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5.net,大明匹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匹夫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8月27日,东番,北部,鸡笼,萨尔瓦多城。
鸡笼港湾处,停满了盖伦战船,4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长度50米,排水量500吨,有数层统长甲板,有较好的续航力,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海战船。
西班牙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后,需要运载大批货物和士兵横渡大西洋,旧的海船无法胜任这样的任务,西班牙盖伦船应运而生。
盖伦帆船一般有4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标准长度为46米-55米,排水量300-1000吨,有数层统长甲板,尾楼很高。大型盖伦船尾甲板有7层,排水量达2000吨,吃水8米,有较好的续航力,在很长时间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16世纪中叶,英国造船家开始发展轻型盖伦船,使之更适合远距离炮战,改善操作性能。伊丽莎白时代的约翰.霍金斯爵士设计降低了艏艉楼,尤其是艏楼的高度,同时还用方形的船艉代替原来圆形的船艉。这样的新设计船型相对狭长,航速较快,在逆风中操纵性极佳。西班牙帝国无敌舰队的“卡拉克”型帆舰因为操纵性不佳,在1588年7月的海战中败给了英国以吨位较小的“盖伦”型风帆战舰为主力的舰队。这次海战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衰落,以及英国的崛起。
17世纪,英荷战争中的主力帆舰均为清一色的低舷、横帆、两舷装备加农火炮的盖伦战船。多艘这样的舰只排成一个长列,以发挥两舷的火力优势。这也是“战列舰”这一名称的首次被使用。
岸上,青烟袅袅,横七竖八的尸体,斑斑的血迹,显示着,这是一场并不怎么激烈的战斗。
相对于东方大陆动辄数万,数十万将士的大规模战役,这场双方加起来也不过2000人的“抢滩登陆战”,无疑要寒酸的多。
东番,后世的台湾,汉朝和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与唐朝时称“流求”;宋朝时称“流求”或“琉求”;明朝洪武年间称“小琉球”,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山”、“北港”、“大员”、“台员”,而1558年的明朝官方文书《明神宗实录》中称台湾为“东番”。
东番,自古以来为中华之地,却被两个来自遥远的欧洲大陆的两个小国占领,互相攻击。
两个欧洲殖民大国,没有想到,后世200多年后,相似的一幕在中国的东北上演。
1904年-1905年,日本为贯彻其“大陆政策”,实现称霸亚洲的野心,需要东三省作为跳板;而俄罗斯则梦想占领满洲,作为其实现“黄俄罗斯计划”的第一步。最终利益冲突不可调和之下,日俄为抢夺满洲,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一场大战。
日本海军不宣而战,突然袭击俄罗斯驻扎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日俄战争爆发。
两个强邻在自己家里打架,清政府根本不敢对日俄任何一方有所微词,权衡利弊之下,做出了一个让自己更为尴尬的决定,在这场战争中保持“局外中立”。
俄军由于补给困难以及指挥无能,屡遭失败。日军接连占领大连、旅顺、沈阳;接着,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击溃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
由于对马海战的惨败及国内革命的爆发,俄罗斯已
毫无获胜之可能。此后美国出面调停,日俄双方在美国朴茨茅斯正式举行和谈,签订《朴茨茅斯和约》。
而讽刺的是,由于清政府在之前保持所谓“局外中立”,日俄便以此为由,拒绝了清政府参加这次谈判。清朝便只能眼睁睁看着两个强盗战后分赃,未经中国同意,便把俄罗斯在东北的所有权利,转让给了日本。
日俄战争中,东北无辜惨死的民众超过2万人,损失超过6900万两。但在整个谈判过程里,清政府却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插上。
日俄在中国的国土上交战、烧杀抢掠,清知府却不敢进行干预,丧权辱国、寡廉鲜耻,可谓是到了极致。
后世国民所不知的是,这并不是第一次两支外国军队在中国的国土上开战。荷兰、西班牙殖民者先后占领台湾南北,并于崇祯十四年,即公元1641年8月,展开争夺台湾的争夺。
不过,此时大明正在和满清进行松锦大战,无暇顾及,郑芝龙虽然势力到了澎湖列岛,台湾中部的大肚王国,不过是落后的土著部落,实际控制台湾的,则是如日中天的“海上马车夫”荷兰和江河日下的西班牙人。
事实上,崇祯初年,台湾北部一些地方,已经为西班牙人控制,但富庶的南部平原地区,却一直为荷兰人所占有。而台湾中部山林地区,则是为大肚王国占有。
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率先挺进东方,15、16世纪红极一时,西班牙和荷兰随后纷至沓来,而此时的荷兰人,正是鼎盛之时。
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向东方殖民,几乎是同时进行。1571年,西班牙人在吕宋岛的马尼拉建立殖民地,并以为东亚贸易的中心,向周围辐射。
而当时大明王朝需要的白银,便是... -->>
,大明匹夫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8月27日,东番,北部,鸡笼,萨尔瓦多城。
鸡笼港湾处,停满了盖伦战船,4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长度50米,排水量500吨,有数层统长甲板,有较好的续航力,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海战船。
西班牙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后,需要运载大批货物和士兵横渡大西洋,旧的海船无法胜任这样的任务,西班牙盖伦船应运而生。
盖伦帆船一般有4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标准长度为46米-55米,排水量300-1000吨,有数层统长甲板,尾楼很高。大型盖伦船尾甲板有7层,排水量达2000吨,吃水8米,有较好的续航力,在很长时间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16世纪中叶,英国造船家开始发展轻型盖伦船,使之更适合远距离炮战,改善操作性能。伊丽莎白时代的约翰.霍金斯爵士设计降低了艏艉楼,尤其是艏楼的高度,同时还用方形的船艉代替原来圆形的船艉。这样的新设计船型相对狭长,航速较快,在逆风中操纵性极佳。西班牙帝国无敌舰队的“卡拉克”型帆舰因为操纵性不佳,在1588年7月的海战中败给了英国以吨位较小的“盖伦”型风帆战舰为主力的舰队。这次海战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权的衰落,以及英国的崛起。
17世纪,英荷战争中的主力帆舰均为清一色的低舷、横帆、两舷装备加农火炮的盖伦战船。多艘这样的舰只排成一个长列,以发挥两舷的火力优势。这也是“战列舰”这一名称的首次被使用。
岸上,青烟袅袅,横七竖八的尸体,斑斑的血迹,显示着,这是一场并不怎么激烈的战斗。
相对于东方大陆动辄数万,数十万将士的大规模战役,这场双方加起来也不过2000人的“抢滩登陆战”,无疑要寒酸的多。
东番,后世的台湾,汉朝和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与唐朝时称“流求”;宋朝时称“流求”或“琉求”;明朝洪武年间称“小琉球”,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山”、“北港”、“大员”、“台员”,而1558年的明朝官方文书《明神宗实录》中称台湾为“东番”。
东番,自古以来为中华之地,却被两个来自遥远的欧洲大陆的两个小国占领,互相攻击。
两个欧洲殖民大国,没有想到,后世200多年后,相似的一幕在中国的东北上演。
1904年-1905年,日本为贯彻其“大陆政策”,实现称霸亚洲的野心,需要东三省作为跳板;而俄罗斯则梦想占领满洲,作为其实现“黄俄罗斯计划”的第一步。最终利益冲突不可调和之下,日俄为抢夺满洲,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一场大战。
日本海军不宣而战,突然袭击俄罗斯驻扎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日俄战争爆发。
两个强邻在自己家里打架,清政府根本不敢对日俄任何一方有所微词,权衡利弊之下,做出了一个让自己更为尴尬的决定,在这场战争中保持“局外中立”。
俄军由于补给困难以及指挥无能,屡遭失败。日军接连占领大连、旅顺、沈阳;接着,日本海军在对马海峡击溃俄罗斯波罗的海舰队。
由于对马海战的惨败及国内革命的爆发,俄罗斯已
毫无获胜之可能。此后美国出面调停,日俄双方在美国朴茨茅斯正式举行和谈,签订《朴茨茅斯和约》。
而讽刺的是,由于清政府在之前保持所谓“局外中立”,日俄便以此为由,拒绝了清政府参加这次谈判。清朝便只能眼睁睁看着两个强盗战后分赃,未经中国同意,便把俄罗斯在东北的所有权利,转让给了日本。
日俄战争中,东北无辜惨死的民众超过2万人,损失超过6900万两。但在整个谈判过程里,清政府却甚至连一句话都没有插上。
日俄在中国的国土上交战、烧杀抢掠,清知府却不敢进行干预,丧权辱国、寡廉鲜耻,可谓是到了极致。
后世国民所不知的是,这并不是第一次两支外国军队在中国的国土上开战。荷兰、西班牙殖民者先后占领台湾南北,并于崇祯十四年,即公元1641年8月,展开争夺台湾的争夺。
不过,此时大明正在和满清进行松锦大战,无暇顾及,郑芝龙虽然势力到了澎湖列岛,台湾中部的大肚王国,不过是落后的土著部落,实际控制台湾的,则是如日中天的“海上马车夫”荷兰和江河日下的西班牙人。
事实上,崇祯初年,台湾北部一些地方,已经为西班牙人控制,但富庶的南部平原地区,却一直为荷兰人所占有。而台湾中部山林地区,则是为大肚王国占有。
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率先挺进东方,15、16世纪红极一时,西班牙和荷兰随后纷至沓来,而此时的荷兰人,正是鼎盛之时。
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向东方殖民,几乎是同时进行。1571年,西班牙人在吕宋岛的马尼拉建立殖民地,并以为东亚贸易的中心,向周围辐射。
而当时大明王朝需要的白银,便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