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百合的木屋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篇首语:逃亡属于大型系列记实性采访散文采访远去的岁月里的一篇,采访记录了三十多年前发生在雪山深处,一个惊心动魄、刻骨铭心、令后人感慨泪滴的故事。
为了便于和读者进行直接的心灵对话,系列采访散文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
——百合
序曲
截止此时此刻,我有过一次逃亡史,这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大逃亡。
曾经我随十二连去了东部大山里的确是偶然的,而它却决定了我半生的命运。
一
几十年过去了,贺筠也没告诉我,她到底施展了什么魔法,硬是让团司令部也给我签发了一本红卫兵日记,大红塑料皮的32开笔记簿,那可是被光荣调往东部的通行证。
贺筠和我同龄,在那块几十里见不到绿色的大漠里,我成了她的知己。十八岁的贺筠非常勇敢,是连里最早谈恋爱的姑娘。曾几何时,把冯德英的苦菜花也被列入“黄”类,可想而知,若偶有“爱情”堂而皇之亮相,人们对它可以说是谈虎色变。说贺筠勇敢,是有根据的。
c班有个姑娘,竟然胆大妄为地谈起了关于保尔与冬妮娅的初恋,这件事不径而走,天一亮就被党生等“红五类”获悉了第一手情报,结果那位资本家出身的c班女孩,一连写了三份“检查”深挖了一场“资产阶级情调”才算完事儿。
夜再长,太阳总会出来。
男孩、女孩也要长大。
十八岁的贺筠,没有把初恋给本连的男孩,却给了十二连的一个叫尤大海的山东小伙子。
大海所在的连队是全团有名的“难管”十二连不同于我们连几乎是清一色的在校学生,他们大多数是初、高中毕业后,在社会上闲散了几年的大青年,论年龄一般也大我们三四岁。对十二连,你不服不行,无论工作、学习、体育、样样是全团第一,每次团里举行“大会战”优胜红旗都被他们夺走。
俗话说“鬼都怕恶的”此话不无道理。
由于十二连在全团出类拔萃,威望也越来越高,后来这个连成了在上级眼中的“刺儿毛”不说比他们年小的连队不敢惹,就是团里也让三分。领袖说得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军垦战士赤条条一身,谁怕谁?就为“年年播种不见苗”这件事,十二连年年头顶状纸告到师部,理由:此举乃极大浪费也!浪费乃极大犯罪也!
年复一年,上级照旧将南调北运来的几万斤稻种“噼里啪啦”倒进白花花的盐碱地里,一年又一年,十二连照旧是浩浩荡荡上师部!常理说得好,有理——气儿就壮!上面拿十二连没辙!
状告到一定程度总要闹出点结果,终于,团部某某被调走了,某某某也被调走了,首长们被调来调去,盐碱滩上还是看不见一株小苗!
这么一来二去,十二连就成了全团知青心目中的“英雄”他们是军垦战士的“心愿代言人”
俗话又说“柿子——找软的捏”
与十二连相反,其他连队就不如此乐观自在了。由于年龄小,凡事总听别人的,越不敢说不敢动,就越受摆弄。上面不敢惹十二连,凡遇到情况就猛猛地向其他连发难,没事就搞夜半紧急集合,没事让大家背上棉被、大衣,从驻地一口气跑到长城,再从长城一口气跑回来,往来几次后,天就亮了,于是乎,每个战士领两个冷馒头该去挖渠了——没人敢说个“不”字。于是乎,十二连大哥大姐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了,全连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二一”去为小弟弟小妹妹情愿。
团里算彻底服了十二连!
工作、训练十二连还是全团标兵,既不怕事,又不瞎闹,上面挑不出毛病来。听说上面几次想对十二连发难,但总下不了手,因为十二连众志成城,坚不可摧。
贺筠的男朋友就是十二连的三排长尤大海。
就在团里对十二连束手无策时,一年春天,军区命令我团抽一个连支援东部建设。当消息“呼啦”一下传开后,大家心里都明镜儿似的——被抽调到东部的非十二连莫属!料断团里绝不会轻易放过天赐良机,一来完成了任务,二来堂而皇之把这群“刺儿毛”“请走”
一天晚饭后,贺筠终于对我说出了她即将随尤大海调往东部的事。
贺筠走了,我怎么办?
贺筠在我们连里算是性格豪放、办事说话干脆利落的姑娘,加上她人高马大,没有人敢欺负她。贺筠还专爱打报不平,难怪尤大海喜欢她。我和贺筠要好除了她的性格之外,再就是她能时刻保护我了。我的瘦弱文静,贺筠的强壮豪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贺筠恋爱不久,我也收到了力向我表达爱慕的第一张小纸条(惊恐万状的我竟把条子交给了指导员)。在这件事上力很执着,但因力出身高知家庭,所以我父母坚决反对。为了不使力陷入情感的深渊,我决心离开这个团,跟贺筠同往东部。
贺筠之所以能走,是因为上面为了使调动工作能平安稳妥,才破天荒地下达了:“可携带未婚朋友”的命令。所以,贺筠的走是名正言顺的,而名正言顺的标志是她领到了盖着团司令部红印章的红卫兵日记。
为了也能使我领到红卫兵日记,不知道贺筠使了什么招法,为此我一生都感激她。
二
跟着十二连二百多名大哥哥大姐姐,在师部招待所等了三天车皮,到第四天,我们才被装上了“闷罐”静悄悄地离开了戈壁滩。记得那天是四月六日。
列车象一头憨牛,一股脑地直往前疾驶。
咕咚、咕咚。
二百多人挤在“闷罐”车厢里,不分昼夜地随着车身晃荡起伏原野在寂静中“忽忽”地向后闪去。
荒凉的山川,无语的战友。
两天了,可谁也不清楚,自己究竟要被调到什么地方去?我们朦朦胧胧知道,要去的地方在本省的最东部。
列车卷着风声向前滚动。
咕咚、咕咚。
命运的星盘针在摇荡。
当列车行驶到第三天中午。
所有的人,才彻底清楚了自己将被安置的方位。
二百多人平均要分到四个营,据说,每个营相距最少300多里。
消息传开了“闷罐”内炸了营!
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十二连算是彻底被“解决”了!
名单早已列好,由不得你。
从接到军区命令到第一批下车,前后不到一小时,这真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你个“冷不防”
一批,又一批,每批50多人,男女生参半。全团军垦战士心目中敢于拼杀的“英雄连”竟也不乏侠骨柔肠之类,尤其是女战士们相互一遍又一遍拥抱,相互擦着泪水,三年戈壁滩上溯风里的甘苦、朝夕相处的情义、风沙尘暴中的搏斗、携手相牵的日日月月,如今,却要在一瞬间告别离散,自此一别天各一方,也许不再相逢。
这个春天是伤情的,大姐姐们早已泣难成声,我从心底荡起一阵阵酸楚感。大哥哥们虽说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从他们低沉的声音和相互击出的拳头,足以让旁人感受到,这是一场难舍难分的别离。
列车一次又一次停下又启动,闷罐里的人越来越少。当每一次列车的长笛鸣起后,站台上的战友还在拼命追赶着渐渐加速的车轮。
我被眼前的场面深深感染!
我跟贺筠、大海等57人是最后离开闷罐的。
三
四月八日清晨六点。
57人在领队的指挥下,上了长途汽车。
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大山。
山路陡而弯曲,汽车像小甲虫一样“哼、哼”地爬行,车厢内的空气让人感到恶心头昏,不出一小时,我和几个女孩子开始呕吐。迷迷糊糊之中,汽车又拐了个弯,它在继续往上爬,难道,要去的地方在天上?
我从小晕车船,上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处于半昏迷之中,脑子里一片混沌,又似乎是一片空白。天空、山岭、树木仿佛紧擦着头皮似的“飕飕”地往后退去,处处可见的嫩绿的草芽,千遍万遍地在我眼前急急闪过!春天来了,为什么大山这般寂静?春天来了,为什么听不见贺筠的歌声?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天堂?一定是天堂!那一刻,我只感到头痛欲裂,五脏六腑像翻江倒海般地在体内搅动。从那天起,我相信了,人活到这份上,真的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下午四点多,终于到了县城。我们被安顿在一家县城最大的招待所。晕了一天车,好象被抽去筋骨一样,浑身瘫软无力,脑子空荡荡地,一无所有。
第二天,命令大家原地休息,这是由于大部分女孩子的脸色苍白如腊,非常虚弱。记得那天,女孩子们大都没上街,只是静静地躺着,我偶尔听见有人在小声聊天。
四月十日,前来接迎的马帮队到了。
到临离开那座县城时,才知道这是个回族自治县。它是我一生中首次走进的少数民族集聚之地。在那里,我看到了戴着洁净的小白帽、高鼻梁、大眼睛、白净肤色的回族同胞。
新奇感促使我利用了非常短暂的时刻,用目光触及了那座小城。小城里往来着戴着小白帽的人群,他们相互问候,说着我听不太懂得语言,他们那么斯文,那么彬彬有理,连自己都不能相信,转眼间竟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当看见几位漂亮的回族姑娘也向我投来同样的目光时——心灵开始相互撞击——目光紧紧交融了——我们在同一个时刻送出了同一样少女甜甜的笑。
那一笑,是春天的风,仿佛又见到了芭柳美丽的沙枣花。
花朵一般令我难忘的回族少女的笑,牢牢地镶进了我心灵深处。
很快,大家跟着马帮队上路了。我们将要去离城60多里,一个叫黑石嘴的深山里。
没有公路,走的是马帮运输队踩出来的路,路很窄,蜿蜿蜒蜒,崎岖陡峭。
运输队长姓王,五十多岁,是个精瘦的小个子,他神采飞扬,笑哈哈地和我们一一打招呼。王队长反复着一句话:“欢迎、欢迎!哈哈,有了你们这样有文化的知青,今后啥事就好办啦!”我想,他指的“事”又是什么呢?
王队长说话爽快,干活麻利,不到一袋烟工夫,他就率领运输班把所有的行李捆到了马背上,他亮亮的嗓门:“男娃自己走,女娃拽马尾巴——轮着!”
就这样,二十多个女孩子轮流拽着十五、六匹马的尾巴朝着黑石嘴的深山向上攀登。
山道难行,一路上走走歇歇,人和马辛苦不提。大约经过九个多小时,当马队拐过一道大梁后,突然急转弯往下坡走去。
黑石嘴牧场场部就在脚下。
这是一个小小的山间盆地,四周围崇山峻岭,遮天蔽日,有几排白墙黑瓦的房子不规则地散布在附近,浓密的原始森林黑压压地把小盆地包得要严严实实,有几条小路交错盘延,远远望去,小盆地景物结构非常像积木。突然,我有走进童话的新奇感。
王队长一路热热闹闹,话讲个不停,眼看到家了,情绪越发高涨,他指指点点说:“职工们为了欢迎新同志,特地把场部重新粉刷了一遍呢!”难怪每排房子的墙都雪白雪白的。
四
跟随马帮走进了盆地。
小篮球场旁边,吊挂着一块圆形大铁,原来是汽车轮轱,王队长笑哈哈地介绍:“那是钟!”洪亮的笑声,与他的形象对不上。
围着盆地高高的山梁上,到处可见茂密高大的松、桦、杨、杉,王队长的情绪总那么激昂奔放:“山里是个聚宝盆,要啥有啥呢,松籽、榛子有的是,秋后,我带你们进林子!”刚从大戈壁来的人,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这么高的树,真有许多说不出的兴奋感觉。王队长又说:“山地海拔高气候无常、阴湿潮寒,就是到了三伏天也不能穿一件单衣。”他还说山里有许多野生菌,味道很鲜美,也有不少毒菌,采时要特别小心。我问王队长:“山里有花吗?”“有、有、有的是,到了农历五月,杜鹃花就开了,还有芍药,到七八月满草原上都是花,各色各样好看得很呢!”听了王队长的话后,我突然感觉到即将开始的明天,它的色彩是斑斓的。
正如王队长所言,山里气候多变无常,一会儿蓝天白云,一会儿云雾缭绕,一会儿淅淅漓漓下起了雨,一会儿云腾雾翻,一会儿云雾飘飘然然地下沉,转眼就布满了山林沟豁,五、六步之外就看不见人了。
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气候,与戈壁差异太大的深山黑石嘴牧场,给予我们太多的陌生与新奇。
高山上的蔬菜以洋芋、包心菜为主,一连三天吃的都是洋芋汤和馒头,吃了一百多天的清一色玉米发糕后,倒有新口味的感觉。
做饭的炊事员姓高,六十多岁,大伙都尊他为:高大师。高大师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像一条缝,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他,他都围着一条非常白净的围裙。高大师没儿没女,婆娘在离场八十多里的鹿坝老家。老人家见来了那么多生气蓬勃的年轻人,他的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细缝,每次见了我们总要摸摸这个的头,拍拍那个的肩膀,老人亲切地管我们叫“娃儿”打饭时他总是眯缝着两眼,给我们汤里多加两块洋芋。慈祥和蔼的高大师,给我那些清寂陌生的日子里,带来了亲人的关怀以及家的温暖。
黑石嘴是专养军马的基地,属军区直接领导。牧场的林间草场面积很大,由于气候阴湿,水草茂盛,场里有几个北农大毕业生,他们以先进的科学知识管理草场,取得了好成效,黑石嘴牧场的先锋作用,在兵团是有影响的。牧场饲养的三、四千匹军马,几乎都是体魄健壮,毛如绸缎,职工们不分男女,个个善骑,他们能在飞速的马背上,在疾驰的马群里,一下子就能套住想要套住的那一匹。
五
第三天,四月十三日。
两天慢慢过去了,大伙儿还是没有得到安排,但从一位老职工口里透露出来的小道消息是:新来的男生一律下到各个牧点,女生全部留在场部!
未来的日子是怎样的呢?
黑石嘴头号人物是一个现役军人,姓司马,陕北人。
第四天,四月十四日上午九点。
处于焦急等待中的我们,终于接到了开“欢迎会”
四月十四日上午九点,我第一次见到了司马首长。
司马海林,三十四、五岁,操一口地道的陕北腔,司马精瘦的长脸中部,竖着瘦竹般的鼻子,上面虚虚地架着宽大的与脸型极不相称的圆形黑框眼镜,当我第一次和圆镜片后面的目光无意相碰的那一瞬间,便意识到有一种令人可怕的、寒冷的东西向我袭来。
欢迎会开始了,司马海林不停地推着那副宽大的、时不时滑到鼻子中央的眼镜。司马神情不阴不阳、不卑不亢:“欢迎、欢迎、欢迎新战友到黑石嘴来,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你们来自一支敢拼敢杀的连队,在西部很有些‘名气’吗!是不是?啊——?”司马拖着长官们惯有的优雅的长腔。我偷偷发现,圆镜片后面的那两道寒光,探照灯般地在会场的每一处扫来扫去。
司马给了我第二个印象——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同志们,全国形势一片大好!文化大革命在向纵深发展,但阶级斗争是触目惊心的,它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在,时时在!这点,大家都是很清楚的吗!是不是?啊——?”
司马说着就推了推黑色镜架:“通过运动,我们揪出了混在革命队伍中的阶级敌人,你们看!”司马指着墙边一溜儿人说:“这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这是反动学术权威,这是”精瘦精瘦的司马,口若悬河:“啊——阶级斗争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敌人(司马又一指墙边)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更不会立地成佛!”
司马海林越说越激动,他猛地站起来用力敲了一下桌子,前额的青筋“突突”地乱跳,黑镜框后面的那两道寒光令我颤栗。
“打倒!”
“打倒!”
不知谁抢了头功。
原来是一个细细亮亮的青春女声。
顷刻间,全场骚动,呼声如天穹突如其来的霹雳,令我心惊肉跳!
这是一块寂静的、深山腹地,它远离了铁路、公路和喧嚣的城市,它应该是充满了明洁、安宁、祥和,可是,它却和外面同样弥漫着一种莫名的火药味,一种使人窒息的压抑与恐惧。
“打倒!”
“打倒!”
口号声、训斥声震耳欲聋,像要冲破四月初春的天空。
紧随着那声呼喊,立即就有一、二、三个人呼哧哧地跳将出来,他们摩拳擦掌,揪住了站在墙根的那排低着头,挂着大木牌的“阶级敌人”于是噼里啪啦一阵拳打脚踢只见司马领导手一挥“阶级敌人”被“腾腾”地推出了门。由于石头台阶很高,使“阶级敌人”们连爬带滚。那年过半百的老场长——今天的“反动权威”高洋... -->>
篇首语:逃亡属于大型系列记实性采访散文采访远去的岁月里的一篇,采访记录了三十多年前发生在雪山深处,一个惊心动魄、刻骨铭心、令后人感慨泪滴的故事。
为了便于和读者进行直接的心灵对话,系列采访散文均采用第一人称写法。
——百合
序曲
截止此时此刻,我有过一次逃亡史,这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大逃亡。
曾经我随十二连去了东部大山里的确是偶然的,而它却决定了我半生的命运。
一
几十年过去了,贺筠也没告诉我,她到底施展了什么魔法,硬是让团司令部也给我签发了一本红卫兵日记,大红塑料皮的32开笔记簿,那可是被光荣调往东部的通行证。
贺筠和我同龄,在那块几十里见不到绿色的大漠里,我成了她的知己。十八岁的贺筠非常勇敢,是连里最早谈恋爱的姑娘。曾几何时,把冯德英的苦菜花也被列入“黄”类,可想而知,若偶有“爱情”堂而皇之亮相,人们对它可以说是谈虎色变。说贺筠勇敢,是有根据的。
c班有个姑娘,竟然胆大妄为地谈起了关于保尔与冬妮娅的初恋,这件事不径而走,天一亮就被党生等“红五类”获悉了第一手情报,结果那位资本家出身的c班女孩,一连写了三份“检查”深挖了一场“资产阶级情调”才算完事儿。
夜再长,太阳总会出来。
男孩、女孩也要长大。
十八岁的贺筠,没有把初恋给本连的男孩,却给了十二连的一个叫尤大海的山东小伙子。
大海所在的连队是全团有名的“难管”十二连不同于我们连几乎是清一色的在校学生,他们大多数是初、高中毕业后,在社会上闲散了几年的大青年,论年龄一般也大我们三四岁。对十二连,你不服不行,无论工作、学习、体育、样样是全团第一,每次团里举行“大会战”优胜红旗都被他们夺走。
俗话说“鬼都怕恶的”此话不无道理。
由于十二连在全团出类拔萃,威望也越来越高,后来这个连成了在上级眼中的“刺儿毛”不说比他们年小的连队不敢惹,就是团里也让三分。领袖说得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军垦战士赤条条一身,谁怕谁?就为“年年播种不见苗”这件事,十二连年年头顶状纸告到师部,理由:此举乃极大浪费也!浪费乃极大犯罪也!
年复一年,上级照旧将南调北运来的几万斤稻种“噼里啪啦”倒进白花花的盐碱地里,一年又一年,十二连照旧是浩浩荡荡上师部!常理说得好,有理——气儿就壮!上面拿十二连没辙!
状告到一定程度总要闹出点结果,终于,团部某某被调走了,某某某也被调走了,首长们被调来调去,盐碱滩上还是看不见一株小苗!
这么一来二去,十二连就成了全团知青心目中的“英雄”他们是军垦战士的“心愿代言人”
俗话又说“柿子——找软的捏”
与十二连相反,其他连队就不如此乐观自在了。由于年龄小,凡事总听别人的,越不敢说不敢动,就越受摆弄。上面不敢惹十二连,凡遇到情况就猛猛地向其他连发难,没事就搞夜半紧急集合,没事让大家背上棉被、大衣,从驻地一口气跑到长城,再从长城一口气跑回来,往来几次后,天就亮了,于是乎,每个战士领两个冷馒头该去挖渠了——没人敢说个“不”字。于是乎,十二连大哥大姐就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了,全连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二一”去为小弟弟小妹妹情愿。
团里算彻底服了十二连!
工作、训练十二连还是全团标兵,既不怕事,又不瞎闹,上面挑不出毛病来。听说上面几次想对十二连发难,但总下不了手,因为十二连众志成城,坚不可摧。
贺筠的男朋友就是十二连的三排长尤大海。
就在团里对十二连束手无策时,一年春天,军区命令我团抽一个连支援东部建设。当消息“呼啦”一下传开后,大家心里都明镜儿似的——被抽调到东部的非十二连莫属!料断团里绝不会轻易放过天赐良机,一来完成了任务,二来堂而皇之把这群“刺儿毛”“请走”
一天晚饭后,贺筠终于对我说出了她即将随尤大海调往东部的事。
贺筠走了,我怎么办?
贺筠在我们连里算是性格豪放、办事说话干脆利落的姑娘,加上她人高马大,没有人敢欺负她。贺筠还专爱打报不平,难怪尤大海喜欢她。我和贺筠要好除了她的性格之外,再就是她能时刻保护我了。我的瘦弱文静,贺筠的强壮豪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贺筠恋爱不久,我也收到了力向我表达爱慕的第一张小纸条(惊恐万状的我竟把条子交给了指导员)。在这件事上力很执着,但因力出身高知家庭,所以我父母坚决反对。为了不使力陷入情感的深渊,我决心离开这个团,跟贺筠同往东部。
贺筠之所以能走,是因为上面为了使调动工作能平安稳妥,才破天荒地下达了:“可携带未婚朋友”的命令。所以,贺筠的走是名正言顺的,而名正言顺的标志是她领到了盖着团司令部红印章的红卫兵日记。
为了也能使我领到红卫兵日记,不知道贺筠使了什么招法,为此我一生都感激她。
二
跟着十二连二百多名大哥哥大姐姐,在师部招待所等了三天车皮,到第四天,我们才被装上了“闷罐”静悄悄地离开了戈壁滩。记得那天是四月六日。
列车象一头憨牛,一股脑地直往前疾驶。
咕咚、咕咚。
二百多人挤在“闷罐”车厢里,不分昼夜地随着车身晃荡起伏原野在寂静中“忽忽”地向后闪去。
荒凉的山川,无语的战友。
两天了,可谁也不清楚,自己究竟要被调到什么地方去?我们朦朦胧胧知道,要去的地方在本省的最东部。
列车卷着风声向前滚动。
咕咚、咕咚。
命运的星盘针在摇荡。
当列车行驶到第三天中午。
所有的人,才彻底清楚了自己将被安置的方位。
二百多人平均要分到四个营,据说,每个营相距最少300多里。
消息传开了“闷罐”内炸了营!
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十二连算是彻底被“解决”了!
名单早已列好,由不得你。
从接到军区命令到第一批下车,前后不到一小时,这真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你个“冷不防”
一批,又一批,每批50多人,男女生参半。全团军垦战士心目中敢于拼杀的“英雄连”竟也不乏侠骨柔肠之类,尤其是女战士们相互一遍又一遍拥抱,相互擦着泪水,三年戈壁滩上溯风里的甘苦、朝夕相处的情义、风沙尘暴中的搏斗、携手相牵的日日月月,如今,却要在一瞬间告别离散,自此一别天各一方,也许不再相逢。
这个春天是伤情的,大姐姐们早已泣难成声,我从心底荡起一阵阵酸楚感。大哥哥们虽说是男儿有泪不轻弹,但从他们低沉的声音和相互击出的拳头,足以让旁人感受到,这是一场难舍难分的别离。
列车一次又一次停下又启动,闷罐里的人越来越少。当每一次列车的长笛鸣起后,站台上的战友还在拼命追赶着渐渐加速的车轮。
我被眼前的场面深深感染!
我跟贺筠、大海等57人是最后离开闷罐的。
三
四月八日清晨六点。
57人在领队的指挥下,上了长途汽车。
那是我第一次走进大山。
山路陡而弯曲,汽车像小甲虫一样“哼、哼”地爬行,车厢内的空气让人感到恶心头昏,不出一小时,我和几个女孩子开始呕吐。迷迷糊糊之中,汽车又拐了个弯,它在继续往上爬,难道,要去的地方在天上?
我从小晕车船,上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处于半昏迷之中,脑子里一片混沌,又似乎是一片空白。天空、山岭、树木仿佛紧擦着头皮似的“飕飕”地往后退去,处处可见的嫩绿的草芽,千遍万遍地在我眼前急急闪过!春天来了,为什么大山这般寂静?春天来了,为什么听不见贺筠的歌声?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天堂?一定是天堂!那一刻,我只感到头痛欲裂,五脏六腑像翻江倒海般地在体内搅动。从那天起,我相信了,人活到这份上,真的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下午四点多,终于到了县城。我们被安顿在一家县城最大的招待所。晕了一天车,好象被抽去筋骨一样,浑身瘫软无力,脑子空荡荡地,一无所有。
第二天,命令大家原地休息,这是由于大部分女孩子的脸色苍白如腊,非常虚弱。记得那天,女孩子们大都没上街,只是静静地躺着,我偶尔听见有人在小声聊天。
四月十日,前来接迎的马帮队到了。
到临离开那座县城时,才知道这是个回族自治县。它是我一生中首次走进的少数民族集聚之地。在那里,我看到了戴着洁净的小白帽、高鼻梁、大眼睛、白净肤色的回族同胞。
新奇感促使我利用了非常短暂的时刻,用目光触及了那座小城。小城里往来着戴着小白帽的人群,他们相互问候,说着我听不太懂得语言,他们那么斯文,那么彬彬有理,连自己都不能相信,转眼间竟喜欢上了这里的一切!当看见几位漂亮的回族姑娘也向我投来同样的目光时——心灵开始相互撞击——目光紧紧交融了——我们在同一个时刻送出了同一样少女甜甜的笑。
那一笑,是春天的风,仿佛又见到了芭柳美丽的沙枣花。
花朵一般令我难忘的回族少女的笑,牢牢地镶进了我心灵深处。
很快,大家跟着马帮队上路了。我们将要去离城60多里,一个叫黑石嘴的深山里。
没有公路,走的是马帮运输队踩出来的路,路很窄,蜿蜿蜒蜒,崎岖陡峭。
运输队长姓王,五十多岁,是个精瘦的小个子,他神采飞扬,笑哈哈地和我们一一打招呼。王队长反复着一句话:“欢迎、欢迎!哈哈,有了你们这样有文化的知青,今后啥事就好办啦!”我想,他指的“事”又是什么呢?
王队长说话爽快,干活麻利,不到一袋烟工夫,他就率领运输班把所有的行李捆到了马背上,他亮亮的嗓门:“男娃自己走,女娃拽马尾巴——轮着!”
就这样,二十多个女孩子轮流拽着十五、六匹马的尾巴朝着黑石嘴的深山向上攀登。
山道难行,一路上走走歇歇,人和马辛苦不提。大约经过九个多小时,当马队拐过一道大梁后,突然急转弯往下坡走去。
黑石嘴牧场场部就在脚下。
这是一个小小的山间盆地,四周围崇山峻岭,遮天蔽日,有几排白墙黑瓦的房子不规则地散布在附近,浓密的原始森林黑压压地把小盆地包得要严严实实,有几条小路交错盘延,远远望去,小盆地景物结构非常像积木。突然,我有走进童话的新奇感。
王队长一路热热闹闹,话讲个不停,眼看到家了,情绪越发高涨,他指指点点说:“职工们为了欢迎新同志,特地把场部重新粉刷了一遍呢!”难怪每排房子的墙都雪白雪白的。
四
跟随马帮走进了盆地。
小篮球场旁边,吊挂着一块圆形大铁,原来是汽车轮轱,王队长笑哈哈地介绍:“那是钟!”洪亮的笑声,与他的形象对不上。
围着盆地高高的山梁上,到处可见茂密高大的松、桦、杨、杉,王队长的情绪总那么激昂奔放:“山里是个聚宝盆,要啥有啥呢,松籽、榛子有的是,秋后,我带你们进林子!”刚从大戈壁来的人,一下子见到了这么多、这么高的树,真有许多说不出的兴奋感觉。王队长又说:“山地海拔高气候无常、阴湿潮寒,就是到了三伏天也不能穿一件单衣。”他还说山里有许多野生菌,味道很鲜美,也有不少毒菌,采时要特别小心。我问王队长:“山里有花吗?”“有、有、有的是,到了农历五月,杜鹃花就开了,还有芍药,到七八月满草原上都是花,各色各样好看得很呢!”听了王队长的话后,我突然感觉到即将开始的明天,它的色彩是斑斓的。
正如王队长所言,山里气候多变无常,一会儿蓝天白云,一会儿云雾缭绕,一会儿淅淅漓漓下起了雨,一会儿云腾雾翻,一会儿云雾飘飘然然地下沉,转眼就布满了山林沟豁,五、六步之外就看不见人了。
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气候,与戈壁差异太大的深山黑石嘴牧场,给予我们太多的陌生与新奇。
高山上的蔬菜以洋芋、包心菜为主,一连三天吃的都是洋芋汤和馒头,吃了一百多天的清一色玉米发糕后,倒有新口味的感觉。
做饭的炊事员姓高,六十多岁,大伙都尊他为:高大师。高大师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像一条缝,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他,他都围着一条非常白净的围裙。高大师没儿没女,婆娘在离场八十多里的鹿坝老家。老人家见来了那么多生气蓬勃的年轻人,他的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细缝,每次见了我们总要摸摸这个的头,拍拍那个的肩膀,老人亲切地管我们叫“娃儿”打饭时他总是眯缝着两眼,给我们汤里多加两块洋芋。慈祥和蔼的高大师,给我那些清寂陌生的日子里,带来了亲人的关怀以及家的温暖。
黑石嘴是专养军马的基地,属军区直接领导。牧场的林间草场面积很大,由于气候阴湿,水草茂盛,场里有几个北农大毕业生,他们以先进的科学知识管理草场,取得了好成效,黑石嘴牧场的先锋作用,在兵团是有影响的。牧场饲养的三、四千匹军马,几乎都是体魄健壮,毛如绸缎,职工们不分男女,个个善骑,他们能在飞速的马背上,在疾驰的马群里,一下子就能套住想要套住的那一匹。
五
第三天,四月十三日。
两天慢慢过去了,大伙儿还是没有得到安排,但从一位老职工口里透露出来的小道消息是:新来的男生一律下到各个牧点,女生全部留在场部!
未来的日子是怎样的呢?
黑石嘴头号人物是一个现役军人,姓司马,陕北人。
第四天,四月十四日上午九点。
处于焦急等待中的我们,终于接到了开“欢迎会”
四月十四日上午九点,我第一次见到了司马首长。
司马海林,三十四、五岁,操一口地道的陕北腔,司马精瘦的长脸中部,竖着瘦竹般的鼻子,上面虚虚地架着宽大的与脸型极不相称的圆形黑框眼镜,当我第一次和圆镜片后面的目光无意相碰的那一瞬间,便意识到有一种令人可怕的、寒冷的东西向我袭来。
欢迎会开始了,司马海林不停地推着那副宽大的、时不时滑到鼻子中央的眼镜。司马神情不阴不阳、不卑不亢:“欢迎、欢迎、欢迎新战友到黑石嘴来,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你们来自一支敢拼敢杀的连队,在西部很有些‘名气’吗!是不是?啊——?”司马拖着长官们惯有的优雅的长腔。我偷偷发现,圆镜片后面的那两道寒光,探照灯般地在会场的每一处扫来扫去。
司马给了我第二个印象——不是一盏省油的灯!
“同志们,全国形势一片大好!文化大革命在向纵深发展,但阶级斗争是触目惊心的,它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在,时时在!这点,大家都是很清楚的吗!是不是?啊——?”
司马说着就推了推黑色镜架:“通过运动,我们揪出了混在革命队伍中的阶级敌人,你们看!”司马指着墙边一溜儿人说:“这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这是反动学术权威,这是”精瘦精瘦的司马,口若悬河:“啊——阶级斗争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敌人(司马又一指墙边)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更不会立地成佛!”
司马海林越说越激动,他猛地站起来用力敲了一下桌子,前额的青筋“突突”地乱跳,黑镜框后面的那两道寒光令我颤栗。
“打倒!”
“打倒!”
不知谁抢了头功。
原来是一个细细亮亮的青春女声。
顷刻间,全场骚动,呼声如天穹突如其来的霹雳,令我心惊肉跳!
这是一块寂静的、深山腹地,它远离了铁路、公路和喧嚣的城市,它应该是充满了明洁、安宁、祥和,可是,它却和外面同样弥漫着一种莫名的火药味,一种使人窒息的压抑与恐惧。
“打倒!”
“打倒!”
口号声、训斥声震耳欲聋,像要冲破四月初春的天空。
紧随着那声呼喊,立即就有一、二、三个人呼哧哧地跳将出来,他们摩拳擦掌,揪住了站在墙根的那排低着头,挂着大木牌的“阶级敌人”于是噼里啪啦一阵拳打脚踢只见司马领导手一挥“阶级敌人”被“腾腾”地推出了门。由于石头台阶很高,使“阶级敌人”们连爬带滚。那年过半百的老场长——今天的“反动权威”高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