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青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外头怎么说话不用我教你们吧?”
她心里也呕得慌,可是她没法说,训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儿媳妇,她叹口气:“昀哥儿晨哥儿几个的婚事也得抓紧,旁的不重要,人规矩懂事就好。”
女儿上了花轿,许杏只觉得心里跟被掏空了似的难受,再看长青,他居然落了泪。
长青察觉到许杏的目光,连忙扭过头去用帕子抹脸,之后又深吸了好几口气,才挤出个笑来:“家去吧,正哥儿该找你了。”
许杏算了帐,这几年纺织厂的业务稳中有升,利润很是客观,董家那边给的分红更是每年都超过十万两,尽管给女儿的嫁妆颇多,她手里也还有三十多万两。
长青看着她一路走来,从半文钱半文钱的攒钱,一直到如今云淡风轻的数出十万两,眼神越来越柔和,还有与有荣焉的骄傲。
第三日,欣姐儿和林铮一起回门。换了发髻的女儿依旧是一脸天真,许杏心中满意,林铮真的做到了答应自己的事情。不过看他几乎要黏在欣姐儿身上的眼神儿,她又觉得好笑。
“如何?”等他们小夫妻回去了,长青才问许杏,“果真没有圆房吗?”
许杏笑着点头:“我问了欣姐儿,也仔细看了她,确实没有圆房,林铮这孩子说话算话。我只是有些担心,侯爷夫人和世子他们会不会心存芥蒂,没想到欣姐儿跟我说,侯夫人十分赞成,就让他们等她满了十八再圆房呢。”
“你要这么说,我倒是想起来了。”长青想了想,说起无意间听到的旧事,“你道为何侯府人丁单薄?据说那场北疆大战之前,侯夫人是有过身孕的,许是因为年纪小吧,没有保住,侯爷打了多年仗,好不容易有了林世子,侯夫人却因为身体损耗过大,之后就再没有孩子了。”
许杏大喜:“若是这样,她们定是能够理解我叫他们暂不圆房的缘故了,如此甚好。”
“唔,他们小夫妻好就好,我想同你商量一事。”长青压低了些声音道,“我听林铮说他偶尔听见个只言片语的,似乎陛下在考虑让我离京,咱们可能也得准备起来了。”
许杏点头:“行,京城里这些产业就都留着,人也留下,咱们只带身边的几个人走就是了。”
“唔,我还是先在京城买处宅子吧,咱们的东西好存进去,以后回了京也有个落脚的地方。”许杏又抬手指了指侯府的方向,“欣姐儿再回娘家也就能去了。”
“好,都听你的。”长青微笑着同意。
第246章番外:长青
嫁了女儿之后,长青和许杏都情绪低落了好久,即使三朝回门的时候确认了女儿的生活很幸福,他们也还是伤感不已。明明都在京城里,想见面就能见到,可他们夫妻都觉得还是不一样的。
对于许杏来说,欣姐儿是女孩子,再懂事也才不到十六岁,年纪还小,而且在这个男尊女卑、子嗣为大的时代,以后的日子也未必就能保证真的无忧无虑,她这个做母亲的,一想到这种可能就揪心得很。
可是长青比她更加不放心。他前生孤苦,没有子女,欣姐儿是他两辈子的第一个孩子。他记性又好,欣姐儿刚落地时红红皱皱的脸和小猫一样的啼哭声始终清楚的留在脑子里。之后小娃娃慢慢的会笑,会翻身,会坐起来,会爬,会说话,会走,光秃秃的小脑壳上长起浓密的头发……和小姑娘在一起的每一天他都记得。尽管后来女大避父,他再没抱过这孩子,可他心里最疼的还是她。林家是个好归宿,可终究是旁人家,谁知道会不会有摩擦,欣姐儿会不会受委屈呢。
许杏走出来得稍微早一些,毕竟作为女眷,她和女儿还是经常能在一些宴会上碰面的,私下里两家互相拜访的时候也团聚过几次,慢慢的就习惯了这种距离,尤其是每每看到女儿轻松惬意的神情、又多次跟刘嬷嬷等陪嫁过去的人了解情况,知道女儿真的过得很好,她也就释然了。
之后她才发现,长青还是心事重重,放不下女儿,她便找些事情来转移长青的注意力:“我还找的曲牙人,瞧了内城的一处宅子,听说是之前一个什么皇商家的,你知道吗?”
一说地址,长青这个京城父母官倒还真知道:“唔,是皇商邵家的,他家是药材世家,负责宫里的供奉,前一阵子却被查出药材有霉变虫害、以次充好的事儿,被摘了皇商的牌子,一家子都离开了京城。”
“啊?这也太大胆了吧?”许杏咋舌,“给宫里的都敢弄鬼?”
长青摇头:“敢不敢的,没人知道。反正一个邵家走了,如今不是又有了秦家供奉药材吗?”
许杏听着就觉得这里头有事儿,可是看长青的意思是有点儿吃不准,她也不多打听,只问:“那这宅子我能买吗?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长青摆摆手:“没问题,他家是离京,又不是抄家,不妨事。不过,那宅子应该不便宜吧?”
“当然不便宜啦,那么好的位置,还是四进的大宅院。”许杏伸出一根手指,“要十五万两银子,一口价。”
长青不想再说了,看许杏这神情,就是想买了,罢了,有个有钱的老婆,他也跟着享福。
许杏手里满打满算还有二十多万两现银,买了宅子也就只能剩个七八万两了,不过她现在一年就有十几万两进帐,倒也不是太为难。
宅子买好了,许杏过去看了两回,又给欣姐儿递了信儿,让她也去看了一回,就先放在那里了,他们一家子还是住在顺天府衙的后宅里,没打算搬家。
这个秋天,他们家里挺忙碌的。书院的先生给长青带了信儿,说宁哥儿这一年多来颇有进益,文章做得好了许多,建议今年秋试让他回去考一下试试,本来许杏是想跟着一起回去照顾的,可临行前,长青那里得了旨意,升任江南布政使,从二品,立即上任,许杏只能多安排了几个人陪着宁哥儿回乡,自己留在京城张罗搬家的事情。
把家里的东西搬到新买的宅子里,又安排了留守的下人,许杏这边忙忙碌碌,等到长青跟继任的官员交接好,他们就急匆匆的去了江南上任。
“你才三十六岁,就是正经的封疆大吏了,确实了不起啊!”王阁老年迈,已经上了折子告老,许久不管事了,知道长青要离京,专门来寻他说话。
“先生说笑,都是陛下洪恩。”长青朝皇城方向拱了拱手。
王阁老点头,表示赞成,但是神色严肃起来:“你此行,只怕并不全是锦绣坦途。江南……盐税、商税,不容易啊!”
长青也想到了,早有心理准备,便道:“先生放心,学生已经有了章程。”
有些东西不好拿到台面上说,两个人点到为止,闲谈了片刻,长青就送走了王阁老。
“同贵被我留了下来,京城的这些产业还要她总管张罗,她自己又盘了个小铺子,也都离不开人,张彪大约也得跟她一起了,你身边的安全怎么办?”许杏听长青说了王阁老的来意,十分担忧。
长青摆摆手:“不妨事,张顺跟着呢,再说了,我外头那些人,他们的功夫也不差,会在暗中跟随的。其实也没你想的那么可怕,陛下没有明旨给我,让我追缴往年的税银,我也不动那些,只要往后的税赋正常就好,应当不会引得他们铤而走险。”
到了江南,长青越发庆幸自己有个好妻子了。许杏有钱,十万二十万两银子算不得大数,他面对那巨额诱惑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动心,他爱重许杏,便是江南美女如云,他也没沾上半分。守住了底线,他办理皇差的时候就占据了主动,而他不追前事的做法也算是留有余地,并没遇上鱼死网破之徒,反倒是见到了明显的成绩。他上任一年,江南税赋收入就增加了两成,皇帝龙颜大悦之下,接受了他的建议,开始在朝中讨论重商之策。
他上任不久,宁哥儿就带着家仆投奔了过来,也带来了好消息——他乡试通过,已经是正儿八经的举人了!
“是第七名,比不得父亲当初。”宁哥儿成熟了不少,说起成绩,虽然有喜色,却也有几分遗憾。
长青淡淡道:“你明年进京去考殿试,就和为父一般了。”
宁哥儿并不恼,而是非常清醒的道:“不了,儿子打算三年后再进京,还要再好生做几年学问。”
长青这下有了几分真切的笑意,显然十分满意:“你心中有数便好,好生读书,多看看外头世情百态。”
三年半之后,范氏父子一回到京城就成了官场上的焦点——范长青在江南促进商贸,兴修水利,政绩卓著,被擢升为正二品户部尚书,同时加封文华殿大学士,入阁参政,以三十九岁的年纪,成为最年轻的阁老,而他的儿子范予宁殿试夺魁,十五岁的少年成了状元郎,和他父亲十二岁中榜眼的经历一起,成了本朝科举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外头怎么说话不用我教你们吧?”
她心里也呕得慌,可是她没法说,训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儿媳妇,她叹口气:“昀哥儿晨哥儿几个的婚事也得抓紧,旁的不重要,人规矩懂事就好。”
女儿上了花轿,许杏只觉得心里跟被掏空了似的难受,再看长青,他居然落了泪。
长青察觉到许杏的目光,连忙扭过头去用帕子抹脸,之后又深吸了好几口气,才挤出个笑来:“家去吧,正哥儿该找你了。”
许杏算了帐,这几年纺织厂的业务稳中有升,利润很是客观,董家那边给的分红更是每年都超过十万两,尽管给女儿的嫁妆颇多,她手里也还有三十多万两。
长青看着她一路走来,从半文钱半文钱的攒钱,一直到如今云淡风轻的数出十万两,眼神越来越柔和,还有与有荣焉的骄傲。
第三日,欣姐儿和林铮一起回门。换了发髻的女儿依旧是一脸天真,许杏心中满意,林铮真的做到了答应自己的事情。不过看他几乎要黏在欣姐儿身上的眼神儿,她又觉得好笑。
“如何?”等他们小夫妻回去了,长青才问许杏,“果真没有圆房吗?”
许杏笑着点头:“我问了欣姐儿,也仔细看了她,确实没有圆房,林铮这孩子说话算话。我只是有些担心,侯爷夫人和世子他们会不会心存芥蒂,没想到欣姐儿跟我说,侯夫人十分赞成,就让他们等她满了十八再圆房呢。”
“你要这么说,我倒是想起来了。”长青想了想,说起无意间听到的旧事,“你道为何侯府人丁单薄?据说那场北疆大战之前,侯夫人是有过身孕的,许是因为年纪小吧,没有保住,侯爷打了多年仗,好不容易有了林世子,侯夫人却因为身体损耗过大,之后就再没有孩子了。”
许杏大喜:“若是这样,她们定是能够理解我叫他们暂不圆房的缘故了,如此甚好。”
“唔,他们小夫妻好就好,我想同你商量一事。”长青压低了些声音道,“我听林铮说他偶尔听见个只言片语的,似乎陛下在考虑让我离京,咱们可能也得准备起来了。”
许杏点头:“行,京城里这些产业就都留着,人也留下,咱们只带身边的几个人走就是了。”
“唔,我还是先在京城买处宅子吧,咱们的东西好存进去,以后回了京也有个落脚的地方。”许杏又抬手指了指侯府的方向,“欣姐儿再回娘家也就能去了。”
“好,都听你的。”长青微笑着同意。
第246章番外:长青
嫁了女儿之后,长青和许杏都情绪低落了好久,即使三朝回门的时候确认了女儿的生活很幸福,他们也还是伤感不已。明明都在京城里,想见面就能见到,可他们夫妻都觉得还是不一样的。
对于许杏来说,欣姐儿是女孩子,再懂事也才不到十六岁,年纪还小,而且在这个男尊女卑、子嗣为大的时代,以后的日子也未必就能保证真的无忧无虑,她这个做母亲的,一想到这种可能就揪心得很。
可是长青比她更加不放心。他前生孤苦,没有子女,欣姐儿是他两辈子的第一个孩子。他记性又好,欣姐儿刚落地时红红皱皱的脸和小猫一样的啼哭声始终清楚的留在脑子里。之后小娃娃慢慢的会笑,会翻身,会坐起来,会爬,会说话,会走,光秃秃的小脑壳上长起浓密的头发……和小姑娘在一起的每一天他都记得。尽管后来女大避父,他再没抱过这孩子,可他心里最疼的还是她。林家是个好归宿,可终究是旁人家,谁知道会不会有摩擦,欣姐儿会不会受委屈呢。
许杏走出来得稍微早一些,毕竟作为女眷,她和女儿还是经常能在一些宴会上碰面的,私下里两家互相拜访的时候也团聚过几次,慢慢的就习惯了这种距离,尤其是每每看到女儿轻松惬意的神情、又多次跟刘嬷嬷等陪嫁过去的人了解情况,知道女儿真的过得很好,她也就释然了。
之后她才发现,长青还是心事重重,放不下女儿,她便找些事情来转移长青的注意力:“我还找的曲牙人,瞧了内城的一处宅子,听说是之前一个什么皇商家的,你知道吗?”
一说地址,长青这个京城父母官倒还真知道:“唔,是皇商邵家的,他家是药材世家,负责宫里的供奉,前一阵子却被查出药材有霉变虫害、以次充好的事儿,被摘了皇商的牌子,一家子都离开了京城。”
“啊?这也太大胆了吧?”许杏咋舌,“给宫里的都敢弄鬼?”
长青摇头:“敢不敢的,没人知道。反正一个邵家走了,如今不是又有了秦家供奉药材吗?”
许杏听着就觉得这里头有事儿,可是看长青的意思是有点儿吃不准,她也不多打听,只问:“那这宅子我能买吗?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长青摆摆手:“没问题,他家是离京,又不是抄家,不妨事。不过,那宅子应该不便宜吧?”
“当然不便宜啦,那么好的位置,还是四进的大宅院。”许杏伸出一根手指,“要十五万两银子,一口价。”
长青不想再说了,看许杏这神情,就是想买了,罢了,有个有钱的老婆,他也跟着享福。
许杏手里满打满算还有二十多万两现银,买了宅子也就只能剩个七八万两了,不过她现在一年就有十几万两进帐,倒也不是太为难。
宅子买好了,许杏过去看了两回,又给欣姐儿递了信儿,让她也去看了一回,就先放在那里了,他们一家子还是住在顺天府衙的后宅里,没打算搬家。
这个秋天,他们家里挺忙碌的。书院的先生给长青带了信儿,说宁哥儿这一年多来颇有进益,文章做得好了许多,建议今年秋试让他回去考一下试试,本来许杏是想跟着一起回去照顾的,可临行前,长青那里得了旨意,升任江南布政使,从二品,立即上任,许杏只能多安排了几个人陪着宁哥儿回乡,自己留在京城张罗搬家的事情。
把家里的东西搬到新买的宅子里,又安排了留守的下人,许杏这边忙忙碌碌,等到长青跟继任的官员交接好,他们就急匆匆的去了江南上任。
“你才三十六岁,就是正经的封疆大吏了,确实了不起啊!”王阁老年迈,已经上了折子告老,许久不管事了,知道长青要离京,专门来寻他说话。
“先生说笑,都是陛下洪恩。”长青朝皇城方向拱了拱手。
王阁老点头,表示赞成,但是神色严肃起来:“你此行,只怕并不全是锦绣坦途。江南……盐税、商税,不容易啊!”
长青也想到了,早有心理准备,便道:“先生放心,学生已经有了章程。”
有些东西不好拿到台面上说,两个人点到为止,闲谈了片刻,长青就送走了王阁老。
“同贵被我留了下来,京城的这些产业还要她总管张罗,她自己又盘了个小铺子,也都离不开人,张彪大约也得跟她一起了,你身边的安全怎么办?”许杏听长青说了王阁老的来意,十分担忧。
长青摆摆手:“不妨事,张顺跟着呢,再说了,我外头那些人,他们的功夫也不差,会在暗中跟随的。其实也没你想的那么可怕,陛下没有明旨给我,让我追缴往年的税银,我也不动那些,只要往后的税赋正常就好,应当不会引得他们铤而走险。”
到了江南,长青越发庆幸自己有个好妻子了。许杏有钱,十万二十万两银子算不得大数,他面对那巨额诱惑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动心,他爱重许杏,便是江南美女如云,他也没沾上半分。守住了底线,他办理皇差的时候就占据了主动,而他不追前事的做法也算是留有余地,并没遇上鱼死网破之徒,反倒是见到了明显的成绩。他上任一年,江南税赋收入就增加了两成,皇帝龙颜大悦之下,接受了他的建议,开始在朝中讨论重商之策。
他上任不久,宁哥儿就带着家仆投奔了过来,也带来了好消息——他乡试通过,已经是正儿八经的举人了!
“是第七名,比不得父亲当初。”宁哥儿成熟了不少,说起成绩,虽然有喜色,却也有几分遗憾。
长青淡淡道:“你明年进京去考殿试,就和为父一般了。”
宁哥儿并不恼,而是非常清醒的道:“不了,儿子打算三年后再进京,还要再好生做几年学问。”
长青这下有了几分真切的笑意,显然十分满意:“你心中有数便好,好生读书,多看看外头世情百态。”
三年半之后,范氏父子一回到京城就成了官场上的焦点——范长青在江南促进商贸,兴修水利,政绩卓著,被擢升为正二品户部尚书,同时加封文华殿大学士,入阁参政,以三十九岁的年纪,成为最年轻的阁老,而他的儿子范予宁殿试夺魁,十五岁的少年成了状元郎,和他父亲十二岁中榜眼的经历一起,成了本朝科举历史上的一个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