭绝这一族类,我非常担心,它会像野兽被逼得无路可走时那样拼死反扑。陛下每次处决死囚,一定要让三番五次地奏报,并且吃素食、停音乐,都是因为人命关天,感动了陛下的圣慈之心。况且,现在的士兵,没有谁有罪过,无缘无故让他们投身战火之中,使他们肝脑涂地,成为无家可归的冤魂:让他们的妻儿老小,望着灵车痛哭流涕,抱着尸骨捶胸顿足,这足以使山河失色,天怒人怨,实在是天底下最惨痛的事情啊。并且,兵器是凶险的用具,战争是危险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动用。如果高丽失掉了臣子的礼节,陛下要诛杀它是可以的;如果它侵犯了百姓,陛下要灭掉它,也是可以的;如果因为它长期以来是中原的心腹之患,陛下要铲除它,也是可以的。如果其中有一个理由成立,哪怕一日杀一万个敌寇,也不值得内疚。可是现在三条罪状都不成立,却要给中原百姓增添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对内为其旧主雪冤,对外为新罗报仇,这难道不是所得者小,所失者大吗?
但愿陛下遵照老子“知止为足”的警戒,以确保万代崇高的美名。发恩降诏,顺天布泽,给高丽以改过自新的机会,烧掉战船,停止征兵,这样各民族人民自然庆幸,远近都得安宁。为臣年老多病,活不了几天了,遗憾的是不能对国家做出微薄的贡献。在此谨尽最后一点心意,权且作为为臣死后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如果陛下垂恩,听得进老臣临终的话,那么为臣死有何憾呢?
太宗看了这篇奏书,感叹道:“此人病危到这种地步还能为国家担忧。”虽然没有接纳,但还是认为他的意见是治国的善策。
贞观二十二年,朝廷战争频仍,又大兴土木,老百姓感到不堪重负。宫中的女官充容徐氏上疏说:
贞观以来,二十多年来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国家没有水旱之灾,百姓没有饥荒的祸患。过去,汉武帝沿用汉文帝休养生息的制度,但后来还是到泰山封禅,把功业敬告上天;齐桓公,是一个小国的平庸之君,也行封禅之事,以显示他们的文治武功。希望陛下不要居功自傲,有大功而不居,有大德而能让。亿万人民仰戴,仍未行告成的大典;云亭二山待谒,仍未肯亲行祭天的仪式。这样的功德,足以光辉万代,流芳永久。然而古人说:“天下虽然太平,但不可放纵情欲。”能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古来圣哲也很少有人能做到。这就可以明白功业盛大的人容易骄傲,善始容易善终难,愿陛下使它容易保持。
我看见,近年来战火不断,东边有辽海之战,西边有昆丘之役,士兵、战马都苦不堪言,战船兵车也很艰难地在运转输送。并且征途迢迢,将士赴边和离开战场,都怀有生离死别的切肤之痛。并且路途坎坷,风高浪急,人员和粮米随时有葬身鱼腹的危险。一个农夫辛勤耕种,一年不过有几十担的收成,可一遇到翻船,顷刻间几百担粮食就会化为乌有。这就等于把有限的收成填入无边的大海,贪图未到手的胜利反而丢失了自己的人马。虽然铲除顽敌是国家的职责,但穷兵黩武,也是先哲们极力避免的。过去秦始皇吞并了六国,可是却加速了他自身的灭亡;晋武帝拥有三方之地,却转眼败亡,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居功自傲、放弃仁德、轻视国家、图谋利益、忘记祸患、放纵恣情的结果吗?所以天地虽大也不能挽救其灭亡,劳苦百姓因无法生活而群起造反。因此,国土广袤并非就是国家安宁的保证,人民劳顿是国家动乱的源头,希望陛下对老百姓施加恩惠,减轻他们的劳役负担,让老百姓享受到朝廷恩德的雨露。
为妾又听说治政的根本贵在无为。私下以为土木工程不可连续不断地进行。北边门楼刚建好,就在南边建翠微宫,没过多久又要建玉华宫,这不只是浪费材料,对人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虽一再表示建筑要低标准力求俭约,还是需要伐木采石,即使用官费雇工,也不免烦扰百姓。要知道简陋的宫室和粗淡的茶饭是圣明的君主所安心受用的,而金碧辉煌的殿堂只有骄逸的君主才认为是美丽的。所以有道的君主是以休养生息使百姓安适;没有道德的君主是以淫乐享受来满足自己的情欲。但愿陛下使用民力有所节制,那么他们的力气就不会用完了,在用了力气之后给他们以休息的机会,那么他们心里就会感到高兴了。
珍奇的玩物和浮华的技巧就像是使国家败亡的刀斧,珠玉的摆设和华丽的服饰就像是使人心惑乱的毒酒。为妾发现陛下的衣服和玩物应有尽有,而且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别人进献的奇珍异宝玲珑剔透,犹如神仙制造的一般。虽说竞求华丽为时俗所难免,实际上却败坏了淳朴的社会风尚。要知道漆器并不是产生叛离的东西,夏桀加以制造却导致了民心离叛,玉杯也不是招灾惹祸的东西,商纣加以使用却导致了国败身亡。经验证明,奢侈华丽的苗头,不可不加以遏制。再说创始时节俭,还唯恐其后流于奢侈,创始时就奢侈,那将如何制约后代?为妾伏地而想,陛下明察秋毫,高瞻远瞩,深入钻研古代典籍,虚心征询儒林学士。千王百代治乱安危的踪迹,兴衰存亡得失成败。的原因,无疑也已包含于心中,循环于眼前,为陛下所早已洞察,用不着为妾再说什么。只是知道这个道理并不困难,但实行起来却很不容易。往往是因为功业卓著而志趣骄逸,天下太平而贪图享乐。希望陛下克制己欲,善始慎终,改掉小毛病以光大道德,用今天的优点取代以前的过错,这样,陛下的英名就可以与日月齐辉,大业就可以与乾坤共存了!
太宗非常赞赏这些意见,特地厚加赏赐。
<b>评析</b>
对外战争,劳民伤财,一旦征战不利,则会大伤元气。贞观初年,太宗爱惜民力,对突厥推行和亲政策,维护边境安宁;后期执意征讨高丽,得不偿失。因此,战争的发动,尤须谨慎。
于死于小人之手。至于突厥颉利,几年来他多次进犯中原,部落成员被战事弄得疲惫不堪,终于也灭亡了。有这些前车之鉴,我怎能轻易出战呢?况且到南方作战,要翻越崇山峻岭,那里又流行瘴疠,如果士兵们被传染上,即使战胜了南蛮,又于事何补呢?何况,南蛮林邑只是在言语之间流露不满,又何必太在意呢?”于是决定不讨伐林邑。
贞观五年,康国请求归顺,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前代的帝王,很多都喜好疆域辽阔,以求为自己博得身后的虚名,这样做既对自己无益,也使百姓劳顿不堪。如果是对自己有益,但对老百姓有害的事情,我决不会做,何况是因为贪虚名而损害百姓的利益呢?康国如果归顺了我朝,他们有难我们就不得不援救。到那里要行军万里之遥,怎么可能不劳师动众呢?如果为求虚名而使士兵劳顿,我是不会情愿的。关于他们归顺的要求,我不接受。”
贞观十四年,兵部尚书侯君集讨伐高昌,把兵士驻扎在柳谷,侦察说:“高昌王麹文泰听说大唐兵临城下,非常害怕,不知所措,不久就病发身亡。过些时候他将被安葬,高昌的国民将齐集在一起,到时候用两千骑兵去袭击,定能一举拿下。”副将薛万均、姜行本都赞同他的计策,侯君集却说:“皇上因为高昌骄傲轻慢,所以派我诛灭他们。如果趁他们国葬期间去偷袭,不足以表现大唐的威武,更不能表明我们是讨伐罪人的正义之师。”于是按兵不动,等他们葬礼结束了才出兵征讨,不久就平定了高昌。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北狄历来凶残,时常制造叛乱,现在薛延陀很不安分,应该早日处置他们。我仔细考虑了两个策略。选派十万精兵,讨伐虏获他们,铲除凶残丑恶之徒,可确保百年没有祸患,这是一策。另外,如果满足他们的请求,与之通婚,又将怎么样呢?我乃百姓的父母,如果可以有利于天下,出嫁一个女儿又何足惜!北狄的风俗,有很多和我们相同的地方,如果有了后代,就是我的外孙,他不会侵犯中原,这是肯定的。由此可确保边境三十年太平无事。这两个计策,哪一个好呢?”司空房玄龄说:“隋末大乱之后,中原百姓死伤过半,还没恢复元气,战争是很危险残酷的,圣明的人对此都很谨慎。和亲的策略,如果能实施,实在是万民之大幸啊。”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侍臣说:“盖苏文杀害了他的主子,夺去政权,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用大唐的兵力去平定他们并不难,如果我按兵不动,命令契丹、靺鞨去搅乱他们,怎么样?”房玄龄说:“我发现古代的国家,无不以强凌弱,以众克寡。现在,陛下含养天下苍生,将士骁勇善战,国力如此强盛却不实行武攻,这是化干戈为玉帛啊。过去汉武帝多次征讨匈奴,隋炀帝三次攻打辽东,国破家亡,由此产生。请陛下详察。”唐太宗说:“你说的不错。”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因为高丽国的莫离支弑杀君主,残暴地对待下属,所以和众大臣商议讨伐,谏议大夫褚遂良进谏说:“陛下神机妙算,平庸的人不能了解您的谋略,过去隋末天下纷争,陛下平定了贼寇,以及北狄对边境的侵犯。西方少数民族对大唐失礼,陛下要出兵打击,臣子们没有谁不苦苦劝阻。只有陛下圣明,远见卓识,一一诛死了异族。现在听说陛下要讨伐高丽,我感到很疑惑。然而陛下英明神勇,是隋代的君主无法相比的。可是,士兵们一旦渡过辽河,必须速战速决,万一有点闪失,不仅无法向远方异族显示朝廷的神威,陛下必定因此更加生气,再次兴师动众。如果到了这种地步,国家的安危就难以预料了。”唐太宗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将出征高丽,开府仪同三司尉迟敬德上奏说:“陛下如果亲征辽东,皇太子现在又在定州监国,东西二京是国库重地,虽然都设有官府、兵库,只有兵士把守,但终归很空虚,辽东又路途遥远,恐怕会出现隋炀帝亲征高丽时,杨玄感趁机起兵围攻东都的变故。并且,高丽乃边远的小国,何劳陛下亲自征讨。如果取胜,也不足以显示大唐的神勇,倘若失败,岂不贻笑世人?我请求陛下委派良将去征讨,自然可将他们摧毁。”唐太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是他的建议赢得了当朝一些有识之士的赞许。
礼部尚书江夏人王道宗跟随唐太宗征伐高丽,唐太宗命王道宗和李为先锋。他们渡过辽水,攻克了盖牟城之后,敌军大举进攻,军中有人建议挖深沟以求保险,等唐太宗到了,再慢慢攻打他们。王道宗坚决反对,说:“不行,敌军远道而来,士兵已经疲惫不堪了,他们倚仗人马多,所以轻视我们。其实,一次战斗就可以摧毁他们。汉时,耿弇不把敌军留给汉光武帝处置。我们既然是先锋,就应当清除敌人,为陛下开路,等待他的到来。”李非常赞同他的意见。于是王道宗率领几百名骁勇善战的骑兵,径向敌人的阵地冲去,加上李的接应,左右出击,大败敌军。唐太宗不久赶来,对他们大加赞赏和犒劳。王道宗在战斗中伤了脚,唐太宗亲自替他针灸治疗,还赐给他御膳。
唐太宗在他作的帝范一书里写道:“武器、铠甲是国家的凶器。即使疆域辽阔,穷兵黩武也会使民生凋敝。中原虽然平静,但忽略战备百姓就会懈怠。民生凋敝不是保全国家的办法,懈怠更不是御敌的策略。武装既不可完全解除,又不可经常使用。因此百姓农闲时,应讲习武艺,以彰显大唐的威仪;三年练兵,以辨别等级位次。所以越王勾践为雪亡国之耻,每次见到青蛙,都要下车跪拜,他说:‘即使是青蛙也有一腔怨气啊。’他礼敬怒蛙,终于成其霸业。徐偃放弃武功,依赖文德,后来周穆命令楚侯将他灭掉。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越王加强武功,徐偃忘记战备。孔子说:‘不教民战事,是自我放弃,将国家拱手让给别人。’因此要知道,练习弓箭是为了安定天下,这就是用兵的作用。”
贞观二十二年,唐太宗将征讨高丽,当时大臣房玄龄卧病在家,病情越来越重,他对儿子们说:“当今天下太平无事,每个人都各得其所,而陛下却要讨伐高丽,这是老百姓的隐患,我如果知道它的危害却不指出来,就会抱恨终生的。”于是上疏唐太宗:
我听说兵器不宜常用,而武力贵在消歇。当今,皇上的恩德泽被四方,无所不及。古代不能臣服的异族,陛下都使他们归顺了;古代不能够攻克的国家,陛下无不所向披靡。纵观历史,成为中原祸患的,首推突厥,而陛下却能运筹帷幄,不下朝堂,就使突厥大小可汗俯首称臣。充当宫禁的宿卫,持戟于行伍之间,后来延陀鸱张的乱世枭雄,也败于大唐的神威之下,铁勒讲求信义,于是朝廷在那里设置州县。大漠以北,再也没有战争的尘烟。至于高昌在流沙的叛乱,吐浑在积石进退不定,陛下只派遣了一个偏师,就将他们一一平定。高丽人历代叛乱,没有谁可以征服。陛下怪罪他们谋反作乱,杀死国君,鱼肉百姓,亲自统率六军,进伐辽东,向他们兴师问罪。不过一旬,就攻克辽东,前后俘虏的敌军,达到十万之多,把他们发配到各州充军,都人满为患。洗刷了过去的耻辱,掩埋了阵亡将士的遗骨。与古代帝王的功德相比,陛下胜过他们何止万倍。这是陛下都很清楚的,我不必多说。
陛下仁德散布四方,孝敬之德齐于高天。看到四邻外族将要灭亡,就能估算要几年的时间,因此,即便在万里之遥的边关也能决断军务。陛下决策于万里之外,却能稳操胜券。在士兵中提拔将士,在凡夫中选择俊才。即使是远方异族的一个使者,陛下也能过目不忘,更何况一个小官的名字,陛下只要询问一次就能记牢。陛下一箭可以射穿七札,六钧重的弓可以一下拉满,加之陛下喜欢阅读古代典籍,著述文章,书法超过钟繇、张芝,文笔胜过贾谊、司马相如。陛下文风劲健,作文章自然文采飞扬,下笔如神。陛下对百姓仁慈宽厚,对群臣注重礼数,能倾听逆耳的忠言,好生恶杀,禁止过度捕杀鱼类和牲畜,恩德普及自然万物。陛下不惜屈尊,亲自为被流箭射伤的大将军李思摩吮血,亲自到魏徵的灵堂祭拜,为战争中牺牲的将士痛哭,哀恸之情震动六军。还亲自背柴填充道路,此情足以感动天地。陛下重视黎民的生命,细心审察各种案件。我心智愚钝,有何资格谈论陛下的大恩大德、大仁大义,只是略表自己的无限爱戴崇敬之情罢了。
周易上写道:“知道前进也应知道后退,知道生存也应知道死亡,知道获得也应知道失去。”还写道:“知道前进和后退、生存和死亡的道理,而不失分寸尺度的,只有圣人啊。”因此,前进之中包含着后退的因素,生存之中隐藏着死亡的阴影,获得之中存在着失去的可能,我之所以为陛下担忧的原因,正在于此。老子说:“知道满足就不会耻辱,知道停止就不会困顿。”我认为,陛下的威名功德,已经很高了,开拓的疆域,已经够广阔了。高丽国,乃边远的异族,不可以用仁义对待他们,不可以用常理来要求他们。自古以来,把它当做鱼鳖来畜养,应该对它缓简略些,如果一定要灭绝这一族类,我非常担心,它会像野兽被逼得无路可走时那样拼死反扑。陛下每次处决死囚,一定要让三番五次地奏报,并且吃素食、停音乐,都是因为人命关天,感动了陛下的圣慈之心。况且,现在的士兵,没有谁有罪过,无缘无故让他们投身战火之中,使他们肝脑涂地,成为无家可归的冤魂:让他们的妻儿老小,望着灵车痛哭流涕,抱着尸骨捶胸顿足,这足以使山河失色,天怒人怨,实在是天底下最惨痛的事情啊。并且,兵器是凶险的用具,战争是危险的事情,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动用。如果高丽失掉了臣子的礼节,陛下要诛杀它是可以的;如果它侵犯了百姓,陛下要灭掉它,也是可以的;如果因为它长期以来是中原的心腹之患,陛下要铲除它,也是可以的。如果其中有一个理由成立,哪怕一日杀一万个敌寇,也不值得内疚。可是现在三条罪状都不成立,却要给中原百姓增添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对内为其旧主雪冤,对外为新罗报仇,这难道不是所得者小,所失者大吗?
但愿陛下遵照老子“知止为足”的警戒,以确保万代崇高的美名。发恩降诏,顺天布泽,给高丽以改过自新的机会,烧掉战船,停止征兵,这样各民族人民自然庆幸,远近都得安宁。为臣年老多病,活不了几天了,遗憾的是不能对国家做出微薄的贡献。在此谨尽最后一点心意,权且作为为臣死后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如果陛下垂恩,听得进老臣临终的话,那么为臣死有何憾呢?
太宗看了这篇奏书,感叹道:“此人病危到这种地步还能为国家担忧。”虽然没有接纳,但还是认为他的意见是治国的善策。
贞观二十二年,朝廷战争频仍,又大兴土木,老百姓感到不堪重负。宫中的女官充容徐氏上疏说:
贞观以来,二十多年来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国家没有水旱之灾,百姓没有饥荒的祸患。过去,汉武帝沿用汉文帝休养生息的制度,但后来还是到泰山封禅,把功业敬告上天;齐桓公,是一个小国的平庸之君,也行封禅之事,以显示他们的文治武功。希望陛下不要居功自傲,有大功而不居,有大德而能让。亿万人民仰戴,仍未行告成的大典;云亭二山待谒,仍未肯亲行祭天的仪式。这样的功德,足以光辉万代,流芳永久。然而古人说:“天下虽然太平,但不可放纵情欲。”能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古来圣哲也很少有人能做到。这就可以明白功业盛大的人容易骄傲,善始容易善终难,愿陛下使它容易保持。
我看见,近年来战火不断,东边有辽海之战,西边有昆丘之役,士兵、战马都苦不堪言,战船兵车也很艰难地在运转输送。并且征途迢迢,将士赴边和离开战场,都怀有生离死别的切肤之痛。并且路途坎坷,风高浪急,人员和粮米随时有葬身鱼腹的危险。一个农夫辛勤耕种,一年不过有几十担的收成,可一遇到翻船,顷刻间几百担粮食就会化为乌有。这就等于把有限的收成填入无边的大海,贪图未到手的胜利反而丢失了自己的人马。虽然铲除顽敌是国家的职责,但穷兵黩武,也是先哲们极力避免的。过去秦始皇吞并了六国,可是却加速了他自身的灭亡;晋武帝拥有三方之地,却转眼败亡,这难道不是因为他们居功自傲、放弃仁德、轻视国家、图谋利益、忘记祸患、放纵恣情的结果吗?所以天地虽大也不能挽救其灭亡,劳苦百姓因无法生活而群起造反。因此,国土广袤并非就是国家安宁的保证,人民劳顿是国家动乱的源头,希望陛下对老百姓施加恩惠,减轻他们的劳役负担,让老百姓享受到朝廷恩德的雨露。
为妾又听说治政的根本贵在无为。私下以为土木工程不可连续不断地进行。北边门楼刚建好,就在南边建翠微宫,没过多久又要建玉华宫,这不只是浪费材料,对人力也是一个很大的浪费。虽一再表示建筑要低标准力求俭约,还是需要伐木采石,即使用官费雇工,也不免烦扰百姓。要知道简陋的宫室和粗淡的茶饭是圣明的君主所安心受用的,而金碧辉煌的殿堂只有骄逸的君主才认为是美丽的。所以有道的君主是以休养生息使百姓安适;没有道德的君主是以淫乐享受来满足自己的情欲。但愿陛下使用民力有所节制,那么他们的力气就不会用完了,在用了力气之后给他们以休息的机会,那么他们心里就会感到高兴了。
珍奇的玩物和浮华的技巧就像是使国家败亡的刀斧,珠玉的摆设和华丽的服饰就像是使人心惑乱的毒酒。为妾发现陛下的衣服和玩物应有尽有,而且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别人进献的奇珍异宝玲珑剔透,犹如神仙制造的一般。虽说竞求华丽为时俗所难免,实际上却败坏了淳朴的社会风尚。要知道漆器并不是产生叛离的东西,夏桀加以制造却导致了民心离叛,玉杯也不是招灾惹祸的东西,商纣加以使用却导致了国败身亡。经验证明,奢侈华丽的苗头,不可不加以遏制。再说创始时节俭,还唯恐其后流于奢侈,创始时就奢侈,那将如何制约后代?为妾伏地而想,陛下明察秋毫,高瞻远瞩,深入钻研古代典籍,虚心征询儒林学士。千王百代治乱安危的踪迹,兴衰存亡得失成败。的原因,无疑也已包含于心中,循环于眼前,为陛下所早已洞察,用不着为妾再说什么。只是知道这个道理并不困难,但实行起来却很不容易。往往是因为功业卓著而志趣骄逸,天下太平而贪图享乐。希望陛下克制己欲,善始慎终,改掉小毛病以光大道德,用今天的优点取代以前的过错,这样,陛下的英名就可以与日月齐辉,大业就可以与乾坤共存了!
太宗非常赞赏这些意见,特地厚加赏赐。
<b>评析</b>
对外战争,劳民伤财,一旦征战不利,则会大伤元气。贞观初年,太宗爱惜民力,对突厥推行和亲政策,维护边境安宁;后期执意征讨高丽,得不偿失。因此,战争的发动,尤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