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的闲话 (1/2)
800小说网 quanben5.net,chunyu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编者按 每一滴水都是“从源头那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然后经过蒸腾为云雾,最后又行云布雨,回归其生命的源头,开始新的轮回”——这正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者通过与父母相处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的温暖的细节告知读者,其实孝是很简单的事“孝的核心就是顺从。” 从小就经常听人用“孝子”、“孝顺”等字眼来夸奖人,大概是涉世浅、思虑也不深,只当做口头禅或耳边风过耳即散。现在自己也有了孩子,大概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缘故,渐渐也知道对父母嘘寒问暖的,深究起来完全是出于报恩的心理吧,与现在的理解完全迥异。
04年夏天起,我离开家乡去大连,春节回家后妈妈的糖尿病发作引发脑血栓,左边手脚不听使唤了。此后,每年总找点理由回家呆上数日,虽然也总听妈妈的唠叨,最多的内容就是,因为我不在家,导致她生病。最初我还为自己辩解,现在完全听之认之,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毕竟理屈,只能词穷了。
记得我在大学时甚至几度假期也不回家过,那时是为了节省下区区的34元往返路费,父母也不抱怨,因为那时读书一个月的费用也不过50元,况且父母身体好,我在身边与否,并不在意。在家乡工作了那么多年,随时回去看望父母本就习以为常,突然背井离乡的,他们感到格外孤单,说出点怨艾的话,其言外之意该是不言自明的了。
妈妈是典型的“话痨”而爸爸是绝对的寡言,俩个人是互补型的。妈妈可以一整天自言自语,除了吃饭睡觉,她的语声时时刻刻充斥耳鼓,你会发现自己的耳朵绝对不是一个可有可无得摆设。尤其是我在家的时候,此情景尤甚。一会让你倒水喝一会让你穿件衣服,她最喜欢沉浸与讲述过去照顾我们长大的岁月,可以反反复复变换角度地讲,只是为了把周围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听她的唠叨,无论你是看电视还是做什么,而妈妈最忠实的听众就是爸爸,至多还有个回乡时的我!
妈妈看不顺眼的事情很多,打开电视、转换电视频道时,模特穿的衣服摆个姿势,非洲人的皮肤黝黑、欧美人皮肤白皙,nba篮球与足球冠军杯比赛,在她眼里没有一丝美感、格外丑陋!因为我喜欢看,恐怕她是强忍着坐在旁边。索性就频繁插话,我儿子女儿孙子小时候如果也去从事这个,一定比他们强之类凡此种种,自顾自地讲着,完全不在乎你无暇聆听,她醉心于自己不厌其烦的看电视之外的“旁白”
妈妈参加工作的经历简单,20岁离开山东老家,只围着爸爸和四个儿女转,所接触的世界就局限在寥寥几十米的方圆内的邻居,即使也曾经去过北京的姐姐家和我在的大连,但是并不象爸爸那样,自己带着食物与饮用水,凭着地图就可饱览风景。这些家的变故,是妈妈半个世纪的最大视野。
我离开家乡后,由于行动不便,夏天她只能坐在楼下,与门前那颗树做伴,路过的形色匆匆人们,奔忙着自己的事情,不能也不愿与之攀谈。冬天的北方天寒地冻,爸爸去离休干部活动室去下棋,她就百无聊赖的独自在家。
于是,她就邀请周围一些笃信基督教的邻居,每周到我家聚会。古人有天籁、地籁、人籁之分,我想:在妈妈那里只要有声音可以与她不甘寂寞的述说相呼应,就是天籁!妈妈最欣赏耶稣的一句话是:别人打了你左边脸,就把右边脸也伸过去。除了这些易学好记的话,她信教多年,收获的是有了那么过去多素不相识的人可以与她姐妹般的嘘寒问暖。宗教带来的真正解脱,对于妈妈来说恐怕不那么深奥吧!
白天还好,晚上妈妈经常失眠,我每天睡的晚,经常可看见她蹒跚地在屋子里走动,东看看西望望的,窸窸窣窣的,经常整夜不睡,而另一边爸爸早已鼾声如雷了。我每次看见她形单影孤地夜半满屋巡视,总与爸爸戏称之半夜“捉老鼠”这时妈妈就露出失眠苦涩后的一丝笑意。
有一次晚上,我听到我房间外扑腾一声,开门一看,妈妈仰卧着,唯一灵便的手里还攥着一个薄被,脚下是一颗大白菜。原来妈妈实在睡不着,想来我房间看我,如果不被我发现,恐怕要搂着白菜到天明了。更多的时候是,妈妈看见我在房间看书,就几度催促我快点睡觉,直到她实在没气力来回走动为止。第二天早晨起,她总埋怨我不早睡,她心里知道,现在的每天晚上,失眠的她总可见我房间的灯仍然亮着呢。
妈妈晚年突然变得特别嘴馋。我从杭州回来给她带回的“东坡肉”“叫花鸡”她一边吃一边数落我乱花钱,但是比往次吃的格外多,我却是看在眼里;去年回家买的里脊肉和海鲜鱼丸,她也特别爱吃,这回返乡,我买了大大一包,隔三差五地我在白菜里加入几个,她吃了总美美地高兴一阵子,大概是吃的短暂快乐,让她浑然抵消了失眠的苦楚,想必二十四孝里孟宗的妈妈吃到他冬天哭泣后换来的竹笋时也如此快乐吧!李笠翁说:本性酷好之物可以当药。大概就是此间真意吧。
爸爸是个京剧票友,只要在家就把电视锁定戏曲频道,对每出戏曲里的典故都烂熟于心,我陪他看京剧时,我故意询问他一些生旦净末丑方面的问题,沉默寡言的他就滔滔不绝起来,他总说,五十年代梅兰芳曾经来过我家乡演出,那时票价只5元钱,由于当时每月工资才10多元,没舍得去,引以为憾事!我说:“你那时应该借钱去啊,我帮你还!”爸爸和我哈哈大笑。这时妈妈在一旁无法插话,最后只淡淡地说:还是父子俩有的是话说呀!
爸爸除了饮茶的嗜好,就是爱喝酒。二姐总把茅台、五粮液等名酒托人从北京捎来,每逢节日或过生日,他就打开一瓶。记得他七十岁生日的时候,全家在饭店给他做寿,他特别高兴,亲朋好友敬酒他不好推辞,喝的特别多也破天荒的没醉;去年,爸爸过八十岁生日,由于妈妈行动不便,我们只举行了家宴,他频频举杯,总反复一句话:你爷爷一辈子也没喝过这样的好酒啊!
从尧舜禹禅让天下,到孔子的“孝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再汉代的“举孝廉”、唐代设立“孝悌力田”科,乃至清代的以孝治天下,这是一条孝道的明线。二十四孝就是这条线的圭臬与极致,古代的教科书并不是全国统一标准,但是,二十四孝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必读书目一样,被莘莘学子们熟知。我是在游览辽宁青岩寺时有幸看见山道上“二十四孝”雕塑,游玩归来按图索骥地才了解到的。
我以为,孝的核心就是顺从,顺从的反义词就是... -->>
编者按 每一滴水都是“从源头那涓涓细流汇成滔滔江河,然后经过蒸腾为云雾,最后又行云布雨,回归其生命的源头,开始新的轮回”——这正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作者通过与父母相处在一起的点点滴滴的温暖的细节告知读者,其实孝是很简单的事“孝的核心就是顺从。” 从小就经常听人用“孝子”、“孝顺”等字眼来夸奖人,大概是涉世浅、思虑也不深,只当做口头禅或耳边风过耳即散。现在自己也有了孩子,大概是“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缘故,渐渐也知道对父母嘘寒问暖的,深究起来完全是出于报恩的心理吧,与现在的理解完全迥异。
04年夏天起,我离开家乡去大连,春节回家后妈妈的糖尿病发作引发脑血栓,左边手脚不听使唤了。此后,每年总找点理由回家呆上数日,虽然也总听妈妈的唠叨,最多的内容就是,因为我不在家,导致她生病。最初我还为自己辩解,现在完全听之认之,因“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毕竟理屈,只能词穷了。
记得我在大学时甚至几度假期也不回家过,那时是为了节省下区区的34元往返路费,父母也不抱怨,因为那时读书一个月的费用也不过50元,况且父母身体好,我在身边与否,并不在意。在家乡工作了那么多年,随时回去看望父母本就习以为常,突然背井离乡的,他们感到格外孤单,说出点怨艾的话,其言外之意该是不言自明的了。
妈妈是典型的“话痨”而爸爸是绝对的寡言,俩个人是互补型的。妈妈可以一整天自言自语,除了吃饭睡觉,她的语声时时刻刻充斥耳鼓,你会发现自己的耳朵绝对不是一个可有可无得摆设。尤其是我在家的时候,此情景尤甚。一会让你倒水喝一会让你穿件衣服,她最喜欢沉浸与讲述过去照顾我们长大的岁月,可以反反复复变换角度地讲,只是为了把周围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听她的唠叨,无论你是看电视还是做什么,而妈妈最忠实的听众就是爸爸,至多还有个回乡时的我!
妈妈看不顺眼的事情很多,打开电视、转换电视频道时,模特穿的衣服摆个姿势,非洲人的皮肤黝黑、欧美人皮肤白皙,nba篮球与足球冠军杯比赛,在她眼里没有一丝美感、格外丑陋!因为我喜欢看,恐怕她是强忍着坐在旁边。索性就频繁插话,我儿子女儿孙子小时候如果也去从事这个,一定比他们强之类凡此种种,自顾自地讲着,完全不在乎你无暇聆听,她醉心于自己不厌其烦的看电视之外的“旁白”
妈妈参加工作的经历简单,20岁离开山东老家,只围着爸爸和四个儿女转,所接触的世界就局限在寥寥几十米的方圆内的邻居,即使也曾经去过北京的姐姐家和我在的大连,但是并不象爸爸那样,自己带着食物与饮用水,凭着地图就可饱览风景。这些家的变故,是妈妈半个世纪的最大视野。
我离开家乡后,由于行动不便,夏天她只能坐在楼下,与门前那颗树做伴,路过的形色匆匆人们,奔忙着自己的事情,不能也不愿与之攀谈。冬天的北方天寒地冻,爸爸去离休干部活动室去下棋,她就百无聊赖的独自在家。
于是,她就邀请周围一些笃信基督教的邻居,每周到我家聚会。古人有天籁、地籁、人籁之分,我想:在妈妈那里只要有声音可以与她不甘寂寞的述说相呼应,就是天籁!妈妈最欣赏耶稣的一句话是:别人打了你左边脸,就把右边脸也伸过去。除了这些易学好记的话,她信教多年,收获的是有了那么过去多素不相识的人可以与她姐妹般的嘘寒问暖。宗教带来的真正解脱,对于妈妈来说恐怕不那么深奥吧!
白天还好,晚上妈妈经常失眠,我每天睡的晚,经常可看见她蹒跚地在屋子里走动,东看看西望望的,窸窸窣窣的,经常整夜不睡,而另一边爸爸早已鼾声如雷了。我每次看见她形单影孤地夜半满屋巡视,总与爸爸戏称之半夜“捉老鼠”这时妈妈就露出失眠苦涩后的一丝笑意。
有一次晚上,我听到我房间外扑腾一声,开门一看,妈妈仰卧着,唯一灵便的手里还攥着一个薄被,脚下是一颗大白菜。原来妈妈实在睡不着,想来我房间看我,如果不被我发现,恐怕要搂着白菜到天明了。更多的时候是,妈妈看见我在房间看书,就几度催促我快点睡觉,直到她实在没气力来回走动为止。第二天早晨起,她总埋怨我不早睡,她心里知道,现在的每天晚上,失眠的她总可见我房间的灯仍然亮着呢。
妈妈晚年突然变得特别嘴馋。我从杭州回来给她带回的“东坡肉”“叫花鸡”她一边吃一边数落我乱花钱,但是比往次吃的格外多,我却是看在眼里;去年回家买的里脊肉和海鲜鱼丸,她也特别爱吃,这回返乡,我买了大大一包,隔三差五地我在白菜里加入几个,她吃了总美美地高兴一阵子,大概是吃的短暂快乐,让她浑然抵消了失眠的苦楚,想必二十四孝里孟宗的妈妈吃到他冬天哭泣后换来的竹笋时也如此快乐吧!李笠翁说:本性酷好之物可以当药。大概就是此间真意吧。
爸爸是个京剧票友,只要在家就把电视锁定戏曲频道,对每出戏曲里的典故都烂熟于心,我陪他看京剧时,我故意询问他一些生旦净末丑方面的问题,沉默寡言的他就滔滔不绝起来,他总说,五十年代梅兰芳曾经来过我家乡演出,那时票价只5元钱,由于当时每月工资才10多元,没舍得去,引以为憾事!我说:“你那时应该借钱去啊,我帮你还!”爸爸和我哈哈大笑。这时妈妈在一旁无法插话,最后只淡淡地说:还是父子俩有的是话说呀!
爸爸除了饮茶的嗜好,就是爱喝酒。二姐总把茅台、五粮液等名酒托人从北京捎来,每逢节日或过生日,他就打开一瓶。记得他七十岁生日的时候,全家在饭店给他做寿,他特别高兴,亲朋好友敬酒他不好推辞,喝的特别多也破天荒的没醉;去年,爸爸过八十岁生日,由于妈妈行动不便,我们只举行了家宴,他频频举杯,总反复一句话:你爷爷一辈子也没喝过这样的好酒啊!
从尧舜禹禅让天下,到孔子的“孝为百德之首,百善之先”再汉代的“举孝廉”、唐代设立“孝悌力田”科,乃至清代的以孝治天下,这是一条孝道的明线。二十四孝就是这条线的圭臬与极致,古代的教科书并不是全国统一标准,但是,二十四孝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必读书目一样,被莘莘学子们熟知。我是在游览辽宁青岩寺时有幸看见山道上“二十四孝”雕塑,游玩归来按图索骥地才了解到的。
我以为,孝的核心就是顺从,顺从的反义词就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