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quanben5.net,红楼之奶娘的奋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九十八章
送到京城的信件,轻描淡写了这一场亲事。其实在成亲前,宝玉便在李凝的帮助下,张氏的默许下,悄悄地见了一回林黛玉。
宝玉告诉黛玉,自己无心仕途。将来到顶也不过是个进士。或是在衙门里找一个轻松的文职,平时抄抄写写。
黛玉是个什么性子,清高无尘的。对于将来能不能有凤冠霞披还真的没有放在心上。决定婚事的时候,黛玉才九岁,而此时的黛玉也才刚刚过了十岁的生日。害羞什么的,还要再等上几年。
听到宝玉这么说,便也起了谈性。读书难道只是为了出仕吗?
读书,明理。增长见识。
一个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考的上进士,一个不会读书的人,也不一定不能当一个好官,造福百姓。
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样的事情,并不是读多少书可以决定的。无论是宝玉还是黛玉都是非常认可这句话,尤其是说这句话的人是唐朝时。
这份可信度又大大的增加了。
别的不说,李狗蛋的人生经历便充分验证了这一观点。李狗蛋和他兄弟李漱是一起被唐朝启的蒙。但在读书上,也不过是三百千这样的书籍。
可人家就是马养的好,朝廷也不是只要会读书的人去当官的。马养的好,东西做的好,照样可以当官。
可书读的多了,考上举人,考上进士,并也不一定会做官。且不说是不是没有机遇,也不说是不是没有遇到伯乐,只说这些人里面,是不是真的都懂如何做官,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唐朝喜欢前朝的洗冤录一类的书籍,在唐朝的影响下,宝玉和黛玉,乃至贾芝林省都看过这一类的书籍,里面就有好些个前朝官员判错了案子的例子。
有为民伸冤的好官,也有屈打成招的酷吏。有为富为仁的乡绅,也有仗义之言的侠骨之士。人间百态,不一而足。
宝玉和黛玉等人看了,既增长了见识,也丰富了阅历。可谓是一举数得。
别的且不提,在宝玉的心中,便没有因为心里对贾政的排斥而觉得当官的人都是蠢禄不堪之人。
说来这些虽然对于阁闺女儿来说是禁.书,但张氏开明,只要不是西厢一类的书籍便允许姑娘们触碰。
虽说如此,但张氏在教导元春的时候,也是讲过西厢记的。她先是将西厢记这本书交给元春,让元春细读,然后再她刚看完的时候,再把西厢记真正的最后结局那本书再交给元春。
元春先是少女怀春,起了少女情思。然后又在第二本的结局真相中,彻底的对情,爱起了怀疑和警惕之心。
说实话,这种教育对一个少女的影响是非常的重的。尤其是元春这种生活在宫廷中的女人。也许也是当初之份教导让元春能够一直保持清醒的走到最后吧。
话回当下,宝玉和黛玉长年受唐朝的影响,在心底都明白一个道理。人活着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然后才是其他。
而对得起自己的行为,却是不能以伤害他人和自己家族为基础。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百年后都是一副白骨掩尘土。怎么活着不遭罪便怎么活着,也是一种活法。
总比一辈子的时间都用在让自己不开心,不感兴趣的地方要强上一些。
当然,每个人都是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的责任。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就看自己的选择了。
宝玉还告诉黛玉,他会听从奶娘的建议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谋一份差事,不用什么实权,只是让自己家的小孩不以白衣之家出仕。
也不会轻易受人欺负。
黛玉听后,没觉得哪里不好,不但如此,还帮着宝玉想了想,将来要谋一份什么样的差事,既不用违背本心,还可以过得悠闲。
什么国子监,翰林院,就连皇家藏书楼都被宝黛二人想到了。
“二哥哥,去藏书楼。我听说那里有好多的书,都是绝版呢。”此时的黛玉,都有些想让宝玉早点出仕,然后帮她把那些她没有看过的书都抄回来的心思了。
在一个爱读书的人眼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期待的吗?
宝玉的这份选择和想法,并不算是违背本心。在这个皇权比天大的时代里,唐朝能做的,便只有诱导宝玉向着对他有力的方向去努力。宝玉可以按着心思放纵一下,但他的放纵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明白一定道理。像是兄弟姐妹,父母在,那是嫡亲的手足,要守望护住。但是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他们就会变成关系比较亲近的亲戚,等到下一代,也不过是比普通族人近一些罢了。
与其到了那个时候,全家成为平民百姓,让别人施舍护佑,还不如自己护佑自己的家庭。薛大呆子和香菱的故事便是如此了。
被打死了,被抢了,连个伸冤说理的地方都求告出门。
反正无论怎么说,宝玉和黛玉这对小夫妻在成亲前对于将来的生活,以及宝玉未来的规划,有了初步的统一。
“我奶娘说了,以后我负责赚家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说完这些,半大孩子的宝玉乐呵呵地许愿。
黛玉听了,先是笑了一下,然后抬起头,歪着小脑袋,有些犹豫地问他,“二哥哥,你以何继?如何养家呢?”
“...我会打算盘。还会画画。奶娘也教我如何收租子了。铺子上的帐册我也看得明白。上货进货的差价我也会算......”宝玉想到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奶娘都不让他睡觉的事情,现在就特别的感激,自己有了一技之长。
黛玉听了宝玉的话,挑眉看了他一眼,‘原来是吃老本呀!’
宝玉:“......”奶娘说过,他已经是合格经济适用男了。为了什么他在林妹妹的眼经里看到了轻视。
都说是福祸相依,交替来驶。六月接到宝黛成亲的消息,七月废太子就二次谋反了。当然,这一次,又是以失败告终。
造反在内城,也不需要骑马这种会发生声音的交通工具,而李漱虽在衙门里当差,有些消息和门路,但是不并灵通。而且事发是在晚上,又是在紫禁城里。所以等到李家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事后的事情了。
那一夜,唐朝和家里的上下人等,当真是一夜到天亮。
无知,所以无惧吧。
后怕这种事情,早就在消息出来的时候,被浓浓的八卦盖住了。
这种天家大事,老百姓们通常都是最后一波知道的。等到事情告一段落了,等到事情一床被子掩不下来了。估计才会让这些老百姓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相较于别人,秦可卿却是知道些底细的,所以事后,秦可卿的公主病彻底破碎,还缠绵病榻了数日。也幸好张氏做事从来都留了一线,就算是此时张氏远在扬州,秦可卿的消息也源源不断地传到了耳边。
秦可卿永远不知道废太子会失败,她在里面功不可没。张氏就是通过观察秦可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判断废太子的行动信号的。一但发现秦可卿有神态有异,或是神情不似往常,被张氏留在贾家的下人,便会及时的将这一消息告诉越王。
而越王在进一步布局,让其他也盯着废太子的皇子们都行动起来。而坐收渔翁之力。
京城风云变幻,身处扬州的张氏在接到消息后,想了整整一夜,她决定保住秦氏的命。虽然此举有些个冒险,但若不如此做,定会为家族留下隐患。
就算是不被皇家承认,那也是皇家的血脉... -->>
第九十八章
送到京城的信件,轻描淡写了这一场亲事。其实在成亲前,宝玉便在李凝的帮助下,张氏的默许下,悄悄地见了一回林黛玉。
宝玉告诉黛玉,自己无心仕途。将来到顶也不过是个进士。或是在衙门里找一个轻松的文职,平时抄抄写写。
黛玉是个什么性子,清高无尘的。对于将来能不能有凤冠霞披还真的没有放在心上。决定婚事的时候,黛玉才九岁,而此时的黛玉也才刚刚过了十岁的生日。害羞什么的,还要再等上几年。
听到宝玉这么说,便也起了谈性。读书难道只是为了出仕吗?
读书,明理。增长见识。
一个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考的上进士,一个不会读书的人,也不一定不能当一个好官,造福百姓。
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样的事情,并不是读多少书可以决定的。无论是宝玉还是黛玉都是非常认可这句话,尤其是说这句话的人是唐朝时。
这份可信度又大大的增加了。
别的不说,李狗蛋的人生经历便充分验证了这一观点。李狗蛋和他兄弟李漱是一起被唐朝启的蒙。但在读书上,也不过是三百千这样的书籍。
可人家就是马养的好,朝廷也不是只要会读书的人去当官的。马养的好,东西做的好,照样可以当官。
可书读的多了,考上举人,考上进士,并也不一定会做官。且不说是不是没有机遇,也不说是不是没有遇到伯乐,只说这些人里面,是不是真的都懂如何做官,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唐朝喜欢前朝的洗冤录一类的书籍,在唐朝的影响下,宝玉和黛玉,乃至贾芝林省都看过这一类的书籍,里面就有好些个前朝官员判错了案子的例子。
有为民伸冤的好官,也有屈打成招的酷吏。有为富为仁的乡绅,也有仗义之言的侠骨之士。人间百态,不一而足。
宝玉和黛玉等人看了,既增长了见识,也丰富了阅历。可谓是一举数得。
别的且不提,在宝玉的心中,便没有因为心里对贾政的排斥而觉得当官的人都是蠢禄不堪之人。
说来这些虽然对于阁闺女儿来说是禁.书,但张氏开明,只要不是西厢一类的书籍便允许姑娘们触碰。
虽说如此,但张氏在教导元春的时候,也是讲过西厢记的。她先是将西厢记这本书交给元春,让元春细读,然后再她刚看完的时候,再把西厢记真正的最后结局那本书再交给元春。
元春先是少女怀春,起了少女情思。然后又在第二本的结局真相中,彻底的对情,爱起了怀疑和警惕之心。
说实话,这种教育对一个少女的影响是非常的重的。尤其是元春这种生活在宫廷中的女人。也许也是当初之份教导让元春能够一直保持清醒的走到最后吧。
话回当下,宝玉和黛玉长年受唐朝的影响,在心底都明白一个道理。人活着首先要对得起自己,然后才是其他。
而对得起自己的行为,却是不能以伤害他人和自己家族为基础。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百年后都是一副白骨掩尘土。怎么活着不遭罪便怎么活着,也是一种活法。
总比一辈子的时间都用在让自己不开心,不感兴趣的地方要强上一些。
当然,每个人都是要承担自己的责任。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的责任。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平衡,就看自己的选择了。
宝玉还告诉黛玉,他会听从奶娘的建议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谋一份差事,不用什么实权,只是让自己家的小孩不以白衣之家出仕。
也不会轻易受人欺负。
黛玉听后,没觉得哪里不好,不但如此,还帮着宝玉想了想,将来要谋一份什么样的差事,既不用违背本心,还可以过得悠闲。
什么国子监,翰林院,就连皇家藏书楼都被宝黛二人想到了。
“二哥哥,去藏书楼。我听说那里有好多的书,都是绝版呢。”此时的黛玉,都有些想让宝玉早点出仕,然后帮她把那些她没有看过的书都抄回来的心思了。
在一个爱读书的人眼里,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人期待的吗?
宝玉的这份选择和想法,并不算是违背本心。在这个皇权比天大的时代里,唐朝能做的,便只有诱导宝玉向着对他有力的方向去努力。宝玉可以按着心思放纵一下,但他的放纵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
很多时候,我们都要明白一定道理。像是兄弟姐妹,父母在,那是嫡亲的手足,要守望护住。但是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他们就会变成关系比较亲近的亲戚,等到下一代,也不过是比普通族人近一些罢了。
与其到了那个时候,全家成为平民百姓,让别人施舍护佑,还不如自己护佑自己的家庭。薛大呆子和香菱的故事便是如此了。
被打死了,被抢了,连个伸冤说理的地方都求告出门。
反正无论怎么说,宝玉和黛玉这对小夫妻在成亲前对于将来的生活,以及宝玉未来的规划,有了初步的统一。
“我奶娘说了,以后我负责赚家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说完这些,半大孩子的宝玉乐呵呵地许愿。
黛玉听了,先是笑了一下,然后抬起头,歪着小脑袋,有些犹豫地问他,“二哥哥,你以何继?如何养家呢?”
“...我会打算盘。还会画画。奶娘也教我如何收租子了。铺子上的帐册我也看得明白。上货进货的差价我也会算......”宝玉想到每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奶娘都不让他睡觉的事情,现在就特别的感激,自己有了一技之长。
黛玉听了宝玉的话,挑眉看了他一眼,‘原来是吃老本呀!’
宝玉:“......”奶娘说过,他已经是合格经济适用男了。为了什么他在林妹妹的眼经里看到了轻视。
都说是福祸相依,交替来驶。六月接到宝黛成亲的消息,七月废太子就二次谋反了。当然,这一次,又是以失败告终。
造反在内城,也不需要骑马这种会发生声音的交通工具,而李漱虽在衙门里当差,有些消息和门路,但是不并灵通。而且事发是在晚上,又是在紫禁城里。所以等到李家接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事后的事情了。
那一夜,唐朝和家里的上下人等,当真是一夜到天亮。
无知,所以无惧吧。
后怕这种事情,早就在消息出来的时候,被浓浓的八卦盖住了。
这种天家大事,老百姓们通常都是最后一波知道的。等到事情告一段落了,等到事情一床被子掩不下来了。估计才会让这些老百姓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相较于别人,秦可卿却是知道些底细的,所以事后,秦可卿的公主病彻底破碎,还缠绵病榻了数日。也幸好张氏做事从来都留了一线,就算是此时张氏远在扬州,秦可卿的消息也源源不断地传到了耳边。
秦可卿永远不知道废太子会失败,她在里面功不可没。张氏就是通过观察秦可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判断废太子的行动信号的。一但发现秦可卿有神态有异,或是神情不似往常,被张氏留在贾家的下人,便会及时的将这一消息告诉越王。
而越王在进一步布局,让其他也盯着废太子的皇子们都行动起来。而坐收渔翁之力。
京城风云变幻,身处扬州的张氏在接到消息后,想了整整一夜,她决定保住秦氏的命。虽然此举有些个冒险,但若不如此做,定会为家族留下隐患。
就算是不被皇家承认,那也是皇家的血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