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诸天:从魔改天龙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翊这边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将皇城司的业务发展的有声有色,各地的察子也重新部署了起来,当然这也是依靠赵佶从内库和国库中拨款,毕竟皇城司的家底就那么多。
本来赵佶是打算直接从国库拨款的,但被赵翊拦住了,用赵翊的话说就是,让国库参与一手,也能让朝臣安心。
此时的赵佶和章惇完全不复登基之初的“剑拔弩张”,两人的关系堪称蜜里调油。
如果没有赵翊横空出世,章惇根本撑不到后年,也就是1102年,被赵佶的手下三番五次弹劾,最终自请出京,然后又被贬谪,最终郁郁而终。
如今的赵佶,虽然还是一如既往地不靠谱,但是有赵翊和皇城司给他兜底,他的底气十足,也丝毫不需要用变法来彰显皇权,反而让章惇刮目相看。
北宋末年和明末的文官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都不希望皇帝多管事,但区别就是宋末的文官是真的想让国家好,只是水平有限,而明末的文官,绝大多数都是等待跳槽。
在赵翊眼中,不怕无能,因为做到这个位置,再无能也不是纯废物,就怕不上心,吃里扒外。
八月十六,中秋夜后的第二天,赵佶照例光明正大的溜出宫,到齐侯府欢度中秋。
为什么说光明正大,因为这件事在朝堂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开始还有言官直接进言,还想让章惇进谏,结果被章惇一句话顶了回去,“官家与齐侯总角之交,齐侯府的防守堪比皇城,有什么可操心的。”
赵佶到了齐侯府之后,没等开席,先被赵翊拉到了书房,“官家,臣有事上奏?”
“翊哥儿”,赵佶有些不开心,“不是说好了在你府上,咱们兄弟相称吗?”
“官家,正事,也是好事儿,好玩的事儿。”
“行吧”,赵佶有些不情愿,还是从赵翊手中接过了两本卷宗。
不到半柱香的时间,赵佶看完了两本卷宗,“翊哥儿,大理镇南王的日子这么憋屈?”
赵佶不能理解,段正淳作为皇太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镇南王,竟然没有一个妾室,全在外面散养。
“摆夷族的大小姐,也没有办法。”
“那倒也是”,作为爱玩的赵佶,对段正淳表达了深切的同情,“不过,这和慕容家有什么关系?”
赵翊拿出了一块木板,又拿出了一根炭笔在木板上写写画画。
赵佶一看,啧啧称奇,“这‘铅椠’竟如此方便?这可以推行到军中啊?”
赵翊眼神中露出赞叹一色,“佶哥儿有些开窍了,看到炭笔能想到行军了。”
“官家声明,此物便携,多是坊间探穴藏山之士所用,军中斥候倒是可以推行一二。”
“翊哥儿,你这又送我名声是吧”,赵佶也不客气,“那明日我就和章相公提一句。”
“那倒不必,一会没准下官要请章相公前来赴宴”,赵翊画完了图,把木板拿给赵佶,“官家请上眼。”
“还有这层关系”,赵翊在木板上画的正是阿朱、王语嫣与段正淳、慕容复的关系,“翊哥儿你又有什么鬼主意了?”
“昔年大理政变,我朝作为宗主国,置若罔闻,大理对我们心中必定有些怨怼,如今我们让段正淳父女相认,正是缓和两国关系的良机,而且还能削弱慕容家的实力。最关键的是,大理一代虽不产马,但适合养马,我们正好可以借机在大理设置军马司,我们出马种,大理出地,七三分成我们也是不亏。”
“那为何不直接剿灭慕容家呢?”赵佶有些不解,虽然他觉得慕容家这种造反方式非常好笑,但毕竟也是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眼前的若不是赵翊,他都怀疑对方收了慕容家的好处。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慕容家虽然谋逆的方式有些...有些奇特,但毕竟在江南百余年,与太祖、太宗也有些交情,算是一方豪强,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若慢慢削弱,然后借慕容家钓鱼。”
“此言有理,江南乃是南唐旧地,定还藏匿着南唐余孽,倒是可以通过慕容家把他们一网打尽”,赵佶思索了片刻,“所以,今晚翊哥儿想请章相公来赴宴?”
“全凭官家定夺。”
“不不不,客随主便”,赵佶想着赵翊的安排,心说这又是我的功绩,我何必多掺和,给翊哥儿撑腰就好了。
“那臣斗胆,请官家派人相邀。”
“理应如此”,赵佶唤来了随他出宫的禁军亲随,让一人拿着自己的令牌去章惇府上请人。
大约一刻钟左右,章惇秘密的从齐侯府的后门进来,青鸟带路,把章惇引到了书房之中。
章惇也是花甲老人了,如今六十有五,听闻官家相招,马不停蹄从家中赶往齐侯府,进门的时候气都没喘匀,“老臣见过官家。”
赵翊从这赵佶使了个眼色,赵佶心领神会,“章公何至于此,快坐下歇息一阵。翊哥儿,把我定的规矩和章公讲一下。”
赵翊心中给赵佶挑了大拇指,聪明人,邀买人心这种事手拿把攥。
“章公,官家,啊不对,佶哥儿说,在齐侯府,没有官家和臣子,都是自家亲友,以年序相称即可。”
章惇一口茶在嘴里,直接喷了出来,“这,不合礼法啊。”
“章公可是要抗旨?”赵佶冷冷地说。
章惇心里还是有一个坎,那就是自己当初不赞成端王赵佶即位,以为赵佶要收拾他了,“臣不敢”,一抬头,却看赵佶一脸笑意。
“那就好,章公德高望重,是我等长辈,便唤我作十三郎就好了。”
赵佶排行十三,若是叫他佶哥儿有些过于轻佻,章惇肯定是不会同意,索性折中,叫“十三郎”就好。
“那老朽托大了,见过十三郎。”
“诶,这就对了,翊哥儿,把咱们刚才商量的事情和章公讲一下。”
赵翊一五一十的,把刚才自己的想法“美化”了一下,大头推给赵佶,小头自己留着,和章惇讲了大理与慕... -->>
赵翊这边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将皇城司的业务发展的有声有色,各地的察子也重新部署了起来,当然这也是依靠赵佶从内库和国库中拨款,毕竟皇城司的家底就那么多。
本来赵佶是打算直接从国库拨款的,但被赵翊拦住了,用赵翊的话说就是,让国库参与一手,也能让朝臣安心。
此时的赵佶和章惇完全不复登基之初的“剑拔弩张”,两人的关系堪称蜜里调油。
如果没有赵翊横空出世,章惇根本撑不到后年,也就是1102年,被赵佶的手下三番五次弹劾,最终自请出京,然后又被贬谪,最终郁郁而终。
如今的赵佶,虽然还是一如既往地不靠谱,但是有赵翊和皇城司给他兜底,他的底气十足,也丝毫不需要用变法来彰显皇权,反而让章惇刮目相看。
北宋末年和明末的文官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都不希望皇帝多管事,但区别就是宋末的文官是真的想让国家好,只是水平有限,而明末的文官,绝大多数都是等待跳槽。
在赵翊眼中,不怕无能,因为做到这个位置,再无能也不是纯废物,就怕不上心,吃里扒外。
八月十六,中秋夜后的第二天,赵佶照例光明正大的溜出宫,到齐侯府欢度中秋。
为什么说光明正大,因为这件事在朝堂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开始还有言官直接进言,还想让章惇进谏,结果被章惇一句话顶了回去,“官家与齐侯总角之交,齐侯府的防守堪比皇城,有什么可操心的。”
赵佶到了齐侯府之后,没等开席,先被赵翊拉到了书房,“官家,臣有事上奏?”
“翊哥儿”,赵佶有些不开心,“不是说好了在你府上,咱们兄弟相称吗?”
“官家,正事,也是好事儿,好玩的事儿。”
“行吧”,赵佶有些不情愿,还是从赵翊手中接过了两本卷宗。
不到半柱香的时间,赵佶看完了两本卷宗,“翊哥儿,大理镇南王的日子这么憋屈?”
赵佶不能理解,段正淳作为皇太弟,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镇南王,竟然没有一个妾室,全在外面散养。
“摆夷族的大小姐,也没有办法。”
“那倒也是”,作为爱玩的赵佶,对段正淳表达了深切的同情,“不过,这和慕容家有什么关系?”
赵翊拿出了一块木板,又拿出了一根炭笔在木板上写写画画。
赵佶一看,啧啧称奇,“这‘铅椠’竟如此方便?这可以推行到军中啊?”
赵翊眼神中露出赞叹一色,“佶哥儿有些开窍了,看到炭笔能想到行军了。”
“官家声明,此物便携,多是坊间探穴藏山之士所用,军中斥候倒是可以推行一二。”
“翊哥儿,你这又送我名声是吧”,赵佶也不客气,“那明日我就和章相公提一句。”
“那倒不必,一会没准下官要请章相公前来赴宴”,赵翊画完了图,把木板拿给赵佶,“官家请上眼。”
“还有这层关系”,赵翊在木板上画的正是阿朱、王语嫣与段正淳、慕容复的关系,“翊哥儿你又有什么鬼主意了?”
“昔年大理政变,我朝作为宗主国,置若罔闻,大理对我们心中必定有些怨怼,如今我们让段正淳父女相认,正是缓和两国关系的良机,而且还能削弱慕容家的实力。最关键的是,大理一代虽不产马,但适合养马,我们正好可以借机在大理设置军马司,我们出马种,大理出地,七三分成我们也是不亏。”
“那为何不直接剿灭慕容家呢?”赵佶有些不解,虽然他觉得慕容家这种造反方式非常好笑,但毕竟也是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眼前的若不是赵翊,他都怀疑对方收了慕容家的好处。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慕容家虽然谋逆的方式有些...有些奇特,但毕竟在江南百余年,与太祖、太宗也有些交情,算是一方豪强,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若慢慢削弱,然后借慕容家钓鱼。”
“此言有理,江南乃是南唐旧地,定还藏匿着南唐余孽,倒是可以通过慕容家把他们一网打尽”,赵佶思索了片刻,“所以,今晚翊哥儿想请章相公来赴宴?”
“全凭官家定夺。”
“不不不,客随主便”,赵佶想着赵翊的安排,心说这又是我的功绩,我何必多掺和,给翊哥儿撑腰就好了。
“那臣斗胆,请官家派人相邀。”
“理应如此”,赵佶唤来了随他出宫的禁军亲随,让一人拿着自己的令牌去章惇府上请人。
大约一刻钟左右,章惇秘密的从齐侯府的后门进来,青鸟带路,把章惇引到了书房之中。
章惇也是花甲老人了,如今六十有五,听闻官家相招,马不停蹄从家中赶往齐侯府,进门的时候气都没喘匀,“老臣见过官家。”
赵翊从这赵佶使了个眼色,赵佶心领神会,“章公何至于此,快坐下歇息一阵。翊哥儿,把我定的规矩和章公讲一下。”
赵翊心中给赵佶挑了大拇指,聪明人,邀买人心这种事手拿把攥。
“章公,官家,啊不对,佶哥儿说,在齐侯府,没有官家和臣子,都是自家亲友,以年序相称即可。”
章惇一口茶在嘴里,直接喷了出来,“这,不合礼法啊。”
“章公可是要抗旨?”赵佶冷冷地说。
章惇心里还是有一个坎,那就是自己当初不赞成端王赵佶即位,以为赵佶要收拾他了,“臣不敢”,一抬头,却看赵佶一脸笑意。
“那就好,章公德高望重,是我等长辈,便唤我作十三郎就好了。”
赵佶排行十三,若是叫他佶哥儿有些过于轻佻,章惇肯定是不会同意,索性折中,叫“十三郎”就好。
“那老朽托大了,见过十三郎。”
“诶,这就对了,翊哥儿,把咱们刚才商量的事情和章公讲一下。”
赵翊一五一十的,把刚才自己的想法“美化”了一下,大头推给赵佶,小头自己留着,和章惇讲了大理与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