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长弓牧野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龙安古道在报恩寺小憩片刻,又马不停蹄地向东北延伸,望“人间瑶池”黄龙寺和“童话世界”九寨沟逶迤而去。
出了古城门,喧嚣立刻消失在身后,天地间又剩下苍茫无边的寂寥,这变化来得太突然,没能给人留下一丝回味的悬念。也许,这正是行走的诱惑,你可以把来路的风景一一看遍,但你永远猜不出下一个路口会伫立着怎样的路标。正如这道普普通通的古城门,只轻轻一掩,一曲余音缭绕的千古咏叹就嘎然而止,侧耳听,另一首悠远的骊歌又从远古飘然而至。
东行50余公里,过木座,鬼门关,王坝楚,夺补(念bo)河突然露出一大片开阔的河谷,河谷四周牛羊成群,村寨渐密。这里就是海拔2000米高寒山区白马人的聚居地——“白马十八寨”龙安古道到此也有了新的命名“白马路”
从地理意义上看,白马路并不长,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我们却发现,这条路永远无法用里程去丈量,也无法用时间来丈量。
白马是一个古老而又奇特的民族,白马人的身世至今仍是一个谜,虽然官方皆称之“白马藏族”但白马人自己并不完全认可,就连毛泽东主席也曾表示怀疑。1964年国庆,当地白马人的代表尼苏身穿民族服装,受到毛主席接见。当时,毛主席就问过尼苏:“你是属于那个民族?”尼苏回答说:“藏区的藏族。”毛主席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这般的藏族,不禁摇头。后来,费效通、孙宏开等学者经过考证,又认为白马人是“贝”的延续,即古代氐人的后裔,白马人也未置可否。
但是,白马人却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祖坟在江油青莲蛮婆渡(白马人把这里叫“达纳吕麻”),与诗仙李白故里是近邻。白马人之所以告别一马平川的坝子来到这深山野林,诸葛亮应该承担全部责任。相传三国时,诸葛亮要出祁山,和世居蛮婆渡的白马人谈判,叫他们让出一箭之地。白马人心想,一箭之地能有多远,就慷慨答应下来。哪知诸葛亮竟暗地里派人连夜把箭插入夺补河流域的山梁上,素来守信的白马人明知上当受骗,也无可奈何,就这样被诸葛亮从平坝赶进了深山。这段传说志书上鲜有记载,但白马人心底的刻痕却异常清晰,所以,无论后世的人们对诸葛亮如何赞誉,他们都会因诸葛亮缺少诚信而嗤之以鼻。
所幸我们晚来了几百年,几百年之后,白马人不仅缓解了因被迫迁徙而留下的阵痛,还在漫长的岁月里滋生了愈发绚丽的心境,将这片不毛之地又变成了另一处世外桃源。今天的白马十八寨,寨寨迷人,打马过山寨,每行一步都将与这个古老民族的悠远和热情撞个满怀。
山寨的大门就在大神山下,寨门造型是白马人的标志——白毡帽,帽檐上镶着红色的装饰条,帽子顶上插着一片洁白的羽毛,远远望去,恰似一位英俊挺拔的白马青年在恭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其实,大神山并不高大,在四围环抱的群山之间,它更象一部宏篇巨著里毫不起眼的标点。但是,白马人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对每一寸土地都充满敬畏,他们深知,是山川河流赐予了他们荞麦、青稞、燕麦以及数不清的牛羊,因此,他们将踏入山寨的第一座山视为神山,并且愿意用全部的爱情甚至生命来呵护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们把寨门建在大神山下,也是一种虔诚的提醒:走进山寨是神的旨意,神的目光无时无刻不关注着他的子民。
白马人久居深山,但并不封闭,相反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张扬与大度。有客自远方来,寨子的男女老少都会从四面八方围聚过来,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热情。寨门口,漂亮的白马姑娘们手捧蜂蜜酒,齐声唱起迎宾曲,一一走到客人面前敬酒。这酒是绝对不能推辞的,一来美酒佳人热情如炽,盛情之下少有拘泥,二来耿直的主人早就有言在先“客人你想喝就喝,不想喝也得喝,喝了还要喝”要是真有人腼腆婉拒,那一定有一场名为“筛糠”的浪漫好戏上演。白马姑娘们会毫不客气地将你拉将过来,拽头、扯手、抬腿,然后一起发力直直抛向空中,接住,晃荡,再抛,再接住,再晃荡直到你“心甘情愿”地接过一盅又一盅蜂蜜酒一饮而尽。这时候,白马姑娘往往会忘了什么叫羞涩,反到是被“筛糠”的客人会手足无措,无端添了羞涩。
好在那份羞涩转瞬即逝,寨门一开,白马风情立刻扑面而来,此时,再羞涩的客人也会脱去世俗的负重,转瞬融入旷古悠远而又豪放不拘的热情中去。骑马进寨,但见河谷四周全是白云缭绕的高山,夕阳下,满野缤纷斑斓的色彩令人沉醉;河谷中间是波光粼粼... -->>
龙安古道在报恩寺小憩片刻,又马不停蹄地向东北延伸,望“人间瑶池”黄龙寺和“童话世界”九寨沟逶迤而去。
出了古城门,喧嚣立刻消失在身后,天地间又剩下苍茫无边的寂寥,这变化来得太突然,没能给人留下一丝回味的悬念。也许,这正是行走的诱惑,你可以把来路的风景一一看遍,但你永远猜不出下一个路口会伫立着怎样的路标。正如这道普普通通的古城门,只轻轻一掩,一曲余音缭绕的千古咏叹就嘎然而止,侧耳听,另一首悠远的骊歌又从远古飘然而至。
东行50余公里,过木座,鬼门关,王坝楚,夺补(念bo)河突然露出一大片开阔的河谷,河谷四周牛羊成群,村寨渐密。这里就是海拔2000米高寒山区白马人的聚居地——“白马十八寨”龙安古道到此也有了新的命名“白马路”
从地理意义上看,白马路并不长,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我们却发现,这条路永远无法用里程去丈量,也无法用时间来丈量。
白马是一个古老而又奇特的民族,白马人的身世至今仍是一个谜,虽然官方皆称之“白马藏族”但白马人自己并不完全认可,就连毛泽东主席也曾表示怀疑。1964年国庆,当地白马人的代表尼苏身穿民族服装,受到毛主席接见。当时,毛主席就问过尼苏:“你是属于那个民族?”尼苏回答说:“藏区的藏族。”毛主席学识渊博,见多识广,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这般的藏族,不禁摇头。后来,费效通、孙宏开等学者经过考证,又认为白马人是“贝”的延续,即古代氐人的后裔,白马人也未置可否。
但是,白马人却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祖坟在江油青莲蛮婆渡(白马人把这里叫“达纳吕麻”),与诗仙李白故里是近邻。白马人之所以告别一马平川的坝子来到这深山野林,诸葛亮应该承担全部责任。相传三国时,诸葛亮要出祁山,和世居蛮婆渡的白马人谈判,叫他们让出一箭之地。白马人心想,一箭之地能有多远,就慷慨答应下来。哪知诸葛亮竟暗地里派人连夜把箭插入夺补河流域的山梁上,素来守信的白马人明知上当受骗,也无可奈何,就这样被诸葛亮从平坝赶进了深山。这段传说志书上鲜有记载,但白马人心底的刻痕却异常清晰,所以,无论后世的人们对诸葛亮如何赞誉,他们都会因诸葛亮缺少诚信而嗤之以鼻。
所幸我们晚来了几百年,几百年之后,白马人不仅缓解了因被迫迁徙而留下的阵痛,还在漫长的岁月里滋生了愈发绚丽的心境,将这片不毛之地又变成了另一处世外桃源。今天的白马十八寨,寨寨迷人,打马过山寨,每行一步都将与这个古老民族的悠远和热情撞个满怀。
山寨的大门就在大神山下,寨门造型是白马人的标志——白毡帽,帽檐上镶着红色的装饰条,帽子顶上插着一片洁白的羽毛,远远望去,恰似一位英俊挺拔的白马青年在恭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其实,大神山并不高大,在四围环抱的群山之间,它更象一部宏篇巨著里毫不起眼的标点。但是,白马人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对每一寸土地都充满敬畏,他们深知,是山川河流赐予了他们荞麦、青稞、燕麦以及数不清的牛羊,因此,他们将踏入山寨的第一座山视为神山,并且愿意用全部的爱情甚至生命来呵护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们把寨门建在大神山下,也是一种虔诚的提醒:走进山寨是神的旨意,神的目光无时无刻不关注着他的子民。
白马人久居深山,但并不封闭,相反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张扬与大度。有客自远方来,寨子的男女老少都会从四面八方围聚过来,用最淳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热情。寨门口,漂亮的白马姑娘们手捧蜂蜜酒,齐声唱起迎宾曲,一一走到客人面前敬酒。这酒是绝对不能推辞的,一来美酒佳人热情如炽,盛情之下少有拘泥,二来耿直的主人早就有言在先“客人你想喝就喝,不想喝也得喝,喝了还要喝”要是真有人腼腆婉拒,那一定有一场名为“筛糠”的浪漫好戏上演。白马姑娘们会毫不客气地将你拉将过来,拽头、扯手、抬腿,然后一起发力直直抛向空中,接住,晃荡,再抛,再接住,再晃荡直到你“心甘情愿”地接过一盅又一盅蜂蜜酒一饮而尽。这时候,白马姑娘往往会忘了什么叫羞涩,反到是被“筛糠”的客人会手足无措,无端添了羞涩。
好在那份羞涩转瞬即逝,寨门一开,白马风情立刻扑面而来,此时,再羞涩的客人也会脱去世俗的负重,转瞬融入旷古悠远而又豪放不拘的热情中去。骑马进寨,但见河谷四周全是白云缭绕的高山,夕阳下,满野缤纷斑斓的色彩令人沉醉;河谷中间是波光粼粼...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