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崔长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宋一代,在浩瀚无垠的诗歌海洋里,你很难寻觅到晶莹璀璨的爱情浪花,而那些缠绵悱恻、情深意长、难却难了、魂牵梦绕的爱情奇葩,几乎都绽放在宋词的花坛里。这些散溢着无限芬芳的奇花异草、夭桃秾李,又几乎无一例外地浸润着婚外恋的甘霖玉露——文人雅士与青楼歌妓之间的卿卿我我、依红偎翠、幽思暗恋、离愁别恨。稍加思索,个中缘由不难知晓:其一,古代的婚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看重的是门当户对、名正言顺,夫妻之间皆因于男婚女嫁的封建礼制与传宗接代的宗嗣天伦而施衿结褵的,其中自然不乏诸多性情不合、志趣相悖的现象。其二,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严格尊崇谦卑柔顺、相夫教子、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像魏夫人、李清照、朱淑真那样的才情似水、貌美如花、柔肠千转、能诗善文的女子真可谓凤毛麟角、千载难遇,而章台歌妓、秦淮商女们的琴棋书画、歌扇舞裙、明目皓腕、淫声巧笑、柔情蜜意,却正好迎合了文人墨客伤春悲秋的浪漫情怀和怜香惜玉的风流性情。
但是,在卷帙浩繁、灿若星辰的宋词中,也有两首摧肝裂肺、哀感顽艳的悼亡词,抚今追昔、缅怀亡妻、情深意重、亘古鲜见,读之不禁令人扼腕叹息、潸然泪下。
一)字字泣血、肝肠寸断的江城子
这是苏轼为第一任妻子王弗而写的悼亡词,一字一顿、低婉哀恸、黯然神伤,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宋嘉佑二年(1057)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地。元丰三年(1080)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宋绍圣初,又贬惠州、儋州。待徽宗立,赦还,后卒于常州。
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1039—1065),眉州青神人(今四川眉山)。宋至和元年(1054),刚逾及笄之年的王弗嫁给了时年十九岁的苏轼。王弗年轻貌美、聪明沉静、温柔端庄、贤惠恭顺,侍翁姑十分谨肃,对夫君更是体贴入微、恩爱有加。
关于这对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的姻缘,还有四段小故事聊以佐证他们夫妻的灵犀相通、情深意笃。
其一“唤鱼联姻”相传眉山市青神县有三处绝佳胜景,即上岩、中岩、下岩。中岩有一座名闻遐迩的书院,乡贡士王方执教于此。后来好友苏洵也把长子苏轼送到中岩书院从师就读。少年苏轼体貌方正、风流倜傥、敏而好学,老先生视若己出、喜爱非常,欲选为乘龙快婿,与苏家结秦晋之好。
中岩下寺丹岩赤壁之下,有一泓幽深潭水,静如半轮山月。每每有人在水潭边击掌而鸣,三三两两的游鱼便从岩下闻声而出。当时王先生曾邀请身边的文朋诗友、饱学之士为绿潭命名,或曰:“戏鱼池”或曰:“观鱼塘”非雅即俗,实难称心。此时苏轼也向众人说出了他的题名:“唤鱼池”众人登时称奇、赞不绝口,王先生更是喜从中来、点头称是。正当苏轼心下得意之际,先生爱女王弗的丫鬟也正好从家中赶来,展示了令媛的题名:“唤鱼池”!众人难以置信、惊叹不已:“不谋而合,韵成双璧!”后来,王方请人执柯作伐,将掌上明珠许配苏轼,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其二“屏后听语”苏轼于婚后五年便开始了宦游生涯,爱妻王弗紧随在侧、朝夕相伴,为苏轼分忧解难、料理生活、生儿养女。苏轼生性豪爽、质朴率真、知无不言、口无遮拦,待人接物不拘小节,评头论足侃侃而谈,且毫无防人之心。每至此时,王弗常于屏风之后坐而静听,等客人离开后,便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向苏轼和盘托出,提醒他江湖险恶、人心叵测,遇事要三思后行、慎言慎行。苏轼当时也是自觉有理、言听计从,但过后依然是推心置腹、口若悬河,早把夫人的殷殷叮嘱抛之九霄云外。
其三“颖慧好学”王弗天性聪慧、过目不忘、知书懂诗。苏轼知颍州时,有一年孟春月夜,他和爱妻王弗于庭中赏梅。王弗谓苏轼曰:“春月胜于秋月色,秋月让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可召赵德麟辈饮此花下。”苏子喜不自禁,曰:“此真诗家语也!”
其四“松风哀思”“忽如一夜风云变,惊起鸳鸯生死隔”宋治平二年(1065)五月,与苏轼耳鬓厮磨、相濡以沫大约十年后,王弗不幸在京师病逝,时年二十七岁。须臾间,爱妻撒手人寰、香消玉殒、阴阳两隔,苏轼捶胸顿足、撕心裂肺、悲戚难状,一代英才猝然遭遇到人生的第一次不幸和哀痛。随后,苏轼谨遵父训:“妇从汝以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亲自从京城扶柩归里,并在坟茔所在的山冈上,栽植松树三万棵!这,或许就是苏轼先生“明月夜,短松冈”之意境的渊源吧!
从宋治平二年(1065)到熙宁八年(1075),在这人生曲折、命运多舛、仕途坎坷、颠沛流离的十年里,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避离京城通判杭州... -->>
有宋一代,在浩瀚无垠的诗歌海洋里,你很难寻觅到晶莹璀璨的爱情浪花,而那些缠绵悱恻、情深意长、难却难了、魂牵梦绕的爱情奇葩,几乎都绽放在宋词的花坛里。这些散溢着无限芬芳的奇花异草、夭桃秾李,又几乎无一例外地浸润着婚外恋的甘霖玉露——文人雅士与青楼歌妓之间的卿卿我我、依红偎翠、幽思暗恋、离愁别恨。稍加思索,个中缘由不难知晓:其一,古代的婚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看重的是门当户对、名正言顺,夫妻之间皆因于男婚女嫁的封建礼制与传宗接代的宗嗣天伦而施衿结褵的,其中自然不乏诸多性情不合、志趣相悖的现象。其二,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严格尊崇谦卑柔顺、相夫教子、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像魏夫人、李清照、朱淑真那样的才情似水、貌美如花、柔肠千转、能诗善文的女子真可谓凤毛麟角、千载难遇,而章台歌妓、秦淮商女们的琴棋书画、歌扇舞裙、明目皓腕、淫声巧笑、柔情蜜意,却正好迎合了文人墨客伤春悲秋的浪漫情怀和怜香惜玉的风流性情。
但是,在卷帙浩繁、灿若星辰的宋词中,也有两首摧肝裂肺、哀感顽艳的悼亡词,抚今追昔、缅怀亡妻、情深意重、亘古鲜见,读之不禁令人扼腕叹息、潸然泪下。
一)字字泣血、肝肠寸断的江城子
这是苏轼为第一任妻子王弗而写的悼亡词,一字一顿、低婉哀恸、黯然神伤,被誉为“千古第一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四川眉山)。宋嘉佑二年(1057)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地。元丰三年(1080)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宋绍圣初,又贬惠州、儋州。待徽宗立,赦还,后卒于常州。
苏轼的结发妻子王弗(1039—1065),眉州青神人(今四川眉山)。宋至和元年(1054),刚逾及笄之年的王弗嫁给了时年十九岁的苏轼。王弗年轻貌美、聪明沉静、温柔端庄、贤惠恭顺,侍翁姑十分谨肃,对夫君更是体贴入微、恩爱有加。
关于这对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的姻缘,还有四段小故事聊以佐证他们夫妻的灵犀相通、情深意笃。
其一“唤鱼联姻”相传眉山市青神县有三处绝佳胜景,即上岩、中岩、下岩。中岩有一座名闻遐迩的书院,乡贡士王方执教于此。后来好友苏洵也把长子苏轼送到中岩书院从师就读。少年苏轼体貌方正、风流倜傥、敏而好学,老先生视若己出、喜爱非常,欲选为乘龙快婿,与苏家结秦晋之好。
中岩下寺丹岩赤壁之下,有一泓幽深潭水,静如半轮山月。每每有人在水潭边击掌而鸣,三三两两的游鱼便从岩下闻声而出。当时王先生曾邀请身边的文朋诗友、饱学之士为绿潭命名,或曰:“戏鱼池”或曰:“观鱼塘”非雅即俗,实难称心。此时苏轼也向众人说出了他的题名:“唤鱼池”众人登时称奇、赞不绝口,王先生更是喜从中来、点头称是。正当苏轼心下得意之际,先生爱女王弗的丫鬟也正好从家中赶来,展示了令媛的题名:“唤鱼池”!众人难以置信、惊叹不已:“不谋而合,韵成双璧!”后来,王方请人执柯作伐,将掌上明珠许配苏轼,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其二“屏后听语”苏轼于婚后五年便开始了宦游生涯,爱妻王弗紧随在侧、朝夕相伴,为苏轼分忧解难、料理生活、生儿养女。苏轼生性豪爽、质朴率真、知无不言、口无遮拦,待人接物不拘小节,评头论足侃侃而谈,且毫无防人之心。每至此时,王弗常于屏风之后坐而静听,等客人离开后,便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向苏轼和盘托出,提醒他江湖险恶、人心叵测,遇事要三思后行、慎言慎行。苏轼当时也是自觉有理、言听计从,但过后依然是推心置腹、口若悬河,早把夫人的殷殷叮嘱抛之九霄云外。
其三“颖慧好学”王弗天性聪慧、过目不忘、知书懂诗。苏轼知颍州时,有一年孟春月夜,他和爱妻王弗于庭中赏梅。王弗谓苏轼曰:“春月胜于秋月色,秋月让人凄惨,春月令人和悦,可召赵德麟辈饮此花下。”苏子喜不自禁,曰:“此真诗家语也!”
其四“松风哀思”“忽如一夜风云变,惊起鸳鸯生死隔”宋治平二年(1065)五月,与苏轼耳鬓厮磨、相濡以沫大约十年后,王弗不幸在京师病逝,时年二十七岁。须臾间,爱妻撒手人寰、香消玉殒、阴阳两隔,苏轼捶胸顿足、撕心裂肺、悲戚难状,一代英才猝然遭遇到人生的第一次不幸和哀痛。随后,苏轼谨遵父训:“妇从汝以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亲自从京城扶柩归里,并在坟茔所在的山冈上,栽植松树三万棵!这,或许就是苏轼先生“明月夜,短松冈”之意境的渊源吧!
从宋治平二年(1065)到熙宁八年(1075),在这人生曲折、命运多舛、仕途坎坷、颠沛流离的十年里,苏轼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而避离京城通判杭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