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重生之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并不长,但是那内容却让宁云晋忍不住挑了下眉头。
“这可就过分了啊!”他一把将那信拍在桌子上,“你那主子到底是不是诚心合作!要我在那南巡队伍里制作骚乱,你们可知道这些年皇帝周围的守卫有多森严,哪里是容易的事。”
“宁远伯先别动怒。”陈德连忙赔笑道,“小的自然知道,这几年皇帝实在是太过励精图治,得罪的人也多了些,惹来了不少刺客,不得不加强守卫。可是主子说了,您的身份实在太过敏感,不下猛药,皇帝也不会起那心思,您多担待一些。”
“不成。我听大哥说过,这次光是奉供就有五个要陪着南下,再还有上千御前侍卫,更有火器营守在附近,即使是一个大宗师亲至都要花费些功夫,要在这种队伍里面弄出骚乱,实在是危险之极,我凭什么要去冒这个风险。”
宁云晋板着脸瞪着陈德道,“你那主子这些年都缩头缩尾,连个面都不露,想要本人合作,至少要那处点诚意来!”
“小主子息怒,小的对天发誓主子真的是诚心想要帮您。”陈德苦着脸无奈地道,“至少主子的身份实在不方便与您接触,否则被皇帝发现了才是大麻烦。您且放宽心,主子这些年何时骗过您,若不是他使动那些人上书,让皇帝要多笼络您,皇帝也不会在您如今对他毫无益处的时候还给予宠信。”
他说的所谓上书,是这两年的事情,为了钓鱼,宁云晋和文禛明面上渐渐冷淡下来,有半年时间文禛待他看上去就是普通公侯似的,不是大的庆典,宁云晋都没办法进宫见到圣颜。
之后陈德就自己找上门来,说是他背后的主子能够让皇帝继续对他另眼相待,果然不久就有一些八旗官员密折上书皇帝,说是即便宁云晋如今没有当年的才华和能力,却也还是祭天者,皇上应该趁着他如同一片白纸的时候对其加以笼络,而不是疏远。文禛对这样的建议自然从善如流,等到上书的人少了之后,便时不时招宁云晋入宫或者是伴驾,让两人能够光明正大相处。
也正是这件事让他们两人看到了陈德背后之人的实力,对这股势力越发看重,准备虚与委蛇。
宁云晋的脸色渐渐缓和了一些,这才道,“捣乱的事倒也罢了。可为什么还要取皇帝的血!?这样的事不是近身之人哪里取得到,你们别以为我不知道,像皇帝这样的血脉者根本不会任由别人得到血。沾染了皇帝血迹的东西,都有人专门销毁的。这事我不能做。”
陈德连忙解释道,“这血取回来是为了与您滴血认亲用的。咱们虽然确定您是大皇子,可是主子的权势并不能一手遮天,要想让皇帝认您,还是要合作者的,为了让他们相信只能这样做。皇帝信任您,只有您有这个机会。”
宁云晋装作愤怒地道,“哼!左也是理,右也是理。这两件事我会去做,但是你去告诉你那主子,想要血,我要亲眼见到他一面,否则就一拍两散。即使不当那大皇子,我也是定远伯,何必去冒那些个风险。”
说着他一甩袖子,捏着那信气冲冲地离开那房间。如今他的气势渐盛,陈德和杨昌被他一时威慑愣了一下,连阻拦都来不及。
等到宁云晋已经上了走廊,他一运功,就听到杨昌焦急地对陈德道,“他怎么把那信带走了,主子说要将那信销毁的……”
陈德无奈地道,“看他也不是不懂事的人,应该会妥善处理吧!”
出了迎宾楼,宁云晋先是乘着马车回到自己府里,等到天色渐暗,他才换上一身夜行衣从自家后门溜了出去。他先是极其谨慎的在内城绕了一圈,确定自己身后没有人盯梢,这才进入一处宅子。
这宅子在前朝曾经是一处王府,之后那王爷犯了事,五进的宅子被一分为二。宁云晋进的是带院子的三进宅子,他熟门熟路的绕到一个停着棺材的房子,推开棺材板便钻了进去。
棺材板下面有个机关,打开便出现了一个地道,地道干燥宽敞,两边还燃着长明灯。在冗长的地道中走了大约半个时辰,他这才利用另外一个机关出去。
这边的机关非常熟悉的设置在书架后面,而且这小书房宁云晋非常熟悉,正是乾清宫的偏殿。他先是掏出火折子点燃了灯,没过多久便看到文禛披着衣服匆匆赶了过来。
见到他,文禛脸上带着几分惊喜,不过还是问道,“明天就要出发,有什么事那么急?”
宁云晋将那信掏了出来,递到文禛手里,“他们又联系我了,还指派了事情。这字迹你认得出来是谁的吗?”
文禛将那信扫了一眼,摇了摇头,“看不出来。应该不是本人写的。既然他们想要玩大的,那我们便合计合计,看怎么配合他们才好!”
一边说着,文禛却将宁云晋抱了起来,让他坐在自己身上,“可是好些天没见到你了,可有想我?”
“你不嫌重啊!我现在可不轻。”宁云晋装作不在意地回答,不过手却自发的回搂着文禛。
“甘之如饴。”文禛笑道,“好不容易将这地道清理出来,你却嫌里面气闷,不肯多来几次。”
宁云晋哼了一声,“来那么频繁干嘛!你不累,我要累呢!”
文禛看他那不满的表情,自然知道他为何嫌累,忍不住笑了。见宁云晋眉头一竖,他连忙假咳,抖了抖那信,“来,我们商量一下,沿途该如何安排。”
第171章
天授二十四年的南巡是文禛登基这么多年以来第二次南下,经过半年多的筹划,行程早已安排妥当,他们一行人先会走水路沿着大运河,一直到去年刚建好的通商港口——上海,然后在那里检阅海军,再改坐海船前往福建宁波港,然后从陆路沿着今年初修缮完工的官道返回京城。
这几年宁云晋虽然不在朝廷露面,但只要他能影响文禛,可以做到的事也不比在朝廷的时候少。他隐身幕后之后推动的第一件连环措施是就加大对外贸易、改革关税以及商业税。
文禛登基之后对税制曾经有过一些改革,但是本朝的税制大多都是沿袭前朝,早些年的时候国家才刚刚恢复生机,商业活动并不算繁华,商业税比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得并不多,当时文禛所做的只是将其严格化和规范化,不让各关各行其是胡乱定税率、中饱私囊而已。
但是宁云晋捣鼓出来的纺织机出现,极大的推动了江南一带纺织业的发展,原本前朝时压制住的资本主义萌芽又悄悄探出了头,巨大的利益让一部分失地农民开始转为工人。
这些生产出来的布匹其实只有小部分手工制作的精品在国内销售,而用机器做出来的大部分被倾销到了周边小国和闻风而至的洋商人。每年四大港口那庞大的交易量让文禛看了都眼热,可是以本朝的税制国库根本收不到什么银子,但即使是这样,从天授十四年全国两百多万两关税收入,到二十年的六百多万两,也让文禛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
宁云晋从认识文禛之后,一直以来都在努力给他灌输一个概念,国家要想发展商业和农业必须齐头发展,农业税应该少收,商业税则应该加重,而且经常用唐宋繁盛时来做比喻。
文禛本来就不是个固守成规的人,这样的潜移默化,加上铁一般的事实让他也渐渐赞同这个观念。因此当宁云晋掏出一份详尽完善的税制改革方案之后,他没有多考虑,立刻召集内阁开始敲定细则。
天授二十一年,文禛从热河回京之后就一直在忙这件事。宁云晋捣鼓出来的税制,可是集合了后世的思路,海关税不像现在进出口不分、正税收得少、落入官吏腰包的杂税收的多,最大程度确保能将税银收到国库,然后再用加征的耗银作为养廉银来贴补海关机构。
等到次年这新的税制在文禛的强势推动下开始正式施行,仅仅只是半年国库收到了比前年整年更多的收入。这立竿见影的改革,让文禛简直喜不胜收,他也不是鲁钝的人,从将耗银贴补养廉这事看到了打击如今贪腐成风吏治的办法,不用宁云晋提醒就一举反三的让心腹递上了火耗归公的折子。
递折子的人是户部的,性格十分耿直孤拐,三十多岁也才只是个郎中而已,不算特别打眼的人物,但这折子一出,立刻就名动天下。
对他的风光宁云晋可一点都不羡慕,要让他说句心里话,他并不觉得“火耗归公、高薪养廉”这办法明眼人真的看不出来,可是谁提出来就要做好与天下官儿为敌的准备,他拖家带口的,还真没那兴趣做那出头鸟。
国库有了银子,宁云晋便开始怂恿文禛开始修路。他可是记得后世一句非常出名的口号——要想富先修路。若是摊开一份大夏最新的地图,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他计划着修缮的这条官道几乎是沿着后世的京广线修建出来的,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主干道。
从两年前各地纷纷开始动工,到今年为止,这条京广线如今已经出现雏形,京城到河北河南一线的路原本就不错,因此是最早完工的一批,据说新路非常平整,马车跑在上面都不觉得颠簸。
文禛是皇帝,不是活雷锋,呕心沥血的将国家治理好,如果自己不能亲眼看上一眼,那也太遗憾了!他这次动了心思南下,一来就是为了想亲自体验这条路,二来就是想要验一验朝廷花巨资开辟的新通商口岸。
以前大夏最重要的四个对外港口是松江、泉州、宁波、广州,后来新增了天津,随着对外贸易量的增加,这五个港口都渐渐有不够用的趋势,因此文禛又在宁云晋的明示暗示下新修了上海港。
五月十一日,浩浩荡荡的皇帝御驾离开了京城。出城不久,文禛便在马车里坐不住了,让人牵了马过来,又招来了宗正若其和宁云晋两人伴驾——他们两个是这次队伍里爵位最高的,年纪最小的,倒是不显得打眼。
文禛和宁云晋都知道这次出行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担心到时候不好保护人,他索性一个皇子都没带,挑选出来一同南下的官员也多是身强体壮的,就怕到时候会有损伤。不过这并不是说队伍里面没有老人,但是那些人反正并不是文禛的心腹,即使出事了他也不心疼。
以京城为中心辐射到四周城市的道路都是新铺的,如今的官道是在压实的地面浇上了一层被称为水泥的东西,比麻石板铺就出来的路成本低廉许多,却又不会有泥泞。
并不长,但是那内容却让宁云晋忍不住挑了下眉头。
“这可就过分了啊!”他一把将那信拍在桌子上,“你那主子到底是不是诚心合作!要我在那南巡队伍里制作骚乱,你们可知道这些年皇帝周围的守卫有多森严,哪里是容易的事。”
“宁远伯先别动怒。”陈德连忙赔笑道,“小的自然知道,这几年皇帝实在是太过励精图治,得罪的人也多了些,惹来了不少刺客,不得不加强守卫。可是主子说了,您的身份实在太过敏感,不下猛药,皇帝也不会起那心思,您多担待一些。”
“不成。我听大哥说过,这次光是奉供就有五个要陪着南下,再还有上千御前侍卫,更有火器营守在附近,即使是一个大宗师亲至都要花费些功夫,要在这种队伍里面弄出骚乱,实在是危险之极,我凭什么要去冒这个风险。”
宁云晋板着脸瞪着陈德道,“你那主子这些年都缩头缩尾,连个面都不露,想要本人合作,至少要那处点诚意来!”
“小主子息怒,小的对天发誓主子真的是诚心想要帮您。”陈德苦着脸无奈地道,“至少主子的身份实在不方便与您接触,否则被皇帝发现了才是大麻烦。您且放宽心,主子这些年何时骗过您,若不是他使动那些人上书,让皇帝要多笼络您,皇帝也不会在您如今对他毫无益处的时候还给予宠信。”
他说的所谓上书,是这两年的事情,为了钓鱼,宁云晋和文禛明面上渐渐冷淡下来,有半年时间文禛待他看上去就是普通公侯似的,不是大的庆典,宁云晋都没办法进宫见到圣颜。
之后陈德就自己找上门来,说是他背后的主子能够让皇帝继续对他另眼相待,果然不久就有一些八旗官员密折上书皇帝,说是即便宁云晋如今没有当年的才华和能力,却也还是祭天者,皇上应该趁着他如同一片白纸的时候对其加以笼络,而不是疏远。文禛对这样的建议自然从善如流,等到上书的人少了之后,便时不时招宁云晋入宫或者是伴驾,让两人能够光明正大相处。
也正是这件事让他们两人看到了陈德背后之人的实力,对这股势力越发看重,准备虚与委蛇。
宁云晋的脸色渐渐缓和了一些,这才道,“捣乱的事倒也罢了。可为什么还要取皇帝的血!?这样的事不是近身之人哪里取得到,你们别以为我不知道,像皇帝这样的血脉者根本不会任由别人得到血。沾染了皇帝血迹的东西,都有人专门销毁的。这事我不能做。”
陈德连忙解释道,“这血取回来是为了与您滴血认亲用的。咱们虽然确定您是大皇子,可是主子的权势并不能一手遮天,要想让皇帝认您,还是要合作者的,为了让他们相信只能这样做。皇帝信任您,只有您有这个机会。”
宁云晋装作愤怒地道,“哼!左也是理,右也是理。这两件事我会去做,但是你去告诉你那主子,想要血,我要亲眼见到他一面,否则就一拍两散。即使不当那大皇子,我也是定远伯,何必去冒那些个风险。”
说着他一甩袖子,捏着那信气冲冲地离开那房间。如今他的气势渐盛,陈德和杨昌被他一时威慑愣了一下,连阻拦都来不及。
等到宁云晋已经上了走廊,他一运功,就听到杨昌焦急地对陈德道,“他怎么把那信带走了,主子说要将那信销毁的……”
陈德无奈地道,“看他也不是不懂事的人,应该会妥善处理吧!”
出了迎宾楼,宁云晋先是乘着马车回到自己府里,等到天色渐暗,他才换上一身夜行衣从自家后门溜了出去。他先是极其谨慎的在内城绕了一圈,确定自己身后没有人盯梢,这才进入一处宅子。
这宅子在前朝曾经是一处王府,之后那王爷犯了事,五进的宅子被一分为二。宁云晋进的是带院子的三进宅子,他熟门熟路的绕到一个停着棺材的房子,推开棺材板便钻了进去。
棺材板下面有个机关,打开便出现了一个地道,地道干燥宽敞,两边还燃着长明灯。在冗长的地道中走了大约半个时辰,他这才利用另外一个机关出去。
这边的机关非常熟悉的设置在书架后面,而且这小书房宁云晋非常熟悉,正是乾清宫的偏殿。他先是掏出火折子点燃了灯,没过多久便看到文禛披着衣服匆匆赶了过来。
见到他,文禛脸上带着几分惊喜,不过还是问道,“明天就要出发,有什么事那么急?”
宁云晋将那信掏了出来,递到文禛手里,“他们又联系我了,还指派了事情。这字迹你认得出来是谁的吗?”
文禛将那信扫了一眼,摇了摇头,“看不出来。应该不是本人写的。既然他们想要玩大的,那我们便合计合计,看怎么配合他们才好!”
一边说着,文禛却将宁云晋抱了起来,让他坐在自己身上,“可是好些天没见到你了,可有想我?”
“你不嫌重啊!我现在可不轻。”宁云晋装作不在意地回答,不过手却自发的回搂着文禛。
“甘之如饴。”文禛笑道,“好不容易将这地道清理出来,你却嫌里面气闷,不肯多来几次。”
宁云晋哼了一声,“来那么频繁干嘛!你不累,我要累呢!”
文禛看他那不满的表情,自然知道他为何嫌累,忍不住笑了。见宁云晋眉头一竖,他连忙假咳,抖了抖那信,“来,我们商量一下,沿途该如何安排。”
第171章
天授二十四年的南巡是文禛登基这么多年以来第二次南下,经过半年多的筹划,行程早已安排妥当,他们一行人先会走水路沿着大运河,一直到去年刚建好的通商港口——上海,然后在那里检阅海军,再改坐海船前往福建宁波港,然后从陆路沿着今年初修缮完工的官道返回京城。
这几年宁云晋虽然不在朝廷露面,但只要他能影响文禛,可以做到的事也不比在朝廷的时候少。他隐身幕后之后推动的第一件连环措施是就加大对外贸易、改革关税以及商业税。
文禛登基之后对税制曾经有过一些改革,但是本朝的税制大多都是沿袭前朝,早些年的时候国家才刚刚恢复生机,商业活动并不算繁华,商业税比例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得并不多,当时文禛所做的只是将其严格化和规范化,不让各关各行其是胡乱定税率、中饱私囊而已。
但是宁云晋捣鼓出来的纺织机出现,极大的推动了江南一带纺织业的发展,原本前朝时压制住的资本主义萌芽又悄悄探出了头,巨大的利益让一部分失地农民开始转为工人。
这些生产出来的布匹其实只有小部分手工制作的精品在国内销售,而用机器做出来的大部分被倾销到了周边小国和闻风而至的洋商人。每年四大港口那庞大的交易量让文禛看了都眼热,可是以本朝的税制国库根本收不到什么银子,但即使是这样,从天授十四年全国两百多万两关税收入,到二十年的六百多万两,也让文禛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
宁云晋从认识文禛之后,一直以来都在努力给他灌输一个概念,国家要想发展商业和农业必须齐头发展,农业税应该少收,商业税则应该加重,而且经常用唐宋繁盛时来做比喻。
文禛本来就不是个固守成规的人,这样的潜移默化,加上铁一般的事实让他也渐渐赞同这个观念。因此当宁云晋掏出一份详尽完善的税制改革方案之后,他没有多考虑,立刻召集内阁开始敲定细则。
天授二十一年,文禛从热河回京之后就一直在忙这件事。宁云晋捣鼓出来的税制,可是集合了后世的思路,海关税不像现在进出口不分、正税收得少、落入官吏腰包的杂税收的多,最大程度确保能将税银收到国库,然后再用加征的耗银作为养廉银来贴补海关机构。
等到次年这新的税制在文禛的强势推动下开始正式施行,仅仅只是半年国库收到了比前年整年更多的收入。这立竿见影的改革,让文禛简直喜不胜收,他也不是鲁钝的人,从将耗银贴补养廉这事看到了打击如今贪腐成风吏治的办法,不用宁云晋提醒就一举反三的让心腹递上了火耗归公的折子。
递折子的人是户部的,性格十分耿直孤拐,三十多岁也才只是个郎中而已,不算特别打眼的人物,但这折子一出,立刻就名动天下。
对他的风光宁云晋可一点都不羡慕,要让他说句心里话,他并不觉得“火耗归公、高薪养廉”这办法明眼人真的看不出来,可是谁提出来就要做好与天下官儿为敌的准备,他拖家带口的,还真没那兴趣做那出头鸟。
国库有了银子,宁云晋便开始怂恿文禛开始修路。他可是记得后世一句非常出名的口号——要想富先修路。若是摊开一份大夏最新的地图,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他计划着修缮的这条官道几乎是沿着后世的京广线修建出来的,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主干道。
从两年前各地纷纷开始动工,到今年为止,这条京广线如今已经出现雏形,京城到河北河南一线的路原本就不错,因此是最早完工的一批,据说新路非常平整,马车跑在上面都不觉得颠簸。
文禛是皇帝,不是活雷锋,呕心沥血的将国家治理好,如果自己不能亲眼看上一眼,那也太遗憾了!他这次动了心思南下,一来就是为了想亲自体验这条路,二来就是想要验一验朝廷花巨资开辟的新通商口岸。
以前大夏最重要的四个对外港口是松江、泉州、宁波、广州,后来新增了天津,随着对外贸易量的增加,这五个港口都渐渐有不够用的趋势,因此文禛又在宁云晋的明示暗示下新修了上海港。
五月十一日,浩浩荡荡的皇帝御驾离开了京城。出城不久,文禛便在马车里坐不住了,让人牵了马过来,又招来了宗正若其和宁云晋两人伴驾——他们两个是这次队伍里爵位最高的,年纪最小的,倒是不显得打眼。
文禛和宁云晋都知道这次出行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担心到时候不好保护人,他索性一个皇子都没带,挑选出来一同南下的官员也多是身强体壮的,就怕到时候会有损伤。不过这并不是说队伍里面没有老人,但是那些人反正并不是文禛的心腹,即使出事了他也不心疼。
以京城为中心辐射到四周城市的道路都是新铺的,如今的官道是在压实的地面浇上了一层被称为水泥的东西,比麻石板铺就出来的路成本低廉许多,却又不会有泥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