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古村妖物志(出书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而是一个仙子。他不能亵慢了她。
他一个人是搬不动这么大一块石条的。但他必须把她搬出去,尽快地搬出去。垱子里的水眼看就要溢出来了,回村子里喊人帮忙已来不及。好则他有一身力气,双臂如椽。他掂着石条的一头,掀起来,放倒;再掀起来,再放倒……就这样翻着筋斗,把这块青石条翻到了岸上。
这时,只听“轰隆”一声,上边的垱子憋开了,一下子就把桥下的水潭灌满了,桥面也被淹了数尺。李子棠赶忙往远处跑,差点儿被浪子打倒。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李子棠家来了两个陌生人,一个穿长袍、戴毡帽,一个穿西服、留洋头。他们说要看李子棠家墙根脚上的一副石头画。两个人看后说,这是一块标准的汉画像石,上面刻的是嫦娥奔月。问李子棠是从哪里弄来的,李子棠说是从月牙桥下。两个陌生人就让李子棠领着到月牙桥去看。他们在月牙桥的桥墩上又发现了三块刻有汉画的石头,一块叫仕女端灯图,一块叫女娲补天,一块叫人凤共舞。第二天二人又来,并带来拓工,将嫦娥奔月制成拓片。临走一再叮嘱李子棠:这是国宝,一定要保存好啊!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对汉画像石特别关注,在他的日记中,多次提到为他收集汉画像石拓片的两个人的名字,一个叫王正朔,一个叫杨廷宾。1936年8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17日云,热,下午雨……得王正朔信,并南阳汉画像六十七枚。夜复。”
鲁迅复信如下:
正朔先生足下:顷奉到八月十四日惠函,谨悉一切。其拓片一包,共六十七张,亦于同日收到无误。桥基石刻,亦切望于水消后拓出,迟固无妨也。
知关锦念,特此奉闻,并颂时绥不尽。
周豫才顿首八月十八日。
李子棠不识字,不知道这些。他也不知道当时那两个人是不是王正朔和杨廷宾。他只给人说过其中一人姓黄,可能是“王”的讹音。
自从那块石条捞出后,李子棠再坐到桥上洗脚时,就没有人再摸他的脚了。他因此就更加断定,那石头上刻的衣袂飘飘的仙女,就是给他洗脚的女人。
李子棠是十八年年眚的第二年盖的新房。他把那块青石条镶在门口的墙基上,饭前饭后,他都要坐到门口的小靠椅上,嘴里噙着烟袋,心头无限温馨地望着墙基上的仙女。他轻轻地吐着烟,烟雾飘渺里,他的思绪也飘渺了。逢年过节的时候,他都要在她面前摆上供香。但他从来不给她磕头,只是口里轻轻地说着:吃吧,吃吧……
有些滋味,是人生品不尽的。
1946年秋天的一个中午,李子棠与儿子李干奎一起从大东峦上锄地回来。那天也是锄的花生。李子棠觉得特别疲乏,特别想让一个女人温存温存。他没有在月牙桥上洗脚。到家后,他打了一盆水,放在那块青石下面,搬来靠椅,坐下,将一双又脏又臭的大脚插到了水盆里。他轻声说道:“哎,你再给我洗一次脚吧。”然后就噙着烟袋,靠在椅背上,眯了眼,一面吸,一面等待着。果然,不一会儿,就有一双温软的手,握住了他的脚掌,先是揉搓,然后是深情地抚摸,之后又逗他玩,挠他的脚掌心。李子棠痒痒得“吞儿吞儿”地笑了。
妻子在灶屋里叫道:“奎娃儿,你看你爹!老不正经,笑啥哩笑?”
李干奎正在烧锅,伸头瞅瞅,说:“妈,我爹睡着了,肯定在做啥美梦哩。”
等做好饭喊他吃饭时,咋喊他也不醒。李干奎伸手拍拍他,噙在口里的烟袋“啪啦”掉在了地上,趴脸上一看,原来已经停止了呼吸。
李子棠享年69岁。临终时,脸上是又甜蜜、又满足的微笑。
1958年,水北地区汉画馆建成,“嫦娥奔月图”被从李子棠家的房基上拆下,存入汉画馆,成为镇馆之宝。
第二章哎哦庙
一看题目,就荒诞不经。世界上只有给人、给神建庙的,哪有给声音建庙的?可是怪屯就有,这就是怪屯之所以为怪也夫!
这是世界上只有怪屯才有的一座袖珍小庙,在怪屯东边的哇唔河沿儿上:出地0.3米高的一块天然石头,被凿成1.3x0.7米的庙基;庙基上扣了3块0.9米高的石板,是小庙的墙;墙上又扣一块三角形的石头,是小庙的顶;顶脊上刻有装饰,是两只云纹兽角,中间站一只凤。
庙里敬的,是只有怪屯才有的一尊神,叫艾娥,女性。神像用怪屯的特产青石雕成,肥臀丰乳,长颈细腰,蛇姿狐面,蹙眉而笑,极具夸张,似一裸体写意。
庙额题字:艾娥庙。两边有联云:恕我欺心,乞伊安魂。
这就有了争议:分明是“艾娥”,怎么叫“哎哦”庙呢?念串音了?认错字了?可是怪屯人都说不错,就是叫哎哦庙。
那为什么庙里敬的是个女子呢?
那女子就是哎哦。
是艾娥?
,而是一个仙子。他不能亵慢了她。
他一个人是搬不动这么大一块石条的。但他必须把她搬出去,尽快地搬出去。垱子里的水眼看就要溢出来了,回村子里喊人帮忙已来不及。好则他有一身力气,双臂如椽。他掂着石条的一头,掀起来,放倒;再掀起来,再放倒……就这样翻着筋斗,把这块青石条翻到了岸上。
这时,只听“轰隆”一声,上边的垱子憋开了,一下子就把桥下的水潭灌满了,桥面也被淹了数尺。李子棠赶忙往远处跑,差点儿被浪子打倒。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李子棠家来了两个陌生人,一个穿长袍、戴毡帽,一个穿西服、留洋头。他们说要看李子棠家墙根脚上的一副石头画。两个人看后说,这是一块标准的汉画像石,上面刻的是嫦娥奔月。问李子棠是从哪里弄来的,李子棠说是从月牙桥下。两个陌生人就让李子棠领着到月牙桥去看。他们在月牙桥的桥墩上又发现了三块刻有汉画的石头,一块叫仕女端灯图,一块叫女娲补天,一块叫人凤共舞。第二天二人又来,并带来拓工,将嫦娥奔月制成拓片。临走一再叮嘱李子棠:这是国宝,一定要保存好啊!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对汉画像石特别关注,在他的日记中,多次提到为他收集汉画像石拓片的两个人的名字,一个叫王正朔,一个叫杨廷宾。1936年8月17日的日记中写道:“17日云,热,下午雨……得王正朔信,并南阳汉画像六十七枚。夜复。”
鲁迅复信如下:
正朔先生足下:顷奉到八月十四日惠函,谨悉一切。其拓片一包,共六十七张,亦于同日收到无误。桥基石刻,亦切望于水消后拓出,迟固无妨也。
知关锦念,特此奉闻,并颂时绥不尽。
周豫才顿首八月十八日。
李子棠不识字,不知道这些。他也不知道当时那两个人是不是王正朔和杨廷宾。他只给人说过其中一人姓黄,可能是“王”的讹音。
自从那块石条捞出后,李子棠再坐到桥上洗脚时,就没有人再摸他的脚了。他因此就更加断定,那石头上刻的衣袂飘飘的仙女,就是给他洗脚的女人。
李子棠是十八年年眚的第二年盖的新房。他把那块青石条镶在门口的墙基上,饭前饭后,他都要坐到门口的小靠椅上,嘴里噙着烟袋,心头无限温馨地望着墙基上的仙女。他轻轻地吐着烟,烟雾飘渺里,他的思绪也飘渺了。逢年过节的时候,他都要在她面前摆上供香。但他从来不给她磕头,只是口里轻轻地说着:吃吧,吃吧……
有些滋味,是人生品不尽的。
1946年秋天的一个中午,李子棠与儿子李干奎一起从大东峦上锄地回来。那天也是锄的花生。李子棠觉得特别疲乏,特别想让一个女人温存温存。他没有在月牙桥上洗脚。到家后,他打了一盆水,放在那块青石下面,搬来靠椅,坐下,将一双又脏又臭的大脚插到了水盆里。他轻声说道:“哎,你再给我洗一次脚吧。”然后就噙着烟袋,靠在椅背上,眯了眼,一面吸,一面等待着。果然,不一会儿,就有一双温软的手,握住了他的脚掌,先是揉搓,然后是深情地抚摸,之后又逗他玩,挠他的脚掌心。李子棠痒痒得“吞儿吞儿”地笑了。
妻子在灶屋里叫道:“奎娃儿,你看你爹!老不正经,笑啥哩笑?”
李干奎正在烧锅,伸头瞅瞅,说:“妈,我爹睡着了,肯定在做啥美梦哩。”
等做好饭喊他吃饭时,咋喊他也不醒。李干奎伸手拍拍他,噙在口里的烟袋“啪啦”掉在了地上,趴脸上一看,原来已经停止了呼吸。
李子棠享年69岁。临终时,脸上是又甜蜜、又满足的微笑。
1958年,水北地区汉画馆建成,“嫦娥奔月图”被从李子棠家的房基上拆下,存入汉画馆,成为镇馆之宝。
第二章哎哦庙
一看题目,就荒诞不经。世界上只有给人、给神建庙的,哪有给声音建庙的?可是怪屯就有,这就是怪屯之所以为怪也夫!
这是世界上只有怪屯才有的一座袖珍小庙,在怪屯东边的哇唔河沿儿上:出地0.3米高的一块天然石头,被凿成1.3x0.7米的庙基;庙基上扣了3块0.9米高的石板,是小庙的墙;墙上又扣一块三角形的石头,是小庙的顶;顶脊上刻有装饰,是两只云纹兽角,中间站一只凤。
庙里敬的,是只有怪屯才有的一尊神,叫艾娥,女性。神像用怪屯的特产青石雕成,肥臀丰乳,长颈细腰,蛇姿狐面,蹙眉而笑,极具夸张,似一裸体写意。
庙额题字:艾娥庙。两边有联云:恕我欺心,乞伊安魂。
这就有了争议:分明是“艾娥”,怎么叫“哎哦”庙呢?念串音了?认错字了?可是怪屯人都说不错,就是叫哎哦庙。
那为什么庙里敬的是个女子呢?
那女子就是哎哦。
是艾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