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5.net,明末妖僧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润十一月二十九,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到达新野,襄阳城外早已风声鹤唳,左良玉频繁调动兵力,他几乎把城里的军队全部调出城外,对外宣称的理由自然是要与流寇决一死战,既然是要死战,当然不可能把兵力布置在城内了。
左良玉这样的做法正合王永祚和马祥麟的心意,平贼军一出城,他们便把新招募的民壮填充了上去。马祥麟也适时调整了训练计划,他根据各城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了不同的防守策略,小北门、大北门和长门濒临汉水,不利于攻城方,马祥麟便把最弱的民壮布置在那里。而最容易被攻击的西成门和文昌门则布置了最精锐的兵力,他甚至把自己手下最精锐的两千老兵都布置在了西成门。
调整了兵力部署,马祥麟和王永祚就坐在城头交换了意见,通过这十多天的深入接触,王永祚恨不得打死之前的自己——明明有优秀的战将在身边,为什么自己却偏偏没发现呢?
“有了马帅坐镇,本抚就有了倚靠”,王永祚吧嗒了一口旱烟,感叹道,“陛下命我来牧民郧府,祚夙兴夜寐终不敢忘,今日遭逢重大考验,我终将不负陛下所托!”
王永祚表完决心,深深地看了马祥麟一眼,见马祥麟没有动静,心道难怪你立下赫赫战功,官爵却仍不及左良玉了,遇到这么好的表忠心的机会,况且自己都已经开了头,你却还不懂顺杆爬,这能怪得了谁呢?
王永祚在鄙视马祥麟,殊不知马祥麟也正用鄙视的眼神盯着他呢?作为一个武人,他崇尚的就是用军功说话,至于那些巧言令色,不是他们武人的作风!况且现在离得这么远,就算你再回表忠心又有什么用呢?
而此时崇祯皇帝却十分郁闷,因为今天的平台召对让他十分郁闷——他又被大臣顶撞得火冒三丈,恨不得当场杀了那个刘宗周,奈何此人在士林中名声极大,自己被他训斥了也只有忍着。
他登基十五年都兢兢业业地为国事操劳,一直想着中兴大名,不敢有丝毫懈怠,然而现在情况越来越糟,他的脾气也越来越差,特别是田妃死后,他更是动辄大发雷霆,打杀宫女太监泄愤,连大臣都深受其害。
大太监王德化见皇帝陛下如此火急火燎,心里十分着急,就和田国丈商议对策,希望能想出个法子平复皇帝的情绪。
田国丈因为女儿死了没了靠山,现在日子过得很艰难,就和王德化商量把自己上半年从南京采集的一个歌姬陈沅送进宫,陈沅乃是秦淮名妓,王德化相信崇祯一定会喜欢的,然而他只是看了一眼就让她送走了。
他现在实在无心女色,满脑子都在想如何挽救大明危局的事情,就算这个女子在美,他也没有兴趣。他又想起了王承恩带来的新式火药,经过自己的试爆,发现这火药威力确实惊人,就让王承恩召集工匠负责生产。
王承恩又向他推荐西洋人汤若望,这汤若望擅长火器,见了新式火药也是大为震惊,连连恭喜崇祯获得镇国利器,并进献了自己的火器制作之法,再配合新式火药一定可以打造出大明最好的火器,崇祯大喜,今日就要让众臣工议一议任用汤若望和火器的事情。
崇祯看了一眼地上的大臣,缓缓地说道,“大明有祖制,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咱们今天就来议一议用人之道。”
一说到讨论用人之道,左都御史刘宗周就立刻出班奏道,“陛下,用人之道,贪腐、欺诈危害最大,要做大明的官一定要用廉洁之人。”
刘宗周这话说得正确无比,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作为当代的学问大家,他时常以“慎独”、“诚意”激励自己和约束门人,确实是个响当当的真君子。
然而刘宗周虽然堪称当世之人,却不怎么会做官,每次被征召都做不了多久的官就会因为各种原因或挂印而去,或被皇帝贬黜,不过他的人缘极好,每次被贬了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会重新回到朝堂,因而这一上一下之间他的名声反而更响亮了。
刘宗周的话虽然正确无比,但崇祯却认为没什么新意,见刘宗周还在举一反三地阐述自己的用人理念,便打断道,“光品德高尚有什么用啊,还是要有政才才行啊。”
刘宗周被打断了发言,心里觉得有些堵,但是一看到皇帝那不怎么友善的眼神,只好退到了人堆里。
御史周灿见刘大儒吃了瘪,猜想皇帝并不是要咨询用人之道,他可能想的是治国之道,对于这一套说辞他早有腹稿,趁着刘宗周已经退下,新人还出班的空当,迅速出班道,“陛下,而今之弊不在人才,而在政令不通,行间诸臣对朝廷的决议要么不执行,要么打折扣,选择性的执行,更胜者欺上瞒下,陛下应该将这些臣子统统拿下。”
崇祯更郁闷了,自己可不想说什么治国之道、用人之道,自己其实就是想安排一个人来组织火器研发的工作,没想到下面的人却会错了意,不断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崇祯等他说完才道“你这是吏治问题。”
周灿退下以后,御史杨若桥出班奏道,“陛下,方今天下已乱,时局维艰,必须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行。”
崇祯盯着杨若桥,“当如何改革?”
杨若桥缓缓地道,“陛下,臣昨夜读《史记》,正巧读《商君列传》,想我大明与商君变法前的秦国何其相似也,都是内忧外困,时局艰难,然孝公大胆启用商君,君臣二十年励精图治,秦国终于崛起,并最终一统六合。”
崇祯眼里终于显出一丝喜色,“好,杨卿接着说。”
杨若桥自从接到王承恩的纸条就做足了功课,当下更是从容不迫地道,“陛下,臣向陛下举荐一人一物,有此人此物,可让大明起死回生。”
众大臣窃窃私语起来,不知这杨若桥要举荐谁。
只听崇祯道,“细细说来。”
杨若桥从容道,“陛下,此人乃是西洋人汤若望,此物乃是火器,亦为汤若望所制。”
崇祯装作一副惊恐的样子问道,随后又装出一副沉思的表情,故意咨询道,“啊,你说的是弗朗机人汤若望!”
正在这时,刚刚偃旗息鼓的刘宗周大声道,“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呀!”
崇祯脸色一沉,淡淡地道,“有何不可,刘卿细细说来。”
刘宗周道,“陛下,唐宋以前,从没听说过火器照样可打胜仗,而自从有了火器以来,士卒大都依赖火器,一旦火器不能击败敌人,就不知该如何杀敌,动辄一溃千里。大明萨尔浒之败,就是因为过于以来火器造成的。”
虽然不喜欢这老夫子,但崇祯不得不服刘宗周对火器的看法,“刘卿说的有理啊。但是,火器始终还是要比弓箭大刀强啊。”
杨若桥马上接口道,“老臣附议!戚家军大量使用火器就可以屡打胜仗,可见萨尔浒之败,主要原因是人,不是火器,只要勤加训练,使用得法,用火器... -->>
润十一月二十九,李自成的大军已经到达新野,襄阳城外早已风声鹤唳,左良玉频繁调动兵力,他几乎把城里的军队全部调出城外,对外宣称的理由自然是要与流寇决一死战,既然是要死战,当然不可能把兵力布置在城内了。
左良玉这样的做法正合王永祚和马祥麟的心意,平贼军一出城,他们便把新招募的民壮填充了上去。马祥麟也适时调整了训练计划,他根据各城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了不同的防守策略,小北门、大北门和长门濒临汉水,不利于攻城方,马祥麟便把最弱的民壮布置在那里。而最容易被攻击的西成门和文昌门则布置了最精锐的兵力,他甚至把自己手下最精锐的两千老兵都布置在了西成门。
调整了兵力部署,马祥麟和王永祚就坐在城头交换了意见,通过这十多天的深入接触,王永祚恨不得打死之前的自己——明明有优秀的战将在身边,为什么自己却偏偏没发现呢?
“有了马帅坐镇,本抚就有了倚靠”,王永祚吧嗒了一口旱烟,感叹道,“陛下命我来牧民郧府,祚夙兴夜寐终不敢忘,今日遭逢重大考验,我终将不负陛下所托!”
王永祚表完决心,深深地看了马祥麟一眼,见马祥麟没有动静,心道难怪你立下赫赫战功,官爵却仍不及左良玉了,遇到这么好的表忠心的机会,况且自己都已经开了头,你却还不懂顺杆爬,这能怪得了谁呢?
王永祚在鄙视马祥麟,殊不知马祥麟也正用鄙视的眼神盯着他呢?作为一个武人,他崇尚的就是用军功说话,至于那些巧言令色,不是他们武人的作风!况且现在离得这么远,就算你再回表忠心又有什么用呢?
而此时崇祯皇帝却十分郁闷,因为今天的平台召对让他十分郁闷——他又被大臣顶撞得火冒三丈,恨不得当场杀了那个刘宗周,奈何此人在士林中名声极大,自己被他训斥了也只有忍着。
他登基十五年都兢兢业业地为国事操劳,一直想着中兴大名,不敢有丝毫懈怠,然而现在情况越来越糟,他的脾气也越来越差,特别是田妃死后,他更是动辄大发雷霆,打杀宫女太监泄愤,连大臣都深受其害。
大太监王德化见皇帝陛下如此火急火燎,心里十分着急,就和田国丈商议对策,希望能想出个法子平复皇帝的情绪。
田国丈因为女儿死了没了靠山,现在日子过得很艰难,就和王德化商量把自己上半年从南京采集的一个歌姬陈沅送进宫,陈沅乃是秦淮名妓,王德化相信崇祯一定会喜欢的,然而他只是看了一眼就让她送走了。
他现在实在无心女色,满脑子都在想如何挽救大明危局的事情,就算这个女子在美,他也没有兴趣。他又想起了王承恩带来的新式火药,经过自己的试爆,发现这火药威力确实惊人,就让王承恩召集工匠负责生产。
王承恩又向他推荐西洋人汤若望,这汤若望擅长火器,见了新式火药也是大为震惊,连连恭喜崇祯获得镇国利器,并进献了自己的火器制作之法,再配合新式火药一定可以打造出大明最好的火器,崇祯大喜,今日就要让众臣工议一议任用汤若望和火器的事情。
崇祯看了一眼地上的大臣,缓缓地说道,“大明有祖制,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咱们今天就来议一议用人之道。”
一说到讨论用人之道,左都御史刘宗周就立刻出班奏道,“陛下,用人之道,贪腐、欺诈危害最大,要做大明的官一定要用廉洁之人。”
刘宗周这话说得正确无比,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作为当代的学问大家,他时常以“慎独”、“诚意”激励自己和约束门人,确实是个响当当的真君子。
然而刘宗周虽然堪称当世之人,却不怎么会做官,每次被征召都做不了多久的官就会因为各种原因或挂印而去,或被皇帝贬黜,不过他的人缘极好,每次被贬了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会重新回到朝堂,因而这一上一下之间他的名声反而更响亮了。
刘宗周的话虽然正确无比,但崇祯却认为没什么新意,见刘宗周还在举一反三地阐述自己的用人理念,便打断道,“光品德高尚有什么用啊,还是要有政才才行啊。”
刘宗周被打断了发言,心里觉得有些堵,但是一看到皇帝那不怎么友善的眼神,只好退到了人堆里。
御史周灿见刘大儒吃了瘪,猜想皇帝并不是要咨询用人之道,他可能想的是治国之道,对于这一套说辞他早有腹稿,趁着刘宗周已经退下,新人还出班的空当,迅速出班道,“陛下,而今之弊不在人才,而在政令不通,行间诸臣对朝廷的决议要么不执行,要么打折扣,选择性的执行,更胜者欺上瞒下,陛下应该将这些臣子统统拿下。”
崇祯更郁闷了,自己可不想说什么治国之道、用人之道,自己其实就是想安排一个人来组织火器研发的工作,没想到下面的人却会错了意,不断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崇祯等他说完才道“你这是吏治问题。”
周灿退下以后,御史杨若桥出班奏道,“陛下,方今天下已乱,时局维艰,必须要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行。”
崇祯盯着杨若桥,“当如何改革?”
杨若桥缓缓地道,“陛下,臣昨夜读《史记》,正巧读《商君列传》,想我大明与商君变法前的秦国何其相似也,都是内忧外困,时局艰难,然孝公大胆启用商君,君臣二十年励精图治,秦国终于崛起,并最终一统六合。”
崇祯眼里终于显出一丝喜色,“好,杨卿接着说。”
杨若桥自从接到王承恩的纸条就做足了功课,当下更是从容不迫地道,“陛下,臣向陛下举荐一人一物,有此人此物,可让大明起死回生。”
众大臣窃窃私语起来,不知这杨若桥要举荐谁。
只听崇祯道,“细细说来。”
杨若桥从容道,“陛下,此人乃是西洋人汤若望,此物乃是火器,亦为汤若望所制。”
崇祯装作一副惊恐的样子问道,随后又装出一副沉思的表情,故意咨询道,“啊,你说的是弗朗机人汤若望!”
正在这时,刚刚偃旗息鼓的刘宗周大声道,“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呀!”
崇祯脸色一沉,淡淡地道,“有何不可,刘卿细细说来。”
刘宗周道,“陛下,唐宋以前,从没听说过火器照样可打胜仗,而自从有了火器以来,士卒大都依赖火器,一旦火器不能击败敌人,就不知该如何杀敌,动辄一溃千里。大明萨尔浒之败,就是因为过于以来火器造成的。”
虽然不喜欢这老夫子,但崇祯不得不服刘宗周对火器的看法,“刘卿说的有理啊。但是,火器始终还是要比弓箭大刀强啊。”
杨若桥马上接口道,“老臣附议!戚家军大量使用火器就可以屡打胜仗,可见萨尔浒之败,主要原因是人,不是火器,只要勤加训练,使用得法,用火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