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www.quanben5.net,崔长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贺铸原来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情长兼有之啊,这在两宋词坛上确属实非多见。与北宋多数著名的诗人词家有所不同,贺铸出生在一个七代担任武职的尚武世家,其本人的仕宦生涯也是从担任武弁而开始的。宋熙宁初,不满二十岁的贺铸就挥别故土、赴京求生。靠着祖荫,他觅得一份低级侍卫武官的职位。熙宁八年(1075),贺铸出监临城(今河北临城)酒税,至此,他结束了京城六七年意气风发、呼朋唤友、仗剑走马的侠少生活。南宋著名的诗词家陆游曾在老学庵笔记中颇为形象地刻画出他的模样:“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也难怪时人称之为“贺鬼头”
贺铸的词作,婉约与豪放并辉;贺铸的性情,刚强与柔美并在;贺铸的风格,落拓与流丽并存;贺铸的抱负,雄阔与消沉并有。在他的东山集二百八十余首词作中,最令人感到凄婉悲恸的,当推抚节哀鸣、声泪俱下的半死桐(又名思越人):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首词的大意是:
又一次走过熟悉的阊门,但我顿感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同来人世间,我们连理并蒂、结为伉俪,但为何难伴终老、生死两茫茫?人说“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可我们却不能相伴相守、双宿双飞。自君先谢,我已是生机索然、雪染青丝。抬眼望去,萋萋芳草、晨露渐消。我们的老屋和你的新坟两向守望。入夜,雨叩帘栊、人自凄凉、南窗空床、孤卧难眠。而今,还有谁在昏黄的油灯下,给我缝补衣裳?
这首词的词牌其实就是鹧鸪天。白香词谱有云,鹧鸪天又名思佳客、于中好、思越人、千叶莲等。贺铸均弃之不用,独以半死桐命名词调,可见其对夫人的新殁哀恸至极。西汉辞赋家枚乘在他的名篇七发中有载:“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斫斩以为琴此亦天下之至悲也”唐代诗人李峤有诗云:“簟怆孤生竹,琴哀半死桐”(天官崔侍郎夫人吴氏挽歌)。由此可见,用半死桐题篇,贺铸意在取其悼亡之含义,以寄托自己深沉的哀思。
词中的“阊门”乃苏州城的西门。哲宗元符元年(1098)六月末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九月初,贺铸因为母亲服丧,停官丁忧,赋闲苏州。其间曾于元符三年(1100)冬北上过一次,而爱妻极有可能在词人北上之前就不幸长逝,而半死桐则作于北行返后。
贺铸亡妻赵氏,乃皇族宗室的金枝玉叶(宋宗室济国公赵克彰之千金)。嫁给词人后,她温良贤惠、勤俭持家、安守清贫,夫妻间更是情投意合、举案齐眉、情谊甚笃。贺铸生性耿介、胸襟旷达、为人忠厚、清正廉洁。他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生活上颇为拮据,其诗作中叹贫之辞斑斑可见,而宋程俱贺公墓志铭和叶梦得贺铸传里也对此都有相应的记载。贺铸多病早衰,又因喜谈时事,每忤权贵,屡遭排挤、悒郁难平。
贺铸二十九岁时在磁州(今河北磁县)独作院(管理军器制造的机构)供职,当时曾赋诗问内,描述了爱妻于酷暑炎夏之际为他缝补冬衣的情景(庆湖遗老诗集):
庚伏厌蒸暑,细君弄针缕。乌绨百结裘,茹茧加弥补。劳问‘汝何为,经营特先期?’‘妇功乃我职,一日安敢隳?尝闻古俚语,君子勿见嗤。瘿女将有行,始求燃艾衣。须衣待僵冻,何异斯人痴?蕉葛此时好,冰霜非所宜。’
贺铸以词著名,但“诗文俱高,不独工长短句(陆游老学庵笔记)”他曾自诩:“吾笔下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奔命不暇(宋史贺铸传)”
这首诗讲的是,爱妻赵氏在酷暑盛夏就开始忙不迭地为他补缀破旧的冬衣。贺铸问她为何这般操之过急,夫人心平气和、不紧不慢、娓娓道出个中缘由:俗传古时候有一个人,眼看女儿就要出嫁了,这才临时抱佛脚,想到去请大夫医治女儿脖子上的瘿。若待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数九隆冬,该是穿棉衣的时候,再去缝补衣裳,岂不是像这位古人一样临阵磨枪、为时已晚、落下笑柄吗?这首诗通过“炎夏补衣”这个活灵活现的生活小插曲,既表现了爱妻的善理家务、未雨绸缪、勤劳贤惠和对夫君的知冷知热、体贴入微,同时也体现出夫妻之间平实无华、安贫乐道、关心备至的琴瑟和鸣与温馨恬美。
半死桐的结句:“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一句,正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而真实的细节,加之删繁就简地剪裁与重点刻画,才达到一种真实细腻、撼人心魄的艺术境界,散发出动之以情、催人泪下的艺术感染力,从而使亡妻的形象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历历在目。无怪乎词人当此夜雨敲窗、灯影绰约、孤枕难眠之际,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竟是爱妻“挑灯补衣”的纯朴形象。结句的提炼与升华,将全词一直酝酿、抑而待发的情感渐次推向高潮。
这首词与贺铸的绝大多数词作迥然不同,缺少浓妆淡抹的辞藻,没有清丽尖巧的婉约,毫无迤逦回转的跌宕,看不到丝毫精雕细琢、悉心打磨的痕迹,以朴实的语言、具体的细节、真切的意象、写实的手法,倾诉了感人至深的真挚情感。它发出的正是心灵深处的呐喊,体现的正是人性的深度与高度。
贺铸的这首半死桐与苏轼的江城子异曲同工、各有千秋、双璧并辉。在文学史上,半死桐、江城子两首词与西晋潘岳(又名潘安)的悼亡(三首)、唐代元稹的遣悲怀(三首)皆为同题材作品中出类拔萃、并传不朽的。它们均以情感真挚、痛彻肺腑、长歌当哭而千古彪炳!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贺铸原来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情长兼有之啊,这在两宋词坛上确属实非多见。与北宋多数著名的诗人词家有所不同,贺铸出生在一个七代担任武职的尚武世家,其本人的仕宦生涯也是从担任武弁而开始的。宋熙宁初,不满二十岁的贺铸就挥别故土、赴京求生。靠着祖荫,他觅得一份低级侍卫武官的职位。熙宁八年(1075),贺铸出监临城(今河北临城)酒税,至此,他结束了京城六七年意气风发、呼朋唤友、仗剑走马的侠少生活。南宋著名的诗词家陆游曾在老学庵笔记中颇为形象地刻画出他的模样:“貌奇丑,色青黑而有英气”也难怪时人称之为“贺鬼头”
贺铸的词作,婉约与豪放并辉;贺铸的性情,刚强与柔美并在;贺铸的风格,落拓与流丽并存;贺铸的抱负,雄阔与消沉并有。在他的东山集二百八十余首词作中,最令人感到凄婉悲恸的,当推抚节哀鸣、声泪俱下的半死桐(又名思越人):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这首词的大意是:
又一次走过熟悉的阊门,但我顿感人去楼空、物是人非。同来人世间,我们连理并蒂、结为伉俪,但为何难伴终老、生死两茫茫?人说“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可我们却不能相伴相守、双宿双飞。自君先谢,我已是生机索然、雪染青丝。抬眼望去,萋萋芳草、晨露渐消。我们的老屋和你的新坟两向守望。入夜,雨叩帘栊、人自凄凉、南窗空床、孤卧难眠。而今,还有谁在昏黄的油灯下,给我缝补衣裳?
这首词的词牌其实就是鹧鸪天。白香词谱有云,鹧鸪天又名思佳客、于中好、思越人、千叶莲等。贺铸均弃之不用,独以半死桐命名词调,可见其对夫人的新殁哀恸至极。西汉辞赋家枚乘在他的名篇七发中有载:“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斫斩以为琴此亦天下之至悲也”唐代诗人李峤有诗云:“簟怆孤生竹,琴哀半死桐”(天官崔侍郎夫人吴氏挽歌)。由此可见,用半死桐题篇,贺铸意在取其悼亡之含义,以寄托自己深沉的哀思。
词中的“阊门”乃苏州城的西门。哲宗元符元年(1098)六月末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九月初,贺铸因为母亲服丧,停官丁忧,赋闲苏州。其间曾于元符三年(1100)冬北上过一次,而爱妻极有可能在词人北上之前就不幸长逝,而半死桐则作于北行返后。
贺铸亡妻赵氏,乃皇族宗室的金枝玉叶(宋宗室济国公赵克彰之千金)。嫁给词人后,她温良贤惠、勤俭持家、安守清贫,夫妻间更是情投意合、举案齐眉、情谊甚笃。贺铸生性耿介、胸襟旷达、为人忠厚、清正廉洁。他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生活上颇为拮据,其诗作中叹贫之辞斑斑可见,而宋程俱贺公墓志铭和叶梦得贺铸传里也对此都有相应的记载。贺铸多病早衰,又因喜谈时事,每忤权贵,屡遭排挤、悒郁难平。
贺铸二十九岁时在磁州(今河北磁县)独作院(管理军器制造的机构)供职,当时曾赋诗问内,描述了爱妻于酷暑炎夏之际为他缝补冬衣的情景(庆湖遗老诗集):
庚伏厌蒸暑,细君弄针缕。乌绨百结裘,茹茧加弥补。劳问‘汝何为,经营特先期?’‘妇功乃我职,一日安敢隳?尝闻古俚语,君子勿见嗤。瘿女将有行,始求燃艾衣。须衣待僵冻,何异斯人痴?蕉葛此时好,冰霜非所宜。’
贺铸以词著名,但“诗文俱高,不独工长短句(陆游老学庵笔记)”他曾自诩:“吾笔下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奔命不暇(宋史贺铸传)”
这首诗讲的是,爱妻赵氏在酷暑盛夏就开始忙不迭地为他补缀破旧的冬衣。贺铸问她为何这般操之过急,夫人心平气和、不紧不慢、娓娓道出个中缘由:俗传古时候有一个人,眼看女儿就要出嫁了,这才临时抱佛脚,想到去请大夫医治女儿脖子上的瘿。若待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数九隆冬,该是穿棉衣的时候,再去缝补衣裳,岂不是像这位古人一样临阵磨枪、为时已晚、落下笑柄吗?这首诗通过“炎夏补衣”这个活灵活现的生活小插曲,既表现了爱妻的善理家务、未雨绸缪、勤劳贤惠和对夫君的知冷知热、体贴入微,同时也体现出夫妻之间平实无华、安贫乐道、关心备至的琴瑟和鸣与温馨恬美。
半死桐的结句:“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一句,正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而真实的细节,加之删繁就简地剪裁与重点刻画,才达到一种真实细腻、撼人心魄的艺术境界,散发出动之以情、催人泪下的艺术感染力,从而使亡妻的形象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历历在目。无怪乎词人当此夜雨敲窗、灯影绰约、孤枕难眠之际,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竟是爱妻“挑灯补衣”的纯朴形象。结句的提炼与升华,将全词一直酝酿、抑而待发的情感渐次推向高潮。
这首词与贺铸的绝大多数词作迥然不同,缺少浓妆淡抹的辞藻,没有清丽尖巧的婉约,毫无迤逦回转的跌宕,看不到丝毫精雕细琢、悉心打磨的痕迹,以朴实的语言、具体的细节、真切的意象、写实的手法,倾诉了感人至深的真挚情感。它发出的正是心灵深处的呐喊,体现的正是人性的深度与高度。
贺铸的这首半死桐与苏轼的江城子异曲同工、各有千秋、双璧并辉。在文学史上,半死桐、江城子两首词与西晋潘岳(又名潘安)的悼亡(三首)、唐代元稹的遣悲怀(三首)皆为同题材作品中出类拔萃、并传不朽的。它们均以情感真挚、痛彻肺腑、长歌当哭而千古彪炳!