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红楼之林如海重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位,太子顿时感慨万千。
宣康帝退位后,搬出了大明宫,住进上阳宫,命太子住进去大明宫,命礼部拟年号,又亲自下旨,封太子妃为皇后,皇长孙为太子,因宣康帝今年退位,太子登基后到明年才能改元,皇后等嫔妃的册封之礼也得等到改元之后。
太子登基为帝,满朝文武悲喜交集。从前和四皇子七皇子等交好的,现今人人自危,唯恐遭受太子算账,而原本拥护太子的人却是欢喜无限。
新帝都看在眼里,他暂且没打算动他们,诸事依旧请问宣康帝再做决定。
宣康帝退位,一是欠安,二是伤心,再者国库空虚,年下几处灾难,一点银子都没有,都是太子和九皇子想方设法解决的,他便起了休养的心思,如今见新帝这般行事,自己地位丝毫未失,自是龙颜大悦,对新帝更加满意了。
新帝微微一笑,这些年他没学到别的,唯独学会了如何孝敬宣康帝。他刚刚登基,根基不稳,朝堂内外都是宣康帝的人,自己孝敬宣康帝,那些人自然能为自己所用,总比立时更换,引得天下动荡得好。
那些人也聪明,新帝登基本就是名正言顺,他们没什么挑剔之处,再见新帝并没有举措,暗地里十分感激,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此一来,哪能不尽心效忠。
新帝登基后,当即封七皇子为忠顺亲王,封九皇子为孝敬亲王,又命人善待义忠亲王并其家眷,各样衣食赏赐流水一般赐进义忠亲王府,其他的小皇子年纪甚轻,并未封爵,但年满十五岁以上,亦派了差事给他们。
宣康帝最担心的就是新帝登基,处置其他儿子,今见如此,连声说好,夸赞不绝。
一时之间,新帝美名遍布天下,长安城中一派兴荣气象。
俞老太太和俞恒得知消息,忙不迭地收拾行囊,立即进京。他们一个是皇后嫡亲的祖母,一个是皇后嫡亲的兄弟,这等喜事,焉能不进京,何况他们本来就是避开京城诸事,恐替太子惹祸,到了今日,该是回去的时候了。
黛玉、林智姐弟二人从小便和俞恒一起长大,听说他们回京后,除了将来参加秋闱外,恐怕不会再回扬州了,不由得十分伤感。
俞恒居住江南多年,哪里舍得他们?只是他们的确该回京了,自己总不能永远居于江南。俞恒年纪虽轻,却知道自己是皇后唯一的兄弟,自己必须出人头地,方能让皇后有所依靠,毕竟娘家兄弟争气,自己行事谨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新帝后宫势必要进新人,俞恒只有这么一位姐姐,自然要替她争气。
俞家启程回京的时候,林如海等外放官员但凡是三品以上亦得进京恭贺新皇登基,俞家老太太听说,便与之商量,意图同行,不过是分船而坐罢了。
林如海又想到自己不就辞职,便命林睿一同回京,等自己回来的时候,他不必回来,留在京城读书,处理家务,自己儿子在京城,还怕新帝不放心?等到过了今年,自己上书请求调职就是。盐政只有新帝的心腹才能接任,林如海可不打算让新帝忌惮。
林睿听说,倒是意外之喜,连忙满口答应了。
俞恒知道林睿也要进京,亦是十分喜悦。
黛玉和林智却是很不欢喜,一家人哪能住在南北两地呢?贾敏亦是担忧,林睿今年十七岁,再过一二年就该娶亲了,在京城可怎么好?
林如海笑道:“曾家公子要考试,曾家也要回山东,到时在京城成亲。”
贾敏听了,只得作罢。
贾敏没想到这才不到一年,宣康帝就退了位,太子登基,林如海进京,她忙着收拾礼物时,为难地道:“老爷进京恭贺,这礼怎么备?五月就是万寿节,这礼是和太上皇的万寿节礼一样呢?还是少几分?”一样不行,少了也不行,万寿节礼皆有定例,万万不能失礼。
林如海不以为然地道:“这有什么为难的?先比着太上皇的万寿节礼进献,毕竟也是当今圣上,等到年下太上皇的万寿节时,再额外添几件东西。再说了,这回进京,不能只孝敬圣上,孝敬太上皇的现今就多几件。”
贾敏依言收拾,叹了一口气,道:“旧年忙了半年,今年老爷又得几个月不回。”
林如海却道:“这样也好,比起从前不知道如何是好来说,当今圣上登基,咱们也好放心好些,只管尽忠职守即可。”
贾敏一想也是。
————————又晚了,嘤嘤嘤,先更七千,回头替换上这三千废料啊~~亲~~~——————
林如海明白其意,笑了笑,道:“你别太劳累了,那些事,都是我做主呢。咱们年纪都不小了,若想长长久久地厮守,心便放宽些。”
贾敏叹道:“话是这么说,可是心里过不去。”
林如海听了,不再强求。
黛玉原先听得不大明白,但她聪颖,又见惯了各家姑嫂争锋手段,曾听刘芳不止一次说过她嫂子至今不管家,乃因其母怕苛待了他们下面的弟妹,再思贾敏言语,顿时了然,不觉笑道:“爹爹说得极是,难道将来嫂嫂管家,做主的就不是爹爹和妈妈了?”
听得贾敏倒好笑起来,道:“才说几句话,你就这样明白了?但愿你这份伶俐别尽用在诗书上,家里也用些,免得被人欺负算计。”
黛玉笑道:“我什么事不知道?只是不在意罢了。”
正经遇到了再说,她又不是任人欺负的。
贾敏一笑,不在纠缠于此,对林如海笑道:“幸而咱们不在京城,不然,还不知道如何呢,前儿又接到了母亲的书信。想着那日圣驾到时,圣上问百姓有何愿,他们说盼着老爷连任,我心里欢喜不尽,这么一来,咱们家又能在这里住上好几年呢。”
虽然远在江南,不如在天子脚下富贵,但是在这里上面无人,没有人敢给自己气恼受,岂非比京城里自在?再者,她不愿听娘家老母时时刻刻说那些话。
贾敏暗想,老母的意思自己推辞几次老母仍不罢休,不如等黛玉有了人家再进京。
林如海却道:“未必好几年,眼前二三年内必有消息。”上一世宣康帝是明年退位,虽是被九皇子所迫,但现今他却看出了宣康帝因四皇子设计而生的颓废之气,太子极得宣康帝的意思,说不定近几年也会退位静养,到时自己万万不能再独占盐政一职。
贾敏不解,问道:“这是何故?”
林如海淡淡一笑,四皇子之事独他和宣康帝,以及顾明知晓,其他人都不知道,他当然不能透露给妻子知道。
反倒是黛玉忽然抬头看了林如海一眼,觉得大约因四皇子之故。
宣康帝南巡时,方先生停了课,黛玉不必上学,又不必管家,有许多时间来思索瘦西湖上的一场行刺最终竟是不了了之了,不过行宫里随驾南巡的人在这件事死了好些,行宫里各人身边的都有。她总觉得宣康帝待四皇子态度有些别扭,似乎知道些什么,特特封了他做义忠亲王,到底是赞叹四皇子品行义忠二字呢?还是在说明什么事?再者,她又听林如海说远着义忠亲王王妃一些,她就更确定了心中所想。
这些想法她没跟贾敏说过,午后有人来请贾敏,黛玉便问林如海。
林如海一惊,旋即一叹,难怪上一世没有人教导她,她能说出荣国府入不敷出,若不讲究俭省,必致后手不接的话来,果然比世人多了一份玲珑心思。
林如海道:“心里明白就是了,说出来做什么?”
黛玉悚然一惊,立时掩口。
林如海登时笑了起来,到了年底,过完万寿节,看到邸报上说杨昊调任进京,令顾明接任,又有旁人做了九门提督,而非上辈子的杨旭,同时张大虎升到三品将军,执掌京营许多兵士,林如海便知道,宣康帝开始动手了。
四皇子做出这等事,宣康帝岂能容忍,先斩其膀臂。
宣康帝又升了四皇子的岳父,即杨太太之父的职缺,乃是一品大学士,不管怎么说,但凡是和四皇子有关的人悉数高升,一副花团锦簇气象,但是只有林如海知道,这些人麾下的副官都是宣康帝的人。
黛玉也看了邸报,当即了悟,果然出在义忠亲王身上。
不出黛玉所料,京城中很快又传来其他的消息。
宣康帝是八月回到京城的,太子早得了消息,大吃一惊,竟顾不得公务,亲自迎了数百里地,一见宣康帝,跪倒在地,痛哭不已,问得十分仔细,嘘寒问暖,源自肺腑。
宣康帝见太子如此孝顺,顿时红了眼圈儿,不管怎么说,这个他亲自抚养长大的儿子对自己真心实意地孝顺,虽然十年前行事不大稳当,可是这么些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地替自己办事,从来没有想别的,屈指一算,太子都四十岁了呢。
过完今年的万寿节,宣康帝便是六十岁了。
经过四皇子的事情,宣康帝伤心不已,入冬后竟觉得右手不大灵活了,批阅奏折十分吃力,无奈之下,都是让太子代替自己批阅。不久,年下宣康帝又着了风寒,将养了大半月才好,想了想,未出正月,便寻了错处,当朝训斥义忠亲王一顿,说他空有义忠之名,不做义忠之事,当即软禁在王府中,此事登时引得朝野震动。
宣康帝不给他们寻根究底的时间,宣旨退位,命太子登基,主持国事。
时为同年二月十二日。
旨意传来,天下大惊。但凡是掌管天下大权的皇帝,没有一个人舍得手里的权柄,君不见武则天六十七岁仍旧登基做了女皇帝呢,何况宣康帝今年不过只有六十岁,朝堂上还有许多官员到了八十岁都不肯致仕呢!怎么宣康帝竟心甘情愿地退位?
以后怎么办才好?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他们是听太上皇的话呢?还是听新皇帝的话?
太子也没想到宣康帝会禅位给自己,他原本还想着以宣康帝的身体,自己还得等十年八年,正仔细调理身体,力求活到登基的时候,没想到提前了这么多年。
回思自己这些年来兢兢业业地维护储君之位,太子顿时感慨万千。
宣康帝退位后,搬出了大明宫,住进上阳宫,命太子住进去大明宫,命礼部拟年号,又亲自下旨,封太子妃为皇后,皇长孙为太子,因宣康帝今年退位,太子登基后到明年才能改元,皇后等嫔妃的册封之礼也得等到改元之后。
太子登基为帝,满朝文武悲喜交集。从前和四皇子七皇子等交好的,现今人人自危,唯恐遭受太子算账,而原本拥护太子的人却是欢喜无限。
新帝都看在眼里,他暂且没打算动他们,诸事依旧请问宣康帝再做决定。
宣康帝退位,一是欠安,二是伤心,再者国库空虚,年下几处灾难,一点银子都没有,都是太子和九皇子想方设法解决的,他便起了休养的心思,如今见新帝这般行事,自己地位丝毫未失,自是龙颜大悦,对新帝更加满意了。
新帝微微一笑,这些年他没学到别的,唯独学会了如何孝敬宣康帝。他刚刚登基,根基不稳,朝堂内外都是宣康帝的人,自己孝敬宣康帝,那些人自然能为自己所用,总比立时更换,引得天下动荡得好。
那些人也聪明,新帝登基本就是名正言顺,他们没什么挑剔之处,再见新帝并没有举措,暗地里十分感激,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此一来,哪能不尽心效忠。
新帝登基后,当即封七皇子为忠顺亲王,封九皇子为孝敬亲王,又命人善待义忠亲王并其家眷,各样衣食赏赐流水一般赐进义忠亲王府,其他的小皇子年纪甚轻,并未封爵,但年满十五岁以上,亦派了差事给他们。
宣康帝最担心的就是新帝登基,处置其他儿子,今见如此,连声说好,夸赞不绝。
一时之间,新帝美名遍布天下,长安城中一派兴荣气象。
俞老太太和俞恒得知消息,忙不迭地收拾行囊,立即进京。他们一个是皇后嫡亲的祖母,一个是皇后嫡亲的兄弟,这等喜事,焉能不进京,何况他们本来就是避开京城诸事,恐替太子惹祸,到了今日,该是回去的时候了。
黛玉、林智姐弟二人从小便和俞恒一起长大,听说他们回京后,除了将来参加秋闱外,恐怕不会再回扬州了,不由得十分伤感。
俞恒居住江南多年,哪里舍得他们?只是他们的确该回京了,自己总不能永远居于江南。俞恒年纪虽轻,却知道自己是皇后唯一的兄弟,自己必须出人头地,方能让皇后有所依靠,毕竟娘家兄弟争气,自己行事谨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新帝后宫势必要进新人,俞恒只有这么一位姐姐,自然要替她争气。
俞家启程回京的时候,林如海等外放官员但凡是三品以上亦得进京恭贺新皇登基,俞家老太太听说,便与之商量,意图同行,不过是分船而坐罢了。
林如海又想到自己不就辞职,便命林睿一同回京,等自己回来的时候,他不必回来,留在京城读书,处理家务,自己儿子在京城,还怕新帝不放心?等到过了今年,自己上书请求调职就是。盐政只有新帝的心腹才能接任,林如海可不打算让新帝忌惮。
林睿听说,倒是意外之喜,连忙满口答应了。
俞恒知道林睿也要进京,亦是十分喜悦。
黛玉和林智却是很不欢喜,一家人哪能住在南北两地呢?贾敏亦是担忧,林睿今年十七岁,再过一二年就该娶亲了,在京城可怎么好?
林如海笑道:“曾家公子要考试,曾家也要回山东,到时在京城成亲。”
贾敏听了,只得作罢。
贾敏没想到这才不到一年,宣康帝就退了位,太子登基,林如海进京,她忙着收拾礼物时,为难地道:“老爷进京恭贺,这礼怎么备?五月就是万寿节,这礼是和太上皇的万寿节礼一样呢?还是少几分?”一样不行,少了也不行,万寿节礼皆有定例,万万不能失礼。
林如海不以为然地道:“这有什么为难的?先比着太上皇的万寿节礼进献,毕竟也是当今圣上,等到年下太上皇的万寿节时,再额外添几件东西。再说了,这回进京,不能只孝敬圣上,孝敬太上皇的现今就多几件。”
贾敏依言收拾,叹了一口气,道:“旧年忙了半年,今年老爷又得几个月不回。”
林如海却道:“这样也好,比起从前不知道如何是好来说,当今圣上登基,咱们也好放心好些,只管尽忠职守即可。”
贾敏一想也是。<
位,太子顿时感慨万千。
宣康帝退位后,搬出了大明宫,住进上阳宫,命太子住进去大明宫,命礼部拟年号,又亲自下旨,封太子妃为皇后,皇长孙为太子,因宣康帝今年退位,太子登基后到明年才能改元,皇后等嫔妃的册封之礼也得等到改元之后。
太子登基为帝,满朝文武悲喜交集。从前和四皇子七皇子等交好的,现今人人自危,唯恐遭受太子算账,而原本拥护太子的人却是欢喜无限。
新帝都看在眼里,他暂且没打算动他们,诸事依旧请问宣康帝再做决定。
宣康帝退位,一是欠安,二是伤心,再者国库空虚,年下几处灾难,一点银子都没有,都是太子和九皇子想方设法解决的,他便起了休养的心思,如今见新帝这般行事,自己地位丝毫未失,自是龙颜大悦,对新帝更加满意了。
新帝微微一笑,这些年他没学到别的,唯独学会了如何孝敬宣康帝。他刚刚登基,根基不稳,朝堂内外都是宣康帝的人,自己孝敬宣康帝,那些人自然能为自己所用,总比立时更换,引得天下动荡得好。
那些人也聪明,新帝登基本就是名正言顺,他们没什么挑剔之处,再见新帝并没有举措,暗地里十分感激,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此一来,哪能不尽心效忠。
新帝登基后,当即封七皇子为忠顺亲王,封九皇子为孝敬亲王,又命人善待义忠亲王并其家眷,各样衣食赏赐流水一般赐进义忠亲王府,其他的小皇子年纪甚轻,并未封爵,但年满十五岁以上,亦派了差事给他们。
宣康帝最担心的就是新帝登基,处置其他儿子,今见如此,连声说好,夸赞不绝。
一时之间,新帝美名遍布天下,长安城中一派兴荣气象。
俞老太太和俞恒得知消息,忙不迭地收拾行囊,立即进京。他们一个是皇后嫡亲的祖母,一个是皇后嫡亲的兄弟,这等喜事,焉能不进京,何况他们本来就是避开京城诸事,恐替太子惹祸,到了今日,该是回去的时候了。
黛玉、林智姐弟二人从小便和俞恒一起长大,听说他们回京后,除了将来参加秋闱外,恐怕不会再回扬州了,不由得十分伤感。
俞恒居住江南多年,哪里舍得他们?只是他们的确该回京了,自己总不能永远居于江南。俞恒年纪虽轻,却知道自己是皇后唯一的兄弟,自己必须出人头地,方能让皇后有所依靠,毕竟娘家兄弟争气,自己行事谨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新帝后宫势必要进新人,俞恒只有这么一位姐姐,自然要替她争气。
俞家启程回京的时候,林如海等外放官员但凡是三品以上亦得进京恭贺新皇登基,俞家老太太听说,便与之商量,意图同行,不过是分船而坐罢了。
林如海又想到自己不就辞职,便命林睿一同回京,等自己回来的时候,他不必回来,留在京城读书,处理家务,自己儿子在京城,还怕新帝不放心?等到过了今年,自己上书请求调职就是。盐政只有新帝的心腹才能接任,林如海可不打算让新帝忌惮。
林睿听说,倒是意外之喜,连忙满口答应了。
俞恒知道林睿也要进京,亦是十分喜悦。
黛玉和林智却是很不欢喜,一家人哪能住在南北两地呢?贾敏亦是担忧,林睿今年十七岁,再过一二年就该娶亲了,在京城可怎么好?
林如海笑道:“曾家公子要考试,曾家也要回山东,到时在京城成亲。”
贾敏听了,只得作罢。
贾敏没想到这才不到一年,宣康帝就退了位,太子登基,林如海进京,她忙着收拾礼物时,为难地道:“老爷进京恭贺,这礼怎么备?五月就是万寿节,这礼是和太上皇的万寿节礼一样呢?还是少几分?”一样不行,少了也不行,万寿节礼皆有定例,万万不能失礼。
林如海不以为然地道:“这有什么为难的?先比着太上皇的万寿节礼进献,毕竟也是当今圣上,等到年下太上皇的万寿节时,再额外添几件东西。再说了,这回进京,不能只孝敬圣上,孝敬太上皇的现今就多几件。”
贾敏依言收拾,叹了一口气,道:“旧年忙了半年,今年老爷又得几个月不回。”
林如海却道:“这样也好,比起从前不知道如何是好来说,当今圣上登基,咱们也好放心好些,只管尽忠职守即可。”
贾敏一想也是。
————————又晚了,嘤嘤嘤,先更七千,回头替换上这三千废料啊~~亲~~~——————
林如海明白其意,笑了笑,道:“你别太劳累了,那些事,都是我做主呢。咱们年纪都不小了,若想长长久久地厮守,心便放宽些。”
贾敏叹道:“话是这么说,可是心里过不去。”
林如海听了,不再强求。
黛玉原先听得不大明白,但她聪颖,又见惯了各家姑嫂争锋手段,曾听刘芳不止一次说过她嫂子至今不管家,乃因其母怕苛待了他们下面的弟妹,再思贾敏言语,顿时了然,不觉笑道:“爹爹说得极是,难道将来嫂嫂管家,做主的就不是爹爹和妈妈了?”
听得贾敏倒好笑起来,道:“才说几句话,你就这样明白了?但愿你这份伶俐别尽用在诗书上,家里也用些,免得被人欺负算计。”
黛玉笑道:“我什么事不知道?只是不在意罢了。”
正经遇到了再说,她又不是任人欺负的。
贾敏一笑,不在纠缠于此,对林如海笑道:“幸而咱们不在京城,不然,还不知道如何呢,前儿又接到了母亲的书信。想着那日圣驾到时,圣上问百姓有何愿,他们说盼着老爷连任,我心里欢喜不尽,这么一来,咱们家又能在这里住上好几年呢。”
虽然远在江南,不如在天子脚下富贵,但是在这里上面无人,没有人敢给自己气恼受,岂非比京城里自在?再者,她不愿听娘家老母时时刻刻说那些话。
贾敏暗想,老母的意思自己推辞几次老母仍不罢休,不如等黛玉有了人家再进京。
林如海却道:“未必好几年,眼前二三年内必有消息。”上一世宣康帝是明年退位,虽是被九皇子所迫,但现今他却看出了宣康帝因四皇子设计而生的颓废之气,太子极得宣康帝的意思,说不定近几年也会退位静养,到时自己万万不能再独占盐政一职。
贾敏不解,问道:“这是何故?”
林如海淡淡一笑,四皇子之事独他和宣康帝,以及顾明知晓,其他人都不知道,他当然不能透露给妻子知道。
反倒是黛玉忽然抬头看了林如海一眼,觉得大约因四皇子之故。
宣康帝南巡时,方先生停了课,黛玉不必上学,又不必管家,有许多时间来思索瘦西湖上的一场行刺最终竟是不了了之了,不过行宫里随驾南巡的人在这件事死了好些,行宫里各人身边的都有。她总觉得宣康帝待四皇子态度有些别扭,似乎知道些什么,特特封了他做义忠亲王,到底是赞叹四皇子品行义忠二字呢?还是在说明什么事?再者,她又听林如海说远着义忠亲王王妃一些,她就更确定了心中所想。
这些想法她没跟贾敏说过,午后有人来请贾敏,黛玉便问林如海。
林如海一惊,旋即一叹,难怪上一世没有人教导她,她能说出荣国府入不敷出,若不讲究俭省,必致后手不接的话来,果然比世人多了一份玲珑心思。
林如海道:“心里明白就是了,说出来做什么?”
黛玉悚然一惊,立时掩口。
林如海登时笑了起来,到了年底,过完万寿节,看到邸报上说杨昊调任进京,令顾明接任,又有旁人做了九门提督,而非上辈子的杨旭,同时张大虎升到三品将军,执掌京营许多兵士,林如海便知道,宣康帝开始动手了。
四皇子做出这等事,宣康帝岂能容忍,先斩其膀臂。
宣康帝又升了四皇子的岳父,即杨太太之父的职缺,乃是一品大学士,不管怎么说,但凡是和四皇子有关的人悉数高升,一副花团锦簇气象,但是只有林如海知道,这些人麾下的副官都是宣康帝的人。
黛玉也看了邸报,当即了悟,果然出在义忠亲王身上。
不出黛玉所料,京城中很快又传来其他的消息。
宣康帝是八月回到京城的,太子早得了消息,大吃一惊,竟顾不得公务,亲自迎了数百里地,一见宣康帝,跪倒在地,痛哭不已,问得十分仔细,嘘寒问暖,源自肺腑。
宣康帝见太子如此孝顺,顿时红了眼圈儿,不管怎么说,这个他亲自抚养长大的儿子对自己真心实意地孝顺,虽然十年前行事不大稳当,可是这么些年来,他一直兢兢业业地替自己办事,从来没有想别的,屈指一算,太子都四十岁了呢。
过完今年的万寿节,宣康帝便是六十岁了。
经过四皇子的事情,宣康帝伤心不已,入冬后竟觉得右手不大灵活了,批阅奏折十分吃力,无奈之下,都是让太子代替自己批阅。不久,年下宣康帝又着了风寒,将养了大半月才好,想了想,未出正月,便寻了错处,当朝训斥义忠亲王一顿,说他空有义忠之名,不做义忠之事,当即软禁在王府中,此事登时引得朝野震动。
宣康帝不给他们寻根究底的时间,宣旨退位,命太子登基,主持国事。
时为同年二月十二日。
旨意传来,天下大惊。但凡是掌管天下大权的皇帝,没有一个人舍得手里的权柄,君不见武则天六十七岁仍旧登基做了女皇帝呢,何况宣康帝今年不过只有六十岁,朝堂上还有许多官员到了八十岁都不肯致仕呢!怎么宣康帝竟心甘情愿地退位?
以后怎么办才好?天无二日,国无二君,他们是听太上皇的话呢?还是听新皇帝的话?
太子也没想到宣康帝会禅位给自己,他原本还想着以宣康帝的身体,自己还得等十年八年,正仔细调理身体,力求活到登基的时候,没想到提前了这么多年。
回思自己这些年来兢兢业业地维护储君之位,太子顿时感慨万千。
宣康帝退位后,搬出了大明宫,住进上阳宫,命太子住进去大明宫,命礼部拟年号,又亲自下旨,封太子妃为皇后,皇长孙为太子,因宣康帝今年退位,太子登基后到明年才能改元,皇后等嫔妃的册封之礼也得等到改元之后。
太子登基为帝,满朝文武悲喜交集。从前和四皇子七皇子等交好的,现今人人自危,唯恐遭受太子算账,而原本拥护太子的人却是欢喜无限。
新帝都看在眼里,他暂且没打算动他们,诸事依旧请问宣康帝再做决定。
宣康帝退位,一是欠安,二是伤心,再者国库空虚,年下几处灾难,一点银子都没有,都是太子和九皇子想方设法解决的,他便起了休养的心思,如今见新帝这般行事,自己地位丝毫未失,自是龙颜大悦,对新帝更加满意了。
新帝微微一笑,这些年他没学到别的,唯独学会了如何孝敬宣康帝。他刚刚登基,根基不稳,朝堂内外都是宣康帝的人,自己孝敬宣康帝,那些人自然能为自己所用,总比立时更换,引得天下动荡得好。
那些人也聪明,新帝登基本就是名正言顺,他们没什么挑剔之处,再见新帝并没有举措,暗地里十分感激,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此一来,哪能不尽心效忠。
新帝登基后,当即封七皇子为忠顺亲王,封九皇子为孝敬亲王,又命人善待义忠亲王并其家眷,各样衣食赏赐流水一般赐进义忠亲王府,其他的小皇子年纪甚轻,并未封爵,但年满十五岁以上,亦派了差事给他们。
宣康帝最担心的就是新帝登基,处置其他儿子,今见如此,连声说好,夸赞不绝。
一时之间,新帝美名遍布天下,长安城中一派兴荣气象。
俞老太太和俞恒得知消息,忙不迭地收拾行囊,立即进京。他们一个是皇后嫡亲的祖母,一个是皇后嫡亲的兄弟,这等喜事,焉能不进京,何况他们本来就是避开京城诸事,恐替太子惹祸,到了今日,该是回去的时候了。
黛玉、林智姐弟二人从小便和俞恒一起长大,听说他们回京后,除了将来参加秋闱外,恐怕不会再回扬州了,不由得十分伤感。
俞恒居住江南多年,哪里舍得他们?只是他们的确该回京了,自己总不能永远居于江南。俞恒年纪虽轻,却知道自己是皇后唯一的兄弟,自己必须出人头地,方能让皇后有所依靠,毕竟娘家兄弟争气,自己行事谨慎,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新帝后宫势必要进新人,俞恒只有这么一位姐姐,自然要替她争气。
俞家启程回京的时候,林如海等外放官员但凡是三品以上亦得进京恭贺新皇登基,俞家老太太听说,便与之商量,意图同行,不过是分船而坐罢了。
林如海又想到自己不就辞职,便命林睿一同回京,等自己回来的时候,他不必回来,留在京城读书,处理家务,自己儿子在京城,还怕新帝不放心?等到过了今年,自己上书请求调职就是。盐政只有新帝的心腹才能接任,林如海可不打算让新帝忌惮。
林睿听说,倒是意外之喜,连忙满口答应了。
俞恒知道林睿也要进京,亦是十分喜悦。
黛玉和林智却是很不欢喜,一家人哪能住在南北两地呢?贾敏亦是担忧,林睿今年十七岁,再过一二年就该娶亲了,在京城可怎么好?
林如海笑道:“曾家公子要考试,曾家也要回山东,到时在京城成亲。”
贾敏听了,只得作罢。
贾敏没想到这才不到一年,宣康帝就退了位,太子登基,林如海进京,她忙着收拾礼物时,为难地道:“老爷进京恭贺,这礼怎么备?五月就是万寿节,这礼是和太上皇的万寿节礼一样呢?还是少几分?”一样不行,少了也不行,万寿节礼皆有定例,万万不能失礼。
林如海不以为然地道:“这有什么为难的?先比着太上皇的万寿节礼进献,毕竟也是当今圣上,等到年下太上皇的万寿节时,再额外添几件东西。再说了,这回进京,不能只孝敬圣上,孝敬太上皇的现今就多几件。”
贾敏依言收拾,叹了一口气,道:“旧年忙了半年,今年老爷又得几个月不回。”
林如海却道:“这样也好,比起从前不知道如何是好来说,当今圣上登基,咱们也好放心好些,只管尽忠职守即可。”
贾敏一想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