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大元王朝(出书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康里脱脱在武宗、仁宗朝有什么政治作为康里脱脱,康里国王牙牙之子,阿沙不花之弟。世祖时,入朝为宿卫。成宗大德三年(1299),随皇子海山出镇北边。
大德十一年,成宗卒,丞相哈剌哈孙称疾卧禁中与成宗后卜鲁罕、安西王阿难答等人周旋。正巧海山派康里脱脱至大都奏事,哈剌哈孙让他赶快回去向海山禀报大都的情形,并催其南下入大都。海山还未启行,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已同其母答己由怀州抵大都,发动政变,迅速消灭了争位者。答己请阴阳家推算海山兄弟谁更合适做皇帝,结果是爱育黎拔力八达应做皇帝。答己派人告知海山,海山大怒,认为有人从中作梗以阻挠他登帝位,便一面派康里脱脱赴大都探听虚实,一面亲率三万大军南趋大都。
康里脱脱到达大都后,立即入见答己母子及其近臣,向他们陈明了海山的意思,答己等人在海山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威慑下,先后表态都欢迎海山回来即帝位。最后,答己母子又屏退左右,单独留下康里脱脱,请他在海山前多多美言,以弥母子兄弟间因帝位而起的嫌隙。康里脱脱请答己母子放心,称自己一定办到。
当时,答己母子已派康里脱脱之兄阿沙不花到海山处迎请他南下即位,海山正犹豫不决,不知该不该相信自己的母亲和弟弟。大军行至半途,康里脱脱归至,海山大喜,与之共载一轿。康里脱脱向海山报告了大都的情形,并代答己母子表达了他们的诚意,海山疑虑顿消,派阿沙不花回大都安慰母亲和弟弟,表明自己并无敌意。随后,爱育黎拔力八达亲迎海山于上都。五月,海山于上都即位,是为武宗。武宗尊答己为太后,又立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海山兄弟的争位风波就这样较为圆满地平息了,康里脱脱奔走其间,可谓是功不可没。
武宗即位后,任命康里脱脱为中书省左丞相,宠信有加。至大三年(1311),朝臣三宝奴等人劝说武宗另立皇子为太子,武宗召康里脱脱入朝共议此事。在武宗面前,康里脱脱与三宝奴发生激烈争辩。康里脱脱认为爱育黎拔力八达铲除卜鲁罕、阿难答等人,立有大功,又与武宗约定帝位兄终弟及,天下皆知,此时更立太子,国政必得紊乱。三宝奴理屈,不再提改储之事。
至大四年,武宗崩,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康里脱脱被任命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后又迁江西行省左丞相。
康里脱脱死于泰定四年(1326),年五十六。至正初(1341),追封和宁王。
第二十章
燕铁木儿是怎样获得高位的燕铁木儿,钦察人,床兀儿之子,土土哈之孙。皇子海山镇守北边,燕铁木儿担任宿卫达十余年之久。海山即位为武宗,任命他为同知宣徽院事;仁宗皇庆元年(1312),任左卫亲军都指挥使;泰定帝致和元年(1328),官至佥书枢密院事。
作为武宗旧臣,在仁宗、泰定帝两朝,燕铁木儿很不得意,因此他一直伺机拥立武宗后人,以便在朝廷中获得高位。
致和元年七月,泰定帝死于上都。留守大都的燕铁木儿凭借手中的兵权迅速控制了大都的局势,同时派人分赴察合台汗国和江陵迎请武宗长子和世球和次子图帖睦尔。图帖睦尔八月底至大都,九月十三日即位,是为文宗。此时,控制着上都的泰定帝旧臣倒剌沙等人积极行动,拥立泰定帝太子,组织军队南攻大都。所谓的“两都之战”爆发了。
九月初,上都集团以优势兵力分四路围攻大都。燕铁木儿以少量兵力扼守长城一线各关口,把精锐部队集中在自己手中,四处驰援。到十月中旬,各路出击的上都军都被燕铁木儿击溃。不久,大都军包围上都,倒剌沙等投降。燕铁木儿取得了“两都之战”的胜利。
明宗暴卒后,燕铁木儿立即护卫文宗急还上都,并在上都再次即位。随后,文宗论功行赏,任命燕铁木儿为中书右丞相,并且不置左丞相,以示独尊,总理天下事,可谓是权倾朝野。
脱脱在修史方面有什么贡献脱脱,蒙古蔑儿乞部人。其伯父伯颜在致和元年与燕铁木儿一同拥立文宗;元统元年(1333),又拥立元顺帝,任中书省右丞相,垄断朝政。脱脱因其伯父的关系很早便进入朝廷,至元元年(1335)已官至御史中丞、虎符亲军都指挥使。至元六年,脱脱见其伯父伯颜多行虐政,遂自请于顺帝,设计驱逐了伯颜。同年十一月,脱脱出任中书右丞相。脱脱入相后,施行了一系列新政,其中就包括修撰“三史”。
至正三年(1343),元廷下令修撰辽、金、宋三史,由脱脱担任三史都总裁官。脱脱虽未亲自参加“三史”的写作,但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三史”的写作班子是由脱脱组织的。脱脱除了起用一批汉族儒臣,还召集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学者参加修史。其次,解决了修史的经费问题。经费一直是个难题,脱脱以江南三省原南宋学田所得钱粮为修史经费,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最后,解决了谁为“正统”的问题。关于辽、金、宋三朝谁为“正统”的问题,当时的学者们争论不休,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修史的工作便无法展开。脱脱最终决定三朝各为正统,一律平等对待。
察罕帖木儿在维护元朝统治方面有什么贡献察罕帖木儿,祖籍北庭(今属新疆),曾祖阔阔台元初随大军攻取河南,祖、父俱居河南,为颍州沈丘(今安徽临泉)人。
至正十一年,红巾起义爆发,红巾军攻破了河南的许多州郡。元廷派兵征剿,屡屡失利。察罕帖木儿召集沈丘子弟数百名,与罗山(今属河南)人李思齐合兵,设奇计攻破已为红巾军所据的罗山。元廷得知后任命察罕帖木儿为汝宁府达鲁花赤,以资奖励。很快,察罕帖木儿的军队发展至万余人,屯驻在沈丘,屡与红巾军接战,连连获胜。
至正十五年,以刘福通、韩林儿为首的红巾军在毫州建立宋政权,势力很盛,相继攻占了汴梁以南的邓、许、嵩、洛诸州。察罕帖木儿率军北上,戍守虎牢(今河南荥阳一带),阻遏了红巾军南下的势头。红巾军又由孟津北渡黄河,攻陷了怀庆(今河南沁阳),河北地区情况危急。察罕帖木儿遂率军北进,大败红巾军,挽救了河北地区。元廷因其战功,任命他为中书省刑部侍郎。这时,驻守荥阳的苗军反叛,察罕帖木儿率军夜袭,大破其军,然后结连营于中牟。不久,淮西红巾军三十万来攻中牟连营。察罕帖木儿率军死战,大败红巾军,追杀十余里,斩获无数。
十六年,察罕帖木儿升任中书省兵部尚书。此时,红巾军已西进攻克陕州(今河南三门峡一带),威胁到了陕西和山西。察罕帖木儿与李思齐奉命率军进击。红巾军渡河北上攻掠山西一带,察罕帖木儿穷追不舍,两军对峙数月,红巾军不支退走。察罕帖木儿以功任佥河北行枢密院事。
十七年,红巾军由襄樊北上出击,陷商州(今陕西商县),人武关,直扑长安,其先锋已至灞上,同时又分兵四出攻掠陕西各地。察罕帖木儿率军由潼关进入陕西,一路长驱,红巾军屡败,只得越过南山,攻兴元(今陕西汉中)。察罕帖木儿以功任陕西行省左丞。不久,红巾军复由四川北上进入陕西、甘肃,察罕帖木儿设计大败红巾军于凤翔城下,彻底稳定了关中。
十八年,山东红巾军进击大都,元廷征兵入卫。察罕帖木儿以少数兵力扼守陕西各要塞,自率精兵应召入卫。当时,红巾军一部北越太行,攻破山西各地后又欲南下合围大都,察罕帖木儿在太行山南山关隘设伏,大败红巾军。察罕帖木儿又命部将分兵据守太行各关隘,使红巾军不得越太行南下,这支红巾军只好转而继续北上,进攻上都。察罕帖木儿以功进陕西行省右丞、陕西行台侍御史,同知河南行枢密院事,顺帝又特别下诏命他防守关陕、晋、冀,镇抚汉、沔、荆、襄。
同年,刘福通、韩林儿等破汴梁,并以此为宋政权的都城。这时,四川、湖广、江淮、山东、辽阳,甚至甘肃都有红巾军活动,其形势大好。察罕帖木儿无法与之相争,只好北塞太行,南守巩、洛,自率主力部队驻于沔池。红巾军来攻洛阳,被察罕帖木儿击退。
十九年,红巾军攻势转弱,察罕帖木儿谋复汴梁。察罕帖木儿大军屯驻虎牢,派兵一从汴东一从汴南攻击前进,又发陕西兵出函关、山西兵出太行,各路大军会于汴梁城下。至八月,破汴梁,刘福通、韩林儿率数百骑溃围而逃。察罕帖木儿以功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知河南行枢密院事。
二十一年,山东红巾军发生内讧,察罕帖木儿乘机谋攻山东。六月,他在洛阳大会诸将,随后,兵分数路,大举攻入山东。元朝叛将田丰复降察罕帖木儿,助其攻取东平、济宁等地。红巾军诸将会于济南,出兵抵抗,察罕帖木儿败之,遂进至济南,攻城三月,克之。察罕帖木儿以功拜中书省平章政事,知河南、山东行枢密院事。
二十二年,红巾军在山东仅余益都一座孤城。察罕帖木儿率军全力围攻,益都数月不下。时田丰亦在围攻益都的军队中,他与同为降将的王士诚图谋复叛。六月,田丰请察罕帖木儿往观营垒,察罕帖木儿仅率十余骑往田丰营,遂被王士诚刺杀。
察罕帖木儿是汉化的色目地主,为了维护本阶级和自身的利益而起兵攻打红巾军,由于他治军有方,作战勇敢,中原的红巾军几乎全被他消灭。
答失八都鲁是什么人答失八都鲁,珊竹带人。曾祖纽磷,祖父也速答儿均为元军著名将领。答失八都鲁世袭万户之职,镇守罗罗宣慰司。因镇压土著叛乱有功,任船桥万户。出征云南,任大理宣慰司都元帅。
至正十一年(1351),破格升任四川行省参知政事,率本部军三千余人随行省平章政事往荆、襄地区攻打红巾军。答失八都鲁请自率本部军攻打襄阳。当时,据守襄阳的红巾军有十万人,而答失八都鲁只有三千人,他便在襄阳一带招募士兵,得二万人。经过几次激战,红巾军不支,退入襄阳,闭城自守。答失八都鲁率军合围,断绝其外援。久之,城中大困,有城中民自愿为内应,引导元军进城。五月,襄阳城破,红巾军将领王权被俘。答失八都鲁以功加资善大夫。
十三年,答失八都鲁率军转战湖北、河南一带,破红巾军营寨数十座,因功升任四川行省右丞。
十四年,克复峡州。升任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兼知行枢密院事,总领荆、襄诸军。五月,元廷诏命答失八都鲁率军赴汝宁。十月,奉诏与太不花合兵攻安丰。不久,克复郑、钧、许三州。十二月,复河阴、巩县。
十五年,答失八都鲁受命节制太不花以下所有诸王、藩将兵马。六月,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率军进屯许州长葛(今河南长葛),与刘福通部红巾军激战,被击败,士卒溃散。九月,答失八都鲁至中牟,招集溃散将士,安营屯驻。红巾军又来进攻,掠获元军大批辎重。这时刘哈剌不花率援军赶到,大败红巾军。十二月,答失八都鲁率军大败红巾军于太康(今河南太康),进围毫州,红巾军宋政权小明王韩林儿从毫州逃走。
十六年三月至十一月,与刘福通部红巾军激战;十二月,攻占太康。元廷诏命守御汴梁。
十七年,诏赴大都,升任四川行省左丞相。九月,克复沟城、东明、长垣三城。十月,达理麻失理来援,分头率军进攻雷泽、濮州。达理麻失理与刘福通战,大败被杀,所部军溃散。答失八都鲁也不支撤退。元廷对答失八都鲁产生了怀疑,认为他故意不攻红巾军,以养敌自重,屡派使者催战。红巾军伪造了一封与答失八都鲁讲和的书信,丢在元廷使者必经之路上,使者捡到后上交给朝廷。答失八都鲁得知此事后,一夜之间,忧愤而死。死后,所部军队由其子孛罗帖木儿率领,继续与红巾军作战。
彻里帖木儿在政治方面有什么作为彻里帖木儿,阿鲁温氏人,出身于贵族世家。早年即入朝担任宿卫,升任中书直省舍人,拜监察御史。当时,右丞相贴木迭儿专权,生杀予夺全随己意。彻里帖木儿直言不讳,历数其所行奸恶之事。贴木迭儿怀恨在心,久欲加害于他。正巧山东发大水,盐课大量减少,便任命彻里帖木儿为山东转运司副使,责令其补追所损之盐课,没想到彻里帖木儿很快就补足了亏损。调任刑部尚书,大都中的豪门贵戚都很怕他,不敢犯法;而那些无罪于刑法的人,大都得到了释放。
天历二年(1329),任中书右丞,不久,升任中书平章政事,放外任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当时黄河水忽然变清,属下官员以为祥瑞,请求上报朝廷,彻里帖木儿说:“我只知道大臣们忠心,儿子们孝顺,天下治平,百姓安居乐业为祥瑞,其余的对治理国家有什么好处呢?”这一年发生了大饥荒,彻里帖木儿召属吏商议开仓放粮古代风景画鉴赏之事。属吏们认为应该逐级上报,等朝廷的批示下来再做决定,彻里帖木儿愤慨地说:“百姓已经饿死很多了,你们却要按常规程序来办事。朝廷的批示下来得好几个月,百姓到那时剩不下几个了。”遂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至顺元年(1330),伯忽据云南叛乱,彻里帖木儿以知行枢密院事率兵往征。其军纪律严明,所过秋毫无犯。平定叛乱后,所得厚赏,全部分赐给部下将士。又任上都留守。当时,上都地方官员以低价购买商旅货物,致使许多商人无钱回家,有的甚至饥寒而死。彻里帖木儿为他们向朝廷请命,朝廷拨发钞四百万贯偿还商旅。又调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治事认真严厉,省台肃然。
至元元年(1335),出任中书省平章政事。所议第一事便是废除科举,又要把一年四次的祭太庙活动改为一年一次。中书省参知政事许有壬与之力争,终不能阻止科举之废。彻里帖木儿之废科举,其心源于他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时,见其地行科举十分铺张,心中不快,遂决心罢除科举。
不久,彻里帖木儿以事被弹劾,朝廷下令将他贬于南安。过了很长时间,彻里帖木儿死于贬所。
耶律楚材对蒙古帝国的创建有过什么贡献耶律楚材,契丹皇族后裔,其父仕于金世宗朝,官至尚书右丞。耶律楚材以父勋仕于金章宗朝,任职开州(今河南濮阳)。
金宣宗祐二年(1214),金朝迁都汴梁,耶律楚材留守燕京,任左右司员外郎。成吉思汗破燕京后,听说耶律楚材的名声,召见了他,见他身长八尺,美髯洪声,十分喜爱,就留他在自己身边。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耶律楚材随行。虽然耶律楚材甚得成吉思汗的信任,但他那套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治国方案始终也得不到施行。
1229年,窝阔台成为蒙古国第二任大汗。窝阔台即位时,由于太祖的长年征战,国库已十分匮乏,敛财成了窝阔台的当务之急。关于如何敛财,当时在大臣们中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一些人认为应把中原汉地的汉人全部驱逐,把空出的土地全部变为牧场。耶律楚材则针锋相对,说:“大军伐南宋,需要很多给养。而中原地区的各种税收,每年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万石,足够供给军队了。谁说留着汉人没有用?”窝阔台采纳了耶律楚材的建议,命他全面负责中原汉地的税收工作。耶律楚材乃奏立十路征收课税使,大批起用汉地士人,让他们担任正副使,负责各路的税课。次年秋,窝阔台至云中(今山西大同),耶律楚材进所收税赋簿册,并将所收金、帛陈列于庭。窝阔台见之大喜,即日便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负责中原汉地一切事务。
1235年,窝阔台命中州断事官失吉忽秃忽括户中原。失吉忽秃忽等提议按蒙古和西域成法,以丁为户。耶律楚材反对说:“这样不行。如果丁逃跑了,赋税也就没了出处,应该以户定户。”(以户定户,然后按户定赋,这是中原汉地传统的赋税制度。)窝阔台采纳了耶律楚材的意见。
1236年秋,括户工作完成,窝阔台决定裂土分民以赐亲王功臣。耶律楚材说:“这样做容易引起矛盾,不如多赐予他们些金帛。”窝阔台说:“没办法,我已经答应他们了。”耶律楚材说:“如果朝廷在封地上置吏,收取贡赋,岁末再发给他们,他们就不会擅自加重赋税了。”窝阔台以为然,然后由耶律楚材统一制定了全国的赋税额。
1241年,窝阔台去世,皇后脱列哥那摄政,朝中旧贵族势力大盛,耶律楚材倾全力与之斗争。但由于皇后的支持,守旧派始终占据上风。1244年,耶律楚材忧愤而死,年五十五。
张柔建立过什么军功张柔,字德刚,易州定兴(今河北徐水一带)人。
>
康里脱脱在武宗、仁宗朝有什么政治作为康里脱脱,康里国王牙牙之子,阿沙不花之弟。世祖时,入朝为宿卫。成宗大德三年(1299),随皇子海山出镇北边。
大德十一年,成宗卒,丞相哈剌哈孙称疾卧禁中与成宗后卜鲁罕、安西王阿难答等人周旋。正巧海山派康里脱脱至大都奏事,哈剌哈孙让他赶快回去向海山禀报大都的情形,并催其南下入大都。海山还未启行,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已同其母答己由怀州抵大都,发动政变,迅速消灭了争位者。答己请阴阳家推算海山兄弟谁更合适做皇帝,结果是爱育黎拔力八达应做皇帝。答己派人告知海山,海山大怒,认为有人从中作梗以阻挠他登帝位,便一面派康里脱脱赴大都探听虚实,一面亲率三万大军南趋大都。
康里脱脱到达大都后,立即入见答己母子及其近臣,向他们陈明了海山的意思,答己等人在海山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威慑下,先后表态都欢迎海山回来即帝位。最后,答己母子又屏退左右,单独留下康里脱脱,请他在海山前多多美言,以弥母子兄弟间因帝位而起的嫌隙。康里脱脱请答己母子放心,称自己一定办到。
当时,答己母子已派康里脱脱之兄阿沙不花到海山处迎请他南下即位,海山正犹豫不决,不知该不该相信自己的母亲和弟弟。大军行至半途,康里脱脱归至,海山大喜,与之共载一轿。康里脱脱向海山报告了大都的情形,并代答己母子表达了他们的诚意,海山疑虑顿消,派阿沙不花回大都安慰母亲和弟弟,表明自己并无敌意。随后,爱育黎拔力八达亲迎海山于上都。五月,海山于上都即位,是为武宗。武宗尊答己为太后,又立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海山兄弟的争位风波就这样较为圆满地平息了,康里脱脱奔走其间,可谓是功不可没。
武宗即位后,任命康里脱脱为中书省左丞相,宠信有加。至大三年(1311),朝臣三宝奴等人劝说武宗另立皇子为太子,武宗召康里脱脱入朝共议此事。在武宗面前,康里脱脱与三宝奴发生激烈争辩。康里脱脱认为爱育黎拔力八达铲除卜鲁罕、阿难答等人,立有大功,又与武宗约定帝位兄终弟及,天下皆知,此时更立太子,国政必得紊乱。三宝奴理屈,不再提改储之事。
至大四年,武宗崩,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是为仁宗。康里脱脱被任命为江浙行省左丞相,后又迁江西行省左丞相。
康里脱脱死于泰定四年(1326),年五十六。至正初(1341),追封和宁王。
第二十章
燕铁木儿是怎样获得高位的燕铁木儿,钦察人,床兀儿之子,土土哈之孙。皇子海山镇守北边,燕铁木儿担任宿卫达十余年之久。海山即位为武宗,任命他为同知宣徽院事;仁宗皇庆元年(1312),任左卫亲军都指挥使;泰定帝致和元年(1328),官至佥书枢密院事。
作为武宗旧臣,在仁宗、泰定帝两朝,燕铁木儿很不得意,因此他一直伺机拥立武宗后人,以便在朝廷中获得高位。
致和元年七月,泰定帝死于上都。留守大都的燕铁木儿凭借手中的兵权迅速控制了大都的局势,同时派人分赴察合台汗国和江陵迎请武宗长子和世球和次子图帖睦尔。图帖睦尔八月底至大都,九月十三日即位,是为文宗。此时,控制着上都的泰定帝旧臣倒剌沙等人积极行动,拥立泰定帝太子,组织军队南攻大都。所谓的“两都之战”爆发了。
九月初,上都集团以优势兵力分四路围攻大都。燕铁木儿以少量兵力扼守长城一线各关口,把精锐部队集中在自己手中,四处驰援。到十月中旬,各路出击的上都军都被燕铁木儿击溃。不久,大都军包围上都,倒剌沙等投降。燕铁木儿取得了“两都之战”的胜利。
明宗暴卒后,燕铁木儿立即护卫文宗急还上都,并在上都再次即位。随后,文宗论功行赏,任命燕铁木儿为中书右丞相,并且不置左丞相,以示独尊,总理天下事,可谓是权倾朝野。
脱脱在修史方面有什么贡献脱脱,蒙古蔑儿乞部人。其伯父伯颜在致和元年与燕铁木儿一同拥立文宗;元统元年(1333),又拥立元顺帝,任中书省右丞相,垄断朝政。脱脱因其伯父的关系很早便进入朝廷,至元元年(1335)已官至御史中丞、虎符亲军都指挥使。至元六年,脱脱见其伯父伯颜多行虐政,遂自请于顺帝,设计驱逐了伯颜。同年十一月,脱脱出任中书右丞相。脱脱入相后,施行了一系列新政,其中就包括修撰“三史”。
至正三年(1343),元廷下令修撰辽、金、宋三史,由脱脱担任三史都总裁官。脱脱虽未亲自参加“三史”的写作,但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三史”的写作班子是由脱脱组织的。脱脱除了起用一批汉族儒臣,还召集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学者参加修史。其次,解决了修史的经费问题。经费一直是个难题,脱脱以江南三省原南宋学田所得钱粮为修史经费,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最后,解决了谁为“正统”的问题。关于辽、金、宋三朝谁为“正统”的问题,当时的学者们争论不休,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修史的工作便无法展开。脱脱最终决定三朝各为正统,一律平等对待。
察罕帖木儿在维护元朝统治方面有什么贡献察罕帖木儿,祖籍北庭(今属新疆),曾祖阔阔台元初随大军攻取河南,祖、父俱居河南,为颍州沈丘(今安徽临泉)人。
至正十一年,红巾起义爆发,红巾军攻破了河南的许多州郡。元廷派兵征剿,屡屡失利。察罕帖木儿召集沈丘子弟数百名,与罗山(今属河南)人李思齐合兵,设奇计攻破已为红巾军所据的罗山。元廷得知后任命察罕帖木儿为汝宁府达鲁花赤,以资奖励。很快,察罕帖木儿的军队发展至万余人,屯驻在沈丘,屡与红巾军接战,连连获胜。
至正十五年,以刘福通、韩林儿为首的红巾军在毫州建立宋政权,势力很盛,相继攻占了汴梁以南的邓、许、嵩、洛诸州。察罕帖木儿率军北上,戍守虎牢(今河南荥阳一带),阻遏了红巾军南下的势头。红巾军又由孟津北渡黄河,攻陷了怀庆(今河南沁阳),河北地区情况危急。察罕帖木儿遂率军北进,大败红巾军,挽救了河北地区。元廷因其战功,任命他为中书省刑部侍郎。这时,驻守荥阳的苗军反叛,察罕帖木儿率军夜袭,大破其军,然后结连营于中牟。不久,淮西红巾军三十万来攻中牟连营。察罕帖木儿率军死战,大败红巾军,追杀十余里,斩获无数。
十六年,察罕帖木儿升任中书省兵部尚书。此时,红巾军已西进攻克陕州(今河南三门峡一带),威胁到了陕西和山西。察罕帖木儿与李思齐奉命率军进击。红巾军渡河北上攻掠山西一带,察罕帖木儿穷追不舍,两军对峙数月,红巾军不支退走。察罕帖木儿以功任佥河北行枢密院事。
十七年,红巾军由襄樊北上出击,陷商州(今陕西商县),人武关,直扑长安,其先锋已至灞上,同时又分兵四出攻掠陕西各地。察罕帖木儿率军由潼关进入陕西,一路长驱,红巾军屡败,只得越过南山,攻兴元(今陕西汉中)。察罕帖木儿以功任陕西行省左丞。不久,红巾军复由四川北上进入陕西、甘肃,察罕帖木儿设计大败红巾军于凤翔城下,彻底稳定了关中。
十八年,山东红巾军进击大都,元廷征兵入卫。察罕帖木儿以少数兵力扼守陕西各要塞,自率精兵应召入卫。当时,红巾军一部北越太行,攻破山西各地后又欲南下合围大都,察罕帖木儿在太行山南山关隘设伏,大败红巾军。察罕帖木儿又命部将分兵据守太行各关隘,使红巾军不得越太行南下,这支红巾军只好转而继续北上,进攻上都。察罕帖木儿以功进陕西行省右丞、陕西行台侍御史,同知河南行枢密院事,顺帝又特别下诏命他防守关陕、晋、冀,镇抚汉、沔、荆、襄。
同年,刘福通、韩林儿等破汴梁,并以此为宋政权的都城。这时,四川、湖广、江淮、山东、辽阳,甚至甘肃都有红巾军活动,其形势大好。察罕帖木儿无法与之相争,只好北塞太行,南守巩、洛,自率主力部队驻于沔池。红巾军来攻洛阳,被察罕帖木儿击退。
十九年,红巾军攻势转弱,察罕帖木儿谋复汴梁。察罕帖木儿大军屯驻虎牢,派兵一从汴东一从汴南攻击前进,又发陕西兵出函关、山西兵出太行,各路大军会于汴梁城下。至八月,破汴梁,刘福通、韩林儿率数百骑溃围而逃。察罕帖木儿以功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知河南行枢密院事。
二十一年,山东红巾军发生内讧,察罕帖木儿乘机谋攻山东。六月,他在洛阳大会诸将,随后,兵分数路,大举攻入山东。元朝叛将田丰复降察罕帖木儿,助其攻取东平、济宁等地。红巾军诸将会于济南,出兵抵抗,察罕帖木儿败之,遂进至济南,攻城三月,克之。察罕帖木儿以功拜中书省平章政事,知河南、山东行枢密院事。
二十二年,红巾军在山东仅余益都一座孤城。察罕帖木儿率军全力围攻,益都数月不下。时田丰亦在围攻益都的军队中,他与同为降将的王士诚图谋复叛。六月,田丰请察罕帖木儿往观营垒,察罕帖木儿仅率十余骑往田丰营,遂被王士诚刺杀。
察罕帖木儿是汉化的色目地主,为了维护本阶级和自身的利益而起兵攻打红巾军,由于他治军有方,作战勇敢,中原的红巾军几乎全被他消灭。
答失八都鲁是什么人答失八都鲁,珊竹带人。曾祖纽磷,祖父也速答儿均为元军著名将领。答失八都鲁世袭万户之职,镇守罗罗宣慰司。因镇压土著叛乱有功,任船桥万户。出征云南,任大理宣慰司都元帅。
至正十一年(1351),破格升任四川行省参知政事,率本部军三千余人随行省平章政事往荆、襄地区攻打红巾军。答失八都鲁请自率本部军攻打襄阳。当时,据守襄阳的红巾军有十万人,而答失八都鲁只有三千人,他便在襄阳一带招募士兵,得二万人。经过几次激战,红巾军不支,退入襄阳,闭城自守。答失八都鲁率军合围,断绝其外援。久之,城中大困,有城中民自愿为内应,引导元军进城。五月,襄阳城破,红巾军将领王权被俘。答失八都鲁以功加资善大夫。
十三年,答失八都鲁率军转战湖北、河南一带,破红巾军营寨数十座,因功升任四川行省右丞。
十四年,克复峡州。升任四川行省平章政事,兼知行枢密院事,总领荆、襄诸军。五月,元廷诏命答失八都鲁率军赴汝宁。十月,奉诏与太不花合兵攻安丰。不久,克复郑、钧、许三州。十二月,复河阴、巩县。
十五年,答失八都鲁受命节制太不花以下所有诸王、藩将兵马。六月,任河南行省平章政事,率军进屯许州长葛(今河南长葛),与刘福通部红巾军激战,被击败,士卒溃散。九月,答失八都鲁至中牟,招集溃散将士,安营屯驻。红巾军又来进攻,掠获元军大批辎重。这时刘哈剌不花率援军赶到,大败红巾军。十二月,答失八都鲁率军大败红巾军于太康(今河南太康),进围毫州,红巾军宋政权小明王韩林儿从毫州逃走。
十六年三月至十一月,与刘福通部红巾军激战;十二月,攻占太康。元廷诏命守御汴梁。
十七年,诏赴大都,升任四川行省左丞相。九月,克复沟城、东明、长垣三城。十月,达理麻失理来援,分头率军进攻雷泽、濮州。达理麻失理与刘福通战,大败被杀,所部军溃散。答失八都鲁也不支撤退。元廷对答失八都鲁产生了怀疑,认为他故意不攻红巾军,以养敌自重,屡派使者催战。红巾军伪造了一封与答失八都鲁讲和的书信,丢在元廷使者必经之路上,使者捡到后上交给朝廷。答失八都鲁得知此事后,一夜之间,忧愤而死。死后,所部军队由其子孛罗帖木儿率领,继续与红巾军作战。
彻里帖木儿在政治方面有什么作为彻里帖木儿,阿鲁温氏人,出身于贵族世家。早年即入朝担任宿卫,升任中书直省舍人,拜监察御史。当时,右丞相贴木迭儿专权,生杀予夺全随己意。彻里帖木儿直言不讳,历数其所行奸恶之事。贴木迭儿怀恨在心,久欲加害于他。正巧山东发大水,盐课大量减少,便任命彻里帖木儿为山东转运司副使,责令其补追所损之盐课,没想到彻里帖木儿很快就补足了亏损。调任刑部尚书,大都中的豪门贵戚都很怕他,不敢犯法;而那些无罪于刑法的人,大都得到了释放。
天历二年(1329),任中书右丞,不久,升任中书平章政事,放外任为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当时黄河水忽然变清,属下官员以为祥瑞,请求上报朝廷,彻里帖木儿说:“我只知道大臣们忠心,儿子们孝顺,天下治平,百姓安居乐业为祥瑞,其余的对治理国家有什么好处呢?”这一年发生了大饥荒,彻里帖木儿召属吏商议开仓放粮古代风景画鉴赏之事。属吏们认为应该逐级上报,等朝廷的批示下来再做决定,彻里帖木儿愤慨地说:“百姓已经饿死很多了,你们却要按常规程序来办事。朝廷的批示下来得好几个月,百姓到那时剩不下几个了。”遂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至顺元年(1330),伯忽据云南叛乱,彻里帖木儿以知行枢密院事率兵往征。其军纪律严明,所过秋毫无犯。平定叛乱后,所得厚赏,全部分赐给部下将士。又任上都留守。当时,上都地方官员以低价购买商旅货物,致使许多商人无钱回家,有的甚至饥寒而死。彻里帖木儿为他们向朝廷请命,朝廷拨发钞四百万贯偿还商旅。又调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治事认真严厉,省台肃然。
至元元年(1335),出任中书省平章政事。所议第一事便是废除科举,又要把一年四次的祭太庙活动改为一年一次。中书省参知政事许有壬与之力争,终不能阻止科举之废。彻里帖木儿之废科举,其心源于他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时,见其地行科举十分铺张,心中不快,遂决心罢除科举。
不久,彻里帖木儿以事被弹劾,朝廷下令将他贬于南安。过了很长时间,彻里帖木儿死于贬所。
耶律楚材对蒙古帝国的创建有过什么贡献耶律楚材,契丹皇族后裔,其父仕于金世宗朝,官至尚书右丞。耶律楚材以父勋仕于金章宗朝,任职开州(今河南濮阳)。
金宣宗祐二年(1214),金朝迁都汴梁,耶律楚材留守燕京,任左右司员外郎。成吉思汗破燕京后,听说耶律楚材的名声,召见了他,见他身长八尺,美髯洪声,十分喜爱,就留他在自己身边。1218年成吉思汗西征,耶律楚材随行。虽然耶律楚材甚得成吉思汗的信任,但他那套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治国方案始终也得不到施行。
1229年,窝阔台成为蒙古国第二任大汗。窝阔台即位时,由于太祖的长年征战,国库已十分匮乏,敛财成了窝阔台的当务之急。关于如何敛财,当时在大臣们中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一些人认为应把中原汉地的汉人全部驱逐,把空出的土地全部变为牧场。耶律楚材则针锋相对,说:“大军伐南宋,需要很多给养。而中原地区的各种税收,每年可得银五十万两、帛八万匹、粟四十万石,足够供给军队了。谁说留着汉人没有用?”窝阔台采纳了耶律楚材的建议,命他全面负责中原汉地的税收工作。耶律楚材乃奏立十路征收课税使,大批起用汉地士人,让他们担任正副使,负责各路的税课。次年秋,窝阔台至云中(今山西大同),耶律楚材进所收税赋簿册,并将所收金、帛陈列于庭。窝阔台见之大喜,即日便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负责中原汉地一切事务。
1235年,窝阔台命中州断事官失吉忽秃忽括户中原。失吉忽秃忽等提议按蒙古和西域成法,以丁为户。耶律楚材反对说:“这样不行。如果丁逃跑了,赋税也就没了出处,应该以户定户。”(以户定户,然后按户定赋,这是中原汉地传统的赋税制度。)窝阔台采纳了耶律楚材的意见。
1236年秋,括户工作完成,窝阔台决定裂土分民以赐亲王功臣。耶律楚材说:“这样做容易引起矛盾,不如多赐予他们些金帛。”窝阔台说:“没办法,我已经答应他们了。”耶律楚材说:“如果朝廷在封地上置吏,收取贡赋,岁末再发给他们,他们就不会擅自加重赋税了。”窝阔台以为然,然后由耶律楚材统一制定了全国的赋税额。
1241年,窝阔台去世,皇后脱列哥那摄政,朝中旧贵族势力大盛,耶律楚材倾全力与之斗争。但由于皇后的支持,守旧派始终占据上风。1244年,耶律楚材忧愤而死,年五十五。
张柔建立过什么军功张柔,字德刚,易州定兴(今河北徐水一带)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