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阿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琴国天佑十三年,两府七州县天灾大水,千顷良田,万里百姓皆受其害,举家逃难,南迁北逃。
地方官员急报朝廷,皇帝视为不祥之兆,亲自祭祀,派遣钦差节制,全面防凌。为安抚人心,税粮蠲免一年。
京师城内,慕家大宅。
正是春末,雨势比往年更凶。打落飞檐斗拱,同各种雨声交错,轰然天地,听的在屋内的人也多了几分杂念。
慕家老太太跪坐蒲团,轻敲木鱼诵经祈福。老太太是安阳伯嫡次女,自小被娇惯,父辈皆是飒爽人物,处事不惊的性子又带着特有的骄纵傲气。出阁后,婆婆并不怎么管她,可算得上是事事顺心。
等自己做了婆婆后,就有一事不顺心了。
慕家是大琴国颇有名望的世家。五十年前局势****,慕家先祖投赵家于原州,随主平定战乱。后于疆域修筑城墙,进可攻退可守,造福一方。
而慕老太爷也是大将,与慕家老太太共有一子四女。儿子慕宣,年纪轻轻就随父征战沙场。后老太爷战殁,慕老太让儿子速速成亲延续香火。谁想慕宣在边城识得一孤女,只愿娶她,慕老太偏不愿那名叫凤娘的寒门姑娘进门。这一拖二拖,待慕宣二十有五,慕老太才终于松了口,让凤娘过门。
边疆战乱平定,慕宣领凤娘回京,琴瑟和鸣。可惜五年过去,身子也没动静。这回慕老太不愿意了,冷言冷语念着凤娘进慕家门没几抬妆奁,更非大家闺秀拂她面子,颇为不满。最后以七出之条无子一说,强逼慕宣将她休了。
不过半月,就往慕宣房里塞新人,择了个翰林家的小女儿丁氏做继室。
慕宣无法忤逆,心中苦涩,新婚当夜喝了许多酒,旁人一个不留神,便不见了他,急忙去寻。翌日才发现他倒在一个丫鬟怀里,慕老太便顺势将那丫鬟抬做了姨娘。赶走了凤娘,又给儿子找了一妻一妾,这口气才终于顺当。
秦嬷嬷早已在佛堂里静立许久,那雨声啪嗒,听的心神不宁。好不容易听见慕老太停了木鱼声,才轻声,生怕惊扰了佛祖,惊扰了她:“澄义府那边也传了涝灾。”
慕老太手势微顿,面露慈悲:“让厨子备半月素菜,莫添油腥。”
秦嬷嬷应了声,小心道:“那太太……那凤娘,走时可是往澄义府的方向……”
见她没什么动静,秦嬷嬷暗叹果真是人走茶凉,凤娘为人儿媳尽心伺候五年,却落的前脚走,后脚就被婆婆忘的一干二净,瞧不出半点情义。
慕老太并不作答,敲了半晌,才开了口,声调颇淡:“她已非我慕家人,生死与我何干。少爷那边如何?”
秦嬷嬷又是暗自叹气,答道:“那送凤娘离开的车夫,到如今也没个消息。当初您让他改了送走的路线,凤娘离家时少爷也给了不少安置的钱财,奴婢怕……那车夫夺了钱丢下凤娘。”否则又怎会一个准信也没。
慕老太微微蹙眉,暗想这倒也好,车夫不回来,慕宣想找凤娘,一世也寻不到了,又叹:“谁能想到天灾突至,老天莫怪我狠心,不过是她命薄罢了。”
简单两句,听的秦嬷嬷浑身寒凉,亏得是吃斋念佛的人,心思,却可算狠了。就是可怜了她自小看大的少爷,可怜了凤娘呀。
澄义府连连受灾,饿殍遍野,百姓大量迁徙。
远离这里百里外的地方,虽然连日落雨,却因地势较高,未受水涝之难。
东村青云巷子的妇人们,见雨势停了,白炽日光忽洒大地,便搬了凳子簸箕出来,坐在门口挑拣豆子唠嗑。
乡下妇人嗓门颇大,又是挨家挨户,推门便可见另一家,边挑拣边说话,丝毫不影响。
这随意说着,又一家木门打开,一个老妇出来了。邻家婶娘瞧见,笑着唤声:“老嫂子不趁着日头好,将陈旧的豆子挑了去?夜里折腾可得伤眼。”
老妇说道:“等着雨停可等了许久,得去后山找找草药,给小娘子服下。”
旁人问道:“那小娘子还未醒?”
“方才刚醒,问了话,说是从澄义府那逃难来的,和夫君失散了,真是可惜……都有身孕了,她自己却不知,可怜呐。”
妇人虽然礼粗话多,可听见这事,到底还是唏嘘感叹了一番:“逃难到我们村的人家也不少,孤儿寡母的也有,但像那小娘子般的,未免太惨了些。若是夫君不寻来,可教她怎么活。”
老妇心下感慨,倒是有个私心。老伴早去,又无儿女,昨日上山寻药贴补生计,途中遇见一女子晕倒在地,瞧她衣着是逃难而来,身旁也无亲眷,便将她救回,待她醒了,认作女儿也无妨,日后好给她送终。昨日请了赤脚郎中来,诊出有孕,更是欢喜,极力劝她留下这孩子。
这会面上说是去找药... -->>
大琴国天佑十三年,两府七州县天灾大水,千顷良田,万里百姓皆受其害,举家逃难,南迁北逃。
地方官员急报朝廷,皇帝视为不祥之兆,亲自祭祀,派遣钦差节制,全面防凌。为安抚人心,税粮蠲免一年。
京师城内,慕家大宅。
正是春末,雨势比往年更凶。打落飞檐斗拱,同各种雨声交错,轰然天地,听的在屋内的人也多了几分杂念。
慕家老太太跪坐蒲团,轻敲木鱼诵经祈福。老太太是安阳伯嫡次女,自小被娇惯,父辈皆是飒爽人物,处事不惊的性子又带着特有的骄纵傲气。出阁后,婆婆并不怎么管她,可算得上是事事顺心。
等自己做了婆婆后,就有一事不顺心了。
慕家是大琴国颇有名望的世家。五十年前局势****,慕家先祖投赵家于原州,随主平定战乱。后于疆域修筑城墙,进可攻退可守,造福一方。
而慕老太爷也是大将,与慕家老太太共有一子四女。儿子慕宣,年纪轻轻就随父征战沙场。后老太爷战殁,慕老太让儿子速速成亲延续香火。谁想慕宣在边城识得一孤女,只愿娶她,慕老太偏不愿那名叫凤娘的寒门姑娘进门。这一拖二拖,待慕宣二十有五,慕老太才终于松了口,让凤娘过门。
边疆战乱平定,慕宣领凤娘回京,琴瑟和鸣。可惜五年过去,身子也没动静。这回慕老太不愿意了,冷言冷语念着凤娘进慕家门没几抬妆奁,更非大家闺秀拂她面子,颇为不满。最后以七出之条无子一说,强逼慕宣将她休了。
不过半月,就往慕宣房里塞新人,择了个翰林家的小女儿丁氏做继室。
慕宣无法忤逆,心中苦涩,新婚当夜喝了许多酒,旁人一个不留神,便不见了他,急忙去寻。翌日才发现他倒在一个丫鬟怀里,慕老太便顺势将那丫鬟抬做了姨娘。赶走了凤娘,又给儿子找了一妻一妾,这口气才终于顺当。
秦嬷嬷早已在佛堂里静立许久,那雨声啪嗒,听的心神不宁。好不容易听见慕老太停了木鱼声,才轻声,生怕惊扰了佛祖,惊扰了她:“澄义府那边也传了涝灾。”
慕老太手势微顿,面露慈悲:“让厨子备半月素菜,莫添油腥。”
秦嬷嬷应了声,小心道:“那太太……那凤娘,走时可是往澄义府的方向……”
见她没什么动静,秦嬷嬷暗叹果真是人走茶凉,凤娘为人儿媳尽心伺候五年,却落的前脚走,后脚就被婆婆忘的一干二净,瞧不出半点情义。
慕老太并不作答,敲了半晌,才开了口,声调颇淡:“她已非我慕家人,生死与我何干。少爷那边如何?”
秦嬷嬷又是暗自叹气,答道:“那送凤娘离开的车夫,到如今也没个消息。当初您让他改了送走的路线,凤娘离家时少爷也给了不少安置的钱财,奴婢怕……那车夫夺了钱丢下凤娘。”否则又怎会一个准信也没。
慕老太微微蹙眉,暗想这倒也好,车夫不回来,慕宣想找凤娘,一世也寻不到了,又叹:“谁能想到天灾突至,老天莫怪我狠心,不过是她命薄罢了。”
简单两句,听的秦嬷嬷浑身寒凉,亏得是吃斋念佛的人,心思,却可算狠了。就是可怜了她自小看大的少爷,可怜了凤娘呀。
澄义府连连受灾,饿殍遍野,百姓大量迁徙。
远离这里百里外的地方,虽然连日落雨,却因地势较高,未受水涝之难。
东村青云巷子的妇人们,见雨势停了,白炽日光忽洒大地,便搬了凳子簸箕出来,坐在门口挑拣豆子唠嗑。
乡下妇人嗓门颇大,又是挨家挨户,推门便可见另一家,边挑拣边说话,丝毫不影响。
这随意说着,又一家木门打开,一个老妇出来了。邻家婶娘瞧见,笑着唤声:“老嫂子不趁着日头好,将陈旧的豆子挑了去?夜里折腾可得伤眼。”
老妇说道:“等着雨停可等了许久,得去后山找找草药,给小娘子服下。”
旁人问道:“那小娘子还未醒?”
“方才刚醒,问了话,说是从澄义府那逃难来的,和夫君失散了,真是可惜……都有身孕了,她自己却不知,可怜呐。”
妇人虽然礼粗话多,可听见这事,到底还是唏嘘感叹了一番:“逃难到我们村的人家也不少,孤儿寡母的也有,但像那小娘子般的,未免太惨了些。若是夫君不寻来,可教她怎么活。”
老妇心下感慨,倒是有个私心。老伴早去,又无儿女,昨日上山寻药贴补生计,途中遇见一女子晕倒在地,瞧她衣着是逃难而来,身旁也无亲眷,便将她救回,待她醒了,认作女儿也无妨,日后好给她送终。昨日请了赤脚郎中来,诊出有孕,更是欢喜,极力劝她留下这孩子。
这会面上说是去找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