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5.net,唐朝好医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凡事难的是如何做计划,而计划一旦做好,照着执行,只要没有人掣肘,那么还是很容易做好的!
这次赈灾,牛正宏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好,要给自己拼个升迁的资本,在他的带动下,徐州官场整个动了起来,官员们人人卖力,各尽其责。一时之间,情况大变,再无先前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事情发生,赈灾事宜,迅速展开!
以工代赈的告示贴满徐州城的大街小巷,城外的各个乡村小镇也都贴了出去,为了让不识字的百姓了解告示上所讲的内容,王平安又跑到了咸同书院,把事情和邱问普说了。邱问普当然要大力支持,这是善举,做为徐州名士,他当然要参与进去!
于是乎,咸同书院的学生们全体出动,每张告示下面都有一人守候,专门给百姓念告示,并详细解说。以工代赈是新法,百姓们都不了解,能有咸同书院的学生给解说,既可以让百姓们明白告示上写的是什么,又增强了新法的可信度!
本来王平安还怕耽误了学生们的功课,引起不满,谁知学生们却干得兴高采烈,不管日头有多毒,天气有多热,竟没有一人偷懒耍滑,个个尽忠职守,不少人把嗓子都说哑了,还不肯回家休息。
学生们都知道,这件事无论成或不成,都会被地方志记上一笔,自己出了力气,到时书上怕少不了自己的名字,辛苦几天算得了什么,如被记入书中,那可是成百上千年的事。让他们休息,他们还不干呢!
逃难来的百姓听闻此事,更是激动,他们家乡受灾,田园被毁,逃难到了徐州,正是困难无依的时候,凄苦之情,人人都有,正是身心俱疲之际,逃到哪里,哪里的官府都当他们是累赘,是负担。而忽然,徐州官府告诉他们,你们并非是累赘,徐州需要你们,你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换取食物,并且有工钱可发,等灾期过了,你们可以回去重建家园!
世事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一旦给了灾民们希望,他们的信心迅速便得到恢复。灾民们奔走相告,闻讯者无不狂喜,甚至有些灾民还放声大哭,他们的生活终于有了保障,再不必为明天的生活担忧,苦难终于要过去了!
常庆丰负责具体事宜,他为了能将代理司马,转正成为正式司马,更是拼了老命,没日没夜地安排工作。他将壮年灾民招集到一起,负责体力活儿,再把妇人们集中起来,干些洗洗涮涮,做饭烧水这样的活儿,妇人们既干得了,也能干得好!
至于上了岁数的老人也有工作,他们负责为大家照看孩子,还有如果有人得了病,他们也可以负责照顾,保证干活儿的人后顾无忧!
虽然出力气不同,拿的工钱也多少不一,但有一点可以保证,人人都有工钱可拿。就算是实在无力出工的,徐州官府也保证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有饱饭可吃,绝不至于由于饥饿,而失去生命。
朝廷赈灾的举措,太久远的百姓并不知道,就算有年纪大的,也只知道前隋的事情,可不管是前隋,还是大唐,以工代赈的方法,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听闻,虽然初时还有些人不信,但架不住咸同书院的学生们太负责任,谁要是不信,那非拉着谁的袖子,反反复复地说,非说信了不可,再加上官府一项接一项的措施出台,不管是灾民,还是事不关己的本地闲汉,慢慢的也都信了,甚至于有些本地人,也参加进了工程,填河的填河,挖土的挖土,赚一份工钱。
城外工程正式启动,而城内也不消停,徐州富户们被牛正宏集中起来,讲解徐州要立个石碑,还要请大名士邱问普写徐州志,由刺史大人亲自为大家讲解!
正堂之上,堂里堂外坐着二三百人,尽是徐州的富户,大家默默地听完牛正宏讲的好处,大家你瞧瞧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
牛正宏讲的都是好处,却没讲坏处,但这个坏处是人人都知道的,就是大家得出钱。给徐州挖条新护城河,这是好事,是为了保证大家的利益,这笔钱该出不?该出!大家谁也没想省!
可问题是,该出多少呢,这个就是大问题了!捐钱嘛,只要不比别人捐得少就行了,可别人捐多少呢?谁也不肯第一个说话,免得捐多了自己吃亏,而捐少了被人笑话!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托儿了,托儿并不一定是抬价格做坏事,也是可以做好事的!
第一个托儿站了起来,正是王平安。王平安年纪小,但却有个徐州赈灾总管的名头在,虽然这个名头无品无阶,但在身份上,已然超过了其他人,离得刺史最近!
王平安一站起来,坐在人群里的王有财立即兴奋起来,他并非是喜欢显摆的人,可现在实在忍不住了。王有财对旁边的人低声道:“那是我儿子!”
旁边那富户连忙道:“王老爷好福气,生出这般有出息的孩子!”
王有财又转过头对另一边的富户道:“那是我儿子!”
另一边的富户忙也道:“王老爷好福气啊,令公子当真给你争气!”
王有财心满意足,身为人父,听人称赞自己的孩子,那是心头最快乐的事情。他又低声道:“喂,各位,都往前看,那是我儿子!”
附近周围的富户一起转过头来,心想:“我们可不正在看他吗,现在只好看你了!”人人面带微笑,也都用低低的声音道:“王老爷好福气啊!”
王有财得意洋洋,摸着胡子不住点头,暗想:“我叫王有财,这个名字大大不妥帖,应该叫做王有福才对!”
前面的王平安道:“承蒙钦差大人错爱,让晚辈做了徐州赈灾总管,其实晚辈是什么都不懂的,要说赈灾之事,还得听各位叔叔伯伯的,你们才是徐州的顶梁柱啊!”
这话说的,让人听着,心里头舒服!富户们纷纷道:“小神医太客气了,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钦差大人点了你做总管,自然是对的,你就莫要谦虚了!”
王平安拱了拱手,这才又道:“为了防止瘟疫爆发,晚辈曾将有关药材全部买了回来,并非为了囤积居奇,而是为了让病人都到我那里去看病,这样一来,病情也就不会扩散了,虽然做用不大,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富户们又道:“话可不能这么说,做用当然是大的。瘟疫没有流行时,大家都不当回事,可要是当真流行起来,这么做的用处可就大了!小神医做的好,为全城百姓着想,大家心里都是感激的!”
王平安又道:“这批药材,晚辈和家严商量过了,家严决定尽数捐出,折合多少银钱就不必算了,权当家严的一点心意!”
周围人的目光立即向王有财射来,王有财心里象喝了****似的,摸着胡子,微笑不语,这回他不再到处跟人说王平安是他的儿子了,可富户们的表情也和刚才大不一样,竟一起向王有财抱拳拱手,虽然都未说话,但尊敬的表情,却是显而易见!
王平安顿了顿,看向人群里的赵琦赵璧父子,道:“市面上的药都买光了,但也不一定够用,所以家严将平日里省吃俭用的钱都拿了出来,凑了三万贯,买下了赵叔父家中所有的库存,这点赵叔父可以作证,家严决定将这笔药材也都捐出来,供我徐州渡过灾年!”
赵琦和赵璧连忙点头,表示确有其事,不过他爷俩心里头都大大后悔,他们一开始都以为王平安不是好人,竟然在灾年囤积药材,为了避嫌,所以他们耍心眼,并未将药材交割,谁知王平安不但不是囤积居奇,而是将药材都捐了出来,这么一来,他俩倒成了只认钱的商人,虽没人瞧不起他们,可心里头也不是滋味儿!
赵璧一咧嘴,心想:“早知如此,当初就该收现钱,而不是打欠条了!”
赵琦扫了眼儿子,心中却想:“这个王平安了不得啊,我怎么就没这么个好儿子,璧儿这孩子要是能赶上人家一半,我就知足了!”
这回不再是附近的人看王有财了,而是在场所有人都看向他,远处不少人还都站起了身子,低声询问,谁是王有财,好大的手笔,竟然捐出这么一大笔款项!
王有财这回连胡子都不摸了,腰板笔直,端端正正地坐好,供大家“仰慕”!有个好儿子就是长脸啊,换了别人谁行,就咱家的平安行,哈!
王平安说完,坐了回去,不再出声。
牛正宏拍手道:“好,五里村王家,捐价值三万贯的药材,那些零星药材也当算入,合五千贯吧,总数三万五千贯。此为大大的善举,大家应当效仿!”
第二个托儿站了起来,却是贺楼奇。贺楼奇道:“老朽虽然不才,但如能为徐州做点事情,却是不肯落与人后的。这样吧,我捐粮食一万石,这是第一笔,如果不够用,那么再捐无妨,反正只要能让徐州安然渡过灾年,即使散尽家财,老朽也不会眨一眨眼睛的!”
这话说得够豪气,富户们无不咧嘴,第一笔一万石,你也不小气啊,这时节粮食多贵呢,成倍成倍的往上涨,要是严格算起来,你这第一笔,就已经超过王平安的三万五千贯了!
第三个托儿站起来了,是哈米提,他有的是钱,不过为了自己花钱,他是大方得很,要为别人花钱,他的大方就要打折扣了!虽然马马虎虎也算个托儿,但却有点小气吧啦,他道:“老夫家里日子不是太好过,货物却是不少,干脆便捐价值三万……三万五千贯的衣服被褥吧,还有些帐篷,锹铲什么的,总之能为工程做点贡献,老夫一定会做!”
富户们心想:“这也不少了啊,三万五千贯,好大一笔啊,这钱扔出去,可是收不回来的!”
这时,牛正宏说话了,他道:“感谢三位的慷慨,刚才有句话本官没说,只是为了考验……嘿,是忘了说了!不管是捐钱,还是捐物,只要是前三位,那么在不能让善心人受损失的原则上,所以前三位的钱物都记在帐上,算做捐出,但所费金额,却由我徐州官府支付。看三位捐的物资,不是小数,官家一时也还不起,但没关系,时间又非止一日,慢慢还。不能还出现钱,但可以从税上减免嘛,年复一年的减下去,直到减够数额为止。而且,三位的家中,以后不必再出徭役,这点钦差大人已经同意,只要我大唐朝廷一日在,你三位家中徭役永免,... -->>
凡事难的是如何做计划,而计划一旦做好,照着执行,只要没有人掣肘,那么还是很容易做好的!
这次赈灾,牛正宏下了决心,一定要做好,要给自己拼个升迁的资本,在他的带动下,徐州官场整个动了起来,官员们人人卖力,各尽其责。一时之间,情况大变,再无先前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事情发生,赈灾事宜,迅速展开!
以工代赈的告示贴满徐州城的大街小巷,城外的各个乡村小镇也都贴了出去,为了让不识字的百姓了解告示上所讲的内容,王平安又跑到了咸同书院,把事情和邱问普说了。邱问普当然要大力支持,这是善举,做为徐州名士,他当然要参与进去!
于是乎,咸同书院的学生们全体出动,每张告示下面都有一人守候,专门给百姓念告示,并详细解说。以工代赈是新法,百姓们都不了解,能有咸同书院的学生给解说,既可以让百姓们明白告示上写的是什么,又增强了新法的可信度!
本来王平安还怕耽误了学生们的功课,引起不满,谁知学生们却干得兴高采烈,不管日头有多毒,天气有多热,竟没有一人偷懒耍滑,个个尽忠职守,不少人把嗓子都说哑了,还不肯回家休息。
学生们都知道,这件事无论成或不成,都会被地方志记上一笔,自己出了力气,到时书上怕少不了自己的名字,辛苦几天算得了什么,如被记入书中,那可是成百上千年的事。让他们休息,他们还不干呢!
逃难来的百姓听闻此事,更是激动,他们家乡受灾,田园被毁,逃难到了徐州,正是困难无依的时候,凄苦之情,人人都有,正是身心俱疲之际,逃到哪里,哪里的官府都当他们是累赘,是负担。而忽然,徐州官府告诉他们,你们并非是累赘,徐州需要你们,你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换取食物,并且有工钱可发,等灾期过了,你们可以回去重建家园!
世事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一旦给了灾民们希望,他们的信心迅速便得到恢复。灾民们奔走相告,闻讯者无不狂喜,甚至有些灾民还放声大哭,他们的生活终于有了保障,再不必为明天的生活担忧,苦难终于要过去了!
常庆丰负责具体事宜,他为了能将代理司马,转正成为正式司马,更是拼了老命,没日没夜地安排工作。他将壮年灾民招集到一起,负责体力活儿,再把妇人们集中起来,干些洗洗涮涮,做饭烧水这样的活儿,妇人们既干得了,也能干得好!
至于上了岁数的老人也有工作,他们负责为大家照看孩子,还有如果有人得了病,他们也可以负责照顾,保证干活儿的人后顾无忧!
虽然出力气不同,拿的工钱也多少不一,但有一点可以保证,人人都有工钱可拿。就算是实在无力出工的,徐州官府也保证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有饱饭可吃,绝不至于由于饥饿,而失去生命。
朝廷赈灾的举措,太久远的百姓并不知道,就算有年纪大的,也只知道前隋的事情,可不管是前隋,还是大唐,以工代赈的方法,所有人都是第一次听闻,虽然初时还有些人不信,但架不住咸同书院的学生们太负责任,谁要是不信,那非拉着谁的袖子,反反复复地说,非说信了不可,再加上官府一项接一项的措施出台,不管是灾民,还是事不关己的本地闲汉,慢慢的也都信了,甚至于有些本地人,也参加进了工程,填河的填河,挖土的挖土,赚一份工钱。
城外工程正式启动,而城内也不消停,徐州富户们被牛正宏集中起来,讲解徐州要立个石碑,还要请大名士邱问普写徐州志,由刺史大人亲自为大家讲解!
正堂之上,堂里堂外坐着二三百人,尽是徐州的富户,大家默默地听完牛正宏讲的好处,大家你瞧瞧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
牛正宏讲的都是好处,却没讲坏处,但这个坏处是人人都知道的,就是大家得出钱。给徐州挖条新护城河,这是好事,是为了保证大家的利益,这笔钱该出不?该出!大家谁也没想省!
可问题是,该出多少呢,这个就是大问题了!捐钱嘛,只要不比别人捐得少就行了,可别人捐多少呢?谁也不肯第一个说话,免得捐多了自己吃亏,而捐少了被人笑话!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托儿了,托儿并不一定是抬价格做坏事,也是可以做好事的!
第一个托儿站了起来,正是王平安。王平安年纪小,但却有个徐州赈灾总管的名头在,虽然这个名头无品无阶,但在身份上,已然超过了其他人,离得刺史最近!
王平安一站起来,坐在人群里的王有财立即兴奋起来,他并非是喜欢显摆的人,可现在实在忍不住了。王有财对旁边的人低声道:“那是我儿子!”
旁边那富户连忙道:“王老爷好福气,生出这般有出息的孩子!”
王有财又转过头对另一边的富户道:“那是我儿子!”
另一边的富户忙也道:“王老爷好福气啊,令公子当真给你争气!”
王有财心满意足,身为人父,听人称赞自己的孩子,那是心头最快乐的事情。他又低声道:“喂,各位,都往前看,那是我儿子!”
附近周围的富户一起转过头来,心想:“我们可不正在看他吗,现在只好看你了!”人人面带微笑,也都用低低的声音道:“王老爷好福气啊!”
王有财得意洋洋,摸着胡子不住点头,暗想:“我叫王有财,这个名字大大不妥帖,应该叫做王有福才对!”
前面的王平安道:“承蒙钦差大人错爱,让晚辈做了徐州赈灾总管,其实晚辈是什么都不懂的,要说赈灾之事,还得听各位叔叔伯伯的,你们才是徐州的顶梁柱啊!”
这话说的,让人听着,心里头舒服!富户们纷纷道:“小神医太客气了,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钦差大人点了你做总管,自然是对的,你就莫要谦虚了!”
王平安拱了拱手,这才又道:“为了防止瘟疫爆发,晚辈曾将有关药材全部买了回来,并非为了囤积居奇,而是为了让病人都到我那里去看病,这样一来,病情也就不会扩散了,虽然做用不大,但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富户们又道:“话可不能这么说,做用当然是大的。瘟疫没有流行时,大家都不当回事,可要是当真流行起来,这么做的用处可就大了!小神医做的好,为全城百姓着想,大家心里都是感激的!”
王平安又道:“这批药材,晚辈和家严商量过了,家严决定尽数捐出,折合多少银钱就不必算了,权当家严的一点心意!”
周围人的目光立即向王有财射来,王有财心里象喝了****似的,摸着胡子,微笑不语,这回他不再到处跟人说王平安是他的儿子了,可富户们的表情也和刚才大不一样,竟一起向王有财抱拳拱手,虽然都未说话,但尊敬的表情,却是显而易见!
王平安顿了顿,看向人群里的赵琦赵璧父子,道:“市面上的药都买光了,但也不一定够用,所以家严将平日里省吃俭用的钱都拿了出来,凑了三万贯,买下了赵叔父家中所有的库存,这点赵叔父可以作证,家严决定将这笔药材也都捐出来,供我徐州渡过灾年!”
赵琦和赵璧连忙点头,表示确有其事,不过他爷俩心里头都大大后悔,他们一开始都以为王平安不是好人,竟然在灾年囤积药材,为了避嫌,所以他们耍心眼,并未将药材交割,谁知王平安不但不是囤积居奇,而是将药材都捐了出来,这么一来,他俩倒成了只认钱的商人,虽没人瞧不起他们,可心里头也不是滋味儿!
赵璧一咧嘴,心想:“早知如此,当初就该收现钱,而不是打欠条了!”
赵琦扫了眼儿子,心中却想:“这个王平安了不得啊,我怎么就没这么个好儿子,璧儿这孩子要是能赶上人家一半,我就知足了!”
这回不再是附近的人看王有财了,而是在场所有人都看向他,远处不少人还都站起了身子,低声询问,谁是王有财,好大的手笔,竟然捐出这么一大笔款项!
王有财这回连胡子都不摸了,腰板笔直,端端正正地坐好,供大家“仰慕”!有个好儿子就是长脸啊,换了别人谁行,就咱家的平安行,哈!
王平安说完,坐了回去,不再出声。
牛正宏拍手道:“好,五里村王家,捐价值三万贯的药材,那些零星药材也当算入,合五千贯吧,总数三万五千贯。此为大大的善举,大家应当效仿!”
第二个托儿站了起来,却是贺楼奇。贺楼奇道:“老朽虽然不才,但如能为徐州做点事情,却是不肯落与人后的。这样吧,我捐粮食一万石,这是第一笔,如果不够用,那么再捐无妨,反正只要能让徐州安然渡过灾年,即使散尽家财,老朽也不会眨一眨眼睛的!”
这话说得够豪气,富户们无不咧嘴,第一笔一万石,你也不小气啊,这时节粮食多贵呢,成倍成倍的往上涨,要是严格算起来,你这第一笔,就已经超过王平安的三万五千贯了!
第三个托儿站起来了,是哈米提,他有的是钱,不过为了自己花钱,他是大方得很,要为别人花钱,他的大方就要打折扣了!虽然马马虎虎也算个托儿,但却有点小气吧啦,他道:“老夫家里日子不是太好过,货物却是不少,干脆便捐价值三万……三万五千贯的衣服被褥吧,还有些帐篷,锹铲什么的,总之能为工程做点贡献,老夫一定会做!”
富户们心想:“这也不少了啊,三万五千贯,好大一笔啊,这钱扔出去,可是收不回来的!”
这时,牛正宏说话了,他道:“感谢三位的慷慨,刚才有句话本官没说,只是为了考验……嘿,是忘了说了!不管是捐钱,还是捐物,只要是前三位,那么在不能让善心人受损失的原则上,所以前三位的钱物都记在帐上,算做捐出,但所费金额,却由我徐州官府支付。看三位捐的物资,不是小数,官家一时也还不起,但没关系,时间又非止一日,慢慢还。不能还出现钱,但可以从税上减免嘛,年复一年的减下去,直到减够数额为止。而且,三位的家中,以后不必再出徭役,这点钦差大人已经同意,只要我大唐朝廷一日在,你三位家中徭役永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