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蝉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这里。整个地面铺了厚厚一层粗沙,人站上面不会粘土带泥。水沟不宽,只有二十几米,深三四米,尽头到曲水岸边有排洪站。雨季雨水大的时候,排洪站就会把水沟的水抽到曲水,防止淹了整个蓄洪区。现在水沟的水很浅,还没有沟底的杂草高;这条水沟就是老爷子司鱼的地方,每年为老太太的钱包做了不小贡献。
早上起来,赵三妹换了老娘一身衣服,和两老趁早把菜地的尾菜收了收,主要是些没长成的小辣椒,嫩嫩的,带点轻微的辣,用油爆炒很好吃。辣椒摘完,没用的辣椒树按以往精作的方式可定是要起出来,但现在两老只是不希望地荒着,没说靠地糊口发财,加上人体力跟不上,只是在行间的空地用锄头轻轻的挖了一行行的小坑,分块点了些大蒜、萝卜、白菜的种籽,然后用脚把土一抹就行,保证冬天的菜蔬就够了。洪区的地很肥,虽然没有非洲随便撒点种子就会长成树那般夸张,但肥确实不要施的。忙忙碌碌六七天才算是结束,主要是劳力不太好,三妹也不是能种地的,做的还没老人多;这点量要是有个好劳力,一天下大半,第二天收个早工。中间又去小叔、小姑家打了顿牙祭,两家人都只有老人、小孩在家,堂兄夫妻、表兄夫妻都出门打工,孩子留在家读书,老人们在家种地看孩子,三妹帮不上忙,给小婶、小姑留了点钱,也算是回来看过了。两个姐姐也拎了鸡子过来,三姊妹唱了了半天戏,东家长、西家短的,简单聚了聚就回去,家里一堆的事等着了。老家的空气再好,水再甜,三妹还是不能再留,还得去草头坡看看那边的老人,这边的老爷子、老太太已经开始赶人了。
草头坡的停留,赵三妹就很短了,李彬不是一起回的,家里也没多少地忙,和婆婆能聊的不多,亲戚也不需要她走动;公公还是那般潇洒,除了钓鱼,再就是打麻将,七十岁的老人,打完麻将还得和一帮四十岁上下的年轻麻友们在饭馆聚聚,喝上两口,吃点好的。用老爷子自己的话说“家里的饭菜不好吃,饭馆的味好”。大姑子、小姑子的儿子倒是拎着菜来看过自己,给红包又不要,实在没人可聊,住了两晚,第三天一大早就坐车往省城去了。
赵三哥一家、赵二叔一家都在省城,春节不顺路,也没去拜年,这次回来去补上。两个小姑子也在省城的汽车厂打工,一个做了流水线的小领班、一个做了库管,一个月两三千块钱,日子也过得苦哈哈的,既然来了,也得去看看。
赵三哥排行老三,但老家排是分男女的;赵三哥是唯一男丁,在老家是称呼“赵家大哥”或“赵大哥”,李彬就是称呼“大哥”。女的也是单排,大的叫“大姐”,老二叫“二姐”,按序派下去,最小的除了序数,也可叫“阿妹”“幺妹”“小妹”。老爷子可能图省事,也没给三妹另取名,小名和书名就一样了,都叫赵三妹;长大后的赵三妹抗争过,还自己取了名字,可惜家里人不认可,天天‘三妹三妹’的喊着,就是不喊她自己取的高端大雅的名字,没办法,最后不争了。
哥哥嫂嫂也是重点大学毕业,分配进了央企,不知怎么就安排到子弟学校,专业不对口,学化工的安排去教书,家里也没背景,和单位领导请示转本行,领导说:“你先回去,我考虑考虑”。其中,也没少给领导拜年贺节,钱花了不少,就是考虑的时间稍微长了点,这一考虑就三四年,最后也没个结果,赵大哥索性也不请示了,下海折腾去了。起初的几年把老本折腾了个干净,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的,老爷子隔三差五的说要看孙女,大包小包的往省城拎,给孙女各种名头的红包,想着法的帮。在海里折腾了几年,终于会划水了,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小房买了买大房,正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一顿酒喝了个脑溢血,弄了个轻微中风,这一下全歇了,只能找个清闲的工作打发时间。大嫂考了个注册会计师,算是把家撑了下来。姑娘赵青争气,考了外省一所重点大学,拿了两个学位,本校直保读研,去年毕业,考进本省城投,工资还不错,一家人也算是熬出了头。赵青和三妹关系最好,只要在一起,赵青就缠着小姑不放,让她妈妈吃了不少味。
赵三妹先到二叔家去补了个年礼,和二叔、二婶叙了会话,给小侄子、侄女一人塞了个红包,只说家里就李彬一人,要赶快回去,下次再来看二叔二婶,也没吃饭,就赶往哥哥家;和哥哥一家逛了回街,过了一夜,大家都忙,第二天就准备走了。约了大姑子、小姑子准备中午聚个餐、下午坐高铁回润城,晚上到家也不迟。李彬一个人在家,时间长了不是太放心。
在这里。整个地面铺了厚厚一层粗沙,人站上面不会粘土带泥。水沟不宽,只有二十几米,深三四米,尽头到曲水岸边有排洪站。雨季雨水大的时候,排洪站就会把水沟的水抽到曲水,防止淹了整个蓄洪区。现在水沟的水很浅,还没有沟底的杂草高;这条水沟就是老爷子司鱼的地方,每年为老太太的钱包做了不小贡献。
早上起来,赵三妹换了老娘一身衣服,和两老趁早把菜地的尾菜收了收,主要是些没长成的小辣椒,嫩嫩的,带点轻微的辣,用油爆炒很好吃。辣椒摘完,没用的辣椒树按以往精作的方式可定是要起出来,但现在两老只是不希望地荒着,没说靠地糊口发财,加上人体力跟不上,只是在行间的空地用锄头轻轻的挖了一行行的小坑,分块点了些大蒜、萝卜、白菜的种籽,然后用脚把土一抹就行,保证冬天的菜蔬就够了。洪区的地很肥,虽然没有非洲随便撒点种子就会长成树那般夸张,但肥确实不要施的。忙忙碌碌六七天才算是结束,主要是劳力不太好,三妹也不是能种地的,做的还没老人多;这点量要是有个好劳力,一天下大半,第二天收个早工。中间又去小叔、小姑家打了顿牙祭,两家人都只有老人、小孩在家,堂兄夫妻、表兄夫妻都出门打工,孩子留在家读书,老人们在家种地看孩子,三妹帮不上忙,给小婶、小姑留了点钱,也算是回来看过了。两个姐姐也拎了鸡子过来,三姊妹唱了了半天戏,东家长、西家短的,简单聚了聚就回去,家里一堆的事等着了。老家的空气再好,水再甜,三妹还是不能再留,还得去草头坡看看那边的老人,这边的老爷子、老太太已经开始赶人了。
草头坡的停留,赵三妹就很短了,李彬不是一起回的,家里也没多少地忙,和婆婆能聊的不多,亲戚也不需要她走动;公公还是那般潇洒,除了钓鱼,再就是打麻将,七十岁的老人,打完麻将还得和一帮四十岁上下的年轻麻友们在饭馆聚聚,喝上两口,吃点好的。用老爷子自己的话说“家里的饭菜不好吃,饭馆的味好”。大姑子、小姑子的儿子倒是拎着菜来看过自己,给红包又不要,实在没人可聊,住了两晚,第三天一大早就坐车往省城去了。
赵三哥一家、赵二叔一家都在省城,春节不顺路,也没去拜年,这次回来去补上。两个小姑子也在省城的汽车厂打工,一个做了流水线的小领班、一个做了库管,一个月两三千块钱,日子也过得苦哈哈的,既然来了,也得去看看。
赵三哥排行老三,但老家排是分男女的;赵三哥是唯一男丁,在老家是称呼“赵家大哥”或“赵大哥”,李彬就是称呼“大哥”。女的也是单排,大的叫“大姐”,老二叫“二姐”,按序派下去,最小的除了序数,也可叫“阿妹”“幺妹”“小妹”。老爷子可能图省事,也没给三妹另取名,小名和书名就一样了,都叫赵三妹;长大后的赵三妹抗争过,还自己取了名字,可惜家里人不认可,天天‘三妹三妹’的喊着,就是不喊她自己取的高端大雅的名字,没办法,最后不争了。
哥哥嫂嫂也是重点大学毕业,分配进了央企,不知怎么就安排到子弟学校,专业不对口,学化工的安排去教书,家里也没背景,和单位领导请示转本行,领导说:“你先回去,我考虑考虑”。其中,也没少给领导拜年贺节,钱花了不少,就是考虑的时间稍微长了点,这一考虑就三四年,最后也没个结果,赵大哥索性也不请示了,下海折腾去了。起初的几年把老本折腾了个干净,日子也是过得紧巴巴的,老爷子隔三差五的说要看孙女,大包小包的往省城拎,给孙女各种名头的红包,想着法的帮。在海里折腾了几年,终于会划水了,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小房买了买大房,正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一顿酒喝了个脑溢血,弄了个轻微中风,这一下全歇了,只能找个清闲的工作打发时间。大嫂考了个注册会计师,算是把家撑了下来。姑娘赵青争气,考了外省一所重点大学,拿了两个学位,本校直保读研,去年毕业,考进本省城投,工资还不错,一家人也算是熬出了头。赵青和三妹关系最好,只要在一起,赵青就缠着小姑不放,让她妈妈吃了不少味。
赵三妹先到二叔家去补了个年礼,和二叔、二婶叙了会话,给小侄子、侄女一人塞了个红包,只说家里就李彬一人,要赶快回去,下次再来看二叔二婶,也没吃饭,就赶往哥哥家;和哥哥一家逛了回街,过了一夜,大家都忙,第二天就准备走了。约了大姑子、小姑子准备中午聚个餐、下午坐高铁回润城,晚上到家也不迟。李彬一个人在家,时间长了不是太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