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5.net,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沌和混乱的结果。
刚刚送走了这些乡党,又有一队岳州粮商的船被苏泽扣了,而商船的老板和伙计,都被苏泽以抗税的罪名抓进了钞关厅。
糟了!
宦海沉浮多年的陆大有,本能的感觉到了危机。
第240章朕的钱!
陆大有感觉到了危险,他连夜去找到了自己的老上司方钝。
“恩师!方望海那厮怕是察觉到了什么,扣了好几个岳州同乡,您可要出手啊!”
方钝年纪大了,将报纸拿的很远,才能勉强看清楚报纸上的字。
但是晚上看报纸,就要整个房间都点亮,这个房间内的蜡烛都是陆大有平日里送来的,每个月光是这方府的蜡烛钱,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但是方钝已经很久没有亲自买过东西了,他虽然是户部尚书,但是他也不知道如今市面上的粮食多少钱一斤,蜡烛多少钱一根。
换句话说,做官到了方钝这个级别,早就已经和普通百姓没有任何联系,他们早就已经和普通人不是一个物种了。
这就和嘉靖皇帝说自己“四季常服不过八套”一样,方钝并不是一个贪婪的人,但是他同样不知道他宅子每个月要用多少烛火钱,门生故吏们送上来的古书是宋代善本珍本,这些古书一本要多少钱。
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岳阳老家越来越庞大的田产,一亩上等的水田需要多少钱。
方钝放下报纸,上次之后,他本来不想要再搭理陆大有,可是这么多年的师生情谊,方钝还是心软了。
他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找我有什么办法?那方望海是陛下任命的户部侍郎,是内阁题注,吏部任命的,我又不是阁老,难道还能封驳了他的任命?”
方钝继续说道:“现在知道怕了?你们连朝廷的官仓都敢烧,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陆大有连忙说道:“恩师!若是事情发了,在南直隶的岳州同乡都要收牵连,那方望海就是冲着我们岳州人来的啊!”
说到了同乡,方钝的态度又软了一些。
年纪大了,越是念旧,方钝从当官开始的时候,就很挂念乡党,他刚刚到任南京户部尚书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做生意失败的岳州商人。
方钝不仅仅给了这个商人回去的路费,还让他回去以后,发动乡邻把山上的苦槠摘一船到南京来。
这商人百思不知其解,但是方钝一向提携同乡,于是回去照办去了。
没过多久,果然一船苦槠到了南京,方尚书立即替他写了一张告示。
写道:“湖南调来一船槠,一消气来二补虚。二两银子买一颗,错过机遇莫道时。”
还盖上方尚书的官印。这下南京城里做官的,行商的都抢着来买。一船苦槠销得精光。
这件事还被传“美谈”,从此之后,岳州商人都涌入南京城,在南京也建造了“岳州会馆”,每到了休沐的时候,方钝就会去岳州会馆,听着地方戏,用乡音和同乡交谈,吃着从岳州快马加鞭运过来的家乡特产,就仿佛回到了老家一样。
陆大有实在是太了解自己这位老师了,听到方钝的语气软下来,就知道他肯定还会和之前那样出手相助,谁让他们是同乡呢。
方钝放下手里的报纸问道:“现在已经这样了,还有什么办法?难道让我去找方望海捞人?”
陆大有压低声音说道:“恩师,我们可以先发制人。”
“你是说?弹劾方望海?他刚刚被朝廷嘉奖,以什么名义弹劾?”
陆大有继续说道:“恩师,您还记得沈坤,前任国子监祭酒?”
方钝点头说道:“自然知道,沈坤是嘉靖二十年辛丑科的状元吧?只是仕途不畅,十几年才做到南京国子监祭酒,我刚刚到任南京的时候,他回家丁忧去了。”
陆大有说道:“正是这位沈大人,您可知道,这位沈坤,已经被锦衣卫拿了,押送去京师诏狱了。”
方钝倒吸一口气说道:“那沈坤不是在淮安老家丁忧吗?怎么会下狱?”
“恩师,那沈大人在淮安老家丁忧,倭寇最近不是正在江北肆虐吗?沈坤就以自己的名望组织乡勇,在淮安抗倭,前阵子听说他组织乡勇击溃了一支倭寇,杀倭上百人。”
“既然如此,为何会被下狱?”
陆大有说道:“沈坤用军法带兵,凡是犯错的士兵都用兵法处罚,而且他强制当地大户和士绅参军,不出人的也要出粮助军,淮安的士绅不满,在倭寇暂退之后就造谣沈坤‘私自团练乡勇,图谋背叛朝廷’,朝廷上淮安籍的官员也弹劾他。”
陆大有奸笑说道:“陛下听闻大怒,着锦衣卫将沈坤拿下,押送京师诏狱了。”
方钝立刻明白了自己弟子的意思,他说道:“你是让我上书弹劾方望海?也诬陷他私自训练团练,图谋叛乱?”
陆大有说道:“我已经联络了岳州同乡的官员一起上书,那方望海让自己的弟子苏泽在上海以抗倭的名义团练,图谋不轨,希望恩师也能和我们一起上书。”
方钝犹豫了。
陆大有看到方钝没有直接拒绝,带着哭腔说道:“恩师,那方望海是要将我们岳州人一网打尽啊!”
方钝一想到同乡,最后说道:“我也上书!”
就快要致仕的方钝,浑然不知道自己和他最看不起的严嵩做了差不多的事情,他当年就是参奏严嵩“党同伐异,排斥异己”,才从京师被贬谪到南京的。
今天他为了岳州同乡,做了和严嵩差不多的事情。
陆大有感觉自己先发制人,又花了几天时间联络同乡,浩浩荡荡的凑了十几份上书,准备一同发往京师。
可他却不知道,苏泽要比他快多了。
就在方望海拜见方钝的当天,苏泽就已经拿到了十名岳州商人的口供,供认他们在常平仓失火前已经将仓内粮食搬到句容。
<divstyle="text-align:center;">
沌和混乱的结果。
刚刚送走了这些乡党,又有一队岳州粮商的船被苏泽扣了,而商船的老板和伙计,都被苏泽以抗税的罪名抓进了钞关厅。
糟了!
宦海沉浮多年的陆大有,本能的感觉到了危机。
第240章朕的钱!
陆大有感觉到了危险,他连夜去找到了自己的老上司方钝。
“恩师!方望海那厮怕是察觉到了什么,扣了好几个岳州同乡,您可要出手啊!”
方钝年纪大了,将报纸拿的很远,才能勉强看清楚报纸上的字。
但是晚上看报纸,就要整个房间都点亮,这个房间内的蜡烛都是陆大有平日里送来的,每个月光是这方府的蜡烛钱,就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但是方钝已经很久没有亲自买过东西了,他虽然是户部尚书,但是他也不知道如今市面上的粮食多少钱一斤,蜡烛多少钱一根。
换句话说,做官到了方钝这个级别,早就已经和普通百姓没有任何联系,他们早就已经和普通人不是一个物种了。
这就和嘉靖皇帝说自己“四季常服不过八套”一样,方钝并不是一个贪婪的人,但是他同样不知道他宅子每个月要用多少烛火钱,门生故吏们送上来的古书是宋代善本珍本,这些古书一本要多少钱。
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岳阳老家越来越庞大的田产,一亩上等的水田需要多少钱。
方钝放下报纸,上次之后,他本来不想要再搭理陆大有,可是这么多年的师生情谊,方钝还是心软了。
他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找我有什么办法?那方望海是陛下任命的户部侍郎,是内阁题注,吏部任命的,我又不是阁老,难道还能封驳了他的任命?”
方钝继续说道:“现在知道怕了?你们连朝廷的官仓都敢烧,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陆大有连忙说道:“恩师!若是事情发了,在南直隶的岳州同乡都要收牵连,那方望海就是冲着我们岳州人来的啊!”
说到了同乡,方钝的态度又软了一些。
年纪大了,越是念旧,方钝从当官开始的时候,就很挂念乡党,他刚刚到任南京户部尚书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做生意失败的岳州商人。
方钝不仅仅给了这个商人回去的路费,还让他回去以后,发动乡邻把山上的苦槠摘一船到南京来。
这商人百思不知其解,但是方钝一向提携同乡,于是回去照办去了。
没过多久,果然一船苦槠到了南京,方尚书立即替他写了一张告示。
写道:“湖南调来一船槠,一消气来二补虚。二两银子买一颗,错过机遇莫道时。”
还盖上方尚书的官印。这下南京城里做官的,行商的都抢着来买。一船苦槠销得精光。
这件事还被传“美谈”,从此之后,岳州商人都涌入南京城,在南京也建造了“岳州会馆”,每到了休沐的时候,方钝就会去岳州会馆,听着地方戏,用乡音和同乡交谈,吃着从岳州快马加鞭运过来的家乡特产,就仿佛回到了老家一样。
陆大有实在是太了解自己这位老师了,听到方钝的语气软下来,就知道他肯定还会和之前那样出手相助,谁让他们是同乡呢。
方钝放下手里的报纸问道:“现在已经这样了,还有什么办法?难道让我去找方望海捞人?”
陆大有压低声音说道:“恩师,我们可以先发制人。”
“你是说?弹劾方望海?他刚刚被朝廷嘉奖,以什么名义弹劾?”
陆大有继续说道:“恩师,您还记得沈坤,前任国子监祭酒?”
方钝点头说道:“自然知道,沈坤是嘉靖二十年辛丑科的状元吧?只是仕途不畅,十几年才做到南京国子监祭酒,我刚刚到任南京的时候,他回家丁忧去了。”
陆大有说道:“正是这位沈大人,您可知道,这位沈坤,已经被锦衣卫拿了,押送去京师诏狱了。”
方钝倒吸一口气说道:“那沈坤不是在淮安老家丁忧吗?怎么会下狱?”
“恩师,那沈大人在淮安老家丁忧,倭寇最近不是正在江北肆虐吗?沈坤就以自己的名望组织乡勇,在淮安抗倭,前阵子听说他组织乡勇击溃了一支倭寇,杀倭上百人。”
“既然如此,为何会被下狱?”
陆大有说道:“沈坤用军法带兵,凡是犯错的士兵都用兵法处罚,而且他强制当地大户和士绅参军,不出人的也要出粮助军,淮安的士绅不满,在倭寇暂退之后就造谣沈坤‘私自团练乡勇,图谋背叛朝廷’,朝廷上淮安籍的官员也弹劾他。”
陆大有奸笑说道:“陛下听闻大怒,着锦衣卫将沈坤拿下,押送京师诏狱了。”
方钝立刻明白了自己弟子的意思,他说道:“你是让我上书弹劾方望海?也诬陷他私自训练团练,图谋叛乱?”
陆大有说道:“我已经联络了岳州同乡的官员一起上书,那方望海让自己的弟子苏泽在上海以抗倭的名义团练,图谋不轨,希望恩师也能和我们一起上书。”
方钝犹豫了。
陆大有看到方钝没有直接拒绝,带着哭腔说道:“恩师,那方望海是要将我们岳州人一网打尽啊!”
方钝一想到同乡,最后说道:“我也上书!”
就快要致仕的方钝,浑然不知道自己和他最看不起的严嵩做了差不多的事情,他当年就是参奏严嵩“党同伐异,排斥异己”,才从京师被贬谪到南京的。
今天他为了岳州同乡,做了和严嵩差不多的事情。
陆大有感觉自己先发制人,又花了几天时间联络同乡,浩浩荡荡的凑了十几份上书,准备一同发往京师。
可他却不知道,苏泽要比他快多了。
就在方望海拜见方钝的当天,苏泽就已经拿到了十名岳州商人的口供,供认他们在常平仓失火前已经将仓内粮食搬到句容。
<divstyle="text-alig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