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嫁人就嫁羽林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会儿,正好看见一只还未长成的蝗虫飞过来,便小心屏住呼吸,伸手去扑。哪知这东西警醒得很,眼看要得手,它却又在被扑中的前一刻飞了出去。飞也不远,就停在另一根禾苗上。清薇追着它扑了好几次,始终未能成功,倒是把裙子也弄得都是泥土。
她这才明白为何赵训说就算要捕捉蝗虫,也要想个具体章程。这东西可不是那么好捉的。
但这种困难在赵瑾之那里似乎根本不存在,不久之后他就回来了,手里提着几根草串。原来到了地方他才发现出来得急,根本没有带容器。索性就扯了草茎,将抓到的蝗虫一个个串在上面提着。
“这些就差不多了吧?”他将手里的东西给清薇看。
清薇接过一根草茎,仔细的研究了片刻上面串着的虫子。赵瑾之原以为她爱干净又爱美,应该会受不了这种东西,但清薇眉头都没有皱一下,研究完了,也没有将还给赵瑾之,就自己提在手里,点头道,“够了,先回去吧。”
赵瑾之跟在她身后往拴马的地方走,一面道,“若真起了蝗灾,总不可能一直吃这个。到时候还可以用来养鸡鸭,它们喜欢吃。”
清薇点头,但没有说话,似乎还在琢磨什么。
于是赵瑾之也不说话了。
回到十二楼之后,清薇接过赵瑾之手里的东西,径直去厨房了,甚至没来得及安顿他几句。赵瑾之见状,便知道她心里已经有了想法,只待实践了。
论到捷才和急智,清薇是赵瑾之见过最出色的人。
于是这一晚,冠军侯大人回家的时候,手里多了一个食盒。
果然,进门之后,没等他回自己的住处,就有人来请,说是老爷子和赵定方都在等着他。于是赵瑾之提着食盒,转了个方向,去了赵训的院子。
他的祖父和二叔脸上的表情都很严肃,显然讨论的结果并不乐观。的确,如果出现蝗灾,无论怎么补救,都免不了会产生损失。从大局而言,对接下来大魏的形势并没有好处,甚至还会带来恶劣的影响。赵定方身为尚书右仆射,一国宰辅,又怎么可能高兴起来?
倒是赵训还能分心注意赵瑾之,问他,“你手里提的是什么?”
赵瑾之将食盒放在桌上,将里面的东西端出来摆好。
素白的盘子底用胡萝卜和葱丝雕成凤凰的形状,因为浸了料酒而微微泛红的的油炸蝗虫摆在上面,周围点缀着蝴蝶形状的胡萝卜和青红椒,看上去颜色亮丽,带着一股油炸出的焦香,引人食欲。
赵瑾之道,“我这道菜,名叫飞黄(蝗)腾达。”
作者有话要说:继续突然的加更_(:3∠)_
第59章百鸟朝凰
讨论了一下午蝗虫如何防治的赵定方对黄这个字已经十分敏感,闻言立刻抬头去看桌上的菜。
赵训眼神微闪,捋了捋胡子,问,“是清薇做的?”
赵瑾之点头,取出筷子分给二人,“这飞蝗还是我下午亲自去抓的,您二位尝尝味道,给个建议?”
赵定方还在犹豫,赵训已经接过筷子,夹起一只送入口中,点头道,“香、脆、鲜,味道不错。加上还有这么好的名字和意头,想来不少人都会对这道菜感兴趣。”
时人不吃蝗虫,不过是没有先例。要说蝗虫长得吓人,螃蟹也未见得好到哪里去,却也是人人交口称赞的美味。所以,只要运作的方式得当,要让这道菜成为所谓“名吃”,让普通人生出兴趣,主动去吃,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
尤其还取了个这么好的名字。飞黄腾达,便冲着这么好的意头,也值得尝一尝。
赵定方本来还有些犹疑,听到父亲这么说,才下了筷子。然后意外的发现,只要不去想这虫子的模样,单把它看作一道菜来评价,滋味确实不错。于是中肯的评价道,“入口爽脆,回味也香,用来佐酒或是零嘴,打发时间是极好的。京城里那些小的茶楼酒肆之中,多的是叫上一碟油炸花生、一壶茶酒,便能坐上一下午的闲汉,这蝗虫比花生米还便宜些。”
而且越是这种闲汉,反倒对飞黄腾达这种不切实际的事情充满幻想,好像自己多有能耐,只是少了机遇,只是机遇来时自己没有看上,否则早就如何如何。
他们都只评价这道菜推广的可能,但实际上,则是赞同了赵瑾之藏在这道菜之后的用意:让百姓们乐意且主动的去食用蝗虫,如此一来,不但能多出一道菜,还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让他们去抓捕蝗虫。
要想好蝗虫灾害的防治办法,上书给皇帝,在朝堂上讨论通过,最后再往下颁行政令,送到各州……这中间间隔的时间太长了。就算朝廷能特事特办,加急处理,至少也需要半个月左右。更别提他们都对廷议的结果并不乐观,恐怕绝大多数官员只会觉得小题大做,根本不愿意同意如此荒唐的提议。
若是如此,朝堂上必然会有一段争执的时间,最后才能得出结论。但时间都浪费在了这上头,等朝廷反应过来时,就迟了。
所以在朝廷还没有动作之时,从民间发动群众是最好的办法。而捕食蝗虫的事,是清薇想出来的推广办法。
当然,光是他们说好还不够。赵瑾之道,“这等美味,虽然出自乡里,也当敬呈御览,让陛下也品尝一番。”
如果虞景也能夸一个好字,那可能都不要他们做什么,民间就会争相效仿了。还有哪些想要讨好皇帝的权贵之家,也会命令下面的人捕捉蝗虫送上来。这样一来,影响更大,效率更高。
不过,皇帝的菜谱都是有数的,偶尔品尝一下民间小食也就罢了,但蝗虫这种东西,若真的送到御前,恐怕御史弹劾的奏章立刻就能堆满长安宫。
——有些人在做实事上没什么作为,抓人小辫子这上头倒是造诣颇深。而且他们不管时势、不管会造成什么结果,越是位高权重,他们盯得越紧,因为这些人每一个都可能成为一名御史的晋身之阶,一旦将一位宰辅级别的大臣踩下去,那么哪怕他只是七品御史,也能立刻声名大噪、青云直上。
这就是言官,绝大多数做实事的大臣看不上他们,却又不得不忌惮他们。所以大部分进入尚书阁的重臣,为了能让自己的政令施行得更顺利,多少都会跟御史台有些往来,一些势大的宰相甚至能够直接掌控御史台。不过这很容易为皇帝所忌讳,大家都不会做得太明显。
赵定方的上位有些特殊,等于是站在了所有文官的对立面。所以从他进入尚书阁之后,几乎每天都有弹劾他的奏折送到长安宫。御史们见了他只会找茬,连一句好话都不会说,更别提是拉拢关系了。
后来虞景的强势倒是让一部分人有了忌惮,开始转变态度。但他们能够改变对皇帝的态度,不代表就能放过赵定方了。或者说正因为在虞景那里失利,就更要在赵定方这里找回来。于是弹劾他的奏折变得更多。
现在赵定方要是将这蝗虫呈给皇帝品尝,弹劾都是轻的,说不定立刻就有御史认为这是侮辱皇帝,主辱臣死,要撞柱自尽了。不管死不死,他们的士林声誉会变得更好,至于赵定方,自然就成了佞幸权臣。
这种影响不光是当下,很有可能还会影响到往后的名声。所以对赵家而言,一旦决定这样做,损失的会是更多的东西。
但赵定方几乎没有犹豫的道,“明日我就将这道菜呈上去。”
“二叔……”他这么干脆,赵瑾之反而不太确定是不是应该这样做了。的确,这样做对应对蝗灾是很有效果,但蝗灾什么时候会来,规模会有多大,目前都还说不准。也许这一切只是她们瞎紧张,根本什么事都没有。
要是能肯定会有最坏的结果,那么赵定方的牺牲就是有价值的。可如果没有呢?
虽然赵瑾之对清薇充满信心,但赵定方现在是整个赵家的顶梁柱,他是绝对不能倒下的。
赵定方摆手道,“这不是一人一家之事,是天下万民之事。未雨绸缪,就算之后没有那么大的蝗灾,但捕捉了现在田野间存在的蝗虫,对地里的庄稼也只有好处。今年年成不好,减产是必定的,能多一些收成也好。如今的大魏经不起连番天灾,这种事,宁信其有。”
赵瑾之想了想,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如此。但还是道,“献菜倒是不急,总要有个准备的功夫,二叔可以提前跟陛下通个气,提前做好准备。”
别人可以不任何赵定方的牺牲,但皇帝必须要知道他是为了什么。
会儿,正好看见一只还未长成的蝗虫飞过来,便小心屏住呼吸,伸手去扑。哪知这东西警醒得很,眼看要得手,它却又在被扑中的前一刻飞了出去。飞也不远,就停在另一根禾苗上。清薇追着它扑了好几次,始终未能成功,倒是把裙子也弄得都是泥土。
她这才明白为何赵训说就算要捕捉蝗虫,也要想个具体章程。这东西可不是那么好捉的。
但这种困难在赵瑾之那里似乎根本不存在,不久之后他就回来了,手里提着几根草串。原来到了地方他才发现出来得急,根本没有带容器。索性就扯了草茎,将抓到的蝗虫一个个串在上面提着。
“这些就差不多了吧?”他将手里的东西给清薇看。
清薇接过一根草茎,仔细的研究了片刻上面串着的虫子。赵瑾之原以为她爱干净又爱美,应该会受不了这种东西,但清薇眉头都没有皱一下,研究完了,也没有将还给赵瑾之,就自己提在手里,点头道,“够了,先回去吧。”
赵瑾之跟在她身后往拴马的地方走,一面道,“若真起了蝗灾,总不可能一直吃这个。到时候还可以用来养鸡鸭,它们喜欢吃。”
清薇点头,但没有说话,似乎还在琢磨什么。
于是赵瑾之也不说话了。
回到十二楼之后,清薇接过赵瑾之手里的东西,径直去厨房了,甚至没来得及安顿他几句。赵瑾之见状,便知道她心里已经有了想法,只待实践了。
论到捷才和急智,清薇是赵瑾之见过最出色的人。
于是这一晚,冠军侯大人回家的时候,手里多了一个食盒。
果然,进门之后,没等他回自己的住处,就有人来请,说是老爷子和赵定方都在等着他。于是赵瑾之提着食盒,转了个方向,去了赵训的院子。
他的祖父和二叔脸上的表情都很严肃,显然讨论的结果并不乐观。的确,如果出现蝗灾,无论怎么补救,都免不了会产生损失。从大局而言,对接下来大魏的形势并没有好处,甚至还会带来恶劣的影响。赵定方身为尚书右仆射,一国宰辅,又怎么可能高兴起来?
倒是赵训还能分心注意赵瑾之,问他,“你手里提的是什么?”
赵瑾之将食盒放在桌上,将里面的东西端出来摆好。
素白的盘子底用胡萝卜和葱丝雕成凤凰的形状,因为浸了料酒而微微泛红的的油炸蝗虫摆在上面,周围点缀着蝴蝶形状的胡萝卜和青红椒,看上去颜色亮丽,带着一股油炸出的焦香,引人食欲。
赵瑾之道,“我这道菜,名叫飞黄(蝗)腾达。”
作者有话要说:继续突然的加更_(:3∠)_
第59章百鸟朝凰
讨论了一下午蝗虫如何防治的赵定方对黄这个字已经十分敏感,闻言立刻抬头去看桌上的菜。
赵训眼神微闪,捋了捋胡子,问,“是清薇做的?”
赵瑾之点头,取出筷子分给二人,“这飞蝗还是我下午亲自去抓的,您二位尝尝味道,给个建议?”
赵定方还在犹豫,赵训已经接过筷子,夹起一只送入口中,点头道,“香、脆、鲜,味道不错。加上还有这么好的名字和意头,想来不少人都会对这道菜感兴趣。”
时人不吃蝗虫,不过是没有先例。要说蝗虫长得吓人,螃蟹也未见得好到哪里去,却也是人人交口称赞的美味。所以,只要运作的方式得当,要让这道菜成为所谓“名吃”,让普通人生出兴趣,主动去吃,并不是特别困难的事。
尤其还取了个这么好的名字。飞黄腾达,便冲着这么好的意头,也值得尝一尝。
赵定方本来还有些犹疑,听到父亲这么说,才下了筷子。然后意外的发现,只要不去想这虫子的模样,单把它看作一道菜来评价,滋味确实不错。于是中肯的评价道,“入口爽脆,回味也香,用来佐酒或是零嘴,打发时间是极好的。京城里那些小的茶楼酒肆之中,多的是叫上一碟油炸花生、一壶茶酒,便能坐上一下午的闲汉,这蝗虫比花生米还便宜些。”
而且越是这种闲汉,反倒对飞黄腾达这种不切实际的事情充满幻想,好像自己多有能耐,只是少了机遇,只是机遇来时自己没有看上,否则早就如何如何。
他们都只评价这道菜推广的可能,但实际上,则是赞同了赵瑾之藏在这道菜之后的用意:让百姓们乐意且主动的去食用蝗虫,如此一来,不但能多出一道菜,还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让他们去抓捕蝗虫。
要想好蝗虫灾害的防治办法,上书给皇帝,在朝堂上讨论通过,最后再往下颁行政令,送到各州……这中间间隔的时间太长了。就算朝廷能特事特办,加急处理,至少也需要半个月左右。更别提他们都对廷议的结果并不乐观,恐怕绝大多数官员只会觉得小题大做,根本不愿意同意如此荒唐的提议。
若是如此,朝堂上必然会有一段争执的时间,最后才能得出结论。但时间都浪费在了这上头,等朝廷反应过来时,就迟了。
所以在朝廷还没有动作之时,从民间发动群众是最好的办法。而捕食蝗虫的事,是清薇想出来的推广办法。
当然,光是他们说好还不够。赵瑾之道,“这等美味,虽然出自乡里,也当敬呈御览,让陛下也品尝一番。”
如果虞景也能夸一个好字,那可能都不要他们做什么,民间就会争相效仿了。还有哪些想要讨好皇帝的权贵之家,也会命令下面的人捕捉蝗虫送上来。这样一来,影响更大,效率更高。
不过,皇帝的菜谱都是有数的,偶尔品尝一下民间小食也就罢了,但蝗虫这种东西,若真的送到御前,恐怕御史弹劾的奏章立刻就能堆满长安宫。
——有些人在做实事上没什么作为,抓人小辫子这上头倒是造诣颇深。而且他们不管时势、不管会造成什么结果,越是位高权重,他们盯得越紧,因为这些人每一个都可能成为一名御史的晋身之阶,一旦将一位宰辅级别的大臣踩下去,那么哪怕他只是七品御史,也能立刻声名大噪、青云直上。
这就是言官,绝大多数做实事的大臣看不上他们,却又不得不忌惮他们。所以大部分进入尚书阁的重臣,为了能让自己的政令施行得更顺利,多少都会跟御史台有些往来,一些势大的宰相甚至能够直接掌控御史台。不过这很容易为皇帝所忌讳,大家都不会做得太明显。
赵定方的上位有些特殊,等于是站在了所有文官的对立面。所以从他进入尚书阁之后,几乎每天都有弹劾他的奏折送到长安宫。御史们见了他只会找茬,连一句好话都不会说,更别提是拉拢关系了。
后来虞景的强势倒是让一部分人有了忌惮,开始转变态度。但他们能够改变对皇帝的态度,不代表就能放过赵定方了。或者说正因为在虞景那里失利,就更要在赵定方这里找回来。于是弹劾他的奏折变得更多。
现在赵定方要是将这蝗虫呈给皇帝品尝,弹劾都是轻的,说不定立刻就有御史认为这是侮辱皇帝,主辱臣死,要撞柱自尽了。不管死不死,他们的士林声誉会变得更好,至于赵定方,自然就成了佞幸权臣。
这种影响不光是当下,很有可能还会影响到往后的名声。所以对赵家而言,一旦决定这样做,损失的会是更多的东西。
但赵定方几乎没有犹豫的道,“明日我就将这道菜呈上去。”
“二叔……”他这么干脆,赵瑾之反而不太确定是不是应该这样做了。的确,这样做对应对蝗灾是很有效果,但蝗灾什么时候会来,规模会有多大,目前都还说不准。也许这一切只是她们瞎紧张,根本什么事都没有。
要是能肯定会有最坏的结果,那么赵定方的牺牲就是有价值的。可如果没有呢?
虽然赵瑾之对清薇充满信心,但赵定方现在是整个赵家的顶梁柱,他是绝对不能倒下的。
赵定方摆手道,“这不是一人一家之事,是天下万民之事。未雨绸缪,就算之后没有那么大的蝗灾,但捕捉了现在田野间存在的蝗虫,对地里的庄稼也只有好处。今年年成不好,减产是必定的,能多一些收成也好。如今的大魏经不起连番天灾,这种事,宁信其有。”
赵瑾之想了想,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如此。但还是道,“献菜倒是不急,总要有个准备的功夫,二叔可以提前跟陛下通个气,提前做好准备。”
别人可以不任何赵定方的牺牲,但皇帝必须要知道他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