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5.net,唐朝败家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珪是礼部尚书,这等关乎礼制的大事,他最有发言权。
而且他的谏言合情合理,有理有据,李世民顿时无言以对。
略微思量,确实有些问题,储君之位乃是国本,关乎江山社稷稳定。
哪怕只是假设,也得慎言,否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毕竟这世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事情多了去。
魏王李泰闻言,不免有些失望,王珪的话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朝臣们的态度——东宫不可动摇。
有皇帝支持,朝臣维护,东宫地位稳固,哪里还有夺嫡的可能?
偏生这话还是自己的老师口中道出,李泰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表面上似乎能衬托自己高风亮节。
但实际上,连自家老师都不帮自己谋划,当真让人失望,唉!
更惨的,那点子亲王的尊崇也从此不再有,和东宫太子陡然间有了更为显著的差别。
李世民沉吟片刻,点头道:“叔玠所言有理,准奏!”
……
贞观十二年,朝堂第一声惊雷响过。
众人还没有回过味来,第二声惊雷接踵而至。
正月十二,皇帝李世民突然宣布议定皇亲、宗室、勋贵大臣的等级,令其各统一方,世代相传,除非犯有大罪,否则世袭。
第一批以荆州都督、荆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以功臣长孙无忌等十四人勋贵重臣为世袭刺史。
刺史乃是大唐州一级行政单位的长官,而今采取世袭制,等若父子代代相传。该州仍旧是大唐国土,但相当于是该家族的封地,世代为其管辖。
诏书一下,又是满朝哗然。
有人乐见其成。打天下的时候拼命,或者现在立下功劳爬上高位,子孙就可以享福了。得到的不仅仅是爵位传承,还有世袭的刺史官职以及相应的权势。
好啊。真好!
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本就有显爵,实力强大,子弟身居高位者也不少,再得到几个世袭刺史,更可谓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但凡是都有两面性,有人乐见其成。有人赞同,自然也就有人反对,而且很激烈。
长孙无忌是首批勋贵代表人物,他立即上疏请辞,称:“臣禀承皇恩以来,形影相吊,如履薄冰;宗族的人忧心忡忡,如同置身汤火之中。
追溯夏、商、周三代封邦建土,是由于力量不能制衡诸侯,便施利于他们。礼乐作为节制修饰,多非出自王朝。
两汉罢除侯国设置郡守,免除过去的弊病。深合事理。如今因为我们这些人的缘故,又重新变更,恐怕搞乱了王朝纲纪;
而且后代愚幼无知的不肖子孙,有人会触犯国家法令,自取灭亡,更因袭封的赏赐,而遭致灭顶之灾,实在是可怜。愿陛下停止赐封世袭刺史旨意,赐我等保全性命为盼。”
坚辞不授!
于公于私。长孙无忌的理由都很充足,这项制度对国家不利。对后世子孙同样不利,请求罢停。
与此同时。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马周、李百药、于志宁等重臣皆极力反对。
其中以于志宁和侍御史马周言辞最为恳切,于志宁再三劝谏,称此非长治久安之策。
马周更是举出了尧舜亦有不肖子的例... -->>
王珪是礼部尚书,这等关乎礼制的大事,他最有发言权。
而且他的谏言合情合理,有理有据,李世民顿时无言以对。
略微思量,确实有些问题,储君之位乃是国本,关乎江山社稷稳定。
哪怕只是假设,也得慎言,否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毕竟这世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事情多了去。
魏王李泰闻言,不免有些失望,王珪的话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朝臣们的态度——东宫不可动摇。
有皇帝支持,朝臣维护,东宫地位稳固,哪里还有夺嫡的可能?
偏生这话还是自己的老师口中道出,李泰更是气不打一处来,表面上似乎能衬托自己高风亮节。
但实际上,连自家老师都不帮自己谋划,当真让人失望,唉!
更惨的,那点子亲王的尊崇也从此不再有,和东宫太子陡然间有了更为显著的差别。
李世民沉吟片刻,点头道:“叔玠所言有理,准奏!”
……
贞观十二年,朝堂第一声惊雷响过。
众人还没有回过味来,第二声惊雷接踵而至。
正月十二,皇帝李世民突然宣布议定皇亲、宗室、勋贵大臣的等级,令其各统一方,世代相传,除非犯有大罪,否则世袭。
第一批以荆州都督、荆王李元景等二十一王、以功臣长孙无忌等十四人勋贵重臣为世袭刺史。
刺史乃是大唐州一级行政单位的长官,而今采取世袭制,等若父子代代相传。该州仍旧是大唐国土,但相当于是该家族的封地,世代为其管辖。
诏书一下,又是满朝哗然。
有人乐见其成。打天下的时候拼命,或者现在立下功劳爬上高位,子孙就可以享福了。得到的不仅仅是爵位传承,还有世袭的刺史官职以及相应的权势。
好啊。真好!
尤其是那些世家大族,本就有显爵,实力强大,子弟身居高位者也不少,再得到几个世袭刺史,更可谓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但凡是都有两面性,有人乐见其成。有人赞同,自然也就有人反对,而且很激烈。
长孙无忌是首批勋贵代表人物,他立即上疏请辞,称:“臣禀承皇恩以来,形影相吊,如履薄冰;宗族的人忧心忡忡,如同置身汤火之中。
追溯夏、商、周三代封邦建土,是由于力量不能制衡诸侯,便施利于他们。礼乐作为节制修饰,多非出自王朝。
两汉罢除侯国设置郡守,免除过去的弊病。深合事理。如今因为我们这些人的缘故,又重新变更,恐怕搞乱了王朝纲纪;
而且后代愚幼无知的不肖子孙,有人会触犯国家法令,自取灭亡,更因袭封的赏赐,而遭致灭顶之灾,实在是可怜。愿陛下停止赐封世袭刺史旨意,赐我等保全性命为盼。”
坚辞不授!
于公于私。长孙无忌的理由都很充足,这项制度对国家不利。对后世子孙同样不利,请求罢停。
与此同时。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马周、李百药、于志宁等重臣皆极力反对。
其中以于志宁和侍御史马周言辞最为恳切,于志宁再三劝谏,称此非长治久安之策。
马周更是举出了尧舜亦有不肖子的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