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5.net,穿越之太妃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好了,”庆和帝把玉玺放回原位,就打算回归到这次原定的正题,“关于明年的雨灾,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见皇帝转移了话题,大部分大臣们都只能收起原本的思绪,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问题来。只有那些家中子弟在“重灾区”任职的大臣,心里有些控制住地发慌,就怕那些不孝子孙有什么行差踏错,连累了整个家族。
关于各地的河坝,卢左侍郎早已做好了完整的规划,只要能够有序地进行下去,不说水患无忧,但至少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
“臣以为,固坝修堤,仍是防洪的重中之重。
经历今年的大雨后,各地河坝虽未出现坍塌,但开裂漏水不在少数。况且去岁的时间太紧,固修西秋河坝之时,有些不影响结构的小毛病只能暂且忽略。
明年雨灾渐盛,这些小毛病都可能会酿成大祸。臣以为,趁秋、冬之际,应再次固修各处堤坝,抵挡来年的雨灾。”
庆和帝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卢爱卿所言甚是。”
今年没有出现洪涝,也就是说,“固修堤坝”肯定是起到作用的。既然是有利于民生的好事儿,即便耗费再多的人力物力,都是应该支持的。
他的目光落在卢左侍郎的身上,郑重其事地说:“此番固修河堤,朕便交托给爱卿全权处置了。”
宁王的眼睛陡然一亮,蹭功劳的机会又来了!
他曾看过工部的河堤情况汇总,此番需要固修的河堤就达到二十余处。虽然工程都不大,但涵盖的范围及其广泛,从清河的北端,到西秋河的东南端。
换而言之,单靠卢左侍郎一人,如此繁琐的工程,肯定是忙活儿不过来的。凭借他去年修坝时的良好表现,应该很有可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筹备雨灾,说白了,就是那个“老二样”的事儿。
除了筑坝修堤,就是囤积粮草的问题。
经过户部清点,今年国库的银钱基本可以达到收支平衡,主要有海贸那边在撑着。但减免赋税与大肆赈灾以后,粮仓就瘪下去了近一半。保守估计,在不调用军饷的前提下,这些粮食只能供小范围赈灾使用一个月。
然而,有句话叫做“祸不单行”。
“臣,有要事启奏。”
王尚书掀起下摆,神情肃穆地跪在大殿的中央。
他放下手里的玉笏板,从袖子掏出一份奏折,用双手高托过头顶,“昨日,兵部收到最新的战报。
春夏雨灾肆虐,边关外最为肥美的草场化身为一片汪洋。在夏季,这个水草最为丰美的时候,却饿死了大批的牛羊。越冬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西边的革森与西北的瓦兹,都极有可能前来叩关。
臣以为,为防患于未然,还是预留部分粮草,以备战时所需。”
庆和帝翻阅着呈递上来的战报,眉心的“川字纹”愈发深刻。
大臣们彼此交换了下眼神,复又低下头沉默,打仗、赈灾……哪样烧的不是粮草?可是粮草这种东西,地里硬是不长,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片刻后,庆和帝把奏折递到洪涛手里,示意他交给底下的尚书令传阅。他轻抬眼睑,环视了周围一圈,“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如何积累粮草,不外乎就是两样,开源与节流。
可如今看来,军饷、赈灾粮……哪样都节不得。那便只剩下一个办法,就是开源!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开源?哪里又有源可开呢?
此时,管理海贸船队的大臣出列,主动请缨道,“臣以为,可以加派船队出海,前往他国换购粮草。”
这话一说,其余大臣纷纷跪倒在地,口中直道“附议”。就连那些性子保守的大臣,都沦陷在不久前的二百船粮草中。
庆和帝几不可见地点了点头,认为此计相当可行。既然无人反对,他便命人拟旨,令海贸船队携带大批的金银、货物,出海换、购粮草。同时,东陵伯需带一支舰队随行护送,务必平安运会所有的粮草。
可是,面对着如此巨大的粮草缺口,不久前的二百船也不过是堪堪够用。
有位头脑异常敏锐的大臣,出列启奏道:“臣以为,明年雨灾既定,是否应该参照今年的灾情,为春耕重新做一个规划呢?比方说,极有可能被淹的农田,干脆不春播,或者少播。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 -->>
“好了,”庆和帝把玉玺放回原位,就打算回归到这次原定的正题,“关于明年的雨灾,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见皇帝转移了话题,大部分大臣们都只能收起原本的思绪,把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问题来。只有那些家中子弟在“重灾区”任职的大臣,心里有些控制住地发慌,就怕那些不孝子孙有什么行差踏错,连累了整个家族。
关于各地的河坝,卢左侍郎早已做好了完整的规划,只要能够有序地进行下去,不说水患无忧,但至少能够把损失降到最低。
“臣以为,固坝修堤,仍是防洪的重中之重。
经历今年的大雨后,各地河坝虽未出现坍塌,但开裂漏水不在少数。况且去岁的时间太紧,固修西秋河坝之时,有些不影响结构的小毛病只能暂且忽略。
明年雨灾渐盛,这些小毛病都可能会酿成大祸。臣以为,趁秋、冬之际,应再次固修各处堤坝,抵挡来年的雨灾。”
庆和帝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卢爱卿所言甚是。”
今年没有出现洪涝,也就是说,“固修堤坝”肯定是起到作用的。既然是有利于民生的好事儿,即便耗费再多的人力物力,都是应该支持的。
他的目光落在卢左侍郎的身上,郑重其事地说:“此番固修河堤,朕便交托给爱卿全权处置了。”
宁王的眼睛陡然一亮,蹭功劳的机会又来了!
他曾看过工部的河堤情况汇总,此番需要固修的河堤就达到二十余处。虽然工程都不大,但涵盖的范围及其广泛,从清河的北端,到西秋河的东南端。
换而言之,单靠卢左侍郎一人,如此繁琐的工程,肯定是忙活儿不过来的。凭借他去年修坝时的良好表现,应该很有可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筹备雨灾,说白了,就是那个“老二样”的事儿。
除了筑坝修堤,就是囤积粮草的问题。
经过户部清点,今年国库的银钱基本可以达到收支平衡,主要有海贸那边在撑着。但减免赋税与大肆赈灾以后,粮仓就瘪下去了近一半。保守估计,在不调用军饷的前提下,这些粮食只能供小范围赈灾使用一个月。
然而,有句话叫做“祸不单行”。
“臣,有要事启奏。”
王尚书掀起下摆,神情肃穆地跪在大殿的中央。
他放下手里的玉笏板,从袖子掏出一份奏折,用双手高托过头顶,“昨日,兵部收到最新的战报。
春夏雨灾肆虐,边关外最为肥美的草场化身为一片汪洋。在夏季,这个水草最为丰美的时候,却饿死了大批的牛羊。越冬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西边的革森与西北的瓦兹,都极有可能前来叩关。
臣以为,为防患于未然,还是预留部分粮草,以备战时所需。”
庆和帝翻阅着呈递上来的战报,眉心的“川字纹”愈发深刻。
大臣们彼此交换了下眼神,复又低下头沉默,打仗、赈灾……哪样烧的不是粮草?可是粮草这种东西,地里硬是不长,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片刻后,庆和帝把奏折递到洪涛手里,示意他交给底下的尚书令传阅。他轻抬眼睑,环视了周围一圈,“诸位爱卿,有何高见?”
如何积累粮草,不外乎就是两样,开源与节流。
可如今看来,军饷、赈灾粮……哪样都节不得。那便只剩下一个办法,就是开源!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开源?哪里又有源可开呢?
此时,管理海贸船队的大臣出列,主动请缨道,“臣以为,可以加派船队出海,前往他国换购粮草。”
这话一说,其余大臣纷纷跪倒在地,口中直道“附议”。就连那些性子保守的大臣,都沦陷在不久前的二百船粮草中。
庆和帝几不可见地点了点头,认为此计相当可行。既然无人反对,他便命人拟旨,令海贸船队携带大批的金银、货物,出海换、购粮草。同时,东陵伯需带一支舰队随行护送,务必平安运会所有的粮草。
可是,面对着如此巨大的粮草缺口,不久前的二百船也不过是堪堪够用。
有位头脑异常敏锐的大臣,出列启奏道:“臣以为,明年雨灾既定,是否应该参照今年的灾情,为春耕重新做一个规划呢?比方说,极有可能被淹的农田,干脆不春播,或者少播。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