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成舟子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柱一样,采访就是采购建筑材料。建筑材料不全,无法造房子;采访不周到,事情没有搞清楚,不可能写出好文章。只有精心采访,掌握全面的事实,才能写出人物的光彩和特色,才有高水平的文章。采访要好。这是一项必须认真完成的艰巨任务,决不能怕麻烦。
(三)感情要深。写作的前提是新闻事实要感人,如果新闻事实不感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者的写作水平再高,文章也写不好。双感动的故事,主要是靠职工做出来的,不是单靠你写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写作前,要想办法找到最感人的材料,要善于跑新闻,(善于采访捕捉,)然后把它细细的写出来。我写过一本散文集,里面有的文章感情比较深,主要是人物和事件感人,如点灯、包羞忍耻是男儿、她有一颗圣洁的心、卡里还有三万元等。她有一颗圣洁的心,写黄红星的同学嫁到外地,临行前把老父母托付给她。她不负所托,精心照顾了十三年,直到为老人送终。事情很感人。(卡里还有三万元,是写生活拮据的协力工杜师傅取款时拾到一张工资卡,马上就想办法归还。失主很感激,因为卡里还有三万元,密码是基础密码,没什么用的。为表达感激之情,失主还写了感谢信卡里还有三万元被评为十佳好事,杜师傅得到奖励)。
其次是写作时,对主人公要有深厚的感情。感情随着文章的发展而波动,为他的忧而忧,为他的乐而乐。(把主人公当作自己的亲人,因他的成绩而欣喜,因他的奉献而感动。)只有投入时间、精力和感情,首先感动了自己,才能化作文章感动别人。如果不能感动自己进而感动别人,那么你的文章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达到双感动有几个途径:一是写普通人物要仔细捕捉他的闪光点。将闪光点以及前因后果搞清楚了,文章也就有了。再普通的人物,也有他的闪光点,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例如关于沈师傅的一张贴心的小纸条,说的是一位患癌症的职工想到附近公园散心,因身体很虚弱,走到半路上吃不消了,在路边坐了两个小时,才恢复体力得以回家。管理员沈师傅听说后,很关心,交给他一张写着自己手机号码的小纸条,让他随时联系。纸条虽小,但为职工贴心服务的精神不小;一是对优秀人物要着重描写他的牺牲和奉献,写他们如何吃亏,如何吃苦。展现人物的“真、善、美”突出它的价值。如七六届技校生;一是重视同感,重视共同的经验。想办法细细的表现出来,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还有就是突出反差,引起震撼。例如冰心的“小桔灯”和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如关心智障孩子的通讯播撒爱的阳光片段:
经过劳动,十天后首战告捷。月底,学员大多拿到十几元津贴。智障儿开始赚钱了!这是件破天荒的事,学员高兴极了,一遍遍数着钱,如同过节。重度智障的女学员刘映,因做得少,只拿了五元钱。她却乐颠颠地回家将钱交给爸爸说:“爸爸,我发工资了,给你买东西吃。爸爸你看,我会赚钱了!我好能干!”老刘高兴地笑起来,摸着女儿的头说:“是呀,我的孩子真能干!”笑着笑着,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他激动地从怀里掏出钱买糖果糕点,庆贺女儿的进步;同时小心地将这五元钱装裱起来,珍藏起来。这是宝贝,是他今生今世也舍不得用掉的!
什么叫感动用户?“阳光之家”的老师培养智障孩子为父母分忧,就是感动用户!
再次是作者要爱写文章,对写作要有深厚的感情,愿意多走动多观察多研究,愿意多动脑筋多花时间多写,愿意磨杵成针,才能写出好文章;(如果你不爱写作,不愿意观察和思考,是不可能有好文章的。)写作是一件比较辛苦的工作,难以出成绩,也没什么经济效益。钟点工帮人家打扫房间,一天有九十元工资;作者花一天时间写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见报,一分钱也没有。为什么还要写?因为喜欢。喜欢它就不考虑利害得失。(喜欢钓鱼的朋友,买一根钓鱼竿2000元,每次出去钓鱼花费100多元,却一点也不心痛。喜欢写文章的也一样。)文汇报首席记者任荃写“纽兰格林”为何难以安心这篇文章,曾先后去现场采访了五次。毫无怨言。为什么?因为敬业,因为对写作这个事业爱得很深。
(要多向报社投稿,不是为七、八十元稿费,是为了弘扬正气,提高能力,实现自身价值,扩大交流范围。对个人而言,这也是一条不错的宣泄感情的渠道。)
我们要注意把文章写得温暖一点,情绪高扬一点,用词要热情、温暖、阳光。(不要用冷冰冰的词句。)哪怕写艰难困苦,也要按上一个光明的尾巴,让读者看到前途和希望,对将来充满信心。
关于文章的情绪高扬,志气昂扬,文气浩荡,美国一位牧师的征兵动员当兵没什么好担心的就不错,它鼓励青年不怕死去当兵:当兵没什么好担心的!当兵有可能上前线,有可能不上前线,如果不上前线,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上前线,有可能参加战斗,有可能不参加战斗,如果不参加战斗,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参加战斗,有可能负伤,有可能不负伤,如果不负伤,就没什么好担心的;负伤了,有可能是轻伤,有可能是重伤,如果是轻伤,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如果是重伤,有可能治好,有可能治不好,如果治好了,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万一治不好,死了,那就更没什么可担心了。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文章写得即昂扬又风趣,也富于哲理。。
(四)构思要巧。这是希望作者拓宽创作思路,展示写作技巧,作好文章。作文、作文,文章是“作”出来的。文章要“凤头豹尾猪肚”我的理解是开头要漂亮;中间容量要大,把该写的东西全写进去;结尾要干脆有力。
开口要小。写文章像掘井,开口大了难写,要小开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之饮。原某某日报的记者曾写过一根钢管的合同,介绍钢管厂职工的优质服务。西部某油田原来只用进口钢管,但突然弄坏了一根;只要一根,外国人不肯卖。内地找不到这样优质的钢管,没办法,只能到我们厂来试试。钢管厂同志的坚持满意服务,想尽办法卖了一根钢管给他们,签订了合同,破解了难题。他们非常感激。以后他们有订单就想到我们钢管厂,买卖的数量大增。一根钢管,讲的是对用户的贴心服务,以小见大。(对这篇文章,也有销售员提意见:“人家卖一根钢管,你写文章登报;我卖了100吨钢管,你怎么不写一写?”卖100吨,是正常工作;卖一根,是超常工作,不一样的。)作者要善于发现和表现超常服务。钟群还写过“这里有朵康乃馨”开口很小,反映热轧厂抓厕所卫生的事,用来表现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四年后她又写“一朵绽放了四年的康乃馨”评上好新闻。一朵花,开在花园里不稀奇,开在厕所里被发现了就是新闻。
选材要严、开掘要深。采访时提了许多问题,又看了一些材料,要注意消化,选择你需要的东西写。选材注意几点:1、选择单一性,可挑选一件事来写,尽量不要分散;2、选择重要性,可挑选比较重要的事情写;3、选择故事性,可选波澜起伏的事情写,容易写好。4、选择时间性,挑选近期的事写。新闻写作,材料越新价值越大。开掘要深,就是应该写出事件的意义,鸡毛蒜皮连着天文地理,连着人性之善和哲理之美,连着当前形势和中央政策。当前的不少文章在写幸福,为什么?因为中央改变了发展观,在关心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行文要多变。岳飞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是行兵打仗。其实写文章也是一样。表现在开头上(变开头),可用概括式开头,概括全文;可用疑问式开头,引起注意;可用对话式开头;可用引文式开头等。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是特写式开头,如电影里的特写镜头,细细展现人物和场景。报纸上用的比较多。(另外,叙述人称的运用(变人称),可以用第三人称,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二人称。)叙述的线条(变线条)可用单线,也可用复线。单线容易写,用得比较多。用复线来表现内容,难度大,但能体现多层次多侧面。刺绣用双色或多种对比色,绣出来的东西好看;红楼梦的作者既写现实又写梦境,层次多空间也大,能够吸引人。我写过一篇散文到某某的路,得了集团公司征文一等奖,在层次上就有过一些思考。要反映企业数十年的变化,从开工写到现在,时间跨度长,一千多字的文章很难表现。我从早上6点50分坐上班车开始写,从志丹路、汶水路一路写过去,一直写到班车靠近厂门口结束。以上班路上50分钟,插入片段回忆,表现工厂几十年的曲折变化。双线交替,以往日的脚印和眼前的成绩对比,反映企业的发展和中国的进步。刊登后反响不错。写文章如写字,也讲究详略得当(变详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写文章时,和标题有关的,可详细写;和主题有关的,可详细写;和故事情节风格特点有关的,可详细写。因字数有限,其他则不妨简略一点。就文章的(变起伏)波动点而言,可以是反“1”字型的,从低潮直接拉到高潮;也可以是“v”字型的:高潮,低潮,高潮。结尾收在高潮。
写作时要注意表现故事性,能让文章跌宕起伏,让读者喜欢看。如果能用一个故事串接全文的,就尽量用一个故事,这样比较容易写;如果手头的事件太零碎,又必须写,就想一个办法把它串起来,就像小贩卖的羊肉串。其内容是羊肉,但有一根主心骨——串住它们的钢丝。内容太杂,就用钢丝串。文似看山不喜平,提醒我们写文章要有波折,如果有好的细节和情节,要细细的进行描写,尽量往小处说,展现细节(例1:蒋老师的小车被撞,温馨)、(例2:我请你们吃点心,快乐)。细节一定要能表现主题。如果游离主题,再好的细节也没用。写文章时可以表现为先抑后扬,开始时写一点不足和不满,然后写他的优秀和自己的佩服。文章的前后反差大,就能让人感到过瘾,感到震撼。
(五)修改要透。强调的是文章需要反复修改,改到无法再改为止。延安时曾有人看到毛泽东同志修改文章。他把文章帖在门边上,进门修改一下,出门修改一下,一个星期下来,底稿已被改得面目全非。精品就是这样产生的。大家知道毛泽东的文章写得好,其实是一字一句慢慢推敲出来的。毛泽东是写文章的天才,十三岁曾写诗歌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荫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把青蛙写得像只老虎,抒发豪情壮志。天才人物都要细心推敲文章,何况我们。
关于推敲,大家知道唐朝诗人贾岛有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诗中的动词很重要,这里到底是用“推”还是用“敲”?草稿拟出后,贾岛曾觉得一时拿不定主意。在路上一边走一边比划,不小心冲撞了太守韩愈的车队。护卫人员很生气,把他拖到韩愈面前等候发落。韩愈是个著名诗人,知道后很高兴,遇到知音了。他帮着考虑了一下,定了个“敲”字。因为这个敲字,不但有动作,还有声音。月下的深更半夜很寂静,和尚的敲门声听起来特别清晰。据说后来韩愈推荐贾岛做了县官,可见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是有的。修改文章要舍得删节,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要努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修改要透。修改什么?改标题,让它和文章贴切。改六个要素,有缺项就补上去,时间、地点、人物等。改标点,注意不要用错(例:鲁迅的批评)。有人喜欢连续用逗号,没完没了,让别人看起来很吃力。这就要改。改文字,尽量消灭错别字。一篇千字文,不许错一个字。改句子,让它明白晓畅。可多用短句,能使文章有力。改段落,一个段落说明一个意思,层次清楚。改文章的第一段,概括全文,体现主题,点名标题。改文章的中段,让它完整的展开事件过程。改文章的结尾,让读者余味悠然。请注意,通讯的结尾千万别搞成表决心的样子!通讯同办公室公文是完全两样的。整个文章要讲事实、讲故事,不要讲大道理。
如何估计文章是不是修改完毕了?一看时间是否用足。写800字的文章,你用足了7、8小时没有?没有,继续修改。二看文章是否达到了基本要求,如果没有,继续修改。三看是否达到了自己的平均水平,如果没有,继续修改。改好之后将它放几天,再看。也可请朋友提意见。你以为对的,改一下;你认为不对,听了算数。最后交给编辑。给某某日报的小通讯,一般写800字,多了浪费。(写文章如同做衣服,领子、袖子、口袋、纽扣等要素必须齐全。)
写文章要反复推敲,耐心修改两、三稿,功到自然成。通过修改,弥补缺失,亮丽词句,调遣结构,丰满细节,深化主题。(基本不修改的情况也有。一种是作者文学功底深厚,写作时胸有成竹;另一种是构思的时间长,把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已经弄熟了,写作时一挥而就。)就一般情况而言,多改几遍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文章在报刊杂志上登出来后有许多人看,几年以后可能还有人翻阅。希望朋友们过几年再看自己登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别因写作过于草率而感到后悔。
如何趋向有趣?1、染缸法:看有趣的书,听有趣的节目,记有趣的事;2、采访法,采访中挖掘有趣的材料;3、拟人法。如演员赵丽蓉的名句:“什么群英荟萃,这是萝卜开会”4、拉郎配法。大桥下有两句标语,一条是宣传部门写的:高举某某的光辉旗帜;一条是交通单位写的:最高不得超过2。9米。合在一起读就很有意思。5、顺水推船法:歌德,我很愿意给傻瓜让路。6、自我调侃法等。
(六)标题要跳。提醒作者仔细琢磨文章题目,使它醒目一点,让人喜欢看。俗话说文看题树看皮,好的标题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如人民日报的男兵队里的女队长、来的都是客,全凭一颗心等,读起来就很有味道。新民晚报的文章小白鼠也要持证上岗,写上海市实行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很风趣。某某日报曾有过一篇文章,好像是把行车当成私家车爱护,体现爱厂如家,写得好!新华社每日电讯总编辑解国记曾写过这样的文章我每年约一个“珍宝岛”折入中俄界河,让人读来触目惊心。
我写过安保公司职工制止盗窃的文章,原来的题目是火眼金睛辨伪真,编辑改成x光机般的眼光,变得有新意了。七六届技校生在报上刊登时,编辑改为小李子,别来无恙?取了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显得比较亲切。(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借用歌词作为关心离岗职工文章的题目。)
最后是“六要”归一,归结为两个字:多写。写得多了对它有感觉了,文章也就比较像样了。举个例子,叶辛和中学生。有一次,叶辛听到上海作协门口吵吵嚷嚷,原来是几个中学生要找作协领导反映情况。叶辛把他们请进来问了一下,知道了原因。原来他们费心血写了一篇中篇小说,寄给上海作协。但作协的同志没有认真看。他们很生气,就来反映作协的衙门作风:不重视基层的作品,人家就是写了,也没有机会发表。叶辛问:你怎么知道作协的同志没有认真看?学生说:我们把页码之间用浆糊黏起来了,只有前面的三页揭开了,其余的黏在一起根本没动过。叶辛笑了。接过他们的书稿翻了翻说:“看三页足够了。你们的书写得不好,标点不准确,用词不贴切,句子不流畅。这样的作品肯定不能发表。”学生说,我们写中篇小说很辛苦的,抄一遍就要很多时间。叶辛笑着告诉中学生,自己在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之前,曾大量的写稿改稿,在床头上写,在破庙里写,(叶辛)曾写过一百万字的废纸。第一篇小说发表后,家里人用废稿子引火生炉子,足足用了一年多,废纸还没有用光。有这些废稿子垫底,才有以后的孽债和蹉跎岁月等出彩的作品。写作,需要大量的写,根本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听了叶辛的分析和介绍,原来气鼓鼓的中学生变得心平气和了。
写文章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古代军队出兵之前先做文章,列队历数敌人的种种罪行,以及对人民造成的灾害,说明自己是正义之师,为民请命,救民于水火。然后宣誓出征,鼓励士兵奋勇前进,为正义而战。唐朝的骆宾王写过一篇檄文——为徐敬业伐武曌檄,一篇文章胜过十万雄兵。当时生病躺在床上的女皇武则天看了吓出一身冷汗。她马上爬起来,把宰相找来骂了一顿:“这样出色的人才,为什么跑到敌人那里去了?为什么你就不能用他?”可见文章的力量!上个世纪共产党鼓励老百姓跟着自己干,天天写文章写标语宣传“打土豪,分田地”把被剥削的财产夺回来。果然夺取了政权。我们共和国建国几十年也很重视舆论导向,用以维持次序、促进发展、维护稳定。
朋友们!我们是企业的职工。我们的通讯写作,要向企业文化靠拢,和他越贴近越好。今天讲的,是所有喜欢写文章的人都应该关心的事,也包括我自己。很高兴和朋友们谈小通讯写作,希望能够共同提高。
写好一篇文章不难,难的是长久的写好。一篇千字文。三个小时也能写,九个小时也能写,质量是不一样的。打造精品,需要作者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弘扬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要加大投入。不然没有后劲。今天的交流,是公司弘扬企业文化的一个侧面,希望以后能搞得更好。领导重视了,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对企业文化骨干要组织、活动、评比、奖励。要形成自己的队伍,形成自己的网络,展示风采,去夺取胜利。
朋友们,光荣的事业对大伙提出了光荣的要求,这就是:能做、能说、能写。写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毛泽东、陈毅等一批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打仗是高手,写作宣传也是高手。文汇报记者任荃和解放军报记者范炬伟,人品出色,文章也出色。在座的朋友学习和工作都是高手,写通讯这种手艺也应该是高手。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写作,努力实现“六要”
来吧,朋友!激发你的创作才能,舒展你的豪情壮志,写出你的锦绣文章!谢谢!
柱一样,采访就是采购建筑材料。建筑材料不全,无法造房子;采访不周到,事情没有搞清楚,不可能写出好文章。只有精心采访,掌握全面的事实,才能写出人物的光彩和特色,才有高水平的文章。采访要好。这是一项必须认真完成的艰巨任务,决不能怕麻烦。
(三)感情要深。写作的前提是新闻事实要感人,如果新闻事实不感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者的写作水平再高,文章也写不好。双感动的故事,主要是靠职工做出来的,不是单靠你写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写作前,要想办法找到最感人的材料,要善于跑新闻,(善于采访捕捉,)然后把它细细的写出来。我写过一本散文集,里面有的文章感情比较深,主要是人物和事件感人,如点灯、包羞忍耻是男儿、她有一颗圣洁的心、卡里还有三万元等。她有一颗圣洁的心,写黄红星的同学嫁到外地,临行前把老父母托付给她。她不负所托,精心照顾了十三年,直到为老人送终。事情很感人。(卡里还有三万元,是写生活拮据的协力工杜师傅取款时拾到一张工资卡,马上就想办法归还。失主很感激,因为卡里还有三万元,密码是基础密码,没什么用的。为表达感激之情,失主还写了感谢信卡里还有三万元被评为十佳好事,杜师傅得到奖励)。
其次是写作时,对主人公要有深厚的感情。感情随着文章的发展而波动,为他的忧而忧,为他的乐而乐。(把主人公当作自己的亲人,因他的成绩而欣喜,因他的奉献而感动。)只有投入时间、精力和感情,首先感动了自己,才能化作文章感动别人。如果不能感动自己进而感动别人,那么你的文章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达到双感动有几个途径:一是写普通人物要仔细捕捉他的闪光点。将闪光点以及前因后果搞清楚了,文章也就有了。再普通的人物,也有他的闪光点,我们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例如关于沈师傅的一张贴心的小纸条,说的是一位患癌症的职工想到附近公园散心,因身体很虚弱,走到半路上吃不消了,在路边坐了两个小时,才恢复体力得以回家。管理员沈师傅听说后,很关心,交给他一张写着自己手机号码的小纸条,让他随时联系。纸条虽小,但为职工贴心服务的精神不小;一是对优秀人物要着重描写他的牺牲和奉献,写他们如何吃亏,如何吃苦。展现人物的“真、善、美”突出它的价值。如七六届技校生;一是重视同感,重视共同的经验。想办法细细的表现出来,让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还有就是突出反差,引起震撼。例如冰心的“小桔灯”和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如关心智障孩子的通讯播撒爱的阳光片段:
经过劳动,十天后首战告捷。月底,学员大多拿到十几元津贴。智障儿开始赚钱了!这是件破天荒的事,学员高兴极了,一遍遍数着钱,如同过节。重度智障的女学员刘映,因做得少,只拿了五元钱。她却乐颠颠地回家将钱交给爸爸说:“爸爸,我发工资了,给你买东西吃。爸爸你看,我会赚钱了!我好能干!”老刘高兴地笑起来,摸着女儿的头说:“是呀,我的孩子真能干!”笑着笑着,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他激动地从怀里掏出钱买糖果糕点,庆贺女儿的进步;同时小心地将这五元钱装裱起来,珍藏起来。这是宝贝,是他今生今世也舍不得用掉的!
什么叫感动用户?“阳光之家”的老师培养智障孩子为父母分忧,就是感动用户!
再次是作者要爱写文章,对写作要有深厚的感情,愿意多走动多观察多研究,愿意多动脑筋多花时间多写,愿意磨杵成针,才能写出好文章;(如果你不爱写作,不愿意观察和思考,是不可能有好文章的。)写作是一件比较辛苦的工作,难以出成绩,也没什么经济效益。钟点工帮人家打扫房间,一天有九十元工资;作者花一天时间写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见报,一分钱也没有。为什么还要写?因为喜欢。喜欢它就不考虑利害得失。(喜欢钓鱼的朋友,买一根钓鱼竿2000元,每次出去钓鱼花费100多元,却一点也不心痛。喜欢写文章的也一样。)文汇报首席记者任荃写“纽兰格林”为何难以安心这篇文章,曾先后去现场采访了五次。毫无怨言。为什么?因为敬业,因为对写作这个事业爱得很深。
(要多向报社投稿,不是为七、八十元稿费,是为了弘扬正气,提高能力,实现自身价值,扩大交流范围。对个人而言,这也是一条不错的宣泄感情的渠道。)
我们要注意把文章写得温暖一点,情绪高扬一点,用词要热情、温暖、阳光。(不要用冷冰冰的词句。)哪怕写艰难困苦,也要按上一个光明的尾巴,让读者看到前途和希望,对将来充满信心。
关于文章的情绪高扬,志气昂扬,文气浩荡,美国一位牧师的征兵动员当兵没什么好担心的就不错,它鼓励青年不怕死去当兵:当兵没什么好担心的!当兵有可能上前线,有可能不上前线,如果不上前线,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上前线,有可能参加战斗,有可能不参加战斗,如果不参加战斗,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参加战斗,有可能负伤,有可能不负伤,如果不负伤,就没什么好担心的;负伤了,有可能是轻伤,有可能是重伤,如果是轻伤,就没什么好担心的;如果是重伤,有可能治好,有可能治不好,如果治好了,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万一治不好,死了,那就更没什么可担心了。人都死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文章写得即昂扬又风趣,也富于哲理。。
(四)构思要巧。这是希望作者拓宽创作思路,展示写作技巧,作好文章。作文、作文,文章是“作”出来的。文章要“凤头豹尾猪肚”我的理解是开头要漂亮;中间容量要大,把该写的东西全写进去;结尾要干脆有力。
开口要小。写文章像掘井,开口大了难写,要小开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之饮。原某某日报的记者曾写过一根钢管的合同,介绍钢管厂职工的优质服务。西部某油田原来只用进口钢管,但突然弄坏了一根;只要一根,外国人不肯卖。内地找不到这样优质的钢管,没办法,只能到我们厂来试试。钢管厂同志的坚持满意服务,想尽办法卖了一根钢管给他们,签订了合同,破解了难题。他们非常感激。以后他们有订单就想到我们钢管厂,买卖的数量大增。一根钢管,讲的是对用户的贴心服务,以小见大。(对这篇文章,也有销售员提意见:“人家卖一根钢管,你写文章登报;我卖了100吨钢管,你怎么不写一写?”卖100吨,是正常工作;卖一根,是超常工作,不一样的。)作者要善于发现和表现超常服务。钟群还写过“这里有朵康乃馨”开口很小,反映热轧厂抓厕所卫生的事,用来表现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四年后她又写“一朵绽放了四年的康乃馨”评上好新闻。一朵花,开在花园里不稀奇,开在厕所里被发现了就是新闻。
选材要严、开掘要深。采访时提了许多问题,又看了一些材料,要注意消化,选择你需要的东西写。选材注意几点:1、选择单一性,可挑选一件事来写,尽量不要分散;2、选择重要性,可挑选比较重要的事情写;3、选择故事性,可选波澜起伏的事情写,容易写好。4、选择时间性,挑选近期的事写。新闻写作,材料越新价值越大。开掘要深,就是应该写出事件的意义,鸡毛蒜皮连着天文地理,连着人性之善和哲理之美,连着当前形势和中央政策。当前的不少文章在写幸福,为什么?因为中央改变了发展观,在关心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行文要多变。岳飞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说的是行兵打仗。其实写文章也是一样。表现在开头上(变开头),可用概括式开头,概括全文;可用疑问式开头,引起注意;可用对话式开头;可用引文式开头等。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是特写式开头,如电影里的特写镜头,细细展现人物和场景。报纸上用的比较多。(另外,叙述人称的运用(变人称),可以用第三人称,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二人称。)叙述的线条(变线条)可用单线,也可用复线。单线容易写,用得比较多。用复线来表现内容,难度大,但能体现多层次多侧面。刺绣用双色或多种对比色,绣出来的东西好看;红楼梦的作者既写现实又写梦境,层次多空间也大,能够吸引人。我写过一篇散文到某某的路,得了集团公司征文一等奖,在层次上就有过一些思考。要反映企业数十年的变化,从开工写到现在,时间跨度长,一千多字的文章很难表现。我从早上6点50分坐上班车开始写,从志丹路、汶水路一路写过去,一直写到班车靠近厂门口结束。以上班路上50分钟,插入片段回忆,表现工厂几十年的曲折变化。双线交替,以往日的脚印和眼前的成绩对比,反映企业的发展和中国的进步。刊登后反响不错。写文章如写字,也讲究详略得当(变详略)“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写文章时,和标题有关的,可详细写;和主题有关的,可详细写;和故事情节风格特点有关的,可详细写。因字数有限,其他则不妨简略一点。就文章的(变起伏)波动点而言,可以是反“1”字型的,从低潮直接拉到高潮;也可以是“v”字型的:高潮,低潮,高潮。结尾收在高潮。
写作时要注意表现故事性,能让文章跌宕起伏,让读者喜欢看。如果能用一个故事串接全文的,就尽量用一个故事,这样比较容易写;如果手头的事件太零碎,又必须写,就想一个办法把它串起来,就像小贩卖的羊肉串。其内容是羊肉,但有一根主心骨——串住它们的钢丝。内容太杂,就用钢丝串。文似看山不喜平,提醒我们写文章要有波折,如果有好的细节和情节,要细细的进行描写,尽量往小处说,展现细节(例1:蒋老师的小车被撞,温馨)、(例2:我请你们吃点心,快乐)。细节一定要能表现主题。如果游离主题,再好的细节也没用。写文章时可以表现为先抑后扬,开始时写一点不足和不满,然后写他的优秀和自己的佩服。文章的前后反差大,就能让人感到过瘾,感到震撼。
(五)修改要透。强调的是文章需要反复修改,改到无法再改为止。延安时曾有人看到毛泽东同志修改文章。他把文章帖在门边上,进门修改一下,出门修改一下,一个星期下来,底稿已被改得面目全非。精品就是这样产生的。大家知道毛泽东的文章写得好,其实是一字一句慢慢推敲出来的。毛泽东是写文章的天才,十三岁曾写诗歌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荫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把青蛙写得像只老虎,抒发豪情壮志。天才人物都要细心推敲文章,何况我们。
关于推敲,大家知道唐朝诗人贾岛有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诗中的动词很重要,这里到底是用“推”还是用“敲”?草稿拟出后,贾岛曾觉得一时拿不定主意。在路上一边走一边比划,不小心冲撞了太守韩愈的车队。护卫人员很生气,把他拖到韩愈面前等候发落。韩愈是个著名诗人,知道后很高兴,遇到知音了。他帮着考虑了一下,定了个“敲”字。因为这个敲字,不但有动作,还有声音。月下的深更半夜很寂静,和尚的敲门声听起来特别清晰。据说后来韩愈推荐贾岛做了县官,可见书中自有黄金屋也是有的。修改文章要舍得删节,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要努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修改要透。修改什么?改标题,让它和文章贴切。改六个要素,有缺项就补上去,时间、地点、人物等。改标点,注意不要用错(例:鲁迅的批评)。有人喜欢连续用逗号,没完没了,让别人看起来很吃力。这就要改。改文字,尽量消灭错别字。一篇千字文,不许错一个字。改句子,让它明白晓畅。可多用短句,能使文章有力。改段落,一个段落说明一个意思,层次清楚。改文章的第一段,概括全文,体现主题,点名标题。改文章的中段,让它完整的展开事件过程。改文章的结尾,让读者余味悠然。请注意,通讯的结尾千万别搞成表决心的样子!通讯同办公室公文是完全两样的。整个文章要讲事实、讲故事,不要讲大道理。
如何估计文章是不是修改完毕了?一看时间是否用足。写800字的文章,你用足了7、8小时没有?没有,继续修改。二看文章是否达到了基本要求,如果没有,继续修改。三看是否达到了自己的平均水平,如果没有,继续修改。改好之后将它放几天,再看。也可请朋友提意见。你以为对的,改一下;你认为不对,听了算数。最后交给编辑。给某某日报的小通讯,一般写800字,多了浪费。(写文章如同做衣服,领子、袖子、口袋、纽扣等要素必须齐全。)
写文章要反复推敲,耐心修改两、三稿,功到自然成。通过修改,弥补缺失,亮丽词句,调遣结构,丰满细节,深化主题。(基本不修改的情况也有。一种是作者文学功底深厚,写作时胸有成竹;另一种是构思的时间长,把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已经弄熟了,写作时一挥而就。)就一般情况而言,多改几遍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文章在报刊杂志上登出来后有许多人看,几年以后可能还有人翻阅。希望朋友们过几年再看自己登在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别因写作过于草率而感到后悔。
如何趋向有趣?1、染缸法:看有趣的书,听有趣的节目,记有趣的事;2、采访法,采访中挖掘有趣的材料;3、拟人法。如演员赵丽蓉的名句:“什么群英荟萃,这是萝卜开会”4、拉郎配法。大桥下有两句标语,一条是宣传部门写的:高举某某的光辉旗帜;一条是交通单位写的:最高不得超过2。9米。合在一起读就很有意思。5、顺水推船法:歌德,我很愿意给傻瓜让路。6、自我调侃法等。
(六)标题要跳。提醒作者仔细琢磨文章题目,使它醒目一点,让人喜欢看。俗话说文看题树看皮,好的标题能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如人民日报的男兵队里的女队长、来的都是客,全凭一颗心等,读起来就很有味道。新民晚报的文章小白鼠也要持证上岗,写上海市实行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很风趣。某某日报曾有过一篇文章,好像是把行车当成私家车爱护,体现爱厂如家,写得好!新华社每日电讯总编辑解国记曾写过这样的文章我每年约一个“珍宝岛”折入中俄界河,让人读来触目惊心。
我写过安保公司职工制止盗窃的文章,原来的题目是火眼金睛辨伪真,编辑改成x光机般的眼光,变得有新意了。七六届技校生在报上刊登时,编辑改为小李子,别来无恙?取了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显得比较亲切。(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借用歌词作为关心离岗职工文章的题目。)
最后是“六要”归一,归结为两个字:多写。写得多了对它有感觉了,文章也就比较像样了。举个例子,叶辛和中学生。有一次,叶辛听到上海作协门口吵吵嚷嚷,原来是几个中学生要找作协领导反映情况。叶辛把他们请进来问了一下,知道了原因。原来他们费心血写了一篇中篇小说,寄给上海作协。但作协的同志没有认真看。他们很生气,就来反映作协的衙门作风:不重视基层的作品,人家就是写了,也没有机会发表。叶辛问:你怎么知道作协的同志没有认真看?学生说:我们把页码之间用浆糊黏起来了,只有前面的三页揭开了,其余的黏在一起根本没动过。叶辛笑了。接过他们的书稿翻了翻说:“看三页足够了。你们的书写得不好,标点不准确,用词不贴切,句子不流畅。这样的作品肯定不能发表。”学生说,我们写中篇小说很辛苦的,抄一遍就要很多时间。叶辛笑着告诉中学生,自己在发表处女作高高的苗岭之前,曾大量的写稿改稿,在床头上写,在破庙里写,(叶辛)曾写过一百万字的废纸。第一篇小说发表后,家里人用废稿子引火生炉子,足足用了一年多,废纸还没有用光。有这些废稿子垫底,才有以后的孽债和蹉跎岁月等出彩的作品。写作,需要大量的写,根本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听了叶辛的分析和介绍,原来气鼓鼓的中学生变得心平气和了。
写文章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古代军队出兵之前先做文章,列队历数敌人的种种罪行,以及对人民造成的灾害,说明自己是正义之师,为民请命,救民于水火。然后宣誓出征,鼓励士兵奋勇前进,为正义而战。唐朝的骆宾王写过一篇檄文——为徐敬业伐武曌檄,一篇文章胜过十万雄兵。当时生病躺在床上的女皇武则天看了吓出一身冷汗。她马上爬起来,把宰相找来骂了一顿:“这样出色的人才,为什么跑到敌人那里去了?为什么你就不能用他?”可见文章的力量!上个世纪共产党鼓励老百姓跟着自己干,天天写文章写标语宣传“打土豪,分田地”把被剥削的财产夺回来。果然夺取了政权。我们共和国建国几十年也很重视舆论导向,用以维持次序、促进发展、维护稳定。
朋友们!我们是企业的职工。我们的通讯写作,要向企业文化靠拢,和他越贴近越好。今天讲的,是所有喜欢写文章的人都应该关心的事,也包括我自己。很高兴和朋友们谈小通讯写作,希望能够共同提高。
写好一篇文章不难,难的是长久的写好。一篇千字文。三个小时也能写,九个小时也能写,质量是不一样的。打造精品,需要作者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弘扬企业文化,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工作,要加大投入。不然没有后劲。今天的交流,是公司弘扬企业文化的一个侧面,希望以后能搞得更好。领导重视了,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对企业文化骨干要组织、活动、评比、奖励。要形成自己的队伍,形成自己的网络,展示风采,去夺取胜利。
朋友们,光荣的事业对大伙提出了光荣的要求,这就是:能做、能说、能写。写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毛泽东、陈毅等一批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打仗是高手,写作宣传也是高手。文汇报记者任荃和解放军报记者范炬伟,人品出色,文章也出色。在座的朋友学习和工作都是高手,写通讯这种手艺也应该是高手。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写作,努力实现“六要”
来吧,朋友!激发你的创作才能,舒展你的豪情壮志,写出你的锦绣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